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空调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无油平衡管的多联直膨式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2.传统的多联空调在实现多个室外机并联的时候,需要在各个室外机之间连接油平衡管,以保证压缩机油在各个压缩机之间平衡。如附图1所示,4个室外机(11、12、13、14)通过气侧分歧管(31、32、33)和液侧分歧管(21、22、23)并联在一个制冷系统中,为了保证每个外机的油位,需要在每个外机上增加油平衡管(4、41、42、43、44)。多个外机并联,增加油平衡管,增加了现场施工的复杂性。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多个外机并联,增加油平衡管,增加了现场施工的复杂性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油平衡管的多联直膨式空调系统。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一种无油平衡管的多联直膨式空调系统,包括多个室外机,多个室外机之间通过液侧分歧管和气侧分歧管并联成一个多联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机内设有节流组件,所述节流组件包括油分离器、四通阀、换热器、气液分离器、电子膨胀阀和单向阀;
6.所述油分离器的进气口通过排气管与室外机内的压缩机连接,所述油分离器的抛油管以及排气口与四通阀的d端口连接;所述油分离器的回油口经第一过滤器、第一回油毛细管进入压缩机的回气管,形成一级回油管路;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气端与压缩机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进气端与四通阀的s端连接,且所述换热器一端与四通阀的c端连接;所述四通阀的e端经气侧截止阀与气侧分歧管连;所述换热器的另一端经液侧截止阀和液侧分歧管连接;所述电子膨胀阀和单向阀并联形成阀路,且该阀路串联在换热器与液侧截止阀之间的管路上。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进气端与油分离器的排气口之间设有压力平衡回路;所述压力平衡回路包括连接在气液分离器的进气端以及油分离器的排气口之间的平衡管,所述平衡管上设有串联设置的第三过滤器、第一电磁阀和毛细管。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串联设置的第二电子阀和第二回油毛细管,所述第二电子阀和第二回油毛细管形成二级回油管路,且所述二级回油管路与一级回油管路呈并联设置。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气端与压缩机之间串联有第二过滤器。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液侧截止阀与电子膨胀阀和单向阀并
联形成阀路之间串联有第四过滤器。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四通阀与气侧截止阀至串联有第五过滤器。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该种无油平衡管的多联直膨式空调系统,将多个室外机通过气侧和液侧分歧管并联到一个制冷系统中,为解决每个外机之间油平衡问题,通过在每个外机中设置油分离器,在油分离器上设置2级回油,同时在油分离器上设置抛油管,当油分离器的油面超过抛油管的位置时,油分离器里面的润滑油通过抛油管输送到并联的系统,通过回气管回到压缩机,实现对润滑油进行再次分配,保证每个压缩机的油位稳定,通过取消油平衡管,多个直膨外机并联的时候,方便现场使用,降低成本和施工难度。
附图说明
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5.图1是传统的多联空调中油平衡管的连接件状态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无油平衡管的多联直膨式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无油平衡管的多联直膨式空调系统节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室外机;2、液侧分歧管;3、气侧分歧管;4、节流组件;401、油分离器;402、四通阀;403、换热器;404、气液分离器;405、电子膨胀阀;406、单向阀;407、第一过滤器;408、第一回油毛细管;409、第二过滤器;410、气侧截止阀;411、液侧截止阀;412、第二电子阀;413、第二回油毛细管;414、抛油管;5、压缩机;6、压力平衡回路;601、平衡管;602、第三过滤器;603、第一电磁阀;604、毛细管;7、第四过滤器;8、第五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0.