1.本技术涉及存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硬盘固定装置及数据存储装置。
背景技术:2.edsff,全称enterprise&data center ssd form factor,即企业和数据中心级固态硬盘,是用于重新定义服务器的下一代外形规格产品。与现有的固态硬盘相比,edsff在容量、可扩展性、性能、可维护性、可扩展性、性能、可维护性、可管理性、散热和电源管理方面都更具优势。edsff替代原有的固态硬盘的外形标准已是大势所趋。
3.edsff大体上可以分e1和e3两种外形尺寸系列,每个系列又分short和long两个版本(分别用s和l表示,如e1.s、e1.l、e3.s、e3.l),而e3系列按不同的厚度和散热配置划分出不同型号,如e3.s 1t、e3.s2t、e3.l1t和e3.l 2t(t表示厚度thickness)。使用时,根据服务器不同的配置往往需要更换不同尺寸的硬盘。每个不同外形尺寸的edsff通过不同尺寸的硬盘支架进行固定,导致硬盘部署组装时难以统一安装,且配件管理成本高。
4.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硬盘固定装置,能够兼具不同尺寸的硬盘,以至少解决硬盘部署组装时难以统一安装,且配件管理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5.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硬盘固定装置及数据存储装置,能够兼具不同尺寸的硬盘,以至少解决硬盘部署组装时难以统一安装,且配件管理成本高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硬盘固定装置,用于固定第一硬盘本体或第二硬盘本体,所述硬盘固定装置包括:硬盘架,所述硬盘架的一端用于连接于所述第一硬盘本体的一端或所述第二硬盘本体的一端,所述硬盘架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一硬盘本体的另一端卡接,或用于通过转接件与所述第二硬盘本体的另一端卡接。
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硬盘架包括支架主体和一对连接臂,一对所述连接臂相互平行,且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架主体的两端;
9.一对所述连接臂和所述支架主体围成安装区域,所述第一硬盘本体或所述第二硬盘本体连接于所述安装区域内。
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主体上设有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朝向所述连接臂伸出且平行于所述连接臂设置。
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硬盘本体的所述另一端设有第一卡接孔;固定所述第一硬盘本体时,所述第一凸出部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接孔内。
1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硬盘本体的所述另一端设有第二卡接孔;所述转接件的一端设有转接孔,所述转接件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凸出部;固定所述第二硬盘本体时,所述第一凸出部卡接于所述转接孔内,所述第二凸出部卡接于所述第二卡接孔内。
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硬盘固定装置还包括:导光柱,所述导光柱由透光
材料制成,所述导光柱嵌设于所述转接件上,且所述导光柱的一端接触于所述第二硬盘本体,另一端靠近所述硬盘架的所述支架主体;所述第二硬盘本体的所述另一端设有一对指示灯,所述导光柱与一对所述指示灯接触。
1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柱为h形,包括一对导光柱单元和连接于一对所述导光柱单元之间的连接单元,所述转接件的一侧设有内向凹陷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为h形,所述导光柱嵌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槽的槽口处设有多个限位件,多个所述限位件分别用于限制一对所述导光柱单元的位置。
1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臂背离所述支架主体的一端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硬盘本体和所述第二硬盘本体的所述一端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分别通过第一连接件相连接。
1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臂靠近所述支架主体处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转接件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第四安装孔,每个所述第三安装孔与一个所述第四安装孔通过第二连接件相连接。
17.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数据存储装置,包括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的硬盘固定装置。
