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设备的制作方法-j9九游会真人

文档序号:35693463发布日期:2023-10-11 14:21阅读:11来源:国知局


1.本技术涉及制冷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的卧式冷柜一般采用直冷的制冷方式,在使用过程中,随着开关门次数增加,冷柜内胆上会结霜甚至结冰,给用户带来除霜问题,同时也会导致存储空间降低、能耗上升的问题。
3.相关技术中提供一种风冷冷柜,风冷冷柜设有风冷组件,风冷组件一般包括蒸发器腔、蒸发器、风机和风道等。蒸发器与气流换热形成制冷气流,风机用于驱动制冷气流流动。通过风冷制冷能够减少冷柜中的结霜。
4.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5.相关技术中的风冷冷柜,内胆内盛放物品较多,物品容易阻挡气流在内胆内部的流动,进而影响冷柜的制冷效果。
6.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技术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7.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8.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冷设备,以提高制冷设备的制冷效果。
9.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冷设备,所述制冷设备包括:内胆,围合出内部空间,所述内部空间包括储物腔和蒸发器腔,所述内胆包括多个侧壁,至少一个所述侧壁构造有风道,所述储物腔、所述蒸发器腔和所述风道形成风路;蒸发器,位于所述蒸发器腔内;风机,位于所述风路内,用于驱动气流在所述风路内流动;第一直冷蒸发管,设于所述内胆的底壁,所述第一直冷蒸发管沿所述内胆的长度方向盘旋延伸。
10.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11.制冷设备通过风路、蒸发器和风机实现风冷制冷。内胆的底壁设有第一直冷蒸发管,这样制冷设备通过风冷和直冷相结合的方式制冷,这样能够进一步降低制冷设备内的温度。第一直冷蒸发管沿内胆的长度方向盘旋延伸,这样可以增加第一直冷蒸发管的面积,进一步提高制冷效果。并且沿内胆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直冷蒸发管能够调节内胆长度方向的温度,进而提高制冷设备的制冷效果。
12.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13.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
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14.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冷柜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冷柜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冷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冷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内胆的底壁的结构示意图;
19.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内胆的底壁的结构示意图;
20.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冷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侧壁的结构示意图;
22.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冷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
