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手机支架的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与流程-j9九游会真人

文档序号:35696095发布日期:2023-10-11 19:08阅读:7来源:国知局


1.本技术涉及车联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载手机支架的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汽车行业的发展使得汽车更加智能化,也使得智能座舱生态有了无限发展的可能,通过语音,车载app,按键等方式来操控各类硬件模块。
3.现有的车载手机支架通常是安装固定位置,仅对手机起到固定支撑作用,方便开车时查看手机。然而现有的车载手机支架在不使用时,极大地占用了汽车的内部空间,不仅灵活性差,而且易脱落、易受损,使驾驶车辆的安全性和操控手机的便利性大打折扣。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载手机支架的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车载手机支架灵活性差,且易脱落、占用空间,无法保证用户的使用体验和用车的安全性等问题。
5.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手机支架的控制方法,所述车载手机支架设置于车辆的预设位置处,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所述车载手机支架的控制请求;根据所述控制请求生成所述车载手机支架的控制指令;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车载手机支架执行满足所述控制请求的目标动作,并提醒用户放置手机或者收回手机。
6.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指令包括开启指令、关闭指令、恢复指令和调整指令中的一种或多种。
7.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车载手机支架执行满足所述控制请求的目标动作,包括:若所述控制指令为开启指令,则控制所述车载手机支架执行开启动作;若所述控制指令为关闭指令,则控制所述车载手机支架执行关闭动作;若所述控制指令为恢复指令,则控制所述车载手机支架恢复至目标状态;若所述控制指令为调整指令,则控制所述车载手机支架执行调整动作。
8.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控制所述车载手机支架执行关闭动作之后,所述车载手机支架隐藏式放置于所述预设位置下面。
9.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所述车载手机支架执行调整动作,还包括:识别用户的身份信息;根据所述身份信息确定目标调整位置,控制所述车载手机支架调整至所述目标调整位置。
10.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若有多个目标调整位置,则根据用户的当前座椅位置,确定车载手机支架的最佳目标调整位置。
11.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所述车载手机支架的控制请求,包括:获取所述用户的语音信息和/或触控指令;识别所述语音信息和/或触控指令得到所述车载手机支架的控制请求。
12.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手机支架的控制装置,所述车载手机支架设置于车辆的预设位置处,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车载手机支架的控制请求;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控制请求生成所述车载手机支架的控制指令;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车载手机支架执行满足所述控制请求的目标动作,并提醒用户放置手机或者收回手机。
13.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指令包括开启指令、关闭指令、恢复指令和调整指令中的一种或多种。
14.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控制指令为开启指令时,控制所述车载手机支架执行开启动作;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控制指令为关闭指令时,控制所述车载手机支架执行关闭动作;第三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控制指令为恢复指令时,控制所述车载手机支架恢复至目标状态;第四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控制指令为调整指令时,控制所述车载手机支架执行调整动作。
15.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控制所述车载手机支架执行关闭动作之后,所述车载手机支架隐藏式放置于所述预设位置下面。
16.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控制单元,进一步用于识别用户的身份信息;根据所述身份信息确定目标调整位置,控制所述车载手机支架调整至所述目标调整位置。
17.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若有多个目标调整位置,则根据用户的当前座椅位置,确定车载手机支架的最佳目标调整位置。
18.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模块,进一步用于获取所述用户的语音信息和/或触控指令;识别所述语音信息和/或触控指令得到所述车载手机支架的控制请求。
19.本技术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以实现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车载手机支架的控制方法。
20.本技术第四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用于实现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车载手机支架的控制方法。
21.由此,本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2.本技术实施例可以根据车载手机支架的控制请求生成控制指令控制车载手机支架执行满足控制请求的目标动作,并提醒用户放置手机或者收回手机,使得车载手机支架的使用更加方便,用户在无任何操作的情况下快速启动控制手机支架设备,提高操作的安全性。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车载手机支架灵活性差,且易脱落、占用空间,无法保证用户的使用体验和用车的安全性等问题。