18.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的硬盘固定装置,通过硬盘架可以固定第一硬盘本体,通过硬盘架和转接件的配合可以固定第二硬盘本体,从而弥补第一硬盘本体和第二硬盘本体在长度方向上的差异,从而能够实现不同规格的硬盘的固定。本技术提供的硬盘固定装置,能够兼具不同规格的硬盘固定,从而为硬盘部署提供了统一性,提高安装效率,且降低了配件管理成本,尤其可以适用于edsff固态硬盘的e1系列或e3系列。
19.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的数据存储装置的技术效果与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的硬盘固定装置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20.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方式,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其中:
21.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硬盘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硬盘固定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3.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硬盘固定装置中硬盘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硬盘固定装置固定第一硬盘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硬盘固定装置固定第一硬盘本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6.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硬盘固定装置固定第二硬盘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27.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硬盘固定装置固定第二硬盘本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8.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硬盘固定装置中转接件第一视角的结构
示意图;
29.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硬盘固定装置中转接件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号说明:
31.1第一硬盘本体,101第一卡接孔;
32.2第二硬盘本体,201第二卡接孔,202指示灯,203第二安装孔;
33.3硬盘架,301支架主体,302连接臂,303第一凸出部,304第一安装孔;305第三安装孔;
34.4转接件,401转接孔,402第二凸出部,403安装槽,404限位件,405第四安装孔;
35.5导光柱,501导光柱单元,502连接单元;
36.6第一连接件;
37.7第二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39.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40.实施例1
4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硬盘固定装置,用于固定第一硬盘本体1或第二硬盘本体2,如图1至图9所示,硬盘固定装置包括:硬盘架3,硬盘架3的一端用于连接于第一硬盘本体1的一端或第二硬盘本体2的一端,硬盘架3的另一端用于与第一硬盘本体1的另一端卡接,或用于通过转接件4与第二硬盘本体2的另一端卡接。
42.第一硬盘本体1和第二硬盘本体2可以分别为机械硬盘,也可以分别为固态硬盘,尤其适用于edsff产品,可以分别为short外形系列产品和long外形系列产品,第一硬盘本体1和第二硬盘本体2分别为矩形,且第一硬盘本体1和第二硬盘本体2之间具有长度方向的差异。
43.以第一硬盘本体1的长度大于第二硬盘本体2的长度为例;硬盘固定装置包括硬盘架3和转接件4,通过硬盘架3可以固定第一硬盘本体1,通过硬盘架3和转接件4配合能够固定第二硬盘本体2,转接件4可以嵌于第二硬盘本体2和硬盘架3之间,通过转接件4弥补第二硬盘本体2相较于第一硬盘本体1在长度上差异,从而能够与第一硬盘本体1使用相同规格的硬盘架3,实现不同规格的硬盘的固定。
44.本技术提供的硬盘固定装置,能够兼具不同规格的硬盘固定,从而为硬盘部署提供了统一性,提高安装效率,且降低了配件管理成本,尤其可以适用于edsff固态硬盘的e1系列或e3系列。
4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硬盘架3包括支架主体301和一对连接臂302,一对连接臂302相互平行,且分别连接于支架主体301的两端;
46.一对连接臂302和支架主体301围成安装区域,第一硬盘本体1或第二硬盘本体2连接于安装区域内。
47.转接件4连接于支架主体301朝向一对连接臂302的表面,且位于一对连接臂302之间。
48.一对连接臂302自支架主体301的同一表面朝相同的方向延伸,用于固定的第一硬盘本体1或第二硬盘本体2嵌于安装区域内,由于第一硬盘本体1直接与安装区域相嵌合,而第二硬盘本体2通过转接件4与安装区域嵌合,因此,设定一对连接臂302和支架主体301之间形成的安装区域为第一安装区域,设定一对连接臂302和转接件4之间形成的安装区域为第二安装区域。
49.如图4、图5所示,当固定第一硬盘本体1时,第一硬盘本体1嵌于第一安装区域内,第一硬盘本体1的三个表面分别与支架主体301、一对连接臂302相连接。
