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电化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极组件及电池单体。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子设备日益普及并且迭代迅速,目前,锂离子电池是电子设备的主流电源供电方案。锂离子电池常采用卷绕式电极组件,其电连接方式主要是将正负极耳与正负集流体焊接以实现导流,因此需要有未涂布正负极活性材料的集流体空箔区来与极耳进行有效焊接,由于需要设置空箔区,该种加工方式无法实现正负极片的连续涂布或需要增加额外工序,对生产效率、物料利用率、工艺和设备等产生了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极组件及电池单体,能够解决电极组件的极耳设于极片加工效率低的问题。
4.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极组件,电极组件包括极片和极耳;极片包括集流体,集流体包括在极片的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设置有第一活性材料层,第二表面设有第二活性材料层;极耳包括极耳主体和限位部,极耳主体与第一活性材料层连接,限位部一端连接所述极耳主体,限位部另一端背离极耳主体延伸至集流体或者第二活性材料层,以固定极耳于极片。
5.基于本技术的电极组件,设置极耳的限位部直接固定于极片,结构简单,便于电极组件的组装。无需将集流体表面的活性材料层去除,也无需预先规划活性材料层的涂布区域,能够实现连涂,有效提高极片的加工效率。极耳的限位部穿过第一活性材料层后延伸至集流体或者第二活性材料层,直接实现极耳与集流体的电性导通,其中,延伸至集流体可以理解为限位部的端部延伸至集流体第一表面、延伸至集流体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或者穿过集流体第一表面延伸至集流体第二表面。延伸至第二活性材料层可以理解为限位部的端部位于第二活性材料层的任意一个表面或者两个表面之间。
6.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集流体包括涂覆区、位于集流体宽度方向边缘的极耳连接区,活性材料层设于涂覆区表面,且延伸至连接于极耳连接区的表面;限位部对应极耳连接区设置。
7.基于上述实施例,在加工时,可在基板表面直接涂布活性材料层,按照预设极片的尺寸对基板进行裁切,即可裁切出多块极片,无需再采用其他加工工序清除集流体的极耳连接区表面的活性材料层。节省极耳占用的空间,有助于提高使用本技术的电极组件的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
8.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限位部另一端被第二活性材料层覆盖。
9.基于上述实施例,第二活性材料层为限位部端部提供保护,同时防止限位部端部与其他结构抵接对其他结构造成损伤,例如,防止限位部刺穿隔离膜,导致正负极片发生短接。
10.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限位部凸设于极耳主体的表面,极耳主体沿极片厚度方向层叠设于极耳连接区其中一侧,且限位部嵌设于极耳连接区。
11.基于上述实施例,直接将限位部嵌设于集流体,即可将极耳固定于极片,使极耳与极片连接处的结构简单。
12.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极耳还包括可形变的保护件,保护件具有绝缘性,保护件设于极耳主体的表面且避让限位部。
13.基于上述实施例,保护件能够用于缓冲极片厚度方向的压力,防止极耳主体被抵接导致限位部刺穿极片的情况发生。保护件具有绝缘性,还能够防止极耳主体与其他导电元件接触发生短接,保护件还能够为极耳主体表面提供保护,尤其是防止电池的部分结构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毛刺与极耳接触。
14.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保护件包括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第一保护层设于极耳主体背离极片的表面,第二保护层设于极耳主体朝向极片的表面,且第二保护层与极片的第一活性材料层相接触。
15.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为极耳提供更全面的防护,更好地缓冲压力,防止限位部刺穿极片。
16.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极耳包括多个限位部,多个限位部的端部间隔设置且均嵌设于极耳连接区;多个限位部呈矩阵分布或呈圆形分布;任一限位部与相邻限位部之间的间距相等。
