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竹料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竹筷加工用竹片分割设备。
背景技术:
2.竹筷是由竹筒制作而成的一种筷子,竹筷制作时,需要使用承载台将竹筒分割成竹条状,再进行下一道工序。
3.专利公告号为cn110355840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动化承载台,所述承载台包括控制模块、上料机构、竹条剖切机构、竹节削除机构;所述竹条剖切机构处设有进料滑台和换刀机构;所述换刀机构包括设有多个不同规格剖切孔的剖切刀盘,使用时,上料机构中的上料勾会钩取竹筒,然后再输送至v型承竹台,之后推竹杆再将竹筒向剖切孔推,此时剖切孔处的破竹刀具将会对竹筒进行纵向分割,如此即可完成分割工艺,但上料机构中的上料勾在钩取竹筒的过程中,由于上料勾的大小难以进行调节,因此上料勾难以对较粗的竹筒进行钩取,从而上料效果差,影响竹筒的分割效率。
4.因此,特别需要一种能够对不同粗细的竹筒进行上料的竹筷加工用竹片分割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对竹筒进行分割时,难以对不同粗细的竹筒进行上料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对不同粗细的竹筒进行上料的竹筷加工用竹片分割设备。
6.一种竹筷加工用竹片分割设备,包括有破竹机、承载台、推竹板和破竹刀具,破竹机右上侧朝向左下方倾斜设置,破竹机左上侧连接有承载台,承载台上滑动式连接有推竹板,破竹机左前侧沿圆周方向连接有多个破竹刀具,还包括有限制机构和调节机构,破竹机中左部设有上料组件,破竹机右上部设有限制机构,上料勾上设有调节机构。
7.更为优选的是,上料组件包括有输送链和上料勾,破竹机中左部前后两侧均安装有输送链,输送链上连接有多个上料勾,上料勾为直角梯形的形状。
8.更为优选的是,限制机构包括有限制架和限制弹簧,破竹机右上部滑动式连接有限制架,限制架左上侧前后两部和破竹机之间均连接有限制弹簧。
9.更为优选的是,调节机构包括有调节杆、移动架、挤压架、复位弹簧和回位弹簧,上料勾外侧均滑动式连接有调节杆,调节杆和上料勾之间均通过阻尼套连接,限制架左上侧前后两部均朝向内下方倾斜设置,破竹机左上部前后两侧均滑动式连接有移动架,移动架右上部与限制架左上侧挤压配合,移动架上部和破竹机外侧之间均连接有回位弹簧,破竹机左上部前后两侧均滑动式连接有挤压架,挤压架位于移动架下方,挤压架相互靠近的一侧均为三角形的形状,挤压架相互靠近的一侧与调节杆挤压配合,挤压架和移动架左下部之间均连接有复位弹簧。
10.更为优选的是,还包括有复位机构,复位机构包括有固定座、移动件和移动弹簧,破竹机左部上侧连接有固定座,固定座上滑动式连接有移动件,移动件上部前后两侧和固
定座上侧之间均连接有移动弹簧,调节杆与移动件挤压配合。
11.更为优选的是,还包括有推动机构,推动机构包括有推动架和限位弹簧,破竹机右上部滑动式连接有推动架,推动架位于限制架右下方,推动架中部与破竹机之间连接有限位弹簧。
12.更为优选的是,还包括有下压机构,下压机构包括有波浪架、滑动架、下压杆和强力弹簧,推动架前后两侧均连接有波浪架,波浪架中部均开有波浪槽,破竹机中右部前后两侧均滑动式连接有滑动架,滑动架下部和波浪架中部的波浪槽挤压配合,滑动架上部均滑动式连接有下压杆,下压杆下侧和限制架上侧挤压配合,下压杆上部和滑动架之间均连接有强力弹簧。
13.更为优选的是,还包括有捋直机构,捋直机构包括有捋直架、三角架、抖动弹簧和导向架,破竹机内右部连接有两个导向架,两个导向架呈左右两侧对称设置,导向架之间滑动式连接有捋直架,捋直架后上侧左右两部和导向架之间均连接有抖动弹簧,推动架前下侧连接有三角架,三角架后下部为三角形,三角架后下部与捋直架下部挤压配合。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本发明通过限制架对堆积的竹筒进行摊平,能够利于上料勾对竹筒进行上料,并且当挤压架将调节杆挤出上料勾,能够使得调节杆辅助上料勾钩起粗竹筒,如此即可对不同粗细的竹筒进行上料,从而提高分割效率。
15.2、本发明通过移动件的挤压,能够在调节杆输送完粗竹筒后,将调节杆挤回上料勾外侧,避免调节杆将多个细竹筒钩起,如此能够提高上料效果。
