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生产工艺中打标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座椅侧板打标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每一种流通的商品上都打有标识码,通过标识码可反映处该商品的生产日期、类别、型号等相关信息。比如,在汽车制造领域,需要在发动机总成、车身、座椅横梁上打印标识码,标识码包括车辆的生产厂家、年代、车型、车身型式及代码、发动机代码及组装地点等信息,便于后期对车辆进行正确的诊断和维修。
3.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座椅侧板一般采用较薄钣金制成,而且汽车座椅侧板一般成对出现,如图8、图9所示,侧板7分为左侧的侧板7和右侧的侧板7;侧板7包括侧板主体701、定位孔703,侧板7具有一定的弧度,侧板7的顶面上设置有侧板打标区702,用于打标。
4.现有技术在对汽车座椅侧板进行打标前的装载过程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从而导致工作效率低下,而且因汽车座椅侧板较薄,故在打标过程中容易出现变形,导致打标位置出现偏差。
5.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汽车座椅侧板打标装置,打标前提高对汽车座椅侧板的夹持效率,提高打标的工作效率,以及避免打标过程对汽车座椅侧板造成变形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座椅侧板打标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装载夹持过程繁琐、装载效率低下、打标时工作效率低、以及打标有可能会导致汽车座椅侧板出现变形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座椅侧板打标装置,包括基座平台、骨架、侧板装载机构、升降机构、以及打标机构,所述侧板装载机构、升降机构、骨架均设置在基座平台上,且升降机构位于侧板装载机构的上方侧,所述侧板装载机构、升降机构均处于骨架的内部;打标机构包括打标机,所述打标机设置在升降机构上;所述侧板装载机构包括转盘、以及若干个夹持底座,所述若干个夹持底座设置在转盘上,侧板可拆装设置在夹持底座上。
8.优选的,所述骨架包括若干根固定杆、以及防护玻璃,所述若干根固定杆相互固定连接形成框型架,所述防护玻璃设置在相邻固定杆构成的框型架上。
9.优选的,所述汽车座椅侧板打标装置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侧板装载机构还包括转盘驱动组件,所述转盘与转盘驱动组件传动连接,所述夹持底座的数量为四个,且两个夹持底座为一组,一组夹持底座包括左侧板夹持底座和右侧板夹持底座;两组夹持底座关于两组夹持底座的中线对称;所述控制组件与转盘驱动组件的驱动源通讯连接。
10.优选的,所述转盘驱动组件包括旋转驱动件、以及变速箱,所述旋转驱动件设置在基座平台的下方侧,所述变速箱设置在基座平台的上方侧,所述旋转驱动件的输出轴贯穿
基座平台与变速箱的输入轴传动连接,所述变速箱的输出轴与转盘固定连接;所述转盘的下方侧还设置有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转盘转动的角度;所述控制组件与旋转驱动件的驱动源、第一传感器通讯连接。
11.优选的,所述夹持底座包括底板面、定位销座、主支撑块、副支撑块、以及夹紧组件,所述定位销座、主支撑块、副支撑块、以及夹紧组件均设置在底板面上,所述定位销座与侧板上的定位孔插接连接,所述主支撑块与定位销座配合对侧板支撑;所述副支撑块设置在侧板打标区的正下方;所述夹紧组件将侧板夹紧在主支撑块、定位销座上;所述夹紧组件与控制组件通讯连接。
12.优选的,所述夹紧组件包括夹紧驱动件、压紧杆、固定块、铰接杆、以及压紧块,所述夹紧驱动件与压紧杆铰接,所述压紧块设置在压紧杆远离夹紧驱动件的一端,所述固定块设置在压紧杆的外侧方,且固定块与压紧杆之间通过铰接杆连接;所述夹持底座上还设置有侧板定位传感器,所述控制组件与侧板定位传感器、夹紧驱动件的驱动源通讯连接。
13.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底架、u型框架、升降驱动件、导轨、滑块、以及置物框,所述底架设置在基座平台上,所述u型框架设置在底架上,所述升降驱动件沿竖直方向设置在u型框架的顶板上、且升降驱动件的活塞端与置物框连接;所述导轨设置在u型框架的侧边上,所述滑块可移动的设置在导轨上、且滑块与置物框连接;所述打标机设置在置物框中。