17.基于上述实施例,使极耳安装于极片的安装稳定性良好。
18.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限位部呈锥状、柱状或片状;和/或,在极片的厚度方向,限位部的截面轮廓为圆形、椭圆形、多边形、弯月型、波浪形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19.基于上述实施例,采用上述结构的限位部,能够进一步提高极耳安装于极片的安装稳定性。
20.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极耳主体朝向极耳连接区的表面包括对接区,限位部设于对接区;
21.在极片的宽度方向,极片的宽度为w,对接区的尺寸为b1,w和b1满足:0.01w≤b1≤0.5w;和/或,
22.在极片的长度方向,极片的长度为l,对接区的尺寸为b2,l和b2满足:0.001l≤b2≤0.1l;和/或,
23.在极片的厚度方向,极片的厚度为h,限位部的高度为c1,h和c1满足:0.5h≤c1≤h。
24.基于上述实施例,在上述尺寸范围,便于设置限位部所覆盖的范围与极片的尺寸合适,使对接区的多个限位部与极片的接触面积合适,有效提高极耳安装于极片的安装稳定性,同时,又可防止为提高安装稳定性扩大极耳的尺寸导致极耳过度占用空间的情况发生。
25.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极耳主体用于与外部电路电性连接;限位部凸设于极耳主体的表面,且限位部与极耳主体一体设置。
26.基于上述实施例,使限位部与极耳主体具有良好的连接稳定性,防止单个限位部从极片主体上脱落。
27.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电极组件包括两个极片和至少两个的极耳;其中一个极片为正极极片、另一个极片为负极极片;其中一部分极耳为正极耳且设于正极极片,另一部分极耳为负极耳且设于负极片。
28.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包括外包装以及如上的电极组件,电极组件设于外包装的内部空间。
29.基于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极组件及电池单体,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0.本技术实施例设置极耳的限位部直接固定于极片,无需再设置其他结构固定极耳相对极片的位置,结构简单,便于电极组件的组装。限位部刺穿第一活性材料层和集流体,以将极耳固定于极片,无需将集流体表面的活性材料层去除,也无需预先规划活性材料层的涂布区域,能够实现连涂,有效提高极片的加工效率。极耳的限位部穿过第一活性材料层和集流体后延伸至第二活性材料层,直接实现极耳与集流体的电性导通,便于极耳与外部电路导通。
附图说明
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2.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极片展开后的主视示意图;
33.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极耳连接区的剖视示意图;
34.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保护件设于极耳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35.图4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圆锥状的限位部的俯视图;
36.图5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四棱锥状的限位部的俯视图;
37.图6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弯月型的限位部的俯视图。
38.附图标记:
39.100、极片;110、集流体;111、极耳连接区;112、涂覆区;101、第一表面;102、第二表面;120、活性材料层;121、第一活性材料层;122、第二活性材料层;
40.200、极耳;210、极耳主体;211、对接区;220、限位部;
41.300、保护件;310、第一保护层;320、第二保护层。
42.x、长度方向;y、宽度方向;z、厚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43.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44.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
