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伸缩带调节装置及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2.虚拟现实头戴设备、增强现实头戴设备以及混合现实头戴设备等头戴显示设备通常由用于向用户展示图像信息的主机以及用于将主机佩戴于用户头部的佩戴部组成,佩戴部通常包括从主机两端向一侧延伸的绑带或者侧臂,头戴显示设备佩戴于用户头部之后,绑带或者侧臂位于用户头部的两侧,鉴于不同用户的头围不同,为适配不同用户佩戴,佩戴部通常还包括用于调节绑带或者侧臂长度的调节部,从而方便调节头戴显示设备佩戴时的松紧度。
3.目前,现有的调节部大多采用棘轮与齿轮配合的结构,通过在安装壳体上设置卡齿使得棘轮与安装壳体配合,但是在调节过程中,棘轮与安装壳体上的卡齿不断触碰通常会带来不必要的噪音,用户体验感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避免在调节可穿戴设备的松紧时产生噪音,使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感。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伸缩带调节装置,包括支撑件、齿轮件和调节旋钮,所述支撑件上设有齿形槽,所述齿轮件包括驱动盘,所述驱动盘上设有用于沿所述驱动盘的厚度方向发生形变的弹性臂,所述弹性臂的末端设有用于与所述齿形槽卡合的卡齿,所述调节旋钮包括旋钮本体和驱动组件,所述旋钮本体用于装配在所述驱动盘上,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旋钮本体上并用于驱动所述卡齿脱离所述齿形槽。
6.可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卡扣,所述驱动卡扣设置在所述旋钮本体朝向所述齿形槽的一侧端面上,所述卡齿设有第一斜面结构,所述驱动卡扣设有第二斜面结构,当所述旋钮本体正向转动时,所述第二斜面结构与所述第一斜面结构相互抵接并驱动所述卡齿脱离所述齿形槽。
7.可选地,于所述驱动盘的径向上,一个所述驱动卡扣设置在所述卡齿的一侧,另一个所述驱动卡扣设置在所述卡齿相对的另一侧。
8.可选地,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设置在所述旋钮本体背离所述齿形槽的一侧端面上,所述弹性臂背离所述齿形槽的一侧端面上还设有对接结构,所述对接结构上设有第三斜面结构,所述凸起结构上设有第四斜面结构,当所述旋钮本体反向转动时,所述第四斜面结构与所述第三斜面结构相互抵接并驱动所述卡齿脱离所述齿形槽。
9.可选地,所述弹性臂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弹性臂沿所述驱动盘的周向间隔设置。
10.可选地,于所述驱动盘的厚度方向上,所述弹性臂的最大形变量大于所述齿形槽
的槽深。
11.可选地,所述支撑件上设有通孔结构,所述齿轮件还包括齿轮,所述齿轮同轴设置在所述驱动盘朝向所述齿形槽的一侧端面上,且所述齿轮用于穿过所述通孔结构。
12.可选地,该伸缩带调节装置还包括伸缩带,所述支撑件上背离所述齿形槽的一侧端面上设有滑槽,所述伸缩带设置在所述滑槽内并用于与所述齿轮啮合。
13.可选地,所述伸缩带包括第一伸缩带和第二伸缩带,所述第一伸缩带与所述第二伸缩带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伸缩带上设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二伸缩带上设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条用于与所述齿轮的一部分啮合,所述第二齿条用于与所述齿轮相对的另一部分啮合。
14.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通过在齿轮件的驱动盘上设置能够沿驱动盘厚度方向发生形变的弹性臂,将调节旋钮装配的驱动盘上,当旋转调节旋钮时,调节旋钮的驱动组件能够驱动弹性臂沿驱动盘的厚度方向发生形变,并将设置在弹性臂末端的卡齿与支撑件上的齿形槽脱离,从而可以避免卡齿与齿形槽相互触碰、摩擦而产生噪音,使得用户能够获得更好的体验感,当伸缩带调节装置调节到位后,作用在弹性臂上的作用力撤销,弹性臂在自身弹性的作用下恢复原状并将卡齿卡入齿形槽内,从而可以保证可穿戴设备的伸缩带不易松脱。
1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伸缩带调节装置。
