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高压细水雾喷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压细水雾喷头。
背景技术:
2.公路隧道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其内部发生火灾时产生的高温烟气及一些列有害气体会严重影响受灾人员的生命安全;高压细水雾喷头因其具有高效、节能及适用性广的特点,在隧道火灾烟气控制、隧道灭火以及隧道除尘等领域被广泛应用;高压细水雾喷头开启时可以喷出大量液体颗粒,以覆盖喷头下方范围区域,降低该区域内的环境温度,为受灾人员提供安全的逃生空间,区域环境内温度的降低可造成压差,可以利用气压的不平衡控制烟气流动方向,辅助排烟;同时,颗粒状的水雾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在火灾时可以吸附有害气体及燃烧产生的小粒径固体颗粒,减小火灾对受灾人员呼吸系统造成的伤害。
3.目前,现有的高压细水雾喷头大多通过手动添加喷头塞控制细水雾喷头的开启与关闭,直接控制细水雾喷头正下方的细水雾喷射范围;但由于火灾发生具有突然性与紧急性的特点,上述控制方式在区域内大量布置从而通过大范围灭火降温时具有良好的效果,成本较高,且无法控制喷射方向,难以达到偏向喷射从而控制烟气流动范围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压细水雾喷头,以解决现有的高压细水雾喷头无法调节喷射方向,难以达到偏向喷射从而控制烟气流动范围的效果的技术问题。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压细水雾喷头,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定位座、喷头体及喷头装配座;其中,所述定位座的上端用于与隧道的供水管相连,所述定位座的中心设置有主流通道;所述喷头体的中心设置有注水通道;所述喷头装配座内设置有若干倾斜的导流通道,若干所述导流通道围绕所述喷头装配座的竖向中心线环向间隔分布;
7.所述主流通道的上端与所述隧道的供水管连通,所述主流通道的下端与所述注水通道的上端连通;若干所述导流通道的上端与所述注水通道的下端均连通,所述导流通道的下端与所述喷头装配座的下端外侧壁贯通设置;其中,每个导流通道的下端端口处分别安装有一个细水雾喷头;
8.所述喷头体的内部设置竖向有若干阻塞机构,若干所述阻塞机构均匀分布在所述注水通道的外侧圆周上,并与所述导流通道一一对应设置;其中,所述阻塞机构的下端能够贯穿所述导流通道的顶壁,并延伸至所述导流通道的内部,以对所述导流通道进行阻塞。
9.进一步的,所述喷头体的内部竖向设置有若干机构安装孔,若干所述机构安装孔均匀分布在所述注水通道的四周,并位于所述导流通道的正上方;
10.所述阻塞机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伸缩电机、伸缩杆及阻塞体;其中,所述伸缩电机固定在所述机构安装孔的上端部,所述伸缩杆的上端与所述伸缩电机的输出轴相
连,所述伸缩杆的下端与所述阻塞体的上端相连;所述阻塞体的下端能够贯穿所述导流通道的顶壁,并延伸至所述导流通道的内部;其中,所述阻塞体的四周与所述机构安装孔的侧壁光滑紧密接触。
11.进一步的,所述导流通道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通的矩形截面段及圆形截面段;其中,所述矩形截面段的上端与所述注水通道的下端连通,所述细水雾喷头安装在所述圆形截面段的下端端口处;
12.所述矩形截面段的竖向截面宽度尺寸与所述阻塞体的宽度尺寸相匹配,所述矩形截面段的竖向截面高度尺寸与所述阻塞体的长度尺寸相匹配;所述阻塞体的下端为斜切体结构,所述斜切体结构的斜切面能够与所述矩形截面段的底面紧密接触。
13.进一步的,所述阻塞机构还包括感应器;所述感应器位于所述喷头体的上端侧壁上,所述感应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伸缩电机的控制端相连。
14.进一步的,所述感应器为信号接收模块、烟雾探测模块和感温模块中的一种。
15.进一步的,所述导流通道的中心线与所述喷头装配座的竖向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45
