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用可倒桅杆的制作方法-j9九游会真人

文档序号:34875053发布日期:2023-07-24 03:44阅读:10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桅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舶用可倒桅杆。


背景技术:

2.桅杆是指船上悬挂帆和旗帜、装设天线、支撑观测台的高的柱杆,木质的长圆竿或金属柱,通常从船的龙骨或中板上垂直竖起,可以支撑横桁帆下桁、吊杆或斜桁。轮船上的桅杆用处很多,比如用它装信号灯,挂旗帜、架电报天线等;在船只需要从桥下经过时,由于桅杆过高会被桥梁阻挡,所以需要将桅杆放倒才能让船只顺利从桥梁下方通过,现有的桅杆多为机器控制,通过控制器控制桅杆倒放机器运作,在操作时需要一边观察桅杆放倒或直立的情况,一边控制机器的运作,仅靠操作员肉眼观察判断桅杆放倒和直立,这样操作不标准也不方便,因此需要一种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技术需求,提供一种船舶用可倒桅杆。
4.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船舶用可倒桅杆,包括桅杆、驱动箱、电机和卷筒,桅杆下端活动连接于驱动箱内部,电机连接桅杆下端,电机连接卷筒,卷筒缠绕绳索,绳索一端固定连接于桅杆侧壁,电机带动卷筒收卷或放卷,电机带动桅杆旋转放倒或直立,驱动箱朝向桅杆的一侧安装第一限位架,桅杆下方安装第二限位架,桅杆直立时抵接第一限位架,桅杆放倒时抵接第二限位架,第一限位架与第二限位架控制电机关闭,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桅杆直立和放倒时均设置用于感应的限位架,限位架感应到桅杆关闭电机运作,实现桅杆直立放倒的自动结束,无需操作员观察,操作更加方便。
5.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船舶用可倒桅杆,其特征在于:包括桅杆、驱动箱、电机和卷筒,所述桅杆下端活动连接于驱动箱内部,所述电机连接桅杆下端,所述电机连接卷筒,所述卷筒缠绕绳索,所述绳索一端固定连接于桅杆侧壁,所述电机带动卷筒收卷或放卷,所述电机带动桅杆旋转放倒或直立,所述驱动箱朝向桅杆的一侧安装第一限位架,所述桅杆下方安装第二限位架,所述桅杆直立时抵接第一限位架,所述桅杆放倒时抵接第二限位架,所述第一限位架与第二限位架控制电机关闭。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架与第二限位架结构相同,所述第二限位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安装有活动件、弹簧和感应器,所述活动件上端贯穿壳体顶面,所述活动件一部分超出壳体顶面,所述感应器固定连接于滑槽内,所述弹簧一端抵接活动件,所述弹簧另一端抵接感应器,所述活动件抵接或远离感应器。
7.进一步的,当所述桅杆抵接第一限位架或第二限位架时,所述壳体上端面与桅杆侧面贴合,所述壳体上端面固定安装缓冲垫。
8.进一步的,所述桅杆下端内部固定安装有轴套,所述驱动箱包括螺栓,所述螺栓贯穿驱动箱侧壁,所述螺栓穿过轴套,所述桅杆转动连接于螺栓,所述轴套固定安装第一齿
轮,所述电机设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延伸入驱动箱内部,所述输出轴固定安装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位于驱动箱内部,所述第二齿轮啮合第一齿轮。
9.进一步的,所述电机设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延伸入驱动箱内部,所述输出轴固定安装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位于驱动箱内部,所述卷筒中心固定连接卷筒轴,所述卷筒轴贯穿驱动箱,所述卷筒轴固定安装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位于驱动箱内,所述第三齿轮啮合第二齿轮。
10.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箱包括滑轮架,所述滑轮架设于驱动箱上端面,所述滑轮架上端面固定安装滑轮,所述桅杆侧壁设有固定扣,所述绳索抵接滑轮,所述绳索一端连接于固定扣。
11.进一步的,所述卷筒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滑轮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滑轮斜向安装于滑轮架上端面,两个所述滑轮分别朝向两侧的卷筒,两个所述卷筒使用同一绳索,所述绳索穿过固定扣,所述绳索两端分别缠绕于两个卷筒。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架横向安装于驱动箱,所述第一限位架朝向桅杆安装,所述桅杆被绳索拉动至直立,桅杆抵接第一限位架,第一限位架的活动件抵接第一限位架的感应器。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限位架垂直安装于驱动箱底面,所述桅杆被驱动放倒至水平时,桅杆抵接第二限位架上端面,第二限位架的活动件抵接第二限位架的感应器。