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45.发明人发现,在极片的集流体边缘设置空箔区与极耳连接,在集流体表面涂布活性材料的时候无法连涂,或者,需要将空箔区的活性材料去除,降低了生产效率,消耗更多物料,增加成本。其中,在集流体边缘加工出空箔区的方法包括激光清洗和预先贴胶等,激光清洗后集流体的空箔区表面残留的活性材料容易导致极耳虚焊,贴胶则需要在涂布前后增加贴胶撕胶动作,存在工序繁琐、生产效率受限、设备和人力成本增加等缺点。另外,集流体的空箔区需占用空间,空箔区的存在容易降低电池能量密度。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极组件及电池单体。
46.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电极组件包括极片、极耳和隔离膜。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极片100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极片100可为正极片、负极片中的一种,隔离膜设于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防止正极片与负极片短接。例如,电极组件包括两个极片100和两个极耳200,其中一片极片100为正极片、另一片极片100为负极片,其中一个极耳200为正极耳200、另一个极耳200为负极耳200,正极耳200设于正极片,负极耳200设于负极片,隔离膜设于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将设有正极耳200的正极片、隔离膜、设有负极耳200的负极片三者沿极片100长度方向x卷绕设置,可形成电极组件。以上仅为实例性的介绍,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极组件所包含的极片100的数量也可大于两个,且其中一部分极片100为正极片、另一部分极片100为负极片;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极组件所包含的极耳200的数量也可大于两个,与同一个极片100连接的极耳200数量可为多个。本技术实施例对极耳200的数量和极片100的数量不做限定,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47.如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极片100包括集流体110和活性材料层120,在极片100的厚度方向z,集流体110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101和第二表面102,第一表面101和第二表面102中的至少一个表面设有活性材料层120。例如,活性材料层120包括设于第一表面101的第一活性材料层121、设于第二表面102的第二活性材料层122。
48.极耳200包括极耳主体210和限位部220,极耳主体210与第一活性材料层121连接,限位部220一端连接极耳主体210,限位部220另一端背离极耳主体210延伸至集流体110或者第二活性材料层122,以固定极耳200相对极片100的位置。例如,限位部220嵌设于极片100,以固定极耳200相对极片100的位置。
49.本技术实施例设置极耳200的限位部220直接固定于极片100,无需再设置其他结构固定极耳200相对极片100的位置,结构简单,便于电极组件的组装。限位部220刺穿活性材料层120和集流体110以将极耳200固定于极片100,无需将集流体110表面的活性材料层120去除,也无需预先规划活性材料层120的涂布区域,能够实现连涂,有效提高极片100的加工效率。极耳200的限位部220穿过第一活性材料层121后延伸至集流体110或者第二活性材料层122,其中,延伸至集流体110可以理解为延伸至集流体110第一表面101、延伸至集流体110的第一表面101和第二表面102之间,或者穿过集流体110第一表面101延伸至集流体110的第二表面102,能够直接实现极耳200与集流体110的电性导通,便于极耳200与外部电路导通。
50.集流体110包括极耳连接区111和涂覆区112,其中,若采用先去除集流体110表面的部分活性材料再将极耳设于集流体110的加工方式,极耳连接区111则为集流体110表面活性材料层被去除的部分。本技术实施例中,活性材料层120设于涂覆区112表面,且延伸至
连接于极耳连接区111的表面,无需去除极耳连接区111表面的活性材料层。其中,极耳连接区111位于涂覆区112外围,例如,极片100具有长度、宽度和厚度,在极片100的宽度方向y,集流体110其中一侧的边缘部分形成极耳连接区111,剩余部分形成涂覆区112,活性材料层120涂布于涂覆区112表面和极耳连接区111表面。
51.其中,在极片100的厚度方向z,活性材料层120可全部覆盖极耳连接区111,以便于极片100的加工。例如,在加工时,可在基板表面直接涂布活性材料层120,按照预设极片100的尺寸,对表面涂布有活性材料层120的基板进行裁切,即可裁切出多块极片100,其中,被裁切后的基板形成集流体110,无需再采用其他加工工序清除集流体110的极耳连接区111表面的活性材料层120。