14.优选的,所述置物框的底面还设置有若干个预压脚,所述预压脚压制在侧板打标区处。
15.优选的,所述打标机构还包括打标机控制器,所述打标机控制器与控制组件通讯连接;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控制面板、以及若干个快捷功能键,所述控制面板用于输入控制参数。
16.优选的,所述骨架还设置有扫描枪,所述扫描枪对侧板打标区进行扫描,所述扫描枪与控制组件通讯连接。
17.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汽车座椅侧板打标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汽车座椅侧板打标装置,设置有侧板装载机构,并且侧板装载机构上的夹持底座数量为四个,两两为一组,能够对一组侧板进行打标的同时将另一组侧板进行放置固定,待打标完成后,可直接进行下一组侧板的打标,提高了打标工作效率。所述夹持底座上设置有副支撑块,副支撑块设置在侧板打标区的正下方,能够在打标时对侧板进行支撑,避免侧板在打标时变形,保证侧板的质量。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汽车座椅侧板打标装置的第一角度空间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汽车座椅侧板打标装置的第二角度空间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汽车座椅侧板打标装置的第三角度空间示意图;(去除骨架)
22.图4是图3的主视图;
23.图5是图4中a处的放大图;
24.图6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汽车座椅侧板打标装置的侧板装载机构的空间示意图;
(包含侧板)
25.图7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汽车座椅侧板打标装置的侧板装载机构的空间示意图;
26.图8、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用到的侧板空间示意图。
27.附图标记说明:
28.1、基座平台;
29.2、骨架;201、固定杆;202、防护玻璃;203、前后挡板;
30.3、侧板装载机构;301、转盘;302、夹持底座;3021、底板面;3022、导向块;3023、侧板定位传感器;3024、主支撑块;3025、副支撑块;3026、定位销座;3027、夹紧驱动件;3028、固定块;3029、铰接杆;3030、压紧杆;3031、压紧块;303、第一传感器;304、第二传感器;305、变速箱;306、旋转驱动件;307、隔板;
31.4、升降机构;401、底架;402、u型框架;403、升降驱动件;404、导轨;405、置物框;406、滑块;407、预压脚;
32.5、打标机控制器;6、打标机;7、侧板;701、侧板主体;702、侧板打标区;703、定位孔;8、控制面板;9、扫描枪;10、快捷功能键。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34.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3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座椅侧板打标装置,为便于描述,如图3所示,现定义基座平台1的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基座平台1的宽度方向为前后方向,基座平台1的高度方向为上下方向,故如图4所示,纸张的左方向和右方向分别为后方向和前方向,纸张的正面和背面分别为左方向和右方向,纸张的上方向和下方向分别为上方向和下方向。
36.如图1-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座椅侧板打标装置,包括基座平台1、骨架2、侧板装载机构3、升降机构4、以及打标机构,侧板装载机构3、升降机构4、骨架2均设置在基座平台1上,且升降机构4位于侧板装载机构3的后上方,侧板装载机构3、升降机构4均处于骨架2的内部;打标机构包括打标机6,打标机6设置在升降机构4上;侧板装载机构3包括转盘301、以及若干个夹持底座302,若干个夹持底座302固定在转盘301上,侧板7可拆装设置在夹持底座302上。