17.所述可穿戴设备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与上述的伸缩带调节装置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18.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伸缩带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齿轮件及调节旋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3中a处的放大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齿轮件及调节旋钮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5中b处的放大图;
25.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调节旋钮的结构示意图;
26.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7中c处的放大图。
27.附图标记说明:
28.1、支撑件;11、齿形槽;12、通孔结构;2、齿轮件;21、驱动盘;211、弹性臂;212、卡齿;2121、第一斜面结构;213、对接结构;2131、第三斜面结构;22、齿轮;3、调节旋钮;31、旋钮本体;32、驱动组件;321、驱动卡扣;3211、第二斜面结构;322、凸起结构;3221、第四斜面结构;4、伸缩带;41、第一伸缩带;411、第一齿条;42、第二伸缩带;421、第二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31.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2.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开设”、“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3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伸缩带调节装置,包括支撑件1、齿轮件2和调节旋钮3,支撑件1上设有齿形槽11,齿轮件2包括驱动盘21,驱动盘21上设有用于沿驱动盘21的厚度方向发生形变的弹性臂211,弹性臂211的末端设有用于与齿形槽11卡合的卡齿212,调节旋钮3包括旋钮本体31和驱动组件32,旋钮本体31用于装配在驱动盘21上,驱动组件32设置在旋钮本体31上并用于驱动卡齿212脱离齿形槽11。
35.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支撑件1是指用于安装齿轮件2、调节旋钮3以及各相关结构的载体,其整体呈长条状并且可以进行适当的弯曲以适应人体不同部位的穿戴需求,支撑件1通常可采用塑料材质,其朝后的一侧端面上设有呈环状分布的齿形槽11。
36.齿轮件2的驱动盘21设置在支撑件1的后侧,驱动盘21整体呈圆盘状,其中间部分沿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镂空结构,弹性臂211设置在镂空结构内并沿圆周方向布置,并且其整体呈弧形,弹性臂211的根部与镂空结构的侧壁连接,弹性臂211的端部悬空设置,从而使得弹性臂211的端部能够在外力
37.作用下沿驱动盘21的厚度方向发生形变,弹性臂211的端部朝向支撑件1的一5侧端面上设有卡齿212,卡齿212的形状与齿形槽11的形状相匹配,从而能够在伸缩带4调节到位后卡入齿形槽11内,防止伸缩带4松脱。
38.支撑件1上位于齿形槽11的外围还设有旋钮安装位,旋钮安装位上设有环形滑道,调节旋钮3的旋钮本体31与驱动盘21装配后可安装在旋钮安装位上,
39.并能沿环形滑道转动,驱动组件32分布在旋钮本体31的前后两侧端面上,可0分别在旋钮本体31正向或反向转动时驱动弹性臂211的端部朝远离支撑件1的方向发生形变,从而使得卡齿212与齿形槽11脱离。
40.这样,通过在齿轮件2的驱动盘21上设置能够沿驱动盘21厚度方向发生形变的弹性臂211,将调节旋钮3装配的驱动盘21上,当旋转调节旋钮3时,
41.调节旋钮3的驱动组件32能够驱动弹性臂211沿驱动盘21的厚度方向发生形5变,并将设置在弹性臂211末端的卡齿212与支撑件1上的齿形槽11脱离,从而可以避免卡齿212与齿形槽11相互触碰、摩擦而产生噪音,使得用户能够获得更好的体验感,当伸缩带调节装置调节到位后,作用在弹性臂211上的作用力撤销,弹性臂211在自身弹性的作用下恢复原状并将卡齿212卡入齿形槽11内,从而可以保证可穿戴设备的伸缩带4不易松脱。