°‑
60
°
。
16.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座与所述喷头体之间通过螺栓固定,且所述定位座与所述喷头体的接缝处设置有防水垫片。
17.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细水雾喷头的进口端处均设置有滤网。
18.进一步的,所述喷头装配座内还设置有竖向导流通道,竖向导流通道沿所述喷头装配座的竖向中心线设置;所述竖向导流通道的上端与所述注水通道的下端连通,所述竖向导流通道的下端与所述喷头装配座的下端端面中心贯通;其中,所述竖向导流通道的下端端口处设置有一细水雾喷头。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压细水雾喷头,通过在喷头装配座内设置若干导流通道,利用主流通道及注水通道将导流通道与隧道的供水管连通,并在每个导流通道的下端端口处安装细水雾喷头,实现对不同方向区域喷射液体颗粒的需求;通过在喷头体内设置阻塞机构,利用阻塞机构对导流通道进行阻塞或开启,实现对细水雾喷头的开关,进而实现喷射方向可调的目的。
21.进一步的,阻塞机构采用伸缩电机、伸缩杆及阻塞体的组合结构,利用伸缩电机带动伸缩杆竖直上下移动,以驱动阻塞体伸入或伸出导流通道,进而实现对导流通道的阻塞或导通;结构简单,运动过程明确可靠,便于实现自动化调节的目的。
22.进一步的,通过设置感应器并将感应器与伸缩电机的控制端相连,利用感应器接收的控制信号或采集的环境信号,实现对伸缩电机的自动控制。
23.进一步的,将定位座与喷头体之间采用螺栓固定,便于装置的拆卸维护。
附图说明
24.图1为实施例所述的高压细水雾喷头的纵向剖视图;
25.图2为实施例所述的高压细水雾喷头的横向剖视图;
26.图3为实施例中的阻塞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实施例中的防水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28.其中,1定位座,2喷头体,3喷头装配座,4细水雾喷头,5伸缩电机,6伸缩杆,7阻塞体,8感应器,9防水垫片,10滤网;11主流通道;21注水通道;31导流通道;311矩形截面段,312圆形截面段。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压细水雾喷头,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定位座1、喷头体2及喷头装配座;所述定位座1的上端用于与隧道的供水管相连,所述定位座1的下端与所述喷头体2的上端固定,所述喷头体2的下端与所述喷头装配座3的上端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定位座1与所述喷头体2之间采用螺栓固定,且在所述定位座1与所述喷头体2的接缝处设置有防水垫片9。
3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定位座1的中心设置有主流通道11;所述喷头体2的中心设置有注水通道21;所述喷头装配座3内设置有若干倾斜的侧向导流通道31,若干所述侧向导流通道31围绕所述喷头装配座3的竖向中心线环向间隔分布;其中,所述侧向导流通道31的上端靠近所述喷头装配座3的竖向中心线一侧设置,所述侧向导流通道31的下端远离所述喷头装配座3的竖向中心线一侧设置;优选的,所述侧向导流通道31的中心线与所述喷头装配座3的竖向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45
°‑
60
°
。
32.所述主流通道11的上端与所述隧道的供水管连通,所述主流通道11的下端与所述注水通道21的上端连通;若干所述侧向导流通道31的上端与所述注水通道21的下端均连通,所述侧向导流通道31的下端与所述喷头装配座3的下端外侧壁贯通设置;其中,每个侧向导流通道31的下端端口处分别安装有一个细水雾喷头4,每个所述细水雾喷头4的进口端处均设置有滤网13。
3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喷头体2的内部设置竖向有若干阻塞机构,若干所述阻塞机构均匀分布在所述注水通道21的外侧圆周上,并与所述侧向导流通道31一一对应设置;其中,所述阻塞机构的下端能够贯穿所述侧向导流通道31的顶壁,并延伸至所述侧向导流通道31的内部,以对所述侧向导流通道31进行阻塞。