37.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汽车座椅侧板打标装置,侧板装载机构3包括转盘301以及若干个夹持底座302,若干个夹持底座302固定在转盘301上,侧板7可拆装设置在夹持底座302上。操作人员将一对侧板7放置在夹持底座302上,并通过转盘301将此对侧板7旋转到打标机6的下方,通过打标机6对侧板7进行打标。当打标机6对此对侧板7进行打标的同时,操作
人员可以将下对侧板7放置在另外的夹持底座302上。待上对侧板7打标完成后,通过转盘301将下对侧板7旋转到打标机6的下方,有效提高打标效率。侧板7直接通过夹持底座302夹紧,装载夹持过程简单,装载效率提高。
38.优选的,如图1、图2所示,骨架2包括若干根固定杆201、以及防护玻璃202,若干根固定杆201相互固定连接形成框型架,防护玻璃202设置在相邻固定杆201构成的框型架上。在本实施例中,骨架2的顶端面、左端面、右端面的固定杆201均构成“田”字框型架,并且骨架2左端面的中部固定杆201和骨架2右端面的中部固定杆201之间还设置有前后挡板203,前后挡板203用于将转盘301上的夹持底座302分为前半侧和后半侧,升降机构4设置在骨架2的后半侧上。进一步的,前后挡板203的底部开设有凹槽,便于转盘301的旋转,即前后挡板203的形状大致为門型。防护玻璃202分别设置在骨架2的顶端面、左端面、右端面、后端面,骨架2的前端面上用于操作人员向夹持底座302上放置侧板7,因此骨架2的前端面上不设置防护玻璃202。
39.优选的,如图3、图4所示,汽车座椅侧板打标装置还包括控制组件,侧板装载机构3还包括转盘驱动组件,转盘301与转盘驱动组件传动连接,夹持底座302的数量为四个,且两个夹持底座302为一组,一组夹持底座302包括左侧板夹持底座和右侧板夹持底座;两组夹持底座302关于两组夹持底座302的中线对称;控制组件与转盘驱动组件的驱动源通讯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转盘301设置为圆形,夹持底座302的数量为四个,两组夹持底座302关于转盘301的圆心中心对称,即一组夹持底座302旋转180
°
后即可与另外一组夹持底座302重合,如此保证当对后半侧的夹持底座302上的侧板7打标时,可以将另一组侧板7放置在前半侧的夹持底座302上,提高打标效率。进一步的,在其他实施例中,夹持底座302的数量也可以为三组或者更多,但夹持底座302的数量需为偶数,即要满足同时对左侧板和右侧板的打标。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转盘301上还设置有隔板307,隔板307将两组夹持底座302分开,并且隔板307跟随转盘301转动。
40.优选的,如图4所示,转盘驱动组件包括旋转驱动件306、以及变速箱305,旋转驱动件306设置在基座平台1的下方侧,变速箱305设置在基座平台1的上方侧,旋转驱动件306的输出轴贯穿基座平台1后与变速箱305的输入轴传动连接,变速箱305的输出轴与转盘301固定连接;转盘301的下方侧还设置有第一传感器303,第一传感器303用于检测转盘301转动的角度;控制组件与旋转驱动件306的驱动源、第一传感器303通讯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旋转驱动件306采用电机,第一传感器303设置在变速箱305的外壳上,当第一传感器303检测到转盘301旋转180
°
后向控制组件发送信息,控制组件接收信息并控制电机停止运动,也即待打标的侧板7转动到打标机6的下方。
41.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变速箱305的外壳上还设置有第二传感器304,第二传感器304用于检测变速箱305中传动轴的旋转角度。因第一传感器303的正对转盘301的底面(第一传感器303的检测面朝上),故容易堆积灰尘,当第一传感器303出现灰尘堆积丧失检测功能时,第二传感器304可以通过检测传动轴的旋转角度,实现转盘301旋转角度的控制。
42.优选的,如图6、图7所示,夹持底座302包括底板面3021、定位销座3026、主支撑块3024、副支撑块3025、以及夹紧组件,定位销座3026、主支撑块3024、副支撑块3025、以及夹紧组件均设置在底板面3021上,定位销座3026与侧板7上的定位孔703插接连接,主支撑块
3024与定位销座3026配合共同对侧板7支撑;副支撑块3025设置在侧板打标区702的正下方;夹紧组件将侧板7夹紧在主支撑块3024、定位销座3026上;夹紧组件与控制组件通讯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主支撑块3024、副支撑块3025、定位销座3026均是对侧板7的底面进行支撑,夹紧组件对侧板7的顶面进行向下施加压力,从而将侧板7压紧在主支撑块3024、副支撑块3025、以及定位销座3026上。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夹紧组件对主支撑块3024正上方的侧板7位置进行施压,即夹紧组件对侧板7的压力被主支撑块3024分担,有效避免侧板7承压变形。