24.10、内胆;11、内部空间;12、右侧壁;13、左侧壁;14、后侧壁;15、前侧壁;16、风道;161、第一风道;162、第一出风口;163、第二风道;164、第二出风口;17、底壁;171、台阶;18、出风口;20、回风盖板;21、第一盖板部;22、第二盖板部;23、第一回风口;24、第二回风口;25、第三回风口;30、蒸发器;301、第一蒸发器;302、第二蒸发器;50、风机;501、第一风机;502、第二风机;60、第一直冷蒸发管;601、第一管路;602、第二管路;603、第三管路;70、第二直冷蒸发管;701、第一直冷管;702、第二直冷管。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26.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27.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28.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
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29.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30.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3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2.如图1至图9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制冷设备可以为冰箱、冰柜、冷柜等制冷设备。
33.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冷柜,特别是一种卧式风冷冷柜,冷柜包括箱体和门体,箱体限定出具有柜口的内部空间11,门体活动位于箱体的上方,以打开或关闭柜口。箱体包括箱壳、内胆10和保温材料,内胆10位于箱壳内部,保温材料位于箱壳和内胆10之间。
34.内胆10包括底壁和多个侧壁,多个侧壁包括前侧壁15、后侧壁14、左侧壁13和右侧壁12。前侧壁15和后侧壁14相对设置,并分别位于底壁的前后两端,且前侧壁15和后侧壁14均向上延伸。左侧壁13和右侧壁12相对设置,且左侧壁13和右侧壁12分别位于底壁的左右两端,并向上延伸。底壁、前侧壁15、后侧壁14、左侧壁13和右侧壁12共同围合出内部空间11。内部空间11具有柜口,柜口向上,门体活动盖设于柜口的上方。
35.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定义前后方向为深度方向,左右方向为的长度方向。图1和图2中的箭头表示冷柜内的风路流动方向。
36.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冷柜,内胆10包括多个侧壁,多个侧壁中的至少一个侧壁限定出具有出风口的风道。冷柜还包括回风盖板20,回风盖板20位于内部空间11内,并将内部空间11分隔为储物腔和蒸发器腔,蒸发器腔的出口与风道的入口相连通,回风盖板20设有回风口,储物腔内的气流能够经回风口流入蒸发器腔内。这里,储物腔用于盛放需要冷冻的物品,比如肉类、海鲜或茶叶等。蒸发器腔用于产生制冷气流,制冷气流能够从蒸发器腔流向风道,从出风口流入储物腔内,与储物腔内的物体进行换热后,制冷气流再流回蒸发器腔内重新冷却,冷却后的气流再流向风道进行循环。这样就实现了冷柜的风路循环,实现冷柜的风冷制冷。
37.应当说明的是,回风盖板20可以为多种形状,比如l型、倾斜状等。蒸发器腔也可以为多种形状,并位于内部空间11的不同位置。比如,蒸发器腔可以位于内部空间11的左端、中部或右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冷柜内部空间11的结构,对蒸发器腔和储物腔进行布局。
38.冷柜还包括蒸发器30和风机50,蒸发器30位于蒸发器腔内。风机50能够驱动气流流经蒸发器腔、风道16和储物腔后,经回风口流回至蒸发器腔内,这样形成循环风路。这里,蒸发器30用于与蒸发器腔内的气流换热,以形成制冷气流。风机50为气流流动提供动力。
39.内胆10还构造有风机腔,风机50位于风机腔内。蒸发器腔、风机腔、风道16和储物腔依次连通形成循环风路,风机50能够驱动气流依次在蒸发器腔、风机腔、风道16和储物腔内循环流动。
40.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7所示,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一直冷蒸发管60,第一直冷蒸发管60盘旋设于内胆10的底壁17。
41.本实施例中,第一直冷蒸发管60盘旋设于内胆10的底壁17,能够增加第一直冷蒸