34.所述喷头体2的内部竖向设置有若干机构安装孔,若干所述机构安装孔均匀分布在所述注水通道21的四周,并位于所述侧向导流通道31的正上方;所述阻塞机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伸缩电机5、伸缩杆6及阻塞体7;其中,所述伸缩电机5固定在所述机构安装孔的上端部,所述伸缩杆6的上端与所述伸缩电机5的输出轴相连,所述伸缩杆6的下端与所述阻塞体7的上端相连;所述阻塞体7的下端能够贯穿所述导流通道的顶壁,并延伸至所述侧向导流通道31的内部;其中,所述阻塞体7的四周与所述机构安装孔的侧壁光滑紧密接触。
35.所述侧向导流通道31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通的矩形截面段311及圆形截面段312;其中,所述矩形截面段311的上端与所述注水通道21的下端连通,所述细水雾喷头4安装在所述圆形截面段312的下端端口处;所述矩形截面段311的竖向截面宽度尺寸与所述阻塞体7的宽度尺寸相匹配,所述矩形截面段311的竖向截面高度尺寸与所述阻塞体7的长度尺寸
相匹配;所述阻塞体7的下端为斜切体结构,所述斜切体结构的斜切面能够与所述矩形截面段311的底面紧密接触;所述阻塞机构还包括感应器8;所述感应器8位于所述喷头体2的上端侧壁上,所述感应器8的输出端与所述伸缩电机5的控制端相连;优选的,所述感应器8为信号接收模块、烟雾探测模块和感温模块中的一种。
3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喷头装配座3内还设置有竖向导流通道,所述竖向导流通道沿所述喷头装配座3的竖向中心线设置;所述竖向导流通道的上端与所述注水通道21的下端连通,所述竖向导流通道的下端与所述喷头装配座3的下端端面中心贯通;其中,所述竖向导流通道的下端端口处设置有一细水雾喷头4。
3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压细水雾喷头,利用主流通道及注水通道将导流通道与隧道的供水管连通,并在每个导流通道的下端端口处安装细水雾喷头,实现对不同方向区域喷射液体颗粒的需求;通过在喷头体内设置阻塞机构,利用阻塞机构对导流通道进行阻塞或开启,实现对细水雾喷头的开关,进而实现喷射方向可调的目的。
38.实施例
39.如附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压细水雾喷头,包括定位座1、喷头体2、喷头装配座3、四个细水雾喷头4及防水垫片9;其中,所述定位座1、所述喷头体2及所述喷头装配座3从上到下依次相连设置;具体的,所述定位座1的上端用于与隧道的供水管相连,所述定位座1的下端与所述喷头体2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喷头体2的下端与所述喷头装配座3的上端连接;其中,所述定位座1与所述喷头体2之间采用螺栓固定,且所述定位座1与所述喷头体2的接缝处设置有防水垫片9,所述喷头体2与所述喷头座3采用一体成型结构。
40.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座1的中心设置有主流通道11,所述喷头体2的中心设置有注水通道21;所述喷头装配座3内设置有四个倾斜的侧向导流通道31,四个所述侧向导流通道31围绕所述喷头装配座3的竖向中心线环向间隔分布;其中,所述侧向导流通道31的上端靠近所述喷头装配座3的竖向中心线一侧设置,所述侧向导流通道31的下端远离所述喷头装配座3的竖向中心线一侧设置;其中,每个所述侧向导流通道31的中心线与所述喷头装配座3的竖向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45
°‑
60
°
。
41.所述主流通道11的上端与所述隧道的供水管连通,所述主流通道11的下端与所述注水通道21的上端连通;四个所述侧向导流通道31的上端与所述注水通道21的下端均连通,所述侧向导流通道31的下端与所述喷头装配座3的下端外侧壁贯通设置;其中,每个所述侧向导流通道31的下端端口处分别安装有一个细水雾喷头4,所述细水雾喷头4的进口端固定在所述侧向导流通道31的下端端口处,所述细水雾喷头4的出口端延伸至所述喷头装配座3的下端外侧壁外侧;每个所述细水雾喷头4的进口端处均设置有滤网13,利用所述滤网13对进入所述细水雾喷头4内的水流进行过滤,以避免水流中的杂质造成所述细水雾喷头4堵塞。
