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流体系统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导流结构和包括该导流结构的无阀压电微泵。
背景技术:
2.微型泵是微流体系统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微流体系统的性能。微型泵的运动部件通常是致动部件和微阀膜或阀瓣。微泵可以通过利用压电、静电、热气动、气动或磁效应来产生驱动力。
3.压电微型泵是一种常见的往复隔膜泵。通过依靠压电陶瓷的逆压电效应实现压电陶瓷片的振动,使泵腔的体积产生变化,从而达到输送流体的目的。压电微泵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响应快、不受电磁干扰等影响的优点,广泛应用在化学、生物医学、液体冷却以及燃料供应的多个不同领域。
4.压电微泵可分为有阀微泵和无阀微泵;有阀微泵通过止回阀的开闭实现流体的定向流动;无阀微泵对液体的吸取和泵送主要是靠收缩管/扩张管的压力损失差来实现的,无阀微泵因无止回阀,结构更简单、可靠性更高、寿命更长,更易制造。
5.需要说明的是,现有的特斯拉阀在对流体进行输送时,通常具有占用空间较大的缺陷。在其应用于无阀微泵时,也导致无阀微泵的体积较大,占用空间大。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导流结构的新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特斯拉阀占用空间大的技术问题。
7.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无阀压电微泵的新技术方案,该无阀压电微泵包括上述导流结构。
8.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提供了一种导流结构,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第一侧设有螺旋形的特斯拉阀,所述本体上设有间隔开分布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特斯拉阀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特斯拉阀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特斯拉阀具有沿从所述第一开口向所述第二开口的正向流动方向,以及沿从所述第二开口向所述第一开口的反向流动方向。
9.可选地,所述本体的第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面配合形成所述特斯拉阀的至少一部分。
10.可选地,所述第二开口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特斯拉阀的第二端的宽度。
11.可选地,所述特斯拉阀包括:第一连通段,所述第一连通段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特斯拉阀单元,所述特斯拉阀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通段的第二端连通;第二连通段,所述第二连通段的第一端与所述特斯拉阀单元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二连通段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
12.可选地,所述特斯拉阀包括至少两个依次串联的所述特斯拉阀单元。
13.可选地,在沿着从所述第二连通段的第一端向所述第二连通段的第二端的方向上,所述第二连通段的径向尺寸逐渐增大。
14.可选地,所述第二开口靠近所述本体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一开口靠近所述本体的外边缘位置。
15.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提供了一种无阀压电微泵,包括:底板和上壳,所述底板具有流体进口,所述上壳具有流体出口;导流结构,所述导流结构位于所述底板和所述上壳之间,所述导流结构为上述任一所述的导流结构,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流体进口连通,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流体出口连通;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驱动流体通过所述流体进口进入所述第一开口,并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流体出口,流出所述上壳。
16.可选地,所述本体的第一侧与所述底板相对,所述本体的第二侧与所述上壳相对,所述本体的第二侧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所述驱动结构包括:振动膜,所述振动膜的至少一部分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本体的第二侧,所述振动膜上设有第一通孔或者所述振动膜的外边缘与所述导流结构之间形成有所述第一通孔;板体,所述板体位于所述振动膜和所述本体之间,所述板体和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面配合形成泵腔,所述板体设有与所述泵腔连通的第二通孔;控制元件,所述控制元件与所述振动膜连接,以用于控制所述振动膜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所述板体往复活动,以将所述泵腔内的流体通过所述第二通孔输入所述振动膜和板体之间的空间,所述空间内的流体再通过所述第一通孔流出。