发管60与内胆10的底壁17的接触面积,降低内部空间11底部的温度,进而提高制冷效果。
42.可选地,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直冷蒸发管60沿内胆10的长度方向盘旋延伸。
43.本实施例中,第一直冷蒸发管60沿内胆10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直冷蒸发管60能够调节内胆10长度方向的温度,进而提高制冷设备的制冷效果。
44.可选地,沿远离风机50的方向,第一直冷蒸发管60的密度逐渐增加。
45.本实施例中,风机50驱动蒸发器腔内的气流流入风道16内,风道16的出风口18用于出风。沿着远离风机50的方向,风机50对风道16内气流的驱动力逐渐减小,进而导致远离风机50的位置出风量较小,温度较高。因此,第一直冷蒸发管60沿远离风机50的方向的密度逐渐增加,能够降低远离风机50处的温度,提高冷柜的制冷效果和温度均匀性。
46.如图5所示,风机50位于风道16的一端,风道16沿内胆10的长度方向延伸,沿远离风机50的方向,第一直冷蒸发管60的密度逐渐增加。
47.可选地,沿靠近蒸发器腔的方向,第一直冷蒸发管60的密度逐渐增加。
48.本实施例中,蒸发器腔设有回风口,因此,蒸发器腔处的气流温度较高,因此,沿靠近蒸发器腔的方向,第一直冷蒸发管60的密度逐渐增加,能够降低靠近蒸发器腔的位置的温度,进而提高冷柜的制冷效果和温度均匀性。
49.可选地,如图6所示,蒸发器腔位于内部空间11的左端或右端,风机50与蒸发腔相对应,沿远离蒸发器腔的方向,第一直冷蒸发管60的密度先减小后增加。
50.本实施例中,蒸发器腔和风机50相对应,也就是说,蒸发器腔和风机50位于同一侧,第一直冷蒸发管60的密度先减少,也就是说,靠近蒸发器腔的第一直冷蒸发管60的密度较大,以降低蒸发器腔附近的温度,随着远离蒸发器腔的方向第一直冷蒸发管60的密度逐渐减小。由于内胆10的长度较长,风道16的输送距离较长,风量损失较大,因此,随着远离蒸发器腔和风机50的方向,第一直冷蒸发管60的密度逐渐增加,以降低远离风机50的位置的温度,进而提高内部空间11的温度均匀性,并提高冷柜的制冷效果。
51.可选地,沿左侧壁13到储物腔的底壁的中心的方向,第一直冷蒸发管60的密度逐渐减小;且,沿右侧壁12到储物腔的底壁的中心的方向,第一直冷蒸发管60的密度逐渐减少。也就是说,储物腔的底壁中心处对应的第一直冷蒸发管60的密度最大,这样能够进一步降低储物腔的底壁中心处的温度,进而减小内部空间11底部的温度差,提高温度均匀性。
52.可选地,第一直冷蒸发管60沿内胆10的长度方向呈s型延伸。
53.可选地,如图5所示,第一直冷蒸发管60包括多个首尾相连的蒸发管组,每一蒸发管组包括第一管路601、第二管路602和第三管路603,第一管路601沿内胆10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管路602沿内胆10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三管路603连接在第一管路601和第二管路602的同一端之间,并沿内胆10的深度方向延伸。其中,多个蒸发管组沿内胆10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54.本实施例中,s型的第一直冷蒸发管60包括多个蒸发管组,且多个蒸发管组沿内胆10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这样增加了第一直冷蒸发管60与内胆10的底壁17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冷柜在长度方向上的制冷效果。
55.可选地,第一管路601的长度和/或第二管路602的长度与内部空间11的深度相匹配。
56.本实施例中,第一管路601和/或第二管路602与内部空间11的深度相匹配,也就是
说,第一管路601和/或第二管路602的长度与内部空间11的深度相同或相近,这样能够增加冷柜在深度方向上的制冷效果,提高其深度方向的制冷均匀性。
57.可选地,第一直冷蒸发管60位于内胆10的底壁17背离内部空间11的一侧。
58.本实施例中,第一直冷蒸发管60位于内部空间11的外侧,避免内部空间11内储存的物品对第一直冷蒸发管60造成损坏,而且便于内部空间11的内的清洁。
59.可选地,第一直冷蒸发管60与蒸发器30串联或并联设置。
60.本实施例中,第一直冷蒸发管60与蒸发器30的蒸发管串联时,使得直冷蒸发管和蒸发器30的温度一致,进而提高冷柜内的温度均匀性。第一直冷蒸发管60与蒸发器30的蒸发管并联时,便于蒸发器30和直冷蒸发管的单独控制,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择第一直冷蒸发管60或者蒸发器30的开闭,进而提高了冷柜的使用灵活性。