16.3、本发明通过推动架向左下方移动,能够辅助竹筒向左下方滚动,同时也无需人们将手伸入破竹机和限制架下侧之间,从而方便人们进行上料工作,并且也能够提高上料时的安全性。
17.4、本发明通过下压杆对限制架进行敲击,能够辅助限制架对竹筒进行摊平,从而提高竹筒的摊平效果。
18.5、本发明通过捋直架向上移动,能够将倾斜状态的竹筒捋直,利于上料勾钩住竹筒,进一步提高上料效率。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发明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发明的限制机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发明的限制机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发明的调节机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发明的上料勾和调节杆立体结构剖视图。
25.图7为本发明的调节机构第二种立体机构示意图。
26.图8为本发明的调节机构第三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9为本发明的复位机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10为本发明的复位机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11为本发明的推动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12为本发明的推动架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13为本发明的下压机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32.图14为本发明的下压机构第二种立体结构剖视图。
33.图15为本发明的捋直机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34.图16为本发明的捋直机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35.图17为本发明的捋直机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36.图18为本发明的三角架立体结构示意图。
37.附图中各零部件的标记如下:1、破竹机,2、输送链,21、上料勾,3、承载台,31、推竹板,32、破竹刀具,4、限制机构,41、限制架,42、限制弹簧,5、调节机构,51、调节杆,52、移动架,53、挤压架,54、复位弹簧,55、回位弹簧,6、复位机构,61、固定座,62、移动件,63、移动弹簧,7、推动机构,71、推动架,72、限位弹簧,8、下压机构,81、波浪架,82、滑动架,83、下压杆,84、强力弹簧,9、捋直机构,91、捋直架,92、三角架,93、抖动弹簧,94、导向架。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9.实施例1
40.一种竹筷加工用竹片分割设备,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有破竹机1、承载台3、推竹板31、破竹刀具32、限制机构4和调节机构5,破竹机1右上侧朝向左下方倾斜设置,承载台3连接于破竹机1左上侧,推竹板31滑动式连接于承载台3上,破竹机1左前侧沿圆周方向连接有多个破竹刀具32,破竹机1中左部设有上料组件,上料组件能够自动竹筒进行上料,破竹机1右上部设有限制机构4,限制机构4能够对竹筒进行摊平,上料勾21上设有调节机构5,调节机构5能够辅助上料勾21的勾起粗竹筒。
41.如图1和图2所示,上料组件包括有输送链2和上料勾21,输送链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输送链2分别安装于破竹机1中左部前后两侧,输送链2上连接有多个上料勾21,上料勾21为直角梯形的形状。