42.所述喷头装配座3内还设置有竖向导流通道,所述竖向导流通道沿所述喷头装配座3的竖向中心线设置;所述竖向导流通道的上端与所述注水通道21的下端连通,所述竖向导流通道的下端与所述喷头装配座3的下端端面中心贯通;其中,所述竖向导流通道的下端端口处设置有一细水雾喷头4。
43.本实施例中,所述喷头体2的内部竖向设置有四个机构安装孔,四个所述机构安装孔均匀分布在所述注水通道21的四周,并对应设置在所述侧向导流通道31的正上方;每个
所述机构安装孔内均竖向设置有一个阻塞机构;所述阻塞机构的下端能够贯穿所述侧向导流通道31的顶壁,并延伸至所述侧向导流通道31的内部,以对所述侧向导流通道31进行阻塞。
44.所述阻塞机构包括伸缩电机5、伸缩杆6、阻塞体7及感应器8;所述伸缩电机5固定在所述机构安装孔的上端部,所述伸缩杆6的上端与所述伸缩电机5的输出轴相连,所述伸缩杆6的下端与所述阻塞体7的上端相连;所述阻塞体7的下端能够贯穿所述侧向导流通道31的顶部,并延伸至所述侧向导流通道31的内部。
45.具体的,所述伸缩电机5的输出轴为旋转柱,所述旋转柱竖向固定在所述机构安装孔的上端部,所述旋转柱的中心设置有柱状螺纹孔;所述伸缩杆6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螺纹杆段、光滑杆段及限位球;所述螺纹杆段的上端配合穿插在所述柱状螺纹孔中,所述螺纹杆段的下端与所述光滑杆段的上端相连,所述光滑杆段的下端穿插在所述阻塞体7内,并与所述限位球固定相连;其中,所述限位球嵌设在所述阻塞体7的内部中心;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光滑杆段和所述限位球与所述阻塞体7的接触面之间采用光滑接触;所述阻塞体7的四周与所述机构安装孔的侧壁光滑紧密接触。
46.所述侧向导流通道31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通的矩形截面段311及圆形截面段312;其中,所述矩形截面段311的上端与所述注水通道21的下端连通,所述细水雾喷头4安装在所述圆形截面段312的下端端口处;所述矩形截面段311的竖向截面宽度尺寸与所述阻塞体7的宽度尺寸相匹配,所述矩形截面段311的竖向截面高度尺寸与所述阻塞体7的长度尺寸相匹配;所述阻塞体7的下端为斜切体结构,所述斜切体结构的斜切面能够与所述矩形截面段311的底面紧密接触。
47.所述感应器8位于所述喷头体2的上端侧壁上,所述感应器8的输出端与所述伸缩电机5的控制端相连;其中,所述感应器8为信号接收模块、烟雾探测模块和感温模块中的一种。
48.具体的,当所述感应器8为信号接收模块时,所述感应器8的输入端与隧道控制中心相连,所述感应器8的输出端与所述伸缩电机5的控制端相连;所述隧道控制中心用于发送电机开关指令至感应器8,所述感应器8用于将接收到的电机开关指令发送至所述伸缩电机5的控制端,以实现所述高压细水雾喷头的远程控制。
49.当所述感应器8为烟雾探测模块时,所述烟雾探测模块包括烟雾探测传感器及电机控制模块,所述烟雾探测传感器用于采集周围环境中的烟雾数据,并发送采集的烟雾数据至电机控制模块,所述电机控制模块用于将采集的烟雾数据与预存储的烟雾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输出并发送电机开关控制指令至伸缩电机5的控制端,以实现根据隧道内的烟雾情况,对所述高压细水雾喷头的自动控制。
50.当所述感应器8为感温模块时,所述感温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及电机控制模块,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周围环境中的温度数据,并发送采集的温度数据至电机控制模块,所述电机控制模块用于将采集的温度数据与预存储的温度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输出并发送电机开关控制指令至伸缩电机5的控制端,以实现根据隧道内的温度变化情况,对所述高压细水雾喷头的自动控制。