52.可选地,极耳200的限位部220刺穿第一活性材料层121后,刺破第一表面101并嵌设于极耳连接区111内部,且限位部220未刺破第二表面102,或者限位部220的端部与第二表面102平齐。或者,限位部220依次刺穿第一活性材料层121和极耳连接区111,且限位部220端部被第二活性材料层122覆盖,防止限位部220凸出于活性材料层120表面刺穿隔离膜。
53.可选地,集流体110可为单一金属层集流体110,例如,极片100为正极片时,集流体110可以为铝箔,极片100为负极片时,集流体110可以为铜箔。
54.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本技术实施例的集流体110可为复合集流体110,复合集流体110包括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和设于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之间的支撑层,第一金属层背离第二金属层的表面形成第一表面101,第二金属层背离第一金属层的表面形成第二表面102。当极耳200的限位部220嵌设于集流体110的极耳连接区111时,限位部220可将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电芯导通,例如,限位部220刺穿第一金属层,并在刺穿支撑层后,嵌设于第二金属层;或者,限位部220依次刺穿第一金属层、支撑层和第二金属层,且由活性材料层120覆盖限位部220凸出于集流体110表面的部分。
55.当集流体110为复合集流体110时,示例性地,支撑层的材料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有机高分子材料,第一金属层的材料包括铜或铝,第二金属层的材料包括铜或铝,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的材质相同,上述材料形成的复合集流体110能提高电极片100的安全性能。示例性地,当极片100为正极片时,集流体110的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为铝,极耳200的材质为铝;当极片100为负极片时,集流体110的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为铜,极耳200的材质为镍。
56.在一些实施例中,极耳200可以是硬极耳200,使极耳200的限位部220能够更为稳定地嵌设于极片100。其中,无论集流体110是单一金属层集流体110或者是复合集流体110,集流体110均包括金属层结构,且集流体110所具有的金属层结构能够与硬质的极耳200配合,在极耳200的限位部220嵌设于集流体110的极耳连接区111时,能够为限位部220提供支撑,使限位部220与极片100连接稳定性更好,降低限位部220从极片100上脱落的情况发生。
57.结合图2和图3,极耳200包括极耳主体210,限位部220凸设于极耳主体210的表面,极耳主体210沿极片100厚度方向z层叠设于极耳连接区111其中一侧,且限位部220嵌设于极耳连接区111。具体地,在极片100厚度方向z,极耳200设有限位部220的部分与极片100重叠,极耳主体210另一部分沿极片100宽度方向y伸出极片100,以便极耳主体210与外部电路电性连接。
58.当限位部220设于极片100时,极耳主体210与极片100的集流体110的表面相接触。极耳主体210沿极片100厚度方向z与极片100层叠设置,使得极耳主体210与极片100的接触面积更大,有助于提高极耳主体210安装于极片100的安装稳定性。并且,还能使极耳主体210具有更多的区域用于设置限位部220,以便在极耳主体210设置更多的限位部220,提高限位部220设于极片100的牢固性。
59.当多个极片100中的一部分极片100为正极片、另一部分为负极片时,在极片100厚度方向z,设于正极片的极耳200与设于负极片的极耳200错位设置,便于降低多个极耳200安装于极片100占用的空间,从而降低电极组件占用的空间,有助于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60.其中,在极片100厚度方向z,隔离膜至少覆盖极耳主体210与极片100重叠的部分,且隔离膜与极耳主体210背离极片100的表面相接触,以防止极耳主体210与其他结构短接,同时,隔离膜能够作用于极耳主体210,提高极耳200安装于极片100的安装稳定性。例如,隔离膜抵接于极耳主体210背离极片100的表面。