61.可选地,内胆10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二侧壁与第一侧壁相对设置,且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沿内胆10的深度方向设置,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设有具有出风口18的风道16。冷柜的前后侧壁14均出风,能够增加冷柜深度方向的出风量。
62.可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内胆10的底壁17部分向上凸起形成台阶171,台阶171的下方用于放置压缩机。可选地,回风盖板20盖设于台阶171的上方,回风盖板20与台阶171共同形成蒸发器腔。具体的,回风盖板20位于内部空间11内,回风盖板20将内部空间11分隔为蒸发器腔和储物腔。
63.可选地,风机50与蒸发器30沿内胆10的深度方向依次设置,且风机50至少部分位于第一侧壁和/或第二侧壁内。
64.本实施例中,风机50至少部分位于第一侧壁和/或第二侧壁内,也就是说,风机50与风道16位于同一侧壁内,且风机50与风道16相连通。风机50与风道16均位于同一侧壁,这样能够风机50流出的气流流向风道16无需经过直角拐角,能够减少气流的损失,提高冷柜的制冷效果,降低能耗。
65.可选地,内胆10的底壁17部分凹陷形成导流槽,导流槽连通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引导气流从第一侧壁流向第二侧壁或者引导气流从第二侧壁流向的第一侧壁;其中,第一直冷蒸发管60位于导流槽的下方。
66.本实施例中,导流槽能够提高底部的气流的流动,当第一侧壁或第二侧壁设有出风口18时,导流槽能够引导出风口18的气流流向对面的侧壁。第一直冷蒸发管60位于导流槽的下方,这样第一直冷蒸发管60能够对导流槽内的气流进行降温,这样底部的物品不仅能够通过第一直冷蒸发管60通过直冷降温,还能够有足够的风冷气流进行降温,进而提高冷柜的制冷效果。
67.可选地,导流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导流槽沿内胆10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这样能够增加底部的气流流通量,进而提高制冷效果。
68.可选地,蒸发器30设于台阶171的上方,且蒸发器30的厚度方向沿内胆10的高度方向延伸。
69.本实施例中,将蒸发器30“水平式”放置在台阶171上,能够减少蒸发器腔的高度,进而减少蒸发器腔距离柜口的距离,这样蒸发器腔原理冷热交界区,减少结霜风险。这样打开门体后,蒸发器腔的顶部不会直接暴露在用户视线内,提高展示面积,能够增加冷柜美观性。而且冷柜的上层空间为用户最常利用的空间,能够提高用户体验。
70.可选地,蒸发器30的下端面与台阶171的上壁面相贴靠,这样能够减少蒸发器30高度方向的尺寸,提高蒸发器腔顶部的存放空间。
71.可选地,如图8和图9所示,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二直冷蒸发管70,第二直冷蒸发管70设于侧壁。
72.本实施例中,冷柜通过蒸发器30、风机50和风路形成冷柜的风冷制冷。第二直冷蒸发管70设于侧壁,一方面,第二直冷蒸发管70能够提高冷柜内部的降温速度,提高冷柜的制冷效率。另一方面,第二直冷蒸发管70能够弥补冷柜内出风不均匀,以及局部温度过高的情况,提高冷柜的温度均匀性,进而提高冷柜内的物品的储存效果。
73.可选地,第二直冷蒸发管70设于侧壁背离内部空间11的一侧。
74.这里,第二直冷蒸发管70不会暴露于内部空间11,这样能够保护第二直冷蒸发管70,避免第二直冷蒸发管70受到腐蚀或损坏。
75.可选地,如图8所示,第二直冷蒸发管70包括第一直冷管701,第一直冷管701设于具有风道16的侧壁,第一直冷管701沿风道16的延伸方向设置,且第一直冷管701与风道16相匹配。
76.本实施例中,第一直冷管701沿风道16延伸,这样第一直冷管701能够进一步降低风道16的温度,进而提高冷柜的降温速度。而且即使风道16的长度较长,或者风道16靠近开口容易与外界环境换热导致出风温度不均匀,本公开实施例在风道16对应的侧壁处设置第一直冷管701,能够提高风道16的出风均匀性,进而提高内部空间11的制冷效果。而且,由于第一直冷管701是配合风道16设置的,因此,第一直冷管701的密度和数量可以小于直冷冷柜的蒸发管的数量,这样也能够减少冷柜的结霜,同时保证冷柜的制冷效果。
