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冷凝器除湿机组及其空气调节方法与流程-j9九游会真人

文档序号:35756547发布日期:2023-10-16 21:40阅读:10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除湿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冷凝器除湿机组及其空气调节方法。


背景技术:

2.湿度,表示空气干湿程度,即空气中所含水汽多少的物理量,针对物流、仓储的湿度控制成为了重要环节,若空气中潮湿过大,货物受到潮湿影响就非常明显了,尤其是对湿度要求极高的纸制产品、电子产品,因此在物流、仓储相应位置放置除湿机组,对空气进行除湿。
3.然而现有的除湿机组除湿功率通常恒定,但天气会随着季节而改变,在梅雨季节中,空气中水汽含量最多,而在其他季节中,空气中水汽含量相对较少,因除湿机组除湿功率恒定,会造成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多时,除湿效果不显著,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少时,除湿效果显著但会浪费额外的电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多冷凝器除湿机组及其空气调节方法,针对空气中水汽含量随季节变化而相应调节,既保证除湿效果又不会浪费多余电力。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冷凝器除湿机组,包括离心风机、转动电机、压缩机、冷凝器、散热器和电控柜,所述电控柜控制所述转动电机的旋转和停转,所述转动电机驱动所述离心风机高速旋转,风向为所述散热器流向所述冷凝器,所述冷凝器包括多个第一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可选择地接受低温制冷剂,所述冷凝器和所述散热器之间还设置可调节空气流向的部件。
6.优选地,所述冷凝器包括矩形形状的第一框架,多个竖直等距排布的所述第一换热管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框架,多个所述第一换热管上端均连通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压缩机连通,在所述第一框架下方固定u型框,所述u型框固定连接多个竖直等距排布的第一连接管,与多个所述第一换热管依次对应,多个所述第一连接管下端均连通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与毛细管连通。
7.优选地,在所述第一换热管下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上端之间设置通断部件,通断部件包括套接在第一连接管外的第一环体,所述第一环体的内壁与所述第一连接管之间滑动密封连接,所述第一环体顶部内圈固定连接封盖,所述第一环体顶部外圈固定连接第二环体,在所述第一框架下部固定连接第三环体,所述第三环体与相应的所述第一换热管同轴心设置,所述第二环体的外圈与所述第三环体的内圈之间滑动密封连接。
8.优选地,所述封盖中心开设第一圆槽、第二圆槽以及第三圆槽,所述第二圆槽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圆槽,所述第三圆槽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圆槽,所述第一圆槽滑动连接与之适配的第一圆柱,所述第一圆柱外圈固定套接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外圈与所述第二圆槽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圆柱外围套设压簧,所述压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限位环和所述封
盖连接,所述压簧的弹力使得所述第一圆柱的顶部凸起于所述封盖,所述第一圆柱底部同轴心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圆柱,所述第二圆柱与所述第三圆槽相适配,所述第一圆柱和所述第二圆柱均开设流道,在所述第二圆柱内的流道弯曲向周侧壁方向延伸,在所述第一换热管底部内周壁通过连接块固定连接抵挡环,所述抵挡环与所述第一圆柱同轴心设置,所述u型框还安装多个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轴与相应的所述第一环体固定连接。
9.优选地,在各个所述第一换热管外圈套接第四环体,所述第四环体顶部开设环槽,所述环槽的直径小于所述第四环体的外径,所述第四环体开设流口,所述流口与所述环槽连通,在相邻两个所述第四环体之间固定连接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开设t型槽,所述t型槽与所述第四环体上的所述流口对应,在所述第一框架上固定连接池体,所述池体开设多个漏孔。
10.优选地,所述散热器包括矩形形状的第二框架,所述第二框架内设置一个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二换热管以来回弯折的形式固定在所述第二框架内,所述第二换热管一端与毛细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连通。
11.优选地,可调节空气流向的部件包括在所述第一框架与所述第二框架之间的四个封闭板,在其中一个竖向设置的所述封闭板外侧固定连接盖板,在该封闭板内侧通过转动连接旋转板,所述旋转板滑动连接调节板,所述盖板内安装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输出轴与所述调节板转动连接。