43.进一步的,如图6、图7所示,夹持底座302上还设置有若干个导向块3022,若干个导向块3022沿侧板7的轮廓通过螺钉可拆卸的安装在底板面3021上,在将侧板7放置在夹持底座302上的过程中导向块3022进行导向作用,从而提高侧板7的装载效率。在本实施例中,导向块3022的位置可调,从而适应不同规格的侧板7。
44.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夹紧组件包括夹紧驱动件3027、压紧杆3030、固定块3028、铰接杆3029、以及压紧块3031,夹紧驱动件3027与压紧杆3030铰接,压紧块3031设置在压紧杆3030远离夹紧驱动件3027的一端,固定块3028设置在压紧杆3030的外侧方,且固定块3028与压紧杆3030之间通过铰接杆3029连接;夹持底座302上还设置有侧板定位传感器3023,控制组件与侧板定位传感器3023、夹紧驱动件3027的驱动源通讯连接。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夹紧驱动件3027采用伸缩气缸,伸缩气缸的活塞端与压紧杆3030铰接,固定块3028设置在伸缩气缸的外壳顶端面上,并且铰接杆3029的两端分别铰接在固定块3028与压紧杆3030上,即伸缩气缸的活塞端向上伸长时,压紧杆3030将绕铰接杆3029与压紧杆3030的铰接点向下偏转,压紧块3031压在侧板7的顶面上。
45.优选的,如图3、图4所示,升降机构4包括底架401、u型框架402、升降驱动件403、导轨404、滑块406、以及置物框405,底架401通过螺钉设置在基座平台1上,u型框架402焊接或通过螺钉设置在底架401上,升降驱动件403沿竖直方向设置在u型框架402的顶板上、且升降驱动件403的活塞端与置物框405连接;导轨404设置在u型框架402的前侧边上,滑块406可移动的设置在导轨404上、且滑块406与置物框405固定连接;打标机6设置在置物框405中。在本实施例中,升降驱动件403采用伸缩气缸,并且伸缩气缸与控制组件通讯连接,控制组件通过控制伸缩气缸中气路的开闭及方向,实现伸缩气缸对置物框405的升降作用。伸缩气缸的活塞端直接与置物框405固定连接,当伸缩气缸带动置物框405升降时,置物框405后侧的滑块406在导轨404上进行上下运动,带动打标机6的升降。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置物框405为l型框,其中l型框的竖直板背面与滑块406固定连接,l型框的水平板上开设有打标窗口,打标机6放置在l型框的水平板上,且打标机6的机针在打标窗口中运动,实现对侧板打标区702的打标。
46.优选的,如图4、图5所示,置物框405的底面还设置有若干个预压脚407,预压脚407压制在侧板打标区702处。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预压脚407通过螺钉紧固在置物框405的底面上,预压脚407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侧板打标区702的前后两侧,在打标时对侧板7进行一个预压,避免侧板7出现晃动,导致打标偏移。
47.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为避免预压脚407和压紧块3031对侧板7表面进行挤压出现磨损,预压脚407的底面和压紧块3031的底面均采用类似毛毡材质,有效避免对侧板7表面挤压时出现磨损。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橡胶垫等弹性材质,只要能保证不会对
侧板7表面出现挤压磨损即可。
48.优选的,如图1-图4所示,打标机构还包括打标机控制器5,打标机控制器5与控制组件通讯连接;控制组件还包括控制面板8、以及若干个快捷功能键10,控制面板8用于输入控制参数。在本实施例中,打标机6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对后半侧的两个夹持底座302上的侧板7同时进行打标,两个打标机6的打标内容相同。打标机控制器5的数量为两个,分别用于输入两个打标机6的打标参数。控制面板8的数量为两个,均设置在骨架2的顶部固定杆201上,分别输入升降驱动件403、夹紧驱动件3027、旋转驱动件306的参数,若干个快捷功能键10用于快速实现对升降驱动件403、夹紧驱动件3027、旋转驱动件306的控制。