77.可选地,第一直冷管701设于风道16背离内部空间11的一侧,也就是设于风道16朝向发泡层的一侧。
78.应当说明的是:第一直冷管701与风道16相匹配,指的是第一直冷管701的形状、尺寸等均与风道16相同或相近。
79.可选地,一个侧壁设有一个或多个风道16,风道16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风道16沿该侧壁的高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80.本实施例中,冷柜的至少一个侧壁设有风道16,其中,一个侧壁中的风道16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在实际应用中,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设置风道16的数量。
81.可选地,风道16的数量为多个时,每一风道16均设有一第一直冷管701。这样使得每一个风道16内的气流均能够经过第一直冷管701进行进一步降温,进而提高冷柜内的降温速率。
82.示例的,冷柜的一个侧壁设有多个风道16,多个风道16包括第一风道161和第二风道163,第一风道161位于第二风道163的上方,其中,第一风道161和第二风道163均设有第一直冷管701。可选地,多个风道16还包括第三风道,第三风道位于第一风道161和第二风道163之间,可选地,第三风道也设有第一直冷管701。这样能够增加侧壁的制冷效果。
83.可选地,如图9所示,内胆10还包括第三侧壁,第三侧壁连接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同一端之间,第三侧壁与台阶171的一端相连接,蒸发器腔的腔壁包括第三侧壁;第二直冷蒸发管70还包括第二直冷管702,第二直冷管702设于第三侧壁。
84.由于蒸发器腔的入口与储物腔的出口相连通,也就是说,蒸发器腔设有回风口,储
物腔内的气流经回风口流至蒸发器腔内,这里,由于蒸发器腔设有回风口,因此,蒸发器腔处的气流温度较高。本实施例中,在第三侧壁设置第二直冷管702,第二直冷管702能够降低蒸发器腔处的温度,进而提高冷柜内的温度均匀性。
85.可选地,第二直冷管702的高度高于回风盖板20的高度。这样第二直冷管702能够提高蒸发器腔周围的降温速度,进而提高冷柜的温度均匀性。第二直冷管702位于回风盖板20的上方,且第二直冷管702从回风盖板20朝向柜口延伸,以降低蒸发器腔上方的温度,提高冷柜内部的温度均匀性。
86.可选地,第二直冷管702呈弯曲状,以增加第二直冷管702与侧壁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第二直冷管702的降温速度。
87.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冷柜的前侧壁15和后侧壁14中的一个出风口18,回风盖板20回风,且回风盖板20的回风口靠近前侧壁15和后侧壁14中的另一个,这样实现了冷柜前后方向送风。可选地,如图3所示,蒸发器30的数量为一个,蒸发器30位于蒸发器腔内,风机50至少部分位于前侧壁15和后侧壁14中的一个内,风机50驱动气流从蒸发器腔流向风道16,然后从风道16和出风口18流向储物腔内。
88.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冷柜的前后侧壁14出风,回风盖板20回风,这样前后侧壁14均出风,提高了冷柜前后方向的送风量。可选地,如图4所示,蒸发器3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蒸发器30包括第一蒸发器301和第二蒸发器302,第一蒸发器301和第二蒸发器302沿内胆10的深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风机50的数量与蒸发器30的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多个风机50包括第一风机501和第二风机502,第一蒸发器301位于第二蒸发器302的后侧,第一风机501位于第一蒸发器301的后侧,第二风机502位于第二蒸发器302的前侧,这样第一风机501驱动蒸发器腔内的气流流经第一蒸发器301后流入第一侧壁的风道16内,第二风机502驱动蒸发器腔的气流流经第二蒸发器302后流入第二侧壁的风道16内。