17.可选地,所述振动膜包括:第一振动膜和第二振动膜,所述第一振动膜和所述第二振动膜间隔开分布,所述第一振动膜位于所述第二振动膜靠近所述板体的一侧,所述控制元件位于所述第一振动膜和所述第二振动膜之间。
18.可选地,所述第一振动膜和所述第二振动膜中至少所述第一振动膜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安装于所述本体的第二侧;活动部,所述活动部与所述控制元件连接,所述活动部和所述固定部可活动地连接且两者之间具有所述第一通孔。
19.可选地,所述第一振动膜对应的所述活动部靠近所述板体的一侧设有环形凸起部,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环形凸起部的内侧,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环形凸起部的外侧。
20.可选地,所述控制元件为压电片,所述第一振动膜粘贴于所述压电片的一侧,所述第二振动膜粘贴于所述压电片的另一侧。
21.可选地,所述第一振动膜和所述第二振动膜分别为金属材质件,所述第一振动膜的一部分伸出所述上壳且作为所述控制元件的第一电极,所述第二振动膜的一部分伸出所述上壳且作为所述控制元件的第二电极。
22.可选地,所述第二凹槽的内侧壁具有台阶部,所述板体安装于所述台阶部。
23.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流结构采用本体,在本体的第一侧设有螺旋形的特斯拉阀,通过管道形状的变化,利用流体自身的流动惯性,不仅能够减小流体的回流量,有利于特斯拉阀内流体定向流动,还可以实现流体更大的输送量,还能够减小导流结构的整体占用空间,实现小体积的导流结构的设计目的,有利于后续小体积、微型的无阀压电微泵的设计。
24.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25.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26.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无阀压电微泵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无阀压电微泵的剖面图;
28.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无阀压电微泵的爆炸图;
29.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导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0.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流体沿正向流动方向的流动示意图;
31.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流体沿反向流动方向的流动示意图;
32.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振动膜向上振动时的示意图;
33.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振动膜向下振动时的示意图。
34.附图标记
35.无阀压电微泵100;
36.导流结构10;
37.本体11;
38.特斯拉阀111;第一连通段1111;特斯拉阀单元1112;第二连通段1113;第一流道1114;第二流道1115;阻流件1116;
39.第一开口112;第二开口113;
40.第二凹槽114;内侧壁1141;台阶部1142;
41.底板20;流体进口21;
42.上壳30;流体出口31;腔体32;
43.振动膜40;第一通孔41;第一振动膜42;第二振动膜43;固定部44;活动部45;环形凸起部46;
44.泵腔50;
45.板体60;第二通孔61;
46.控制元件70;
47.封闭腔室81;收容空间82。
具体实施方式
48.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49.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50.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51.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52.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
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5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流结构10进行详细说明。
54.如图1至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流结构10,导流结构10包括本体11。
55.具体而言,本体11的第一侧设有螺旋形的特斯拉阀111,本体11上设有间隔开分布的第一开口112和第二开口113,第一开口112与特斯拉阀111的第一端连通,第二开口113与特斯拉阀111的第二端连通,特斯拉阀111具有沿从第一开口112向第二开口113的正向流动方向,以及沿从第二开口113向第一开口112的反向流动方向。
56.换言之,根据发明实施例的导流结构10主要由本体11组成,其中,本体11的一侧设有特斯拉阀111,在本实施例中,特斯拉阀111可以相对于本体11独立,或者通过本体11的第一侧开设的槽体等配合形成,在此不作限定。
