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连接柱组件及车辆。
背景技术:
2.在驾车过程中,长时间驾驶使得驾驶员很容易疲劳,增高了驾车的危险系数。针对这一问题,相关技术中通常在车辆上安装疲劳驾驶预警系统,该系统主要通过摄像头采集驾驶员的驾驶状态信息,例如,人眼闭合、表情等信息,并通过对该信息进行分析,来实现对驾驶员疲劳状态的不间断的持续判断、感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提醒和预警,以确保驾驶安全。但是,在车辆内设置摄像头,摄像头与车体内饰板之间会产生安装间隙,破坏车体内的整体性和一致性,影响车内的美观性。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连接柱组件及车辆,能增加车内的美观性。
4.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连接柱组件,包括:连接柱壳体,所述连接柱壳体设置有容置腔;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的外侧面与所述连接柱的内壁连接;其中,所述连接支架设置有支架开口;摄像装置,所述摄像装置容置于所述容置腔,并固定于所述连接支架;其中,所述摄像装置还包括摄像头,所述摄像头外露于所述支架开口。
5.进一步,所述连接支架包括连接部和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遮盖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连接柱壳体连接,所述遮盖部遮盖所述容置腔;其中,所述支架开口设置在所述遮盖部上。
6.进一步,所述连接部环绕所述遮盖部的边缘设置,所述遮盖部与所述连接部的交接处设有台阶,所述容置腔的开口处的内壁与所述台阶配合。
7.进一步,所述遮盖部设置有安装面,所述支架开口贯穿所述安装面;其中,所述摄像头外露于所述支架开口的外表面与所述安装面齐平。
8.进一步,所述遮盖部的横截面呈z型。
9.进一步,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连接柱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槽配合的限位凸起;和/或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连接柱壳体的内壁面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凸起配合的限位槽。
10.进一步,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部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连接柱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配合。
11.进一步,所述连接柱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柱,所述第二安装孔设置在第一安装柱上。
12.进一步,所述连接支架背离所述连接柱壳体的一面设置有第二安装柱,所述第二安装柱上设置有第三安装孔,所述连接支架与所述摄像装置通过螺钉连接;其中,所述螺钉与所述第三安装孔配合。
13.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述车辆连接柱组件。
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出的车辆连接柱组件包括连接柱壳体、与连接柱壳体连接的连接支架,以及与连接支架连接的摄像装置;壳体设置有容置腔,连接支架的外侧面与连接柱的内壁连接;其中,连接支架设置有支架开口;摄像装置容置于容置腔,并固定于连接支架;其中,摄像装置还包括摄像头,摄像头外露于支架开口。由此,通过将连接支架的外侧面与连接柱的内壁连接,也即通过背装的方式,可有效的减小连接支架与连接柱壳体之间的间隙;并且摄像装置固定连接支架,使摄像装置与连接支架直接配合,可有效的保证摄像装置与连接支架之间的一致性,减小摄像头与连接支架之间的间隙。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16.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车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包括车辆连接柱组件;
17.图2是图1中车辆连接柱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图2中车辆连接柱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未安装摄像装置及连接件;
19.图4是图3中包括连接件的车辆连接柱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图2中车辆连接柱组件又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6是图5中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根据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3.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2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5.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连接柱组件100,车辆连接柱组件100可以具体为车辆200的a柱、b柱、c柱、d柱等。请参阅图1、图2、图5和图6,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车
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包括车辆连接柱组件;图2是图1中车辆连接柱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5是图2中车辆连接柱组件又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的剖视结构示意图。车辆连接柱组件100包括连接柱壳体1、与连接柱壳体1连接的连接支架2,以及与连接支架2连接的摄像装置3。
27.连接柱壳体1用于对车辆200起支撑和装饰作用,其中,连接柱壳体1设置有容置腔11。例如,连接柱壳体1包括支撑柱和内饰板。可以理解的是,容置腔11可由支撑柱和内饰板围合形成。
28.连接支架2用于固定摄像装置3,连接支架2的外侧面与连接柱的内壁连接;其中,连接支架2设置有支架开口21。可以理解的是,连接支架2可通过背装的方式与连接柱壳体1的内饰板连接固定,当然在其它的实施例中,连接支架2可通过背装的方式与连接柱壳体1的支撑柱连接固定。
29.摄像装置3容置于容置腔11内,并固定于连接支架2。用于记录车辆200内部的情况,例如驾驶员的人眼闭合、表情等驾驶状态信息。摄像装置3还包括摄像头31,摄像头31外露于支架开口21。可以理解的是,摄像头31需要外露于内饰板。