14.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船舶用可倒桅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桅杆直立和放倒时均设置用于感应桅杆的第一限位架和第二限位架,第一限位架和第二限位架均能通过感应桅杆抵接后传输信号来关闭电机运作,每次需要直立或放倒桅杆时,按下启动开关后无需多余的操作,就能实现桅杆直立放倒的自动结束,不再需要操作员观察桅杆,操作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17.图2为图1中a方向视图。
18.图3为图1中b-b向剖视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限位架的侧向剖视图。
20.图中标号:1、桅杆;11、轴套;12、第一齿轮;13、螺栓;14、固定扣;2、驱动箱;21、滑轮架;22、滑轮;23、第一限位架;24、第二限位架;241、壳体;242、活动件;243、抵杆;244、滑槽;245、弹簧;246、感应器;247、感应部;248、缓冲垫;3、电机;31、输出轴;32、第二齿轮;4、第三齿轮;41、卷筒轴;42、卷筒;43、绳索;44、卷筒架;441、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施例。
2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船舶用可倒桅杆1,包括桅杆1、驱动箱2、电机3和卷筒42,桅杆1一般安装于船体甲板或控制室的顶棚上,驱动箱2固定安装于一水平面上,桅杆1下端内部固定安装有轴套11,驱动箱2包括螺栓13,螺栓13贯穿驱动箱2侧壁,螺栓13穿
过轴套11,桅杆1转动连接于螺栓13,轴套11固定安装第一齿轮12,电机3设有输出轴31,输出轴31延伸入驱动箱2内部,输出轴31固定安装第二齿轮32,第二齿轮32位于驱动箱2内部,第二齿轮32啮合第一齿轮12,电机3可驱动桅杆1进行旋转实现放倒或直立的功能;由于桅杆1的重量很重,仅靠齿轮的拉力是不足以支撑桅杆1的运动的,本实施例在驱动箱2外部安装卷筒42,卷筒42缠绕绳索43,驱动箱2包括滑轮架21,滑轮架21设于驱动箱2上端面,滑轮架21上端面固定安装滑轮22,桅杆1侧壁设有固定扣14,绳索43抵接滑轮22,绳索43另一端连接于固定扣14,卷筒42中心固定连接卷筒轴41,卷筒轴41贯穿驱动箱2,卷筒轴41固定安装第三齿轮4,第三齿轮4位于驱动箱2内,第三齿轮4啮合第二齿轮32,当电机3在驱动桅杆1的同时,驱动卷筒42转动进行卷筒42收卷或放卷,在桅杆1放倒过程中,通过绳索43拉力来支撑桅杆1,在桅杆1直立过程中,对桅杆1进行拉拽使其直立。
23.如图2、3所示,更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使用的卷筒42的数量为两个,卷筒轴41两端安装有卷筒架44,卷筒轴41与卷筒架44通过轴承441连接,卷筒架44起到支撑的作用,两个卷筒42分别位于驱动箱2的两侧,滑轮2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滑轮22斜向安装于滑轮架21上端面,两个滑轮22分别朝向两侧的卷筒42,两个卷筒42使用同一绳索43,绳索43穿过固定扣14,绳索43两端分别抵接两个滑轮22,缠绕于两个卷筒42,两个卷筒42连接于一个卷筒轴41,同步进行转动收卷或放卷,两个卷筒42对比一个卷筒42来说拉动更加稳定,同时两端进行拉动能分散拉力,减轻电机3的负担。
24.如图1所示,滑轮架21朝向桅杆1的一侧安装第一限位架23,桅杆1下方安装第二限位架24,桅杆1直立时抵接第一限位架23,桅杆1放倒时抵接第二限位架24,第一限位架23与第二限位架24结构相同,如图4所示,第二限位架24包括壳体241,壳体241内部设有滑槽244,滑槽244内安装有活动件242、弹簧245和感应器246,活动件242上端贯穿壳体241顶面,活动件242一部分超出壳体241顶面,感应器246固定连接于滑槽244内,弹簧245一端抵接活动件242,弹簧245另一端抵接感应器246,活动件242能在滑槽244内滑动,活动件242下端中心设有抵杆243,感应器246上端面设有感应部247,抵杆243抵接或远离感应部247,例如:感应部247内设有不连通的两个导电端子,抵杆243下端设有导电片,当抵杆243下端抵接感应部247时,导通感应部247内的两个导电端子,使感应器246能发出信号。
25.如图1所示,第一限位架23横向安装于驱动箱2,与竖直时的桅杆1垂直设置,第一限位架23的弧形端面朝向桅杆1安装,桅杆1从放倒被绳索43拉动至直立时,桅杆1会靠近至抵接第一限位架23,第一限位架23的活动件242会被桅杆1推动向内移动压缩弹簧245,活动件242就会抵接第一限位架23的感应器246,感应器246连接控制室内的控制器,控制器接收感应器246信号关闭电机3,此时桅杆1被绳索43拉紧保持直立的状态,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限位架24垂直安装于驱动箱2底面,或是桅杆1放倒时的路径上,桅杆1被驱动放倒至水平时,第二限位架24上端面承接桅杆1,第二限位架24的活动件242向内推动抵接第二限位架24的感应器246,感应器246发出信号关闭电机3,此时桅杆1处于放倒的状态,为使桅杆1放倒时桅杆1整体更加稳定,可在第二限位架24的同一直线方向上设置支撑架来辅助支撑桅杆1,这些支撑架可以不具备感应功能。
26.如图4所示,更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桅杆1的侧面为弧形,所以将壳体241的上端面设置为对应的弧形,当桅杆1抵接第一限位架23或第二限位架24时,壳体241上端面与桅杆1侧面贴合,壳体241上端面固定安装缓冲垫248,为桅杆1抵接时提供一个柔性的接触面,使
桅杆1抵接时更加稳定。
2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