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漏液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j9九游会真人

文档序号:34952773发布日期:2023-07-29 11:52阅读:8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漏液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漏液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2.经检索,公告号为cn215680802u的专利所提出的一种eps应急电源蓄电池防漏液防护装置虽然通过隔热棉、销套、销弹簧和销杆的设置,隔热棉贴合在聚丙烯壳的外部,有效隔热,避免高温损坏该蓄电池防漏液防护装置,销套固定在聚丙烯盖的内部,销套通过销弹簧与销杆构成弹性结构,拔起销杆将聚丙烯盖与聚丙烯壳安装,松开销杆后弹入聚丙烯壳的孔位,聚丙烯盖与聚丙烯壳安装固定,拆卸时拔起销杆即可,解决了现有的蓄电池防漏液防护装置不便于安装拆卸,安装拆卸较为费时费力,后期维护维修时较为麻烦,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的问题,但是还存在如下缺陷:
3.1、灭火干粉的灭火方式是覆盖在着火源上使火源缺少氧气燃烧从而进行灭火,引用文件中的一种eps应急电源蓄电池防漏液防护装置的灭火组件在激发时会将金属盖向下弹出,直到掉落在蓄电池上,部分灭火干粉会堆积在金属盖内未被洒出,会降低干粉在装置内部空间洒出的覆盖性,使部分区域的干粉覆盖较少或没有干粉覆盖,会导致无法切断火源的氧气供给,降低灭火的有效性。
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文件提出了一种漏液防护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漏液防护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引用文件中的一种eps应急电源蓄电池防漏液防护装置的灭火组件在激发时会将金属盖向下弹出,直到掉落在蓄电池上,部分灭火干粉会堆积在金属盖内未被洒出,会降低干粉在装置内部空间洒出的覆盖性,使部分区域的干粉覆盖较少或没有干粉覆盖,会导致无法切断火源的氧气供给,降低灭火的有效性的缺点。
6.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漏液防护装置,包括:
8.防护外壳,所述防护外壳的外壁上呈两两对称安装有多组搭扣,所述防护外壳的顶部通过搭扣固定安装有封盖,所述封盖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框,所述限位框内对称安装有两组限位板;
9.灭火组件,所述灭火组件位于两组限位板之间,所述灭火组件包括金属壳、两组金属盖和两组激发块,所述金属壳的顶部固定安装于限位框内,所述金属壳的外壁上开设有密封槽,两组所述金属盖上均固定安装有密封块,所述密封块滑动插接于密封槽内,两组所述激发块对称安装于两组金属盖的底部。
1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每组所述激发块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激发块相对的一端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抵触于两个激发块内。
1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两组所述金属盖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组固定板,两组所述固定板呈交叉设置,两组所述固定板上插接有塑料销。
1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防护外壳的内底部固定安装有阻尼弹簧,所述阻尼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容纳框,所述容纳框内固定安装有防护层,所述防护层内放置有蓄电池。
1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容纳框的外壁上呈两两对称安装有多组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包括连接块、转动杆和两组固定块。
1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连接块固定连接于容纳框的外壁上,所述转动杆的一端贯穿连接块的顶部并延伸至底部。
1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两组所述固定块相对的一端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转动杆的两端,所述转动杆的外壁上套设有两组第一弹簧。
1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每组所述第一弹簧一端抵触在固定块的一端,每组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抵触在连接块的一端。
17.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18.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灭火组件的设置,在蓄电池燃烧时,火焰将两组固定板之间的塑料销熔断,第二弹簧将两组激发块向两侧顶出,两组激发块连带着两组金属盖通过密封块沿着密封槽滑动向两侧快速弹开,使金属壳内的灭火干粉完全洒出对装置内部空间进行覆盖,将蓄电池上的火焰扑灭,并且塑料销燃烧后会散发刺鼻的气味,气味会传出防护外壳,以警示周围人员防护装置发生情况。
19.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两组金属盖向两侧快速弹开,使金属壳内不会有灭火干粉堆积,保证灭火干粉洒出后完整均匀覆盖性以及提高灭火的有效性,避免了引用文件中的一种eps应急电源蓄电池防漏液防护装置的灭火组件在激发时会将金属盖向下弹出,直到掉落在蓄电池上,部分灭火干粉会堆积在金属盖内未被洒出,会降低干粉在装置内部空间洒出的覆盖性,使部分区域的干粉覆盖较少或没有干粉覆盖,会导致无法切断火源的氧气供给,降低灭火的有效性的问题。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漏液防护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漏液防护装置的剖视爆炸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漏液防护装置的缓冲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漏液防护装置的灭火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4.附图标记:
25.1、防护外壳;2、封盖;3、限位框;4、限位板;5、灭火组件;6、阻尼弹簧;7、容纳框;8、防护层;9、蓄电池;10、缓冲组件;11、搭扣;12、连接块;13、转动杆;14、固定块;15、第一弹簧;16、金属壳;17、金属盖;18、密封块;19、密封槽;20、激发块;21、凹槽;22、第二弹簧;23、固定板;24、塑料销。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描述。