89.可选地,一侧壁设有一个或多个风道16,一侧壁设有多个风道16时,多个风道16沿内胆10的高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如图1和图2所示,后侧壁14设有第一风道161和第二风道163,第一风道161具有第一出风口162,第二风道163具有第二出风口164,这样能够增加一个侧壁的出风面积,提高冷柜的制冷量。
90.应当说明的是,当多个侧壁均出风时,多个侧壁均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风道16,本技术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91.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蒸发器腔的顶壁、蒸发器腔的侧壁和蒸发器腔的底壁17中的至少一个设有回风口。
92.本实施例中,蒸发器腔可以从一个方向回风,也可以从多个方向回风,这样既可以增加蒸发器腔的回风量,还可以降低冷柜化霜时的温升。具体的,冷柜执行化霜时,蒸发器处的热量会经过回风口流至储物腔腔内,蒸发器腔的至少一个方向设置回风口,能够分散散出的热量,降低冷柜的温升,防止化货,提高物品的存储效果。
93.可选地,蒸发器腔的侧壁开设有第二回风口24。
94.本实施例中,蒸发器腔朝向储物腔的侧壁开设有第二回风口24,能够保证回风量,而且不容易阻塞,且化霜温升较低。
95.示例的,蒸发器腔仅设置第二回风口24,且第二回风口24的开口面积为5940mm2,风量930l/min,但是化霜温升只有1.1℃,属于无制冷情况下正常升温。
96.应当说明的是:蒸发器腔的侧壁指的是蒸发器腔朝向储物空间的一侧,且第二回风口24至少部分沿竖直方向延伸。
97.可选地,蒸发器腔的顶壁设置有第一回风口23时,第一回风口23的面积与第二回风口24的面积的比值c的范围为0<c≤4。
98.本实施例中,蒸发器腔的顶壁也可以开设第一回风口23,第一回风口23与第二回风口24的设置能够增加回风量,能够分散蒸发器腔化霜时的热量,降低温升。c大于4时,会使主要回风面积集中在顶部,导致距离回风口较近的s1和s2送风口风量特别大。并且回风口顶部负载化霜温升4℃以上,温升较大,化货风险高。
99.示例的,第一回风口23的回风面积为9426mm2,第二回风口24的回风面积为2540mm2时,c比值为3.7时,整体风量1630l/min,冷柜内风量平均在150-180l/min区间内,但靠近回风口的两个出风口的风量分别是290l/min和260l/min,此两风口虽然较高,但是由于回风口附近温度较高,所以风量大一些有助于整体温度均匀性,最高温度-18摄氏度,符合国家标准。此时蒸发器腔顶部负载化霜温升3.4℃,化货风险降低。这里相比于仅开设第二回风口24,增加第一回风口23并保持在上述范围内,能够提高风量,并且保持较低的温升,提高物品储存效果。
100.可选地,蒸发器腔的顶壁设置有第一回风口23时,第一回风口23的面积与第二回风口24的面积的比值c的范围为0<c≤3。
101.本实施例中,第二回风口面积比例增加,能够提高整体的风量,降低冷柜的制冷效果,并且进一步降低温升,提高制冷效果。示例的,第一回风口23的回风面积为9426mm2,第二回风口24的回风面积为3340mm2时,c比值为2.8时,冷柜的整体风量上升至1650l/min。风量平均在160-180l/min区间内,但靠近回风口的两个出风口的风量降低至250和230l/min,最高温度-19摄氏度,符合国家标准此时回风口顶部负载化霜温升2.5℃,化货风险进一步降低。
102.示例的,c可以为1/3、1/2、1、3/2、2、2.5、3、3.5、4等。
103.可选地,1≤c≤3。
104.本实施例中,顶部的第一回风口23的面积大于侧面的第二回风口24的面积,这样在第二回风口24设置位置有限时,增加顶部的第一回风口23的面积,可以增加回风方向和回风量,提高制冷效果。
105.可选地,蒸发器腔的底壁还设置有第三回风口25时,第三回风口25与第二回风口24的比值d的范围0<d≤1。
106.本实施例中,蒸发器腔的底壁也可以设置第三回风口25,第三回风口25能够辅助第二回风口24从多方向进行回风,防止产生回风死角,并且可以增大回风面积。进而可以进一步降低冷柜内的制冷温度。
107.示例的,d可以为1/4、1/3、1/2、2/3等。
108.示例的,d为1/3时,冷柜内的风量约为1640l/min,回风量增加。但是靠近台阶侧面底部的负载温度从-19.2降低至-19.8摄氏度,证明回风方向丰富能够有效降低负载的制冷温度,提高冷柜制冷效果。
109.可选地,0<d≤1/2。
110.本实施例中,d大于1/2时,第三回风口25的面积较大,第三回风口25会阻挡蒸发器
30的有效回风面积,影响总体的回风量。
111.可选地,可选地,0<d≤1/4。