实施例:如图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无油平衡管的多联直膨式空调系统,包括多个室外机1,多个室外机1之间通过液侧分歧管2和气侧分歧管3并联成一个多联空调系统,所述室外机1内设有节流组件4,所述节流组件包括油分离器401、四通阀402、换热器403、气液分离器404、电子膨胀阀405和单向阀406;
21.所述油分离器401的进气口通过排气管与室外机1内的压缩机5连接,所述油分离器401的抛油管414以及排气口与四通阀402的d端口连接;所述油分离器401的回油口经第一过滤器407、第一回油毛细管408进入压缩机5的回气管,形成一级回油管路;所述气液分离器404的出气端与压缩机5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404的进气端与四通阀402的s端连接,且所述换热器403一端与四通阀402的c端连接;所述四通阀402的e端经气侧截止阀410与气侧分歧管3连;所述换热器403的另一端经液侧截止阀411和液侧分歧管2连接;所述电子膨胀阀405和单向阀406并联形成阀路,且该阀路串联在换热器403与液侧截止阀411之间的管路上。
22.其中,所述气液分离器404的进气端与油分离器401的排气口之间设有压力平衡回路6;所述压力平衡回路6包括连接在气液分离器404的进气端以及油分离器401的排气口之间的平衡管601,所述平衡管601上设有串联设置的第三过滤器602、第一电磁阀603和毛细管604。
23.其中,还包括串联设置的第二电子阀412和第二回油毛细管413,所述第二电子阀412和第二回油毛细管413形成二级回油管路,且所述二级回油管路与一级回油管路呈并联设置。
24.其中,所述气液分离器404的出气端与压缩机5之间串联有第二过滤器409。所述液侧截止阀411与电子膨胀阀405和单向阀406并联形成阀路之间串联有第四过滤器7。所述四通阀402与气侧截止阀410至串联有第五过滤器8。
25.将多个室外机1通过气侧和液侧分歧管2并联到一个制冷系统中,为解决每个外机之间油平衡问题,通过在每个外机中设置油分离器401,在油分离器401上设置2级回油,同时在油分离器401上设置抛油管414,当油分离器401的油面超过抛油管的位置时,油分离器401里面的润滑油通过抛油管输送到并联的系统,通过回气管回到压缩机5,实现对润滑油进行再次分配,保证每个压缩机5的油位稳定,通过取消油平衡管601,多个直膨外机并联的时候,方便现场使用,降低成本和施工难度。
26.多台外机通过液侧分歧管和气侧分歧管并联后组合成一个制冷系统,通过一组管与室内机连接。
27.室外机的压缩机的排气,先经过排气管进入油分离器;在油分离器内,存积在油分离器底部的润滑油通过回油管经第一回油毛细管进入压缩机的回气管回到压缩机;另一路经第二电子阀和第二回油毛细管后进入压缩机的回气管回到压缩机。第二电子阀和第二回油毛细管后从连接管与压缩机的回气管回到压缩机;另一部分通过连接管后与抛油管内出来的气态冷媒和润滑油一起经过连接管进入四通阀的d口。
28.在制冷工作模式,四通阀的d口和c口连接,通过连接管进入换热器后经连接管、单向阀和电子膨胀阀组件、第三过滤器后通过液侧截止阀与液侧分歧管连接,与其他室外机的冷媒和润滑油一起进入室内机;然后经过室内机的蒸发,气态冷媒通过气侧分歧管进入气侧截止阀,经过滤器从连接管进入四通阀的e口,并从四通阀的s口经连接管进入气液分离器的进口,并从气液分离器的出口经压缩机的回气管回到压缩机,完成一个制冷循环。
29.在制热工作模式,四通阀的d口和e口连接,通过连接管经过滤器后通过气侧截止阀与气侧分歧管连接,与其他室外机的冷媒和润滑油一起进入室内机;然后经过室内机的冷凝,液态冷媒通过液侧分歧管进入液侧截止阀,经第三过滤器经电子膨胀阀节流后从连接管进入换热器进行蒸发,经连接管静茹四通阀的c口,并从四通阀的s口经连接管进入气液分离器的进口,并从气液分离器的出口经压缩机的回气管回到压缩机,完成一个制冷循环。
30.为保证抛油效果,抛油管与油分离器的连接位置处于该连接口以下的油分离器容积0.5~1.5l的高度位置。
31.通过这种油分离器和抛油管的设计,每个室外机都不会过多储存润滑油,可以做到润滑油在各个室外机之间动态平衡,最终体现的效果是取消并联室外机的油平衡管。
3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
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