42.如图1、图3和图4所示,限制机构4包括有限制架41和限制弹簧42,限制架41滑动式连接于破竹机1右上部,限制弹簧4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限制弹簧42分别连接于限制架41左上侧前后两部和破竹机1之间。
43.如图1、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调节机构5包括有调节杆51、移动架52、挤压架53、复位弹簧54和回位弹簧55,上料勾21外侧均滑动式连接有调节杆51,调节杆51和上料勾21之间均通过阻尼套连接,限制架41左上侧前后两部均朝向内下方倾斜设置,移动架5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移动架52分别滑动式连接于破竹机1左上部前后两侧,移动架52右上部与限制架41左上侧挤压配合,回位弹簧5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回位弹簧55分别连接于移动架52上部和破竹机1外侧之间,挤压架5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挤压架53分别滑动式连接于破竹机1左上部前后两侧,挤压架53位于移动架52下方,挤压架53相互靠近的一侧均为三角形的形状,挤压架53相互靠近的一侧与调节杆51挤压配合,复位弹簧5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复位弹簧54分别连接于挤压架53和移动架52左下部之间。
44.当人们需要对竹筒进行分割时,可使用本竹筷加工用竹片分割设备进行操作,首先将破竹机1开启,此时破竹机1会驱动输送链2带动上料勾21和调节杆51进行逆时针转动,随后人们即可将需要分割的竹筒放在破竹机1右上侧,此时竹筒在重力下会向左下方滚动,当竹筒向左下方滚动与上料勾21接触时,上料勾21会将竹筒钩住,然后向承载台3进行输送,当竹筒被输送至承载台3上时,破竹机1会驱动推竹板31向前移动,使得推竹板31将承载台3上的竹筒向前推,当竹筒经过破竹刀具32时,破竹刀具32会对竹筒进行纵向分割,如此即可完成竹筒的分割操作,当人们将竹筒放在破竹机1右上侧时,竹筒向左下方滚动可能会堆积在一起,为了方便上料勾21钩住竹筒,可将竹筒摊平,当竹筒向左下方滚动经过限制架41下侧和破竹机1之间时,由于限制架41的高度受限,限制架41会将堆积的竹筒摊平,如此即可方便上料勾21钩住竹筒,由于竹筒的粗细不同,当粗竹筒经过限制架41下侧和破竹机1之间时,粗竹筒会可能卡在限制架41下侧和破竹机1之间,此时人们可手动将粗竹筒向左下方推,当人们推动粗竹筒时,粗竹筒会将限制架41向上顶,限制弹簧42被压缩,然后限制架41将移动架52向相互靠近的一侧挤压,回位弹簧55被压缩,此时移动架52而也会通过复位弹簧54带动挤压架53向相互靠近的一侧移动,使得挤压架53位于上料勾21和调节杆51右方,当调节杆51右侧转至与挤压架53接触时,调节杆51会将挤压架53向外侧挤压,复位弹簧54被压缩,当调节杆51转离挤压架53时,在复位弹簧54的作用下,挤压架53向内侧移动,此时挤压架53会与调节杆51左侧接触,并将调节杆51向右挤压,使得调节杆51伸出上料勾21,如此能够辅助上料勾21钩住粗竹筒,实现对粗细不同的竹筒进行上料的效果,从而利于人们对竹筒进行切割,当粗竹筒向左下方滚动,远离限制架41下侧时,由于粗竹筒不再对限制架41进行挤压时,在限制弹簧42的作用下,限制架41向下移动不再对移动架52进行挤压,在回位弹簧55的作用下,移动架52通过复位弹簧54带动挤压架53向相互远离的一侧移动,当竹筒分割完毕后,将破竹机1关闭,然后再将调节杆51移回上料勾21外侧,重复以上操作即可对不同粗细的竹筒进行分割,并且通过上料勾21和调节杆51之间的配合,能够对不同粗细的竹筒进行上料。
45.实施例2
46.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1、图9和图10所示,还包括有复位机构6,复位机构6包括有固定座61、移动件62和移动弹簧63,固定座61固接于破竹机1左部上侧,移动件62滑动式连接于固定座61上,移动弹簧6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移动弹簧63分别连接于移动件62上部前后两侧和固定座61上侧之间,调节杆51与移动件62挤压配合。