51.本实施例中,喷头装配座3的俯视剖面为八边形,其下部侧向对称的安装四个细水雾喷头,其下部竖向设置有一个细水雾喷头;阻塞体7的材质为防水橡胶;感应器8伸出喷头
体外0~3mm,感应器8距伸缩电机5的顶部5~8mm;防水垫片9的材质为防水橡胶。
52.工作原理:
53.本实施例所述的高压细水雾喷头工作中,当隧道内发生时,隧道控制中心得到警报,根据火灾所处的位置及火势情况,发送电机开关指令至感应器8选择开启部分区域细水雾;当需要对细水雾喷射方向做出调整时,感应器8接受到电机开关指令,控制伸缩电机5来使控制缩杆6上升或下降,伸缩杆6下方的阻塞体7堵塞侧向导流通道31的矩形截面段311时,该侧向导流通道31对应的细水雾喷头4关闭;当阻塞体7上移出侧向导流通道31的矩形截面段311外侧时,该侧向导流通道31对应的细水雾喷头4打开;由于导流通道的中心线与所述喷头装配座的竖向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45
°‑
60
°
,细水雾喷头4开启时,能够喷出大量液体颗粒,以覆盖喷头下方范围内的预设区域,降低该区域内的环境温度,吸附该范围内有毒气体,为该范围受灾人员提供安全的逃生空间;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侧向喷射高压细水雾,区域环境内温度的降低可造成压差,利用这种气压的不平衡控制烟气流动方向,辅助排烟。
54.具体的,以下对阻塞机构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55.伸缩杆6的下端部分嵌入阻塞体7,并在所述伸缩杆6的下端端部设置限位球,伸缩杆6嵌入阻塞体7内的部分为光滑杆件;所述伸缩杆6的上端部为螺纹杆段;伸缩电机5的输出轴为竖向设置的旋转柱,旋转柱的中心轴线位置设置有柱状螺纹孔,柱状螺纹孔的长度与螺纹杆段的长度相同;伸缩电机5工作时,旋转柱转动,带动螺纹杆段发生竖直方向位移,螺纹杆段通过螺纹孔顺转和逆转会发生向上或向下旋动,从而实现伸缩杆6的上升或下降,带动阻塞体7上升或下降。
56.本实施例所述的高压细水雾喷头,定位座1与隧道的供水管连接,置于隧道拱顶位置;定位座1下方与喷头体2通过螺栓固定,二者之间的接缝处设有防水垫片9;喷头装配座3位于喷头体2下部,侧向安装四个细水雾喷头4;喷头体2内嵌有阻塞机构;喷头体2的中心设置注水通道21通过导流通道与细水雾喷头4连通;本实施例中,采用在所述喷头装配座3的下端中心还设置有一个细水雾喷头,并通过其内设置的竖向导流通道与所述注水通道21相连通;所述侧向导流通道31的上半段为矩形截面段,所述矩形截面段的顶壁开设有通口,阻塞机构中的阻塞体通过所述通口进入至所述导流通道内,以对所述导流通道进行阻塞,进而阻止水流流向对应的细水雾喷头;阻塞机构中的阻塞体上升则导流通道打开,水流流可以流向下方细水雾喷头。
5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压细水雾喷头,阻塞机构嵌于装配喷头体侧壁内,喷头体内设有注水通道,下端设有喷头装配座,细水雾喷头通过导流通道与装配座连接;喷头装配座的下端可设置五个导流通道,包括一个竖向导流通道与四个侧向导流通道;其中,竖向导流通道为圆型孔道,最下端连接一细水雾喷头;侧向导流通道的前半段为矩形截面孔道,孔道的顶壁嵌有阻塞体,阻塞体下降导流管封闭,阻止水流流向喷头,阻塞体上升则导流管打开,水流流可以流向下方喷头;侧向导流通道后半段为圆形孔道,圆形孔道的末端插接细水雾喷头;该装置工作时,从喷头体上方注入高压水流,水流通过注水通道向下流入各导流通道,竖向导流通道下方的细水雾喷头开始喷出细水雾,通过控制阻塞体的升降控制侧向细水雾喷头的开启与关闭,可以达到细水雾偏向喷射的效果,同时也能通过控制喷头开启数量从而控制细水雾喷出量的大小。
58.上述实施例仅仅是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之一,本实用新型所
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仅仅受本实施例的限制,还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范围内,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容易想到的变化、替换及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