57.由于特斯拉阀111呈螺旋状设于本体11的一侧,因此特斯拉阀111能够在保持较长路径的同时,还能够利用螺旋形结构的特性,减小本体11的体积和占用空间,实现小体积的导流结构10的设计目的。例如,如果需要设计长度为l的特斯拉阀111,在特斯拉阀111为直线型时将会导致本体11的长度较长,相比而言,本发明实施例的特斯拉阀111呈螺旋状,有利于缩小本体11的设计尺寸。本发明实施例的导流结构10不仅可以用于无阀压电微泵技术领域,也可以用于其它需要控制流体整体流向的装置。
58.其中,特斯拉阀111可以包括第一流道1114和第二流道1115,在第一流道1114和第二流道1115之间可以设有阻流件1116,第二流道1115为弧形流道,第一流道1114为类直形流道,第一流道1114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流道1115的两端交叉。在流体沿正向流动方向流动时,流体优先通过第一流道1114,在流体沿反向流动方向流动时,由于惯性的作用,流体会优先经过第二流道1115,并且在与第一流道1114的交叉口处形成涡流,阻挡第一流道1114内流体流向第一开口112。
59.并且,本体11上设有间隔开分布的第一开口112和第二开口113,第一开口112与特斯拉阀111的第一端连通,第二开口113与特斯拉阀111的第二端连通。特斯拉阀111具有正向流动方向和反向流动方向,其中正向流动方向可以为沿从第一开口112向第二开口113的流体的流动方向,反向流动方向可以为沿从第二开口113向第一开口112的流体的流动方向。特斯拉阀111能够对沿反向流动方向流动的流体产生第一流动阻力,对沿正向流动方向流动的流体产生第二流动阻力,第一流动阻力大于第二流动阻力。
60.例如,在特斯拉阀111的作用下,使得特斯拉阀111内的流体在大致沿着正向流动方向流动时受到特斯拉阀111产生的流动阻力较小或者为零,特斯拉阀111内的流体在大致沿着反向流动方向流动时受到特斯拉阀111产生的流动阻力较大,能够有效减轻特斯拉阀111内的流体沿着反向流动方向流动的状态,有利于实现特斯拉阀111内流体沿着正向流动方向单向流动的效果,减小流体的回流量,实现流体更大的泵送量。
61.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通过设计特斯拉阀111的具体长度以及内部阻流件1116的数量和分布,控制反向流动方向的阻力值大小。并且,即使在特斯拉阀111内局部位置发生回流,也不会影响特斯拉阀111内流体整体上沿正向流动的状态。例如,部分流体通过第二开口113进入特斯拉阀111,进行反方向流动,但是在特斯拉阀111的作用下,受到较大阻力,难以接着向第一开口112方向流动。此时,在另部分流体通过第一开口112持续流入特斯拉阀111内时,可以使得最终特斯拉阀111内流体整体是沿着正向流动的状态,最终从第二开口
113流出。
62.需要说明的实,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采用螺旋状的特斯拉阀111,不仅可以增强流体的流动效果,还可以实现导流结构10的尺寸的缩小,让组装得到的无阀压电微泵100更微型化。
63.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流结构10在本体11的第一侧设有螺旋形的特斯拉阀111,通过管道形状的变化,利用流体自身的流动惯性,不仅能够减小流体的回流量,有利于特斯拉阀111内流体定向流动,还可以实现流体更大的输送量,还能够减小导流结构10占用空间,实现小体积的导流结构10的设计目的,有利于后续小体积、微型的无阀压电微泵100的设计。
64.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本体11的第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内壁面配合形成特斯拉阀111的至少一部分。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本体11的第一侧开设的槽体等配合形成特斯拉阀111,能够进一步减小特斯拉阀111占用的空间,提高导流结构10的结构紧凑性。
65.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开口113的径向尺寸大于特斯拉阀111的第二端的宽度。也就是说,将第二开口113的径向尺寸设计的较大,由于流体向截面积减小的方向流动时,流动阻力会增加,因此可以增大从第二开口113流出的流体的流动阻力,还不影响流入第二开口113的流体的流动阻力。
66.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特斯拉阀111包括第一连通段1111、特斯拉阀单元1112和第二连通段1113,第一连通段1111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口112连通,特斯拉阀单元1112的第一端与第一连通段1111的第二端连通,第二连通段1113的第一端与特斯拉阀单元1112的第二端连通,第二连通段1113的第二端与第二开口113连通。
67.也就是说,特斯拉阀111主要有第一连通段1111、特斯拉阀单元1112和第二连通段1113组成,其中特斯拉阀单元1112可以通过第一连通段1111连通第一开口112,特斯拉阀单元1112可以通过第二连通段1113连通第二开口113。
68.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限定特斯拉阀111包括第一连通段1111、特斯拉阀单元1112和第二连通段1113,有利于形成螺旋形的特斯拉阀111。
69.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特斯拉阀111包括至少两个依次串联的特斯拉阀单元1112,能够增大对流体沿反向流动方向流动时的阻力,减轻流体的回流情况。
