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散热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副散热装置及汽车。
背景技术:
2.汽车冷却系统主要为发动机、变速器等动力部件进行散热,保证动力系统持续处于合适的工作温度范围内。
3.一般情况下,车辆的冷却系统可以满足车辆散热需求,但针对爬坡,或者越野车进行激烈的越野等工况时,车辆的散热性能可能满足不了需求,有可能出现动力部件工作温度升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副散热装置,所述副散热装置能够在车辆的散热性能满足不了需求时,额外增加散热能力,在不工作时可以隐藏,减小风阻。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副散热装置,包括:
7.盖板,所述盖板可升降地设置在车辆的机舱盖和驾驶舱之间;
8.副散热器,所述副散热器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盖板的下方,所述副散热器与车辆上冷却系统中的主散热器并联,所述副散热器的进液管路上设有截止阀;
9.当所述截止阀关闭时,所述盖板和所述副散热器降低至下限位置;
10.当所述截止阀打开时,所述盖板和所述副散热器均升高。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副散热装置还包括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安装在机舱中,所述盖板和所述副散热器设置在所述升降机构上。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盖板升降支架和副散热器升降支架,所述副散热器升降支架升降时带动所述盖板升降支架同步升降。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副散热器升降支架为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一端和所述副散热器的一端均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机舱中,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副散热器铰接相连;所述盖板升降支架包括两个呈形铰接的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的下端安装在所述机舱中,两个所述支撑杆的上端连接在所述盖板上,两个所述支撑杆的铰接轴与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另一端铰接相连。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副散热器之间通过所述铰接轴铰接连接。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副散热器上设置有溢气件。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副散热器的前侧或后侧设有电子风扇,所述电子风扇随所述副散热器一同上升或下降。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盖板升高至上限位置时,所述盖板处于驾驶员视野线之下。
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当所述盖板和所述副散热器降低至下限位置时,所述盖板与所述机舱盖持平。
19.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副散热装置具有以下优势:当冷却系统的冷却性能不满足需求时,可以利用机舱盖上部的空气流场,即副散热器上升处于高风速区,冷却系统的冷却液流过副散热器与高速气流换热,从而实现对冷却液进行降温,增加冷却系统的冷却性能的目的,以解决或者缓解部件工作温度升高的问题;当不需要额外散热时,盖板和副散热器降低,副散热器隐藏,从而可以降低风阻,外观也更加美观。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副散热装置还有视觉效果,类似电动尾翼,给驾驶员及其他人员一定的视觉提示,表示该车辆进入热状态并开启了强劲的散热模式。
20.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车,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散热装置。
21.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具有的优势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散热装置具有的优势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22.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3.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副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副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示意出,截止阀打开时,冷却液的流动路径。
25.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副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示意出,所述副散热装置处于升高状态。
26.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副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示意出,所述副散热装置处于下限位置时的状态。
27.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副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示意出,截止阀关闭时,冷却液的流动路径。