23.本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4.本技术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5.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手机支架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26.图2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手机支架控制的示例图;
27.图3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手机支架控制流程的时序图;
28.图4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手机支架的控制装置的方框示意图;
29.图5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1.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载手机支架的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载手机支架的控制方法,在该方法中,根据车载手机支架的控制请求生成控制指令控制车载手机支架执行满足控制请求的目标动作,并提醒用户放置手机或者收回手机,使得车载手机支架的使用更加方便,用户在无任何操作的情况下快速启动控制手机支架设备,提高操作的安全性。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车载手机支架灵活性差,且易脱落、开车过程中稳定性不佳,无法保证用户的使用体验和用车的安全性等问题。
32.具体而言,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车载手机支架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车载手机支架设置于车辆的预设位置处,如车辆空调出风口附近,不作具体限定。
33.如图1所示,该车载手机支架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4.在步骤s101中,获取车载手机支架的控制请求。
35.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获取车载手机支架的控制请求,包括:获取用户的语音信息和/或触控指令;识别语音信息和/或触控指令得到车载手机支架的控制请求。
36.可以理解的是,当用户进入车内时,本技术实施例可以发送语音到车载系统,可以使用户在无任何操作的情况下快速启动控制车载手机支架,提高操作的安全性。或者是在车载显示屏或移动终端上安装车载手机支架的控制应用,用户可以在显示界面上选择车载手机支架的控制选项,根据用户的选项生成车载手机支架的控制请求,由此,使得用户可以用过语音以及app操控来下发操控指令到汽车系统,以此来控制手机支架更方便的使用。
37.在步骤s102中,根据控制请求生成车载手机支架的控制指令。
38.本技术实施例可以根据车载手机支架的控制请求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可以包括开启指令、关闭指令、恢复指令和调整指令,以满足用户不同的使用需求。
39.在步骤s103中,根据控制指令控制车载手机支架执行满足控制请求的目标动作,并提醒用户放置手机或者收回手机。
40.本技术实施例可以通过app、语音发送控制指令到云端,云端下发指令到车载tbox(telematics box,车载终端)控制车载手机支架执行相应的操作,由此,提高了用户的智能化体验。
4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控制指令控制车载手机支架执行满足控制请求的目标动作,包括:若控制指令为开启指令,则控制车载手机支架执行开启动作;若控制指令
为关闭指令,则控制车载手机支架执行关闭动作;若控制指令为恢复指令,则控制车载手机支架恢复至目标状态;若控制指令为调整指令,则控制车载手机支架执行调整动作。
42.可以理解的是,若控制指令为开启,本技术实施例可以打开车载手机支架设备,并提醒用户放置手机设备至车载手机支架设备上,若控制指令为关闭,本技术实施例可以提醒用户收回手机,关闭车载手机支架设备,并将车载手机支架隐藏式放置于预设位置下面。其中,恢复指令可以时调整支架之前的状态,也可以时初始状态,调整指令可以为左移、右移等,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由此,实现对车辆的车载手机支架进行自动控制,提高车辆的智能性和行车安全性。
43.在一些情况下,本技术实施例还可以在检测到用户离开车时,可以自动判断当前支架是否需要关闭隐藏到车身内,如车载手机直接处于打开状态,且未放置手机的情况下,本技术实施例可以自动关闭并隐藏车载手机支架设备。
44.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控制车载手机支架执行调整动作,还包括:识别用户的身份信息;根据身份信息确定目标调整位置,控制车载手机支架调整至目标调整位置。
4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用户可以通过应用app保存车载手机支架的位置,当未接收到用户的具体调节指令时,本技术实施例可以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确定车载手机设备的目标调整位置,座舱台面会慢慢弹起车载手机支架,并调整固定好到身份信息对应的目标调整位置。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用户可以通过应用app设置多个调整位置信息,若用户的身份信息匹配到多个目标调整位置,本技术实施例可以根据用户的当前座椅位置,确定车载手机支架的最佳目标调整位置,实现了车载手机支架设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增加使用的便利性,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46.为方便说明,本技术实施例可以结合图2和图3进行详细说明,具体而言,当用户打开app可以点击打开车载手机支架按钮,app模块会发送启动请求到网络模块,网络模块再下发指令到对应的车载tbox,tbox收到之后会再次下发到手机支架设备,座舱台面会慢慢弹起智能支架,并调整固定好预设的位置。可以通过app保存多个位置信息,根据不同用户保存不同的状态。
47.用户语音直接唤醒app模块,语音恢复位置,语音发送打开支架设备请求,app模块会发送启动请求到网络模块,网络模块再下发指令到对应的车载tbox,tbox收到之后会再次下发到支架设备,并调整固定好预设的位置。
48.其中,app模块用于用户功能控制执行相应的操作。其中打开/关闭用来控制支架设备的启动关闭,预设保存/恢复支架的位置。语音模块用于汽车座舱内部通过语音来控制支架设备。网络模块用于和云端通信,云端将接收到的指令下发到汽车的tbox系统,tbox再下发指令给汽车支架设备让其执行相应的动作。
4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车载手机支架的控制方法,基于车载手机支架的控制请求生成控制指令控制车载手机支架执行满足控制请求的目标动作,并提醒用户放置手机或者收回手机,使得车载手机支架的使用更加方便,用户在无任何操作的情况下快速启动控制手机支架设备,提高操作的安全性。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车载手机支架灵活性差,且易脱落、开车过程中稳定性不佳,无法保证用户的使用体验和用车的安全性等问题。