50.如图6、图7所示,当固定第二硬盘本体2时,第二硬盘本体2嵌于第二安装区域内,第二硬盘本体2的三个表面分别与转接件4、一对连接臂302相连接。
5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支架主体301上设有第一凸出部303,第一凸出部303朝向连接臂302伸出且平行于连接臂302设置。
52.第一凸出部303为至少一个,用于定位第一硬盘本体1或转接件4。
5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硬盘本体1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卡接孔101;固定第一硬盘本体1时,第一凸出部303卡接于第一卡接孔101内。
5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二硬盘本体2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卡接孔201;转接件4的一端设有转接孔401,转接件4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凸出部402;固定第二硬盘本体2时,第一凸出部303卡接于转接孔401内,第二凸出部402卡接于第二卡接孔201内。
55.第一凸出部303为轴结构,第一硬盘本体1的朝向支架主体301的表面上对应第一凸出部303设置有第一卡接孔101,当第一硬盘本体1嵌于第一安装区域内时,第一凸出部303插入于第一卡接孔101内,第一卡接孔101与第一凸出部303相配合实现对第一硬盘本体1的定位。
56.转接件4包括沿第二硬盘本体2与支架主体301的连接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设置有转接孔401,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凸出部402,第二凸出部402为轴结构,第二硬盘本体2朝向转接件4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卡接孔201,当第二硬盘本体2嵌于第二安装区域内时,第一凸出部303插入于转接孔401内,转接孔401与第一凸出部303相配合实现对转接件4的定位;第二凸出部402插入于第二卡接孔201内,第二卡接孔201与第二凸出部402相配合实现对第二硬盘本体2的定位。
57.第一硬盘本体1上的第一卡接孔101和第二硬盘本体2上的第二卡接孔201可以利用原有定位结构实现,而无需对第一硬盘本体1和第二硬盘本体2的结构进行改动,在硬盘架3能够装配第一硬盘本体1的基础上,通过转接件4设置在第二硬盘本体2和硬盘架3之间,利用转接件4上对应的转接孔401和第二凸出部402的配合对第二硬盘本体2进行定位,从而实现与第一硬盘本体1类似的定位方式,实现硬盘架3对适用于不同尺寸的硬盘进行固定的目的,提高硬盘固定装置的通用性。
5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架主体301也可以设置第一孔结构,与之对应的第一硬盘本体1和转接件4设置有轴结构,第二硬盘本体2对应转接件4的轴结构设置有孔结构,
以实现相互的定位。
5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架主体301上也可以设置有卡接结构,与之对应的为第一硬盘本体1和转接件4设置有对应卡接结构的对接结构,第二硬盘本体2对应转接件4的对接结构设置有卡接结构,从而实现相互的定位。
6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臂302背离支架主体301的一端设有第一安装孔304,第一硬盘本体1和第二硬盘本体2的一端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第二安装孔203,第一安装孔304与第二安装孔203分别通过第一连接件6相连接。
61.如图5所示,当第一硬盘本体1连接于硬盘架3时,第一硬盘本体1嵌于第一安装区域内,第一硬盘本体1背离支架主体301的端部相对的两个表面分别与一对连接臂302相接触,一对第一安装孔304对应一个第二安装孔203,并通过第一连接件6实现固定,第一连接件6可以为螺栓。
62.第一硬盘本体1通过第一卡接孔101和支架主体301上的第一凸出部303配合进行定位,通过第二安装孔203和连接臂302的第一安装孔304进行固定,从而使第一硬盘本体1能够稳定的连接于第一安装区域内,以孔轴配合定位和螺栓连接的方式实现第一硬盘本体1与硬盘架3的安装固定。
63.如图7所示,当第二硬盘本体2连接于硬盘架3时,转接件4设置于第二硬盘本体2和支架主体301之间,第二硬盘本体2背离支架主体301的端部相对的两个表面分别与一对连接臂302相接触,一对第一安装孔304对应一个第二安装孔203,并通过第一连接件6实现固定,第一连接件6可以为螺栓。
64.第二硬盘本体2通过转接件4连接于硬盘架3内,转接件4的转接孔401与支架主体301上的第一凸出部303配合进行定位,第二硬盘本体2通过第二卡接孔201与转接件4的第二凸出部402配合进行定位,从而使第二硬盘本体2能够稳定的连接于第二安装区域内,以孔轴配合定位和螺栓连接的方式实现第二硬盘本体2与硬盘架3的安装固定。
65.第二硬盘本体2通过转接件4连接于硬盘架3内,从而能够保证第二硬盘本体2上的第二安装孔203与连接臂302的第一安装孔304的连接位置,与第一硬盘本体1上的第二安装孔203与连接臂302的第一安装孔304的连接位置相同,从而进一步保证了同一型号的硬盘架3可以适用于第一硬盘本体1和第二硬盘本体2的安装固定,安装位置和安装结构均可以通用,以保证硬盘架3的通用性。