27.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安装”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也可以是不可拆卸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此外“连通”可以是直接连通,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通。其中,“固定”是指彼此连接且连接后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变。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位用语,例如,“内”、“外”、“顶”、“底”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位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技术实施例,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制。
28.本技术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2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30.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31.实施例1
32.参照图1图2和图4,一种漏液防护装置,包括:
33.防护外壳1,防护外壳1的外壁上呈两两对称安装有多组搭扣11,防护外壳1的顶部通过搭扣11固定安装有封盖2,封盖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框3,限位框3内对称安装有两组限位板4;
34.灭火组件5,灭火组件5位于两组限位板4之间,灭火组件5包括金属壳16、两组金属盖17和两组激发块20,金属壳16的顶部固定安装于限位框3内,金属壳16的外壁上开设有密封槽19,两组金属盖17上均固定安装有密封块18,密封块18滑动插接于密封槽19内,两组激发块20对称安装于两组金属盖17的底部。
35.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防护外壳1通过搭扣11将封盖2固定住,使蓄电池9在该装置中安装与拆卸时更加便捷的技术效果。
36.本技术可以用于蓄电池漏液,也可以用于适用于本技术的其他领域。
37.实施例2
38.参照图1图2和图4,一种漏液防护装置,包括:
39.防护外壳1,防护外壳1的外壁上呈两两对称安装有多组搭扣11,防护外壳1的顶部通过搭扣11固定安装有封盖2,封盖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框3,限位框3内对称安装有两组限位板4;
40.灭火组件5,灭火组件5位于两组限位板4之间,灭火组件5包括金属壳16、两组金属盖17和两组激发块20,金属壳16的顶部固定安装于限位框3内,金属壳16的外壁上开设有密封槽19,两组金属盖17上均固定安装有密封块18,密封块18滑动插接于密封槽19内,两组激发块20对称安装于两组金属盖17的底部。
41.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金属盖17通过密封块18在密封槽19滑动插接,使金属盖17与金属壳16之间的密封性较好,不会出现漏粉的技术效果。
42.参照图4,每组激发块20设置有两个,两个激发块20相对的一端均开设有凹槽21,凹槽21内设置有第二弹簧22,第二弹簧22的两端分别抵触于两个激发块20内,两组金属盖17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组固定板23,两组固定板23呈交叉设置,两组固定板23上插接有塑料销24。
43.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塑料销24将两组固定板23固定在一起,相当于将两组金属盖17与其底部的激发块20固定在一起,激发块20可通过凹槽21将第二弹簧22压紧在凹槽21内,拔出塑料销24第二弹簧22就会将两组激发块20连带着金属盖17快速弹出的技术效果。
44.参照图2,防护外壳1的内底部固定安装有阻尼弹簧6,阻尼弹簧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容纳框7,容纳框7内固定安装有防护层8,防护层8内放置有蓄电池9。
45.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通过阻尼弹簧6对容纳框7的底部进行减震的技术效果。
46.参照图2-3,容纳框7的外壁上呈两两对称安装有多组缓冲组件10,缓冲组件10包括连接块12、转动杆13和两组固定块14。
47.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通过缓冲组件10在容纳框7晃动时对其进行缓冲,减小容纳框7的晃动,以及减轻阻尼弹簧6的负担的技术效果。
48.参照图3,连接块12固定连接于容纳框7的外壁上,转动杆13的一端贯穿连接块12的顶部并延伸至底部。
49.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转动杆13可在连接块12内转动以及上下滑动的技术效果。
50.参照图3,两组固定块14相对的一端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转动杆13的两端,转动杆13的外壁上套设有两组第一弹簧15。
51.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通过转动杆13将连接块12与固定块14联动在一起的技术效果。
52.参照图3,每组第一弹簧15一端抵触在固定块14的一端,每组第一弹簧15的另一端抵触在连接块12的一端。
53.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通过两组第一弹簧15对连接块12进行缓冲,相对于对容纳框7以及容纳框7内的蓄电池9进行缓冲的技术效果。
54.本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为:
55.在使用时,通过搭扣11将封盖2打开,将蓄电池9放入防护层8中,然后将封盖2盖上,通过两组限位板4抵触在蓄电池9的顶部,通过限位框3将容纳框7的顶部开口处封堵住,然后将搭扣11扣上即可完成安装;
56.在遇到颠簸时,容纳框7底部的阻尼弹簧6对容纳框7进行减震,容纳框7四周的缓冲组件10在容纳框7晃动时对其进行缓冲,减小容纳框7的晃动,以及减轻阻尼弹簧6的负担;
57.在蓄电池9燃烧时,火焰将两组固定板23之间的塑料销24烧断,然后两组金属盖17
底部紧密贴合着的激发块20凹槽21内的第二弹簧22将两组激发块20向两侧顶出,两组激发块20连带着两组金属盖17通过密封块18沿着密封槽19滑动向两侧快速弹开,使金属壳16内的灭火干粉完全洒出,将蓄电池9上的火焰扑灭,并且,塑料销24燃烧后会散发刺鼻的气味,气味会传出防护外壳1,以警示周围人员防护装置发生情况。
58.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