42.0可选地,驱动组件32包括驱动卡扣321,驱动卡扣321设置在旋钮本体31朝向齿形槽11的一侧端面上,卡齿212设有第一斜面结构2121,驱动卡扣321设有第二斜面结构3211,当旋钮本体31正向转动时,第二斜面结构3211与第一斜面结构2121相互抵接并驱动卡齿212脱离齿形槽11。
43.如图2、图3、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旋钮本体31上对应弹性臂5 211的位置处也进行镂空处理从而形成能够供容纳弹性臂211的容纳空间,在该容纳空间的内侧位置处设有朝向驱动盘21的凸块,凸块靠近驱动盘21的部分向一侧翻折形成驱动卡扣321,驱动卡扣321的折边与弹性臂211相抵接从而能够将旋钮本体31与驱动盘21卡紧。
44.其中,卡齿212采用截面形状为直角三角形的结构,其远离根部的一侧端面为直角面,其朝向根部的一侧端面为第一斜面结构2121,驱动卡扣321的折边朝向卡齿212的部分设有第二斜面结构3211,第一斜面结构2121与第二斜面结构3211相互匹配,由于驱动卡扣321固定在旋钮本体31上,当正向转动旋钮本体31时,第二斜面结构3211与第一斜面结构2121抵接后能够带动弹性臂211的端部朝向远离支撑件1的方向发生形变,从而将卡齿212从齿形槽11中脱开。
45.需要说明的是,旋钮本体31正向转动是一个相对的说法,既可以是顺时针转动,也可以是逆时针转动,具体可以根据弹性臂211在驱动盘21上的安装方向进行确定,示例性地,当弹性臂211沿顺时针方向安装时,旋钮本体31正向转动即为顺时针转动,当弹性臂211沿逆时针方向安装时,旋钮本体31正向转动即为逆时针转动。
46.需要说明的是,驱动卡扣321可以设置在旋钮本体31上与弹性臂211的根部相对应的位置处,也可以设置在旋钮本体31上与弹性臂211的端部相对应的位置处,或者是旋钮本体31上与弹性臂211的任意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处,优选地,本实施例中,为了能够更轻松地将卡齿212从齿形槽11中脱离,可将驱动卡扣321设置在与弹性臂211的端部相对应的位置处,从而可以通过增大力臂的方式使得弹性臂211形变更加容易。
47.这样,通过在旋钮本体31朝向齿形槽11的一侧端面上设置驱动卡扣321,卡齿212上设置第一斜面结构2121,驱动卡扣321上设置第二斜面结构3211,旋钮本体31正向转动时,第二斜面结构3211与第一斜面结构2121相互抵接并驱动卡齿212脱离齿形槽11,从而可以保证在一个方向上顺利地旋转调节旋钮3,并且还可以避免卡齿212与齿形槽11相互接触、摩擦而产生噪音。
48.可选地,于驱动盘21的径向上,一个驱动卡扣321设置在卡齿212的一侧,另一个驱动卡扣321设置在卡齿212相对的另一侧。
49.如图3和图4所示,为了防止弹性臂211靠近中心的一侧与远离中心的另一侧受力不均导致卡齿212不能顺利地与齿形槽11脱开,本实施例中,每个弹性臂211沿径向的内外
两侧各设置一个驱动卡扣321,这样当转动旋钮本体31时,两个驱动卡扣321可分别从弹性臂211的两侧对其施加作用力,可避免弹性臂211向一侧倾斜而导致卡齿212与齿形槽11不能顺利脱开,使得伸缩带调节装置运转更加顺畅。
50.可选地,驱动组件32还包括凸起结构322,凸起结构322设置在旋钮本体31背离齿形槽11的一侧端面上,弹性臂211背离齿形槽11的一侧端面上还设有对接结构213,对接结构213上设有第三斜面结构2131,凸起结构322上设有第四斜面结构3221,当旋钮本体31反向转动时,第四斜面结构3221与第三斜面结构2131相互抵接并驱动卡齿212脱离齿形槽11。
51.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在旋钮本体31朝后的一侧端面上位于其镂空部分的边缘处还设有向后凸出的凸起结构322,相应地,弹性臂211上朝后的一侧端面上与卡齿212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对接结构213,对接结构213呈钩状,当调节旋钮3与齿轮件2装配之后,对接结构213朝前的内壁刚好能与凸起结构322朝后的外壁相接触。
52.在对调节旋钮3进行转动时,为了时凸起结构322能够更方便地插入对接结构213内,对接结构213的内壁以及凸起结构322的外壁分别设置成斜面状,即第三斜面结构2131和第四斜面结构3221。
53.这样,当反向转动旋钮本体31时,对接结构213的第三斜面结构2131与凸起结构322的第四斜面结构3221相互抵接,从而可以将弹性臂211的端部朝向远离支撑件1的一侧撬动,使得弹性臂211上的卡齿212与支撑件1上的齿形槽11脱开,从而可以保证在另一个方向上顺利地旋转调节旋钮3,并且还可以避免卡齿212与齿形槽11相互接触、摩擦而产生噪音。