49.优选的,如图1所示,骨架2还设置有扫描枪9,扫描枪9对侧板打标区702进行扫描,扫描枪9与控制组件通讯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当打标机6打标完成后,操作人员控制转盘301旋转180
°
将后半侧的侧板7旋转到转盘301的前半侧,然后通过扫描枪9将打标内容扫描到控制组件中,控制组件将扫描的打标内容与打标机控制器5中的输入内容进行比对,并将对比结果通过控制面板8上的显示屏显示出来,便于操作人员对打标结果进行管控。
50.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汽车座椅侧板打标装置,对侧板7进行打标,操作步骤如下:
51.s1:操作人员通过控制面板8设置升降驱动件403、夹紧驱动件3027、旋转驱动件306的参数,例如升降驱动件403的升降行程、夹紧驱动件3027的气压大小,旋转驱动件306的旋转角度;通过打标机控制器5输入打标机6的打标参数,例如打标内容、打标深度等,并且打标机控制器5将该打标参数传输、存储到控制组件中。
52.s2:操作人员将一组侧板7分别放置在前半侧的两个夹持底座302上,其中操作人员将侧板7沿导向块3022放置在主支撑块3024和副支撑块3025上,其中侧板7的定位孔703对准定位销座3026,通过快捷功能键10将夹紧驱动件3027升起,压紧杆3030绕铰接杆3029旋转从而将压紧块3031压在主支撑块3024上方区域的侧板7顶面上,将侧板7压紧在夹持底座302上,此时侧板定位传感器3023将检测到侧板7放置到位,并向控制组件发送信息,控制组件接收信息后后续步骤才可以执行;
53.s2:操作人员通过快捷功能键10控制旋转驱动件306工作,旋转驱动件306转动并通过变速箱305带动转盘301转动,第一传感器303或第二传感器304对转盘301旋转的角度进行检测,当第一传感器303或第二传感器304检测到转盘301旋转的角度达到设定的角度时,第一传感器303或第二传感器304向控制组件发送信息,控制组件控制升降驱动件403工作;
54.s3:升降驱动件403接收到控制组件的信息带动置物框405沿导轨404向下运动,置物框405底部的预压脚407压在侧板7的顶面上,并且预压脚407分别位于侧板打标区702的前侧和后侧;
55.s4:当预压脚407压在侧板7的顶面上后,控制组件通过打标机控制器5对打标机6进行启动,打标机6接收打标机控制器5输入的打标参数对侧板打标区702进行打标;
56.s5:当打标完成后,操作人员通过快捷功能键10控制旋转驱动件306工作,旋转驱动件306转动并通过变速箱305带动转盘301转动180
°
,使打标完成的侧板7从后半侧旋转到前半侧,操作人员通过快捷功能键10使夹紧驱动件3027向下运动,使压紧块3031脱离侧板7,从而将侧板7从夹持底座302上取下;
57.s6:侧板7从夹持底座302上取下后,操作人员拿起扫描枪9对侧板打标区702的打
标内容进行扫描,扫描枪9将打标内容传递给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将该打标内容与打标机控制器5预存的打标内容进行比对,并将比对结果显示在控制面板8的显示屏上(若打标内容相同,显示yes;若打标内容不同,显示no)。
58.优选的,在步骤s4中,操作人员可以将下一组待打标的侧板7放置在前半侧的夹持底座302上,并在步骤s5过程中,转盘301旋转180
°
后,前半侧待打标的侧板7旋转到打标机6的下方,并根据打标机控制器5输入的控制参数进行打标,从而提高打标效率。
59.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汽车座椅侧板打标装置,设置有四个夹持底座302,可以同时放置两组侧板7,当一组侧板7进行打标作业的同时可以将另一组侧板7放置在剩余的两个夹持底座302上,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设置有夹紧驱动件3027、导向块3022、定位销座3026,可以将侧板7快速夹紧在夹持底座302中,操作简单,装载效率高。设置有副支撑块3025、预压脚407,能够对侧板7压紧避免在打标时侧板7偏移导致打标不清晰,同时也避免侧板7在打标时出现变形,保证打标质量以及侧板7的质量。
60.综上,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61.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