70.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沿着从第二连通段1113的第一端向第二连通段1113的第二端的方向上,第二连通段1113的径向尺寸逐渐增大,能够增大从第二开口113流出的流体的流动阻力,并且还便于特斯拉阀111的开设。
71.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开口113靠近本体11的中心位置,第一开口112靠近本体的外边缘位置,也就是说,特斯拉阀111的内端可以连通第二开口113,特斯拉阀111的外端可以连通第一开口112,能够充分利用本体11的第一侧的面积,提高特斯拉阀111的覆盖面积,并且还有利于减小导流结构10的体积。
72.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无阀压电微泵100,无阀压电微泵100包括底板20、上壳30、导流结构10和驱动结构。
73.具体而言,底板20具有流体进口21,上壳30具有流体出口31,导流结构10位于底板20和上壳30之间,导流结构10为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的导流结构10,第一开口112与流
体进口21连通,第二开口113与流体出口31连通,驱动结构驱动流体通过流体进口21进入第一开口112,并依次穿过第二开口113和流体出口31,流出上壳30。
74.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的无阀压电微泵100主要由底板20、上壳30、导流结构10和驱动结构组成,流体可以在驱动结构的作用下,通过流体进口21流入第一开口112,进入特斯拉阀111,再进入第二开口113,最后通过流体出口31流出上壳30。其中,无阀压电微泵100中采用的导流结构10为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导流结构10,由于上述导流结构10具有体积较小,有利于实现流体定向流动的优点,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无阀压电微泵100也具有上述优点,在此不作赘述。
75.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本体11的第一侧与底板20相对,本体11的第二侧与上壳30相对,本体11的第二侧设有第二凹槽114,第二凹槽114与第二开口113连通,驱动结构包括振动膜40、板体60和控制元件70。其中控制元件70可以包括压电片等压电元件。通过对振动膜40和压电片的形状的限定,有利于提高空间利用率。可选地,板体60为饶性板。
76.具体地,振动膜40的至少一部分可活动地安装于本体11的第二侧,振动膜40上设有第一通孔41或者振动膜40的外边缘与导流结构10之间形成有第一通孔41,板体60位于振动膜40和本体11之间,板体60和第二凹槽114的内壁面配合形成泵腔50,板体60设有与泵腔50连通的第二通孔61。控制元件70与振动膜40连接,以用于控制振动膜40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板体60往复活动,以将泵腔50内的流体通过第二通孔61输入振动膜40和板体60之间的空间,空间内的流体再通过第一通孔41流出。
77.例如,在振动膜40远离本体11活动时,振动膜40和板体60形成封闭腔室81,第一通孔41与第二通孔61隔开,在振动膜40朝向本体11活动时,振动膜40与板体60之间配合形成收容空间82,收容空间82与第一通孔41连通,振动膜40封闭第二通孔61。
78.又例如,特斯拉阀111设于本体11的下侧面,第二凹槽114设于本体11的上侧面,第二开口113可以为沿上下方向贯通的孔且与第二凹槽114连通。振动膜40位于本体11的上侧,板体60位于振动膜40和本体11之间。在控制元件70至少控制振动膜40的中间部分向上振动时,振动膜40的中间部分可以凸起变形,使得封闭腔室81的体积增大,将泵腔50内的流体吸入振动膜40的下侧和板体60之间的封闭腔室81内。此时,导流结构10内流道的流体流动路径如图7所示,流体可以优先通过第二开口113,流入泵腔50内。
79.如图8所示,当控制元件70至少控制振动膜40的中间部分向下振动时,振动膜40的中间部分下凹变形,可以封堵第二通孔61,并将收容空间82内的流体挤压出去,最终排出无阀压电微泵100。其中,在振动膜40向下振动时,会有部分流体通过第二通孔61回流至泵腔50,并通过第二开口113向外侧回流。而在导流结构10内流体回流时,由于特斯拉阀111的作用,增加流体的回流阻力,使经第二开口113回流到泵腔50内的流量较小,有利于无阀压电微泵100内的流体能整体上实现定向流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无阀压电微泵100中的流体定向流动指的是流体从流体进口21流入,从流体出口31流出。
80.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振动膜40和特斯拉阀111内的流体的流动方向等进行详细说明。
81.在振动膜40向上鼓起时,利用压强差,流体可以通过流体进口21流至泵腔50以及封闭腔室81。在振动膜40向下挤压时,收容空间82内流体可以通过流体出口31排出无阀压电微泵100。并且,在振动膜40向下挤压时,部分流体回流,流体会通过第二开口113向流体
进口21方向回流,而通过特斯拉阀111,能够增大回流时流体受到的阻力。其中,导流结构10位于底板20和上壳30之间,第一开口112与流体进口21连通,第二通孔61与流体出口31连通。其中,上壳30可以对控制元件70以及振动膜40起到保护作用。
82.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振动膜40包括第一振动膜42和第二振动膜43,第一振动膜42和第二振动膜43间隔开分布,第一振动膜42位于第二振动膜43靠近板体60的一侧,控制元件70位于第一振动膜42和第二振动膜43之间。