54.可选地,弹性臂211设有多个,多个弹性臂211沿驱动盘21的周向间隔设置,于驱动盘21的厚度方向上,弹性臂211的最大形变量大于齿形槽11的槽深。
55.如图3和图5所示,由于驱动盘21为圆形盘体,为了保证在其转动至任意位置时卡齿212均能顺利地卡入齿形槽11中,并且各个方向上受到的防松脱作用力更加均衡,本实施例中,驱动盘21上设有多个沿周向间隔分布的弹性臂211,相应地,调节旋钮3上与各个弹性臂211相对应的位置处各设有一套与其相匹配的驱动组件32,当正向或反向旋转调节旋钮3时,与各个弹性臂211相对应的驱动组件32同步驱动各弹性臂211朝向远离支撑件1的一侧形变,从而使得各个弹性臂211上的卡齿212从齿形槽11中脱离,当伸缩带4调节到位后,调节旋钮3受到的外力撤销,各个弹性臂211恢复至自然状态,相应的卡齿212卡入齿形槽11中可避免伸缩带4松脱。
56.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弹性臂211为活动件,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损坏,为了在不影响其弹性形变性能的前提下提高其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还可在弹性臂211上设置加强筋,加强筋可沿驱动盘21的周向设置,也可沿驱动盘21的径向设置,加强筋可设置在弹性臂211朝向支撑件1的一侧端面,也可以设置在背向支撑件1的一侧端面,在此不做限制。
57.另外,如图2和图3所示,为了使卡齿212能够顺利地与齿形槽11脱离,本实施例中,调节旋钮3上的驱动结构与弹性臂211上的第一斜面结构2121或第三斜面结构2131抵接后,驱动弹性臂211的末端朝向远离支撑件1移动的最大距离应大于齿形槽11的槽深,使得弹性臂211上的卡齿212从齿形槽11中完全脱离出来,从而避免卡齿212与齿形槽11相互摩擦而产生噪音。
58.可选地,支撑件1上设有通孔结构12,齿轮件2还包括齿轮22,齿轮22同轴设置在驱
动盘21朝向齿形槽11的一侧端面上,且齿轮22用于穿过通孔结构12。
59.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支撑件1上位于齿形槽11的中心位置处还设有通孔结构12,通孔结构12为圆形通孔,驱动盘21朝前的一侧端面上设有齿轮22,齿轮22与驱动盘21同轴设置并穿过支撑件1上的通孔结构12,齿轮22上还设有沿轴向贯通的轴孔,调节旋钮3的旋钮本体31上设有朝前的销轴,调节旋钮3与齿轮件2装配时,销轴可穿入轴孔内。
60.这样,通过在支撑件1上设置通孔结构12,齿轮件2的齿轮22设置同轴设置在驱动盘21朝向齿形槽11的一侧端面上并穿过通孔结构12,可通过在支撑件1的后侧转动驱动盘21使得设置在支撑件1前侧的齿轮22转动,从而带动设置在支撑件1前侧的伸缩带4移动,实现调节伸缩带4松紧的效果。
61.可选地,该伸缩带调节装置还包括伸缩带4,支撑件1上背离齿形槽11的一侧端面上设有滑槽,伸缩带4设置在滑槽内并用于与齿轮22啮合,伸缩带4包括第一伸缩带41和第二伸缩带42,第一伸缩带41与第二伸缩带42相对设置,第一伸缩带41上设有第一齿条411,第二伸缩带42上设有第二齿条421,第一齿条411用于与齿轮22的一部分啮合,第二齿条421用于与齿轮22相对的另一部分啮合。
62.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伸缩带41和第二伸缩带42的结构类似,两根伸缩带4位于支撑件1中的部分上均设有条形开口,条形开口的内壁上分别设有能够与齿轮22啮合的齿条,两根伸缩带4一左一右设置,两者不同的地方在于,其中一根伸缩带4的齿条设置在条形开口的上侧内壁上,另一根伸缩带4的齿条设置在条形开口的下侧内壁上,为了方便描述,可将设置在右侧的伸缩带4称之为第一伸缩带41,设置在左侧的伸缩带4称之为第二伸缩带42,相应地,第一伸缩带41上的齿条称为第一齿条411,第二伸缩带42上的齿条称为第二齿条421,其中,第一齿条411与齿轮22的下部啮合,第二齿条421与齿轮22的上部啮合。
63.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伸缩带41与第二伸缩带42位于支撑件1内的部分一前一后放置,其前后顺序可随机互换,第一伸缩带41的第一齿条411位置与第二伸缩带42的第二齿条421位置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互换,在此不做限制。
64.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如上的伸缩带调节装置。
65.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