112.本实施例中,d大于1/4时,虽然冷柜内的风量有所增加,但是增加的风量很少,且会占用蒸发器30的回风面积,因此,d小于等于1/4既能够增加回风量,还能够保证蒸发器30的回风面积。
113.示例的,第二回风口24的回风面积5940mm2,第三回风口25的面积为0时,冷柜内的平均风量为1580l/min;第二回风口24的回风面积为5940mm2,第三回风口25的面积为1300mm2时,d接近1/4时,冷柜内平均风量为1625l/min;第二回风口24的回风面积为5940mm
2,
第三回风口25的面积为1920mm2时,d接近1/3时,冷柜内平均风量为1633l/min;第二回风口24的回风面积为5940mm2,第三回风口25的面积为3344mm2时,d接近1/2时,冷柜内平均风量为1640l/min;第二回风口24的回风面积为5940mm2,第三回风口25的面积为5700mm2时,d接近1时,冷柜内平均风量为1210l/min。
114.从上述的数据可以看出,从没有第三回风口25时到d接近4:1的时候风量增大最明显,当d接近2:1到1:1的时候,风量不增反减,说明该设置已经阻挡到蒸发器30的有效回风面积。
115.可选地,回风盖板20包括第一盖板部21和第二盖板部22。第一盖板部21至少部分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二盖板部22至少部分沿竖直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一盖板部21相连接;其中,第二盖板部22设有第二回风口24。
116.本实施例中,第二盖板部22至少部分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二回风口24设于第二盖板部22能够保证第二回风口24与储物腔的连通顺畅性,提高第二回风口24的回风量,而且能够避免异物掉落至第二回风口24,堵塞第二回风口24。
117.可选地,蒸发器腔的顶壁设置第一回风口23时,第一盖板部21设有第一回风口23。本实施例中,第一盖板部21至少部分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一回风口23设于第一盖板部21,能够实现蒸发器腔的顶部回风。
118.可选地,蒸发器腔的底壁还设置第三回风口25时,竖向台阶板与回风盖板20的第二盖板部22相连接,且,竖向台阶板的至少与第二盖板部22相连接处设置有与蒸发器腔相连通的第三回风口25。
119.本实施例中,竖向台阶板与第二盖板部22围合形成回风通道,回风通道与第二盖板的第二回风口24相连通,同时回风通道的底部与第三回风口25相连通,可选地,第二回风口24与所述第三回风口25相对应,且第二回风口24与回风通道相连通,也就是说,第二回风口24进入的气流也部分经过回风通道,这样能够提高蒸发器腔的回风量,提高制冷效果。
120.可选地,竖向台阶板朝向背离第二盖板的方向凹陷形成回风槽,第三回风口25包括回风槽,第二盖板部22盖设于回风槽的一侧,第三回风口25设于回风槽的底部。
121.可选地,蒸发器的总体积v与回风口的总面积s之间的关系为:ys=v,其中,y大于或等于50。这里,回风口的总面积指的是所有的回风口的面积之和。
122.以两个蒸发器、两个回风口为例,两个蒸发器的总体积为v,第一回风口23的面积为s1,第二回风口24的面积为s2,则回风口的总面积s即为第一回风口23与第二回风口24面积的和。
123.可选地,y小于或等于1000。
124.如此设置,根据实际制冷温度要求,可以将蒸发器的总体积v与回风口的总面积s之间的关系在满足:ys=v,其中,y大于或等于50的前提下,使y小于或等于1000即可满足用户使用冷柜的实际制冷需求。
125.回风盖板20设有回风口,冷柜运行时,蒸发器腔内的气流流经蒸发器温度降低后,在风机50的驱动下,流至风道内,然后经出风口流至储物腔内,对储物腔内的物品进行制冷后,再经回风口流回至蒸发器腔内,这样形成了冷柜的循环风路。在风循环过程中,当风压一定,且风道的深度和出风口的面积足够大时,回风口的大小或面积则成为影响风循环过程中的送风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本公开实施例中,50≤y≤1000,提高了冷柜的循环风路中的出风口的送风量。
126.可以理解的是,蒸发器的总体积v的单位为mm3,即立方毫米,回风口的总面积s的单位为mm2,即,平方毫米,以该计量单位下,计算得到y的数值。y可以是一个没有单位的常数。
127.可选地,y大于或等于55,且小于或等于700。
128.本公开实施例中,55≤y≤700,同时提高了冷柜的降温速度和制冷深度。
129.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