12.优选地,所述旋转板开设矩形槽,所述矩形槽滑动连接矩形块,所述矩形块与所述调节板固定连接,在所述调节板与所述旋转板之间设置两个可形变塑料层,两个所述可形变塑料层分别位于所述矩形块的两侧,两个所述可形变塑料层与所述矩形块的总高度与所述旋转板、所述调节板相同。
13.优选地,在所述第一框架安装无杆气缸,在所述第一框架内设置带动块,所述带动块与所述第四环体固定连接,所述带动块与所述无杆气缸输出端固定连接,可通过所述无杆气缸驱动各个所述第四环体上下移动。
14.一种多冷凝器除湿机组空气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启动离心风机和压缩机,等待除湿的风向经过散热器和冷凝器,通过冷凝器上各个第一换热管对热量进行吸收,空气在第一换热管表面低温的作用下产生冷凝,从而实现对空气进行干燥,第一换热管内的低温制冷剂吸收热量转换为常温制冷剂蒸汽,常温制冷剂蒸汽在压缩机的压缩下形成高温高压制冷剂液体,并流进第二换热管内,而空气流经第二换热管,既加快第二换热管散热速率又提高空气自身的温度,则第二换热管内的超高温高压制冷剂液体转换为常温高压制冷剂液体,在压缩机的推动下进入毛细管内,之后常温高压制冷剂通过毛细管进入第一换热管时,常温高压制冷剂由高流速转为低流速,并产生较大的压降,较大的压降使制冷剂沸点降低并开始蒸发吸热,产生低温制冷剂,从而进行循环制冷;根据季节的变化调节通有制冷剂第一换热管的数量以及旋转板和调节板的角度,若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少时,启动液压缸,驱动调节板朝向远离液压缸方向旋转,则控制空气流经第一换热管的数量,同时在与空气流经的第一换热管对应的气缸启动,使得第一连接管与第一换热管连通,低温制冷剂进入相应的第一换热管内对空气进行热量吸收产生冷凝,相应的若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多时,相应控制增多第一换热管与空气流经的数量;
启动气缸,带动第一环体上移,带动第一圆柱和第二圆柱上移,当第一圆柱与抵挡环相碰触,使得第一圆柱克服压簧下移,使得第二圆柱下移使得第一连接管内低温制冷剂从流道进入第一换热管内;因冷凝而在第一换热管外壁上产生水滴,随着水滴的增多在重力的作用下下流,并由各个套在第一换热管外壁的第四环体承接,承接在环槽内部,在固定块的t型槽内流动,最终排向池体;定期启动无杆气缸,带动各个第四环体上移,对在第一换热管外壁上产生的霜进行刮除,对第一换热管外壁的霜进行清理。
15.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中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少时,启动液压缸,驱动调节板朝向远离液压缸方向旋转,则控制空气流经第一换热管的数量,同时在与空气流经的第一换热管对应的气缸启动,使得第一连接管与第一换热管连通,低温制冷剂进入相应的第一换热管内对空气进行热量吸收产生冷凝,相应的若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多时,相应控制增多第一换热管与空气流经的数量,针对空气中水汽含量随季节变化而相应调节,既保证除湿效果又不会浪费多余电力。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多冷凝器除湿机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多冷凝器除湿机组中冷凝器和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多冷凝器除湿机组中毛细管连接冷凝器和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多冷凝器除湿机组中多个第四环体和多个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多冷凝器除湿机组中第四环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多冷凝器除湿机组中u型框上多个通断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多冷凝器除湿机组中第一环体和第三环体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多冷凝器除湿机组中封盖和第一圆柱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多冷凝器除湿机组中第一换热管以及抵挡环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多冷凝器除湿机组中盖板和调节板之间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多冷凝器除湿机组中旋转板和调节板之间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17.图中:1、离心风机;2、转动电机;3、压缩机;4、冷凝器;5、散热器;6、电控柜;7、第一框架;8、第一换热管;9、第一管道;10、u型框;11、第一连接管;12、第二管道;13、毛细管;14、第一环体;15、封盖;16、第二环体;17、第三环体;18、第一圆槽;19、第二圆槽;20、第三圆槽;21、第一圆柱;22、限位环;23、压簧;24、流道;25、抵挡环;26、调节气缸;27、第四环体;28、环
