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土地管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建设用地用途管制方法。
背景技术:2.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是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能源、交通、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用地,旅游用地等,付出一定投资,即土地开发建设费用后,通过工程手段,为各项建设提供的土地。是利用土地的承载能力或建筑空间,不以取得生物产品为主要目的用地;
3.在防止建设用地另做他用时,即会是使用到建设用地用途管制方法来监控建设用地是否被用来进行其他生产活动或者是否按照预先要求进行建设施工。
4.现有的建设用地用途管制方法,管制类的单一,且对建设用地的管控效果较差,给建设用地用途管制方法的使用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提出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建设用地用途管制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解决现有的建设用地用途管制方法,管制类的单一,且对建设用地的管控效果较差,给建设用地用途管制方法的使用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建设用地用途管制方法。
6.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7.步骤一:采集建设用地的面积信息,根据建设用地面积进行影像采集设备的设置和土地信息采集;
8.步骤二;根据预设的采集规则进行土地信息采集,获取到实时土地信息;
9.步骤三:采集到实时土地信息后,对实时土地信息进行处理,获取到土地评估信息,土地评估信息包括一级土地评估、二级土地评估与三级土地评估;
10.步骤四:当土地信息为一级土地评估时,设置完成影像采集设备后,影像设备即进行实时影像信息采集,并将采集的影像信息发回到数据处理后台;
11.步骤五:数据处理后台对影像进行实时影像信息,获取到建设用地评估信息;
12.步骤六:获取到预设数量的建设用地评估信息后,对预设数量的建设用地评估信息进行处理,获取到综合评估信息;
13.步骤七;对综合评估信息进行分析,当综合评估信息存在异常时,即生成土地用途管控信息。
14.进一步在于,所述步骤一中的根据建设用地面积进行影像采集设备的设置过程如下:提取出建设用地的面积信息,将其标记为q1,之后提取出设置的单个影像采集设备的采集面积信息,将其标记为q2,通过公式q1/q2*2=qq获取到所需设置的影像采集设备的数量;
15.之后采集建设用地的地形图信息,从地形图中选择出地图的中心点,将其标记为点a1,之后选择地形图中距离a1最远的点,将其标记为点a2,将点a1和点a2连线获取到线段l1,测量出线段l1的长度,之后以线段l1的长度为半径,a1点为圆心绘制圆m1,获取到圆m1后再做一个外切于圆m1的矩形m2;
16.将矩形m2九等分,获取到九个监控区域,之后提取出地形图在单个监控区域内的面积,当地形图在单个监控区域内的面积大于预设值,即该区域分配两个影像采集设备,当地形图在单个监控区域内的面积小于预设值时,即该区域分配一个影像采集设备。
17.进一步在于,所述步骤二中的采集规则如下:提取出步骤一过程中获取到监控区域,提取出单个监控区域内的地形图面积信息,当单个区域内的地形图面积大于预设值时,即至少在单个监控区域内设置四个以上的采集点,采集土地信息,当单个区域内的地形图面积大于预设值时,即至少在单个监控区域内设置两个采集点,采集土地信息。
18.进一步在于,所述土地评估信息的具体处理过程如下:提取出采集到的土地信息,土地信息为建设用地的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挥发性有机物含量与半挥发有机物含量;
19.当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挥发性有机物含量与半挥发有机物含量均小于预设值时,即生成一级土地评估;
20.当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挥发性有机物含量与半挥发有机物含量中任意一个大于预设值时,即生成二级土地评估;
21.当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挥发性有机物含量与半挥发有机物含量中任意两个或两个以上大于预设值时,即生成三级土地评估。
22.进一步在于,所述土地评估信息为二级评估信息时,即生成土地治理信息,土地治理信息生成预设时长a1后,再次采集土地信息进行土地评估,此时获取到土地评级信息为一级评级时,即生成允许施工建设;
23.所述土地评估信息三级评估信息时,也生成土地治理信息,土地治理信息生成预设时长a2后,再次采集土地信息进行土地评估,此时获取到土地评级信息为一级评级时,即生成允许施工建设;