28.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动伸缩杆的结构示意图。
29.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副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示意出,副散热装置处于驾驶员视野线之下。
30.附图标记说明:
31.副散热装置1000;盖板1;副散热器2;截止阀201;升降机构3;
32.盖板升降支架301;支撑杆3011;副散热器升降支架302;电动伸缩杆3021;
33.电机30211;螺旋升降机构30212;上支臂30213;下支臂30214;
34.机舱盖a;驾驶舱b;主散热器c;发动机d;机舱e;驾驶员视野线l。
具体实施方式
3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6.下面将参考图1-图7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37.如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散热装置1000,包括盖板1和副散热器2。盖板1可升降地设置在车辆的机舱盖a和驾驶舱b之间;副散热器2可升降地设置在盖板1的下方,副散热器2与车辆上冷却系统中的主散热器c并联,副散热器2的进液管路上设有截止阀201;当截止阀201关闭时,盖板1和副散热器2降低至下限位置;当截止阀201打开时,盖板1和副散热器2均升高。
38.本实用新型的副散热装置1000可以应用于车辆上发动机d的冷却系统中(如图2和图5所示)、车辆上变速器的冷却系统中、车辆空调冷凝器中等。
39.具体而言,机舱盖a的下方为机舱e,机舱e中设有发动机d和主散热器c,主散热器c位于发动机d的前侧,副散热装置1000位于发动机d的后上侧。副散热装置1000包括盖板1和副散热器2,盖板1可升降地设置在车辆的机舱盖a和驾驶舱b之间;副散热器2可升降地设置在盖板1的下方。可以理解的是,当车辆处于运动状态时,驾驶舱b的前侧的风速较大,将副散热器2设于车辆的机舱盖a和驾驶舱b之间,一方面可以利用机舱盖a上方的较为高速的空气流场,有利于获得更好的换热效果;另一方面,发动机d、变速器、车辆空调冷凝器等需要散热的器件和主散热器c均位于机舱e中,将副散热器2设于车辆的机舱盖a和驾驶舱b之间,距离发动机d、变速器、车辆空调冷凝器等需要散热的部件较近,可以降低连接管路的长度;再一方面,对驾驶员视野影响小。通过设置盖板1,一方面,当盖板1和副散热器2降低至下限位置处时,盖板1用于遮挡隐藏副散热器2,从而保证外观的美观;另一方面,当盖板1和副散热器2均升高处于高速流动的气流中,盖板1还可以起到一定的导风作用。
40.副散热器2与车辆上冷却系统中的主散热器c并联,副散热器2的进液管路上设有截止阀201。可以理解的是,如图2所示,虚线箭头所示为冷却液走向,当截止阀201打开时,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既流过主散热器c又流过副散热器2,散热面积增加,从而冷却系统的散热能力增加;如图5所示,虚线箭头所示为冷却液走向,当截止阀201关闭时,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不会流过副散热器2,此时,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只流过主散热器c。可以理解的是,截止阀201开启的条件为发动机d等动力部件中冷却水的水温持续升高,冷却系统冷却性能不满足需求。具体地,截止阀201开启时发动机d等动力部件中冷却水水温的具体温度数值依据发动机d等动力部件中冷却水的水温限值而定。
41.当截止阀201关闭时,盖板1和副散热器2降低至下限位置,从而可以将副散热器2和盖板1隐藏,减少车辆行驶时的风阻(如图4所示);当截止阀201打开时,盖板1和副散热器2均升高(如图3所示),此时,副散热器2会处于机舱盖a上方的较为高速的空气流场中,高速气流与副散热器2换热使得副散热器2中的冷却液降温,从而增加冷却系统的冷却效果。
42.下面给出几种实际应用场景。例如,本实用新型的副散热装置1000与发动机的冷却系统中的主散热器c并联,车辆处于小负荷行驶状态,车辆上冷却系统能够满足散热需求,发动机d中的冷却水的水温较低,无增加额外散热时,截止阀201关闭,盖板1和副散热器2处于下限位置处,减小风阻。当车辆处于高温环境下持续爬坡状态,或者车辆持续处于激烈越野状态时,此时发动机d中的冷却水水温持续升高,发动机的冷却系统满足不了散热需求时,截止阀201打开,盖板1和副散热器2均升高,加强散热,降低发动机d工作温度。
43.需要说明的是,盖板1和副散热器2升高,可以在下限位置之上、上限位置之下的任意一个位置固定,截止阀201可以处于半开和全开状态,这样,可以达到既可以增加一些散
热,同时风阻也较小的效果,以满足不同的散热需求。
4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散热装置1000,当冷却系统的冷却性能不满足需求时,可以利用机舱盖a上部的空气流场,即副散热器2上升处于高风速区,冷却系统的冷却液流过副散热器2与高速气流换热,从而实现对冷却液进行降温,增加冷却系统的冷却性能的目的,以解决或者缓解部件工作温度升高的问题;当不需要额外散热时,盖板1和副散热器2降低,副散热器2隐藏,从而可以降低风阻,外观也更加美观。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副散热装置1000还有视觉效果,类似电动尾翼,给驾驶员及其他人员一定的视觉提示,表示该车辆进入热状态并开启了强劲的散热模式。
4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所示,副散热装置1000还包括升降机构3,升降机构3安装在机舱e中,盖板1和副散热器2设置在升降机构3上。可以理解的是,升降机构3用于驱动盖板1和副散热器2上下升降。这里,副散热器2升降可以为副散热器2一端升降或者呈水平状态升降,例如,副散热器2的后端与机舱e铰接,副散热器2前端与升降机构3铰接;或,副散热器2的前端与机舱e铰接,副散热器2的后端与升降机构3铰接;或,副散热器2的前后端两端均与升降机构3连接。
46.可选的,盖板1和副散热器2可以同时设置在一个升降机构3上实现升降,盖板1和副散热器2也可以分别设置在两个升降机构3上实现升降。盖板1和副散热器2可以同时升降,盖板1和副散热器2也可以顺次升降。