30.由此,本技术中的车辆连接柱组件100,通过将连接支架2的外侧面与连接柱的内壁连接,也即通过背装的方式,可有效的减小连接支架2与连接柱壳体1之间的间隙;并且摄像装置3固定连接支架2,使摄像装置3与连接支架2直接配合,可有效的保证摄像装置3与连接支架2之间的一致性,减小摄像头31与连接支架2之间的间隙。由此,即使连接柱组件包括摄像装置3,也可以减小连接柱壳体1与连接支架2,以及连接支架2与摄像装置3之间的配合间隙,从而保证车辆200内部的整体性和一致性,及车内的美观性,使用户有一个良好的观感。
31.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支架2包括连接部22和与连接部22连接的遮盖部23,连接部22用于与连接柱壳体1连接,遮盖部23用于遮盖容置腔11。其中,支架开口21设置在遮盖部23上。也就是说,摄像头31与支架开口21配合,可以通过设置在遮盖部23上的支架开口21外露于连接支架2,从而进行摄像工作;而连接支架2的遮盖部23可以对连接柱壳体1的容置腔11进行遮盖,从而可以便于摄像头31的安装,还可以在安装摄像头31后保证连接柱壳体1的容置腔11不外露,保证车内的美观性,提升用户的观感。
32.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连接部22环绕遮盖部23的边缘设置,遮盖部23与连接部22的交接处设有台阶24,容置腔11的开口处的内壁与台阶24配合。也就是说,遮盖部23在与连接部22的连接处要凸出于连接部22,从而在使得容置腔11的开口处的内壁与台阶24配合,进而使得在容置腔11的开口处不会出现凹陷。并且台阶24可以与连接柱壳体1的外表面齐平,例如整个遮盖部23的外表面与连接柱壳体1的外表面齐平,或者遮盖部23的外表面与连接柱壳体1的外表面平滑连接,从而可以有效的保证车内的整体性,提高使用者的视觉感官效果。
33.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遮盖部23设置有安装面231,支架开口21贯穿安装面231。其中,安装面231用于调整摄像头31相对于连接柱壳体1的安装方位。也就是说,在车内的一些安装位置,仅仅是将摄像头31安装在连接支架2上,并和连接柱壳体1的外表面齐平,不能保证摄像头31能够朝向所要拍摄的位置。因此,通过安装面231的设置可以有效的让摄像头
31能够朝向所要拍摄的方位。
34.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便于摄像头31可以对运动的物体进行追踪,摄像头31可相对于摄像装置3转动。
35.还可以理解的是,为了进一步的美观,其摄像头31外露于支架开口21的外表面与安装面231齐平。优选的,摄像头31的外表面与安装面231齐平。并且摄像装置3与连接支架2连接在一起,从而便于保证摄像头31与连接支架2之间的间隙,并保证摄像头31与安装面231之间的面差。
36.在一些更为具体的实施例中,遮盖部23的横截面呈z型。遮盖部23的横截面呈z型是说大体呈现z型,其中,安装面231为z型的中间部位。请参阅图6,连接支架2安装后,遮盖部23位于重力方向上方且与连接部22连接处与连接柱壳体1的外表面齐平,而为了使得摄像头31的朝向所要拍摄的方位,遮盖部23弯折形成安装面231,使得遮盖部23位于重力方向下方且与连接部22连接处凸出于连接柱壳体1。尽管遮盖部23与连接柱壳体1外表面未全部齐平,或形成顺滑的外形,但是由于连接支架2与容置腔11开口处的间隙小,且摄像头31和安装支架的间隙和面差小,在观感上没有缝隙,仍然可以保证车辆200内部的观感一致性。
37.请参阅图2、图3、图4和图5,图3是图2中车辆连接柱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未安装摄像装置及连接件;图4是图3中包括连接件的车辆连接柱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22上设置有限位槽221,连接柱壳体1的内壁上设置有与限位槽221配合的限位凸起12;和/或连接部22上设置有限位凸起12,连接柱壳体1的内壁面上设置有与限位凸起12配合的限位槽221。也就是说,连接支架2在连接时,可以通过限位槽221和限位凸起12的配合来对连接支架2进行定位。可以理解的是,连接部22上的限位槽221和/或限位凸起12可以为多个,并环绕遮盖部23设置。
38.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支架2可以通过连接件4固定安装在连接柱壳体1上。其中,连接部22设置有第一安装孔222,连接柱壳体1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连接件4与第一安装孔222和第二安装孔配合。可以理解的是,连接件4可以为螺钉,第二安装孔内设置有内螺纹,当然连接件4也可以为销,通过销与第一安装孔222和第二安装孔的配合也可以将连接支架2与连接柱壳体1固定在一起。
39.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柱壳体1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柱,第二安装孔设置在第一安装柱上。可以理解的是,当连接支架2与连接柱壳体1的内饰板连接时,由于内饰板具有对车辆200内部起装饰作用,且内饰板的厚度较小,开设的第二安装孔不能贯穿内饰板,而开设盲孔又不能有效的保证连接件4连接后的稳固性,而在连接柱壳体1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柱,让第二安装孔设置在第一安装柱上可以延长第二安装孔的长度,从而可以有效的保证连接的稳固性,且不用增加内饰板的厚度及不破坏内饰板。
40.同样的,连接支架2与摄像装置3的连接固定也可以采用上述利用安装柱的方式来进行连接固定。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支架2背离连接柱壳体1的一面设置有第二安装柱25,第二安装柱25上设置有第三安装孔251,连接支架2与摄像装置3通过螺钉连接;其中,所述螺钉与所述第三安装孔251配合。也就是说,第三安装孔251为具有内螺纹的螺纹孔,螺钉贯穿摄像装置3,并与第三安装孔251配合,从而将摄像装置3稳定的固定在连接支架2上。
41.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车辆200,该车辆200设置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车辆连接柱组件100。其中,车辆连接柱组件100的具体结构在上面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在此不在赘述。
4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机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机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43.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