83.也就是说,控制元件70可以夹设在第一振动膜42和第二振动膜43之间,通过第一振动膜42和第二振动膜43相互配合,可以增加控制元件70的振动量。
84.在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振动膜42和第二振动膜43中至少第一振动膜42包括固定部44和活动部45,固定部44安装于本体11的第二侧,活动部45与控制元件70连接,活动部45和固定部44可活动地连接且两者之间具有第一通孔41。
85.例如,第一振动膜42包括固定部44和活动部45,固定部44安装于本体11的第二侧,活动部45与控制元件70连接,活动部45和固定部44连接且两者之间有第一通孔41。也就是说,可以将固定部44安装在本体11的第一侧,便于第一振动膜42的安装和固定;并且通过固定部44和活动部45相配合,还有利于活动部45能够相对于固定部44活动,以挤压或者凸起,实现流体吸入和排出。其中,第一振动膜42和第二振动膜43可以均采用固定部44和活动部45相配合的结构。
86.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振动膜42对应的活动部45靠近板体60的一侧设有环形凸起部46,例如,第一振动膜42的背面可以设有密封凸台。第二通孔61位于环形凸起部46的内侧,第一通孔41位于环形凸起部46的外侧,也就是说,第一振动膜42的四周可以设有镂空结构,起到弹性振动的作用。可选地,第一振动膜42可以选用普通钢、不锈钢、铝合金或铝合金等。例如,在活动部45的下侧设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环形凸起部46,便于在活动部45向上凸起时,环形凸起部46能够与板体60之间快速形成封闭腔室81。
87.可选地,如图7和图8所示,环形凸起部46的内侧具有倒斜角设计,可以增加流体的回流阻力。
88.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凹槽114的内侧壁1141具有台阶部1142,板体60安装于台阶部1142,例如,第二凹槽114的内侧壁沿上下方向延伸,在内侧壁上设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台阶部1142,不仅有利于安装板体60,而且有利于控制振动膜40和板体60之间的距离,避免第一通孔41受到板体60的影响。
89.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控制元件70为压电片,第一振动膜42粘贴于压电片的一侧,第二振动膜43粘贴于压电片的另一侧。也就是说,控制元件70可以采用压电片,可选地,压电片可以选用圆片式压电片。振动膜40也可以选用圆形片,可以粘接压电片。
90.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振动膜42和第二振动膜43分别为金属材质件,第一振动膜42的一部分伸出上壳30且作为控制元件70的第一电极,第二振动膜43的一部分伸出上壳30且作为控制元件70的第二电极。具体地,第一振动膜42和第二振动膜43还可以作为压电元件的一个电极使用,又可以起到保护压电元件的作用。
91.例如,第二振动膜43可以采用中间为圆形粘附压电元件的活动部45,四周镂空设计形成第一通孔41的结构,活动部45可以起到弹性振动作用。同时,第二振动膜43的一侧可以伸出凸台作为压电元件的第一电极。第二振动膜43的材质可以为普通钢、不锈钢、铝合金
或铝合金等材质。
92.又例如,第一振动膜42可以采用中间为圆形片,正面用来粘接压电元件的活动部45,第一振动膜42的四周有镂空设计,起到弹性振动的作用。第一振动膜12的一侧伸出一凸台,可以作为压电元件的第二电极。第一振动膜42的材质可以为普通钢、不锈钢、铝合金或铝合金等材质。
93.可选地,上壳30的下侧面可以设有一腔体32,不仅便于为振动膜40提供活动空间,而且还便于从收容空间82流出的流体可以积存在该腔体,再通过与该腔体连通的流体出口31流出。
9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阀压电微泵100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95.如图7所示,当压电元件向上振动时,第二振动膜43和第一振动膜42凸起变形,使第一振动膜42与饶性的板体60之间的封闭腔室81增大,将泵腔50内的液体吸入第一振动膜42与饶性的板体60之间的封闭腔室81内,导流结构10与底板20之间的流道内,流动路径如图5所示,流体会优先通过第一流道1114,流入泵腔50内。
96.如图8所示,当压电元件向下振动时,第二振动膜43和第一振动膜42下凹变形,将收容空间82内的流体挤压出去,通过流体出口31排出无阀压电微泵100,在压电元件向下振动时,会有少部分液体通过饶性的板体60中间的第二通孔61回流到泵腔50,并通过第一开口112向流体进口21方向回流。
97.如图6所示,导流结构10内流体回流时,由于惯性的作用,流体会优先经过第二流道1115,并且在与第一流道1114的交叉口处形成涡流,阻挡第一流道1114内流体流向第一开口112,并且,第一流道1114和第二流道1115交叉后靠近第一开口112的部分的尺寸减小,即流道收窄,增加流体的回流阻力,使第一振动膜42与饶性的板体60之间的收容空间82内的流体从第一振动膜42四周流入腔体32,最后通过流体出口31流出,从而使无阀压电微泵100内的流体能定向流动。
98.总而言之,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阀压电微泵100包括导流结构10,不仅可以减小流体的回流量,实现流体更大的泵送量,而且还能够减小无阀压电微泵100所占空间。
99.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