47.当调节杆51伸出上料勾21外侧后,上料勾21继续带动调节杆51逆时针转动至最高点,将粗竹筒输送至承载台3上时,调节杆51也会与移动件62接触,此时在移动件62的挤压下,调节杆51将会移回上料勾21外侧,随后当调节杆51移回后,上料勾21带动调节杆51继续进行逆时针转动时,调节杆51会将移动件62向上顶,移动弹簧63被拉伸,如此不会抵挡上料勾21带动调节杆51逆时针转动,当调节杆51转离移动件62下部时,在移动弹簧63的作用下,移动件62向下移动复位,综上所述即可使得调节杆51将粗竹筒输送至承载台3上后,将调节杆51收回上料勾21外侧,如此能够避免下次上料勾21钩竹筒时,调节杆51将两个细竹筒钩起。
48.如图1、图11和图12所示,还包括有推动机构7,推动机构7包括有推动架71和限位弹簧72,推动架71滑动式连接于破竹机1右上部,推动架71位于限制架41右下方,限位弹簧
72连接于推动架71中部与破竹机1之间。
49.当粗竹筒卡在破竹机1上侧和限制架41之间时,人们直接将手伸入破竹机1上侧和限制架41之间推动粗竹筒时,非常的不方便,并且也存在安全隐患,此时人们可使用推动机构7进行操作,当人们将大批的粗竹筒放在破竹机1右上侧后,将推动架71向左下方推动,限位弹簧72被压缩,此时推动架71会将竹筒向左下方推动,当第一批竹筒上料完毕后,松开推动架71,在限位弹簧72的作用下,推动架71向右上方移动复位,综上所述即可辅助竹筒向左下方滚动。
50.如图1、图13和图14所示,还包括有下压机构8,下压机构8包括有波浪架81、滑动架82、下压杆83和强力弹簧84,波浪架8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波浪架81分别固接于推动架71前后两侧,波浪架81中部均开有波浪槽,滑动架8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滑动架82分别滑动式连接于破竹机1中右部前后两侧,滑动架82下部和波浪架81中部的波浪槽挤压配合,下压杆8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下压杆83分别滑动式连接于滑动架82上部,下压杆83下侧和限制架41上侧挤压配合,强力弹簧8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强力弹簧84分别连接于下压杆83上部和滑动架82之间。
51.当推动架71进行移动时,推动架71也会带动波浪架81进行移动,此时波浪架81会驱动滑动架82进行上下移动,然后滑动架82通过强力弹簧84带动下压杆83进行上下移动,使得下压杆83不断对限制架41进行敲击,如此能够提高限制架41摊平竹筒的效果,并且当限制架41被粗竹筒向上挤压时,限制架41可将下压杆83向上顶,随之强力弹簧84发生适应性的形变,如此不会影响限制架41上移的行程,综上所述即可辅助限制架41对竹筒进行摊平。
52.如图1、图15、图16、图17和图18所示,还包括有捋直机构9,捋直机构9包括有捋直架91、三角架92、抖动弹簧93和导向架94,导向架9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导向架94均连接于破竹机1内右部,两个导向架94呈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捋直架91滑动式连接于导向架94之间,抖动弹簧9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抖动弹簧93分别连接于捋直架91后上侧左右两部和导向架94之间,三角架92连接于推动架71前下侧,三角架92后下部为三角形,三角架92后下部与捋直架91下部挤压配合。
53.当推动架71向左下方移动时,推动架71也会带动三角架92向左下方移动,当三角架92后下部与捋直架91下部接触时,在三角架92会将捋直架91向上顶,抖动弹簧93被压缩,此时捋直架91会对破竹机1右上侧的竹筒进行捋直,如此能够避免竹筒呈倾斜状态向左下方滚动,利于上料勾21钩住竹筒,当推动架71带动三角架92向右上方移动,三角架92不再对捋直架91进行挤压时,在抖动弹簧93的作用下,捋直架91向下移动复位,综上所述即可对竹筒进行捋直。
5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