4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所示,升降机构3包括盖板升降支架301和副散热器升降支架302,副散热器升降支架302升降时带动盖板升降支架301同步升降,从而可以减少驱动源的设置。可选的,盖板升降支架301、副散热器升降支架302可以为电动伸缩杆3021也可以为液压伸缩杆,或者为其他类型具备伸缩功能的部件,实际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4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所示,副散热器升降支架302为电动伸缩杆3021,电动伸缩杆3021的一端和副散热器2的一端均可转动地安装在机舱e中,电动伸缩杆3021的另一端与副散热器2铰接相连,这样,当电动伸缩杆3021伸长或缩短时,电动伸缩杆3021可以带动副散热器2绕副散热器2的一端转动,从而使得副散热器2的另一端上升或下降。盖板升降支架301包括两个呈x形铰接的支撑杆3011,两个支撑杆3011的下端安装在机舱e中,两个支撑杆3011的上端连接在盖板1上,两个支撑杆3011的铰接轴与电动伸缩杆3021的另一端铰接相连,这样,当电动伸缩杆3021的另一端上升时,会带动两个支撑杆3011的铰接轴上升,从而两个支撑杆3011的下端会转动并同时相互靠近,使得整个盖板升降支架301高度增加,进而带动盖板1上升。由上,盖板1和副散热器2实现了同步升降。
49.可选的,电动伸缩杆3021的一端和副散热器2的一端均可转动地安装在机舱e的机舱壁上。
50.可选的,副散热器2通过铰接轴与电动伸缩杆3021的另一端铰接。也就是说,副散热器2和两个支撑杆3011与电动伸缩杆3021的另一端铰接时共用一个铰接轴,这样可以简化结构。
51.可选的,电动伸缩杆3021可以为电机30211驱动实现上下伸缩的伸缩杆。更为具体地,如图6所示,电动伸缩杆3021包括电机30211、螺旋升降机构30212、上支臂30213和下支臂30214,电机30211和螺旋升降机构30212连接在上支臂30213和下支臂30214之间,电机
30211用于驱动螺旋升降机构30212伸缩。
5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副散热器2上设置有溢气件。这里,溢气件用于排出副散热器2中的气体,避免副散热器2发生气堵。可选的,溢气件为溢气管或溢气阀。
5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副散热器2的前侧或后侧设有电子风扇,电子风扇随副散热器2一同上升或下降。可以理解的是,电子风扇可以增加流过副散热器2的气体流速,从而进一步增加副散热器2的换热效果,进而增加冷却性能。
5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7所示,盖板1升高至上限位置时,盖板1处于驾驶员视野线l之下,这样,可以完全避免本实用新型的副散热装置1000阻碍驾驶员的视线。
5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盖板1与机舱盖a持平。也就是说,盖板1可以运动至与机舱盖a持平的位置处,这样,盖板1和副散热器2隐藏时,外观更加美观,可与正常车辆无区别或者区别很小。
56.下面用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副散热装置1000。
57.在该具体的例子中,如图1至图7所示,副散热装置1000包括盖板1、副散热器2、升降机构3和电子风扇。
58.副散热器2与发动机的冷却系统中的主散热器c并联,副散热器2的进液管路上设有截止阀201。
59.盖板1和副散热器2均设置在车辆的机舱盖a和驾驶舱b之间,副散热器2可升降地设置在盖板1的下方,升降机构3安装在机舱e中,盖板1和副散热器2设置在升降机构3上。
60.升降机构3包括电动伸缩杆3021和两个呈x形铰接的支撑杆3011,电动伸缩杆3021的一端和副散热器2的后端均可转动地安装在机舱e中,电动伸缩杆3021的另一端与副散热器2铰接相连,两个支撑杆3011的下端安装在机舱e中,两个支撑杆3011的上端连接在盖板1上,两个支撑杆3011的铰接轴与电动伸缩杆3021的另一端铰接相连。
61.副散热器2的前侧设有电子风扇,电子风扇随副散热器2一同上升或下降。
62.当截止阀201关闭时,盖板1和副散热器2降低至下限位置,盖板1与机舱盖a持平。
63.当截止阀201打开时,盖板1和副散热器2均升高,盖板1升高至上限位置时,盖板1处于驾驶员视野线l之下。
64.副散热器2上设置有溢气阀。
65.该具体例子的副散热装置1000中的各功能部件与上文中对应的功能部件作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66.该具体例子的副散热装置1000,当冷却系统的冷却性能不满足需求时,副散热器2上升处于高风速区,通过利用机舱盖a上部的空气流场,冷却系统的冷却液流过副散热器2时与高速气流换热,从而实现对冷却液的降温,实现增加冷却系统冷却性能的目的,以解决或者缓解动力部件工作温度升高的问题;当不需要额外散热时,盖板1和副散热器2降低,副散热器2隐藏,从而可以降低风阻,外观也更加美观。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副散热装置1000还有视觉效果,类似电动尾翼,给驾驶员及其他人员一定的视觉提示,表示该车辆进入热状态并开启了强劲的散热模式。
67.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车,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散热装置1000。
68.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具有的优势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散热装置1000具有的优势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6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7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71.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7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