槽;29、流口;30、固定块;31、t型槽;32、池体;33、漏孔;34、第二框架;35、第二换热管;36、封闭板;37、盖板;38、旋转板;39、调节板;40、液压缸;41、矩形槽;42、矩形块;43、可形变塑料层;44、无杆气缸;45、带动块;46、第二圆柱。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9.参考附图1-附图11,一种多冷凝器除湿机组,包括离心风机1、转动电机2、压缩机3、冷凝器4、散热器5和电控柜6,电控柜6控制转动电机2的旋转和停转,转动电机2驱动离心风机1高速旋转,风向为散热器5流向冷凝器4;冷凝器4包括矩形形状的第一框架7,第一框架7内固定多个竖直等距排布的第一换热管8,多个第一换热管8上端均连通第一管道9,使之汇聚在一处,第一管道9与压缩机3连通,在第一框架7下方固定u型框10,u型框10固定连接多个竖直等距排布的第一连接管11,与多个第一换热管8依次对应,多个第一连接管11下端均连通第二管道12,使之汇聚一处,第二管道12与毛细管13连通;在第一换热管8下端与第一连接管11上端之间设置通断部件,通断部件能够控制第一换热管8与第一连接管11之间的连通状态,通断部件包括套接在第一连接管11外的第一环体14,第一环体14的内壁与第一连接管11之间滑动密封连接,第一环体14顶部内圈固定封盖15,第一环体14顶部外圈固定连接第二环体16,在第一框架7下部固定连接第三环体17,第三环体17与相应的第一换热管8同轴心设置,第二环体16的外圈与第三环体17的内圈之间滑动密封连接;封盖15中心开设第一圆槽18、第二圆槽19以及第三圆槽20,第二圆槽19的直径大于第一圆槽18,第三圆槽20的直径小于第一圆槽18,第一圆槽18滑动连接与之适配的第一圆柱21,第一圆柱21外圈固定套接限位环22,限位环22外圈与第二圆槽19内壁滑动连接,第一圆柱21外围套设压簧23,压簧23的两端分别与限位环22和封盖15连接,压簧23的弹力使得第一圆柱21的顶部凸起于封盖15,第一圆柱21底部同轴心固定连接第二圆柱46,第二圆柱46与第三圆槽20相适配,压簧23的弹力使得第二圆柱46的底部与封盖15底部相平齐,第一圆柱21和第二圆柱46均开设流道24,在第二圆柱46内的流道24弯曲向周侧壁方向延伸,同时在第一换热管8底部内周壁通过连接块固定连接抵挡环25,抵挡环25与第一圆柱21同轴心设置,u型框10还安装多个调节气缸26,调节气缸26的输出轴与相应的第一环体14固定连接,从而能够驱动第一环体14上下移动;在各个第一换热管8外圈套接第四环体27,第四环体27顶部开设环槽28,环槽28的直径小于第四环体27的外径,第四环体27开设流口29,流口29与环槽28连通,在相邻两个第四环体27之间固定连接固定块30,固定块30开设t型槽31,t型槽31与第四环体27上的流口29对应,在第一框架7上固定连接池体32,池体32开设多个漏孔33;散热器5包括矩形形状的第二框架34,第二框架34内设置一个第二换热管35,第二换热管35以来回弯折的形式固定在第二框架34内,第二换热管35一端与毛细管13连通,另
一端与压缩机3连通;在第一框架7与第二框架34之间通过四个封闭板36固定相连,在其中一个竖向设置的封闭板36外侧固定连接盖板37,在该封闭板36内侧通过转动连接旋转板38,旋转板38滑动连接调节板39,盖板37内安装液压缸40,液压缸40的输出轴与调节板39转动连接;旋转板38开设至少一个矩形槽41,矩形槽41滑动连接矩形块42,矩形块42与调节板39固定连接,在调节板39与旋转板38之间设置两个可形变塑料层43,两个可形变塑料层43分别位于矩形块42的两侧,两个可形变塑料层43与矩形块42的总高度与旋转板38、调节板39相同;在第一框架7安装无杆气缸44,在第一框架7内设置带动块45,带动块45与第四环体27固定连接,带动块45与无杆气缸44输出端固定连接,可通过无杆气缸44驱动各个第四环体27上下移动。
20.工作原理:启动离心风机1和压缩机3,等待除湿的风向经过散热器5和冷凝器4,通过冷凝器4上各个第一换热管8对热量进行吸收,空气在第一换热管8表面低温的作用下产生冷凝,从而实现对空气进行干燥,第一换热管8内的低温制冷剂吸收热量转换为常温制冷剂蒸汽,常温制冷剂蒸汽在压缩机3的压缩下形成高温高压制冷剂液体,并流进第二换热管35内,而空气流经第二换热管35,既加快第二换热管35散热速率又提高空气自身的温度,则第二换热管35内的超高温高压制冷剂液体转换为常温高压制冷剂液体,在压缩机3的推动下进入毛细管13内,之后常温高压制冷剂通过毛细管13进入第一换热管8时,常温高压制冷剂由高流速转为低流速,并产生较大的压降,较大的压降使制冷剂沸点降低并开始蒸发吸热,产生低温制冷剂,从而进行循环制冷;根据季节的变化调节通有制冷剂第一换热管8的数量以及旋转板38和调节板39的角度,若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少时,启动液压缸40,驱动调节板39朝向远离液压缸40方向旋转,则控制空气流经第一换热管8的数量,同时在与空气流经的第一换热管8对应的气缸启动,使得第一连接管11与第一换热管8连通,低温制冷剂进入相应的第一换热管8内对空气进行热量吸收产生冷凝,相应的若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多时,相应控制增多第一换热管8与空气流经的数量,针对空气中水汽含量随季节变化而相应调节,既保证除湿效果又不会浪费多余电力;启动调节气缸26,带动第一环体14上移,带动第一圆柱21和第二圆柱46上移,当第一圆柱21与抵挡环25相碰触,使得第一圆柱21克服压簧23下移,使得第二圆柱46下移使得第一连接管11内低温制冷剂从流道24进入第一换热管8内;因冷凝而在第一换热管8外壁上产生水滴,随着水滴的增多在重力的作用下下流,并由各个套在第一换热管8外壁的第四环体27承接,承接在环槽28内部,在固定块30的t型槽31内流动,最终排向池体32,避免在冷凝器4上产生的水滴随意滴落淋洒,起到集中收集后排出的作用;还可以定期启动无杆气缸44,带动各个第四环体27上移,对在第一换热管8外壁上产生的霜进行刮除,对第一换热管8外壁的霜进行清理,避免越积越多,避免降低热交换的效率。
21.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