50.其次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车载手机支架的控制装置。
5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载手机支架的控制装置的方框示意图。
52.如图4所示,该车载手机支架的控制装置10包括:获取模块100、生成模块200和控制模块300。
53.其中,获取模块100用于获取车载手机支架的控制请求;生成模块200用于根据控制请求生成车载手机支架的控制指令;控制模块300用于根据控制指令控制车载手机支架执行满足控制请求的目标动作,并提醒用户放置手机或者收回手机。
54.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指令包括开启指令、关闭指令、恢复指令和调整指令中的一种或多种。
55.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控制单元、第二制单元、第三制单元和第四制单元。
56.其中,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在控制指令为开启指令时,控制车载手机支架执行开启动作;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在控制指令为关闭指令时,控制车载手机支架执行关闭动作;第三控制单元用于在控制指令为恢复指令时,控制车载手机支架恢复至目标状态;第四控制单元用于在控制指令为调整指令时,控制车载手机支架执行调整动作。
57.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控制车载手机支架执行关闭动作之后,车载手机支架隐藏式放置于预设位置下面。
58.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四控制单元进一步用于识别用户的身份信息;根据身份信息确定目标调整位置,控制车载手机支架调整至目标调整位置。
59.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若有多个目标调整位置,则根据用户的当前座椅位置,确定车载手机支架的最佳目标调整位置。
60.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获取模块100进一步用于获取用户的语音信息和/或触控指令;识别语音信息和/或触控指令得到车载手机支架的控制请求。
61.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对车载手机支架的控制方法实施例的解释说明也适用于该实施例的车载手机支架的控制装置,此处不再赘述。
6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车载手机支架的控制装置,基于车载手机支架的控制请求生成控制指令控制车载手机支架执行满足控制请求的目标动作,并提醒用户放置手机或者收回手机,使得车载手机支架的使用更加方便,用户在无任何操作的情况下快速启动控制手机支架设备,提高操作的安全性。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车载手机支架灵活性差,且易脱落、开车过程中稳定性不佳,无法保证用户的使用体验和用车的安全性等问题。
6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该车辆可以包括:
64.存储器501、处理器502及存储在存储器501上并可在处理器502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65.处理器502执行程序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车载手机支架的控制方法。
66.进一步地,车辆还包括:
67.通信接口503,用于存储器501和处理器502之间的通信。
68.存储器501,用于存放可在处理器502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69.存储器501可能包含高速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70.如果存储器501、处理器502和通信接口503独立实现,则通信接口503、存储器501
和处理器502可以通过总线相互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总线可以是isa(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工业标准体系结构)总线、pci(peripheral component,外部设备互连)总线或eisa(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总线等。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5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71.可选的,在具体实现上,如果存储器501、处理器502及通信接口503,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实现,则存储器501、处理器502及通信接口503可以通过内部接口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72.处理器502可能是一个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或者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特定集成电路),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73.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的车载手机支架的控制方法。
74.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是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n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7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n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76.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n个用于实现定制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技术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77.应当理解,本技术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n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
78.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79.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
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