61.如图3所示,极耳200还包括保护件300,保护件300设于极耳主体210的表面且避让限位部220,保护件300具有绝缘性,防止极耳主体210与其他导电元件接触发生短接,保护件300还能够为极耳主体210表面提供保护,尤其是防止电池的部分结构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毛刺与极耳200接触。可选地,保护件300可形变,例如,保护件300具有弹性,其中,在极片100厚度方向z,当保护件300设于极耳主体210表面时,极耳主体210与极片100层叠设置,保护件300能够用于缓冲极片100厚度方向z的压力,防止极耳主体210被抵接导致限位部220刺穿极片100的情况发生。例如,保护件300可为极耳胶。
62.可选地,保护件300覆盖极耳主体210背离限位部220的表面,一方面,通过保护件300为极耳主体210提供更多的保护,另一方面,在极耳200延伸至穿过电池的外包装与外部电路连接时,保护件300能够用于与外包装连接,将极耳200固定于电池的外包装。
63.进一步地,保护件300延伸至覆盖于极耳主体210朝向极耳连接区111的表面。具体地,保护件300包括设于极耳主体210背离极片100表面的第一保护层310、设于极耳主体210朝向极片100表面的第二保护层320,第二保护层320与极片100的第一活性材料层121相接触,极耳主体210朝向极耳连接区111的表面包括对接区211,限位部220设于对接区211,第二保护层320延伸至连接于对接区211的边缘。在极片100厚度方向z,第二保护层320与极片100不存在重叠,例如,对接区211的边缘伸出极片100的边缘或与极片100的边缘平齐。或者,在极片100厚度方向z,第二保护层320与极片100部分重叠,此时,将存在部分第二保护层320位于极耳主体210和极片100之间,该部分第二保护层320同样能够缓冲压力,防止限位部220刺穿极片100。
64.当保护件300设于极耳主体210背离限位部220的表面时,该部分保护件300的厚度为a1,a1满足:0.05mm≤a1≤2mm,例如,a1可以为0.05mm、0.1mm、0.3mm、0.5mm、0.9mm、1.5mm、1.8mm、2mm或其中的任意两者组成的范围。当保护件300包括第一保护层310和第二保护层320时,第一保护层310的厚度为a2,a2满足:0.05mm≤a2≤2mm,例如,a2可以为为0.05mm、0.08mm、0.3mm、0.5mm、1.0mm、1.5mm、2.0mm或其中的任意两者组成的范围;第二保护层320的厚度为a3,a3满足:0.05mm≤a3≤2mm,例如,a3可以为为0.05mm、0.08mm、0.1mm、0.5mm、1.0mm、1.6mm、2.0mm或其中的任意两者组成的范围。在上述厚度范围内,保护件300厚度范围合适,保护件300既能发挥对极耳200的保护作用,又能够防止保护件300过厚占用
较多的空间不利于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其中,a2和a3可相等,也可不相等,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定。
65.在极片100的长度方向x,保护件300还延伸至伸出极耳主体210的边缘,保护件300伸出极耳主体210边缘的部分可与极片100的活性材料层120相接触,为极耳200提供更全面的保护,防止短接,同时,有助于提高极耳200安装于极片100的安装稳定性。本技术实施例对保护件300在极片100长度方向x伸出极耳主体210边缘的宽度不做限定,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66.可选地,极耳主体210的对接区211可位于极耳主体210的端部或中间部分,优选地,对接区211位于极耳主体210的端部,便于降低极耳主体210占用的空间,并节约极耳主体210的用料。
67.进一步地,对接区211的边缘与极耳主体210的边缘存在间隔,或者,对接区211的边缘相接与极耳主体210的边缘。优选地,对接区211的边缘相接与极耳主体210的边缘,提高极耳主体210端部的利用率,以使更多的区域能够用于设置限位部220。
68.极耳200包括多个限位部220,多个限位部220的端部间隔设置且均嵌设于极耳连接区111。多个限位部220均设于对接区211,可选地,全部限位部220均设于对接区211的内部区域,或者,其中一部分限位部220设于对接区211的内部区域,另一部分限位部220相接于对接区211的边缘。
69.在极片100的宽度方向y,极片100的宽度为w,对接区211的尺寸为b1,w和b1满足:0.01w≤b1≤0.5w。进一步地,对接区211的尺寸b1满足:2mm≤b1≤12mm,例如,b1可以为:2mm、5mm、7mm、8mm、10mm、11mm、12mm或其中的任意两者组成的范围。
70.在极片100的长度方向x,极片100的长度为l,对接区211的尺寸为b2,l和b2满足:0.001l≤b2≤0.1l。进一步地,对接区211的尺寸b2满足:2mm≤b2≤10mm,例如,b2可以为:2mm、3mm、5mm、7mm、8mm、9mm、10mm或其中的任意两者组成的范围。更进一步地,b1≤b2,更有助提高极耳200安装于极片100的安装稳定性。