24.预设时长a1<预设时长a2。
25.进一步在于,所述建设用地评估信息的具体处理过程如下:提取出采集到的建设用地的实时影像信息,实时影像信息为多个影像采集设备采集到的建设用地的俯拍影像信息;
26.在单个区监控域内设置了多个影像采集设备,多个影像采集设备会采集到相同的建设地用影像,因此先对采集到的实时影像信息进行影像内容分析,去除掉相同的影像内容之后,获取到标准实时影像信息;
27.在标准实时影像信息导入建筑模型和预设颜色模型,进行建筑模型识别和预设颜色,从标准实时影像信息中识别到建设用地内的建筑后,采集建设用地内的建筑平面面积信息,从标准实时影像信息中识别到预设颜色模型后,采集预设颜色的面积信息;
28.之后提取出建设用地的面积信息,将其标记为p1,将建筑平面面积信息标记为p2,将预设颜色的面积信息标记为p3;
29.通过公式p2/p1-p3/p1=pp,即获取到建设用地评估信息pp。
30.进一步在于,所述综合评估信息的具体处理过程如下:提取出采集到的预设数量
的建设用地评估信息,将预设数量标记为m,预设数量的建设用地评估信息的采集过程即为每隔预设时长即采集一次建设用地评估信息,连续采集m次;
31.之后以采集时间间隔为x轴,以建设用地评估信息的大小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k,之后将获取到的m次建设用地评估信息按照采集时间顺序标记在平面坐标系k上,再按照采集时间顺序将标记好的建设用地评估信息连线获取到评估折线kk,即综合评估信息;
32.所述综合评估信息存在异常的判定过程如下:提取出评估折线kk,评估折线k为逐渐上升趋势时,即表示其不存在异常,当评估折线kk趋于平缓或者处于下降趋势时,即表示其存在异常。
33.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该基于数据分析的建设用地用途管制方法,根据建设用地的面积状态来设定建设用地的相关信息采集,从而保证能够更加准确的获取到建设用地的相关信息,从而进行更加准确的建设用地用途管控,避免建设用地未按照其拿地时的要求进行使用,并在先对土地状态进行分析,土地异常时即禁止建设施工的设置有效的保证了后续建筑施工完成后的住户的安全,并且通过长期的监控处理生成综合评估信息,来判定对应的建设用地是否按照要求进行了建设施工,在发现未按照要求时间进行施工时及时的发出警示,从而实现了更加全面建设用地用途管控,让该方法更加值得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34.图1是本发明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36.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建设用地用途管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7.步骤一:采集建设用地的面积信息,根据建设用地面积进行影像采集设备的设置和土地信息采集;
38.步骤二;根据预设的采集规则进行土地信息采集,获取到实时土地信息;
39.步骤三:采集到实时土地信息后,对实时土地信息进行处理,获取到土地评估信息,土地评估信息包括一级土地评估、二级土地评估与三级土地评估;
40.步骤四:当土地信息为一级土地评估时,设置完成影像采集设备后,影像设备即进行实时影像信息采集,并将采集的影像信息发回到数据处理后台;
41.步骤五:数据处理后台对影像进行实时影像信息,获取到建设用地评估信息;
42.步骤六:获取到预设数量的建设用地评估信息后,对预设数量的建设用地评估信息进行处理,获取到综合评估信息;
43.步骤七;对综合评估信息进行分析,当综合评估信息存在异常时,即生成土地用途管控信息;
44.本发明通过根据建设用地的面积状态来设定建设用地的相关信息采集,从而保证
能够更加准确的获取到建设用地的相关信息,从而进行更加准确的建设用地用途管控,避免建设用地未按照其拿地时的要求进行使用,并在先对土地状态进行分析,土地异常时即禁止建设施工的设置有效的保证了后续建筑施工完成后的住户的安全,并且通过长期的监控处理生成综合评估信息,来判定对应的建设用地是否按照要求进行了建设施工,在发现未按照要求时间进行施工时及时的发出警示,从而实现了更加全面建设用地用途管控。
45.所述步骤一中的根据建设用地面积进行影像采集设备的设置过程如下:提取出建设用地的面积信息,将其标记为q1,之后提取出设置的单个影像采集设备的采集面积信息,将其标记为q2,通过公式q1/q2*2=qq获取到所需设置的影像采集设备的数量;
46.之后采集建设用地的地形图信息,从地形图中选择出地图的中心点,将其标记为点a1,之后选择地形图中距离a1最远的点,将其标记为点a2,将点a1和点a2连线获取到线段l1,测量出线段l1的长度,之后以线段l1的长度为半径,a1点为圆心绘制圆m1,获取到圆m1后再做一个外切于圆m1的矩形m2;
47.将矩形m2九等分,获取到九个监控区域,之后提取出地形图在单个监控区域内的面积,当地形图在单个监控区域内的面积大于预设值,即该区域分配两个影像采集设备,当地形图在单个监控区域内的面积小于预设值时,即该区域分配一个影像采集设备;
48.通过上述过程更好的进行监控设备的按照分配,保证建设用地内的各个区域的影像信息都能够采集的完整,上述过程中的单个监控区域内的面积大于预设值和小于预设值中的预设值的大小为单个监控区域的一半面积。