6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臂302靠近支架主体301处设有第三安装孔305,转接件4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第四安装孔405,每个第三安装孔305与一个第四安装孔405通过第二连接件7相连接。
67.第二连接件7可以为螺栓,通过第二连接件7穿过第三安装孔305连接于第四安装孔405内,从而在转接件4通过转接孔401连接于第一凸出部303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转接件4和硬盘架3之间进行固定,保证了转接件4与硬盘架3连接的稳定性。
6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硬盘固定装置还包括:导光柱5,导光柱5由透光材料制成,导光柱5嵌设于转接件4上,且导光柱5的一端接触于第二硬盘本体2,另一端靠近硬盘架3的支架主体301;第二硬盘本体2的另一端设有一对指示灯202,导光柱5与一对指示灯202接触。
69.通过导光柱5用于对第二硬盘本体2的指示灯202进行导光,从而使硬盘架3上对应
的部分能够显露第二硬盘本体2的指示灯202指示情况,以获取第二硬盘本体2的状态。第一硬盘本体1的指示灯202可以直接显露于硬盘架3对应的部分,第二硬盘本体2通过导光柱5实现,从而保证第二硬盘本体2的正常使用。
70.导光柱5对应第二硬盘本体2的指示灯202,因此,当指示灯202仅为一个,导光柱5具有与指示灯202对应的一个第一连接端。当指示灯202为两个或者多个,导光柱5则具有与指示灯202对应的两个或多个第一连接端。多个第一连接端可以相互独立,也可以连接为一体。
71.导光柱5具有与第一连接端对应的第二连接端,每个第一连接端与其对应的第二连接端相对设置以形成一直线形传播路径,从而能够确保指示灯202的光线能够快速且精准的显示于支架主体301处。
72.当第一连接端为多个时,不同的第一连接端对应的传播路径之间相互平行,从而实现独立的显示效果,不同的传播路径之间可以通过相同材料分相连接,从而能够实现垂直于传播路径方向上的限位的目的。
73.第一硬盘本体1同样具有指示灯202,支架主体301上设置有具有能够透过指示灯202的透光部,透光部可以包括透光孔或导光材料,透光部与导光柱5的第二连接端对应设置,或者与第一硬盘本体1的指示灯202对应设置。
7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导光柱5可以由透明材料制成,例如可以由透明的塑料或者具有一定颜色的透明塑料制成,用于透过第二硬盘本体2的指示灯202发出的光线。
7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8所示,导光柱5为h形,包括一对导光柱单元501和连接于一对导光柱单元501之间的连接单元502,转接件4的一侧设有内向凹陷的安装槽403,安装槽403为h形,导光柱5嵌设于安装槽403内;安装槽403的槽口处设有多个限位件404,多个限位件404分别限制一对导光柱单元501的位移。
76.h形的导光柱5能够对导光柱5在安装槽403内实现限位,限制导光柱5在第一方向的位移,第一方向是第二硬盘本体2和支架主体301的连接方向,通过限位件404限制导光柱5在第二方面的位移,第二方向是安装槽403的槽口朝向的方向,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
77.一对导光柱单元501能够提供两个相互独立的光线传播路径,从而使第二硬盘本体2的指示灯202显示的光能够传播至硬盘架3的支架主体301处。
78.连接单元502用于使一对导光柱单元501形成整体结构,另一方面能够对导光柱单元501在第一方向上进行限位,避免其产生位移。
79.如图8所示,安装槽403自转接件4位于在第二硬盘本体2和支架主体301之间的第一表面内向凹陷设置,且分别连通于转接件4朝向支架主体301的表面、转接件4朝向第二硬盘本体2的表面,从而使导光柱单元501嵌于安装槽403内后,不凸出于转接件4的第一表面,同时,能够接触或靠近第二硬盘本体2的指示灯202。
80.限位件404为自一对连接臂302的连接方向自安装槽403的槽壁悬空延伸的结构,从而能够将导光柱5限制于安装槽403内,避免脱离。
8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图9所示,转接件4为矩形体,转接件4背离导光柱5的表面设有多个凹陷结构,用于进行减重。
82.本技术的实施例通过转接件4补充第二硬盘本体2连接于硬盘架3时与第一硬盘本体1的长度差,且通过导光柱5对第二硬盘本体2上的指示灯202进行光线的引导,从而能够
保证第一硬盘本体1的正常使用,提高了整体硬盘固定装置的通用性。
83.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硬盘固定装置,通过硬盘架3可以固定第一硬盘本体1,通过硬盘架3和转接件4的配合可以固定第二硬盘本体2,从而弥补第一硬盘本体1和第二硬盘本体2在长度方向上的差异,从而能够实现不同规格的硬盘的固定。
84.实施例2
85.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存储装置,包括本技术的实施例1提供的硬盘固定装置。
86.其中,数据存储装置包括多个硬盘本体和多个硬盘固定装置,每个硬盘本体通过硬盘固定装置进行固定。
87.多个硬盘本体分别为第一硬盘本体1和/或第二硬盘本体2,第一硬盘本体1连接于硬盘固定装置的硬盘架3内,第二硬盘本体2通过转接件4连接于硬盘固定装置的硬盘架3内,且转接件4上连接有导光柱5,用于将第二硬盘本体2的指示灯202显示的光传播至硬盘架3处,从而保证第二硬盘本体2的使用状态。
88.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数据存储装置,能够兼具不同规格的硬盘固定,从而为硬盘部署提供了统一性,提高安装效率,且降低了配件管理成本,尤其可以适用于edsff固态硬盘的e1系列或e3系列。
8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