71.在极片100的厚度方向z,极耳主体210的厚度为b3,b3满足:0.05mm≤b3≤2mm,例如,b2可以为:0.05mm、0.08mm、0.1mm、0.3mm、0.5mm、1mm、2mm或其中的任意两者组成的范围。在上述厚度范围,极耳主体210便于满足结构强度要求,为多个限位部220提供支撑,使多个限位部220稳定地安装于极片100。
72.在极片100的厚度方向z,极片100的厚度为h,限位部220的高度为c1,h和c1满足:0.5h≤c1≤h,在该范围限位部220能够嵌设于极片100。进一步地,c1满足:10μm≤c1≤200μm,例如,c1可以为10μm、20μm、50μm、100μm、120μm、150μm、190μm、200μm或其中的任意两者组成的范围。
73.多个限位部220的高度可相等,多个限位部220的高度也可不相等,例如,位于对接区211的边缘区域的多个限位部220的高度高于位于中间区域的多个限位部220的高度;或者,相邻两个限位部220的高度不等。
74.本技术实施例中,限位部220与极耳主体210一体成型。例如,限位部220与极耳主体210一体注塑成型;或者,限位部220焊接于极耳主体210;或者,根据预设形状先在极耳主体210裁切出多个预限位部,再将预限位部弯折至凸出于极耳主体210表面,弯折后的预限位部形成限位部220。
75.可以理解的是,多个限位部220在对接区211的分布均匀度越高,则极耳200安装于极片100的安装稳定性越好。可选地,限位部220呈矩阵分布或呈圆形分布。进一步地,任一限位部220与相邻限位部220之间的间距相等。
76.可选地,在极片100的厚度方向(也即限位部220的高度方向),限位部220的截面轮廓为圆形、椭圆形、多边形、弯月型、波浪形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其中,限位部220与极片100的接触面积越大,则极耳200安装于极片的安装稳定性越好,本技术实施优选与极片100接触面积更大的限位部220,例如,优选截面轮廓为多边形、弯月型或波浪形的限位部220。
77.可选地,限位部220呈锥状,锥状的限位部为:在限位部220远离极耳主体210的高度方向,限位部220的截面轮廓逐渐减小,例如,限位部220为圆锥、三棱锥、四棱锥或向一侧弯曲的弯月型的锥状结构等,如图4所示,为圆锥状的限位部220的俯视图,如图5所示,为四棱锥状的限位部220的俯视图,如图6所示,为弯月型的限位部220的俯视图。或者,限位部220呈柱状,柱状的限位部220为:在限位部220的高度方向,限位部220的截面轮廓不变,例如,限位部220为圆柱、棱柱或向一侧弯曲的弯月型结构等。或者,限位部220呈片状,例如,限位部220呈向其中一侧弯曲的弧形结构、波浪形结构等。
78.以上仅为示例性地介绍本技术实施例限位部220,本技术实施例对限位柱的形状、数量、排布方式、长度、直径(或对角线长度)不做限定,具体可根据极片100厚度、活性材料层120的材料等进行选择,以实现最佳的固定和导流效果。
79.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单体包括外包装以及如上的电极组件,电极组件设于外包装的内部空间,其中,极耳200自极片100伸出外包装并用于与外部电路电性连接,且极耳200固定于外外包装。
80.本技术实施例中,电池单体包括软包电池和硬壳电池。软包电池的外包装可为铝塑膜,极耳200伸出外包装时与铝塑膜连接,进一步地,由设于极耳200表面的保护件300与铝塑膜连接,例如,保护件300的材料包括聚丙烯(pp)或聚乙烯(pe)等。硬壳电池的外包装可为铝壳,硬壳电池还包括设于外包装的极柱,极耳200自极片100可延伸至与极柱连接,通过极柱与外部电路连接,或者,极耳200还可自极片100延伸至连接于外壳,再与外部电路电性连接。
8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的数值和数值范围为近似值,受制造工艺的影响,可能会存在一定范围的误差,这部分误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认为忽略不计。
82.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的数值和数值范围为近似值,受制造工艺的影响,可能会存在一定范围的误差,这部分误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认为忽略不计。
8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由术语“中的至少一者”、“中的至少一个”、“中的至少一种”或其他相似术语所连接的项目的列表可意味着所列项目的任何组合。例如,如果列出项目a及b,那么短语“a及b中的至少一者”意味着仅a;仅b;或a及b。在另一实例中,如果列出项目a、b及c,那么短语“a、b及c中的至少一者”意味着仅a;或仅b;仅c;a及b(排除c);a及c(排除b);b及c(排除a);或a、b及c的全部。
84.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