49.所述步骤二中的采集规则如下:提取出步骤一过程中获取到监控区域,提取出单个监控区域内的地形图面积信息,当单个区域内的地形图面积大于预设值时,即至少在单个监控区域内设置四个以上的采集点,采集土地信息,当单个区域内的地形图面积大于预设值时,即至少在单个监控区域内设置两个采集点,采集土地信息;
50.通过上述过程,更加合理化的设置了土地信息的采集点,避免了采集点数量过少导致的分析出的土地信息的覆盖范围小,参考价值小的问题发生。
51.所述土地评估信息的具体处理过程如下:提取出采集到的土地信息,土地信息为建设用地的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挥发性有机物含量与半挥发有机物含量;
52.当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挥发性有机物含量与半挥发有机物含量均小于预设值时,即生成一级土地评估;
53.当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挥发性有机物含量与半挥发有机物含量中任意一个大于预设值时,即生成二级土地评估;
54.当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挥发性有机物含量与半挥发有机物含量中任意两个或两个以上大于预设值时,即生成三级土地评估;
55.一级土地评估信息即表示该土地无异常,可以直接进行建筑建设,二级土地评估信息即表示该土地需要进行短时的土地治理,治理完成后才可进行建筑建设,三级土地评估信息即表示该土地需要进行长期的土地治理,治理完成符合标准后才可进行建筑建设。
56.所述土地评估信息为二级评估信息时,即生成土地治理信息,土地治理信息生成预设时长a1后,再次采集土地信息进行土地评估,此时获取到土地评级信息为一级评级时,即生成允许施工建设;
57.所述土地评估信息三级评估信息时,也生成土地治理信息,土地治理信息生成预
设时长a2后,再次采集土地信息进行土地评估,此时获取到土地评级信息为一级评级时,即生成允许施工建设;
58.预设时长a1<预设时长a2;
59.通过上述过程,能够避免土地存在异常时即进行施工建设,导致的事故发生。
60.所述建设用地评估信息的具体处理过程如下:提取出采集到的建设用地的实时影像信息,实时影像信息为多个影像采集设备采集到的建设用地的俯拍影像信息;
61.在单个区监控域内设置了多个影像采集设备,多个影像采集设备会采集到相同的建设地用影像,因此先对采集到的实时影像信息进行影像内容分析,去除掉相同的影像内容之后,获取到标准实时影像信息;
62.在标准实时影像信息导入建筑模型和预设颜色模型,进行建筑模型识别和预设颜色,从标准实时影像信息中识别到建设用地内的建筑后,采集建设用地内的建筑平面面积信息,从标准实时影像信息中识别到预设颜色模型后,采集预设颜色的面积信息,预设颜色模型包括土地颜色和植物颜色;
63.之后提取出建设用地的面积信息,将其标记为p1,将建筑平面面积信息标记为p2,将预设颜色的面积信息标记为p3;
64.通过公式p2/p1-p3/p1=pp,即获取到建设用地评估信息pp;
65.建设用地评估信息pp越大即表示建设的建筑物面积面积越大,即该建设用地的确实是作用为了建设用地,建设用地评估信息pp越小即表示该建设用地未按要求进行建筑建设。
66.所述综合评估信息的具体处理过程如下:提取出采集到的预设数量的建设用地评估信息,将预设数量标记为m,预设数量的建设用地评估信息的采集过程即为每隔预设时长即采集一次建设用地评估信息,连续采集m次;
67.之后以采集时间间隔为x轴,以建设用地评估信息的大小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k,之后将获取到的m次建设用地评估信息按照采集时间顺序标记在平面坐标系k上,再按照采集时间顺序将标记好的建设用地评估信息连线获取到评估折线kk,即综合评估信息;
68.所述综合评估信息存在异常的判定过程如下:提取出评估折线kk,评估折线k为逐渐上升趋势时,即表示其不存在异常,当评估折线kk趋于平缓或者处于下降趋势时,即表示其存在异常;
69.通过上述过程,能够了解到监控的建设用地是否按照要求进行长期的建设要求进行使用。
7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量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量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量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71.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量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
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72.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