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硬度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矿物复合材料检测用硬度计。
背景技术:
2.矿物复合材料是由改性环氧树脂等材料为胶结料、以花岗石等矿物颗粒为骨料,并经增强纤维及纳米颗粒强化,形成的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其制品常称为矿物铸件。矿物复合材料以其优良的减震性、高的尺寸精度和形状完整性、低的热导性和吸湿性、绝佳的耐蚀性和抗磁性等优势,成为取代传统金属及天然石材,制造精密机床床身的理想材料;
3.在现有技术中,矿物复合材料在制备完成后,为了测试矿物复合材料的性能,需要通过硬度计对硬度进行测试。
4.现有专利(公告号:cn215004787u)一种用于检测金属材料硬度的硬度计,通过设置的抽气机、液压伸缩杆以及放置台,使得该装置有效避免使用传统的夹持机构导致检测时金属块松动,同时操作简单,便于定位,且可对于冲压的金属块高度进行调节,从而大大提高了装置的高效性。
5.针对于上述问题,现有专利给出了j9九游会真人的解决方案,但其固定方式是通过吸气孔将检测金属块牢牢吸附住,但为了保证吸附时气密性,金属块的底部必须是平整的平面,但有些待检测块为异形,进而导致通过吸附固定的方式无法达到对待检测块稳定固定的目的,使得检测时待检测块容易发生移动,导致影响对待检测块的正常检测。
6.为此,提出一种矿物复合材料检测用硬度计。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矿物复合材料检测用硬度计,能够解决现有的硬度计通过吸气孔将检测金属块牢牢吸附固定,进而导致金属块的底部须为平面,使得无法对异形待检测件进行固定的问题。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矿物复合材料检测用硬度计,包括硬度检测设备主体,所述硬度检测设备主体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夹持机构,并且支撑机构的内部设置有定位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夹持机构顶部的定位壳,所述定位壳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多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顶部偏下处设置有滑动槽,并且支撑杆的内部开设有多个定位槽,所述定位壳位于所述定位槽的一侧开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靠近所述定位壳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
9.优选的,所述定位壳的顶部为开口设计,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贯穿所述定位壳的顶部且延伸至所述定位壳的底部,多个所述支撑杆均匀分布在所述定位壳的内部,并且多个支撑杆之间滑动连接。
10.优选的,多个所述定位槽均匀分布在所述滑动槽的一侧,并且多个定位槽与所述滑动槽相互连通,所述定位杆的两端位于所述定位壳的两侧,并且定位杆的表面与所述滑
动槽的内表面滑动连接。
11.优选的,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定位壳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为u形,并且连接杆的两端位于所述定位壳的两侧,所述定位杆共设置有多个,并且定位杆与所述定位槽卡接。
12.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硬度检测设备主体表面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中部开设有升降槽,所述升降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推动板,所述推动板远离所述定位壳一侧固定安装有推动弹簧。
13.优选的,所述支撑板共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板对称分布在所述推动板的两侧,所述推动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硬度检测设备主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板的表面与所述支撑板的表面滑动连接。
14.优选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限位块表面的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定位销,所述支撑板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板。
15.优选的,所述定位销的表面与所述第二限位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板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中部偏下处。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1.通过将需要硬度的矿物复合材料放置在多个支撑杆的顶部,然后拉动连接杆,使得连接杆带动定位杆移动,进而可以使得定位杆与定位槽不再卡接,然后便可以对矿物复合材料进行推动,使得矿物复合材料对矿物复合材料底部的支撑杆进行挤压,进而可以使得矿物复合材料凹入多个支撑杆的内部,使得可以通过多个支撑杆内部形成的凹槽对矿物复合材料进行限位,进而便可以通过硬度检测设备主体对矿物复合材料进行硬度检测,避免了现有的通过抽风带来的吸力或者通过夹持件进行夹持,使得只能对部分矿物复合材料进行固定,使得无法对异形的矿物复合材料进行固定,使得不方便对异形的矿物复合材料进行检测的问题;
18.2.通过在对矿物复合材料检测完成后拉动定位销,使得定位销不再位于第二限位板的内部,然后使得推动弹簧对多个支撑杆进行推动,使得多个支撑杆向上复位,进而便可以将检测后的矿物复合材料取下,使得方便对矿物复合材料进行取放,进而达到提升对矿物复合材料检测速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视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所述的支撑板的立体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所述的a处放大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所述的连接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2所述的支撑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说明:
26.1、硬度检测设备主体;2、支撑机构;21、支撑板;22、升降槽;23、限位块;24、推动板;25、推动弹簧;3、夹持机构;31、定位壳;32、支撑杆;33、滑动槽;34、定位槽;35、移动槽;36、定位杆;37、连接杆;38、复位弹簧;4、定位机构;41、第一限位板;42、定位销;43、第二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29.一种矿物复合材料检测用硬度计,包括硬度检测设备主体1,所述硬度检测设备主体1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机构2,所述支撑机构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夹持机构3,并且支撑机构2的内部设置有定位机构4;
30.所述夹持机构3包括固定于所述夹持机构3顶部的定位壳31,所述定位壳3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多个支撑杆32,所述支撑杆32顶部偏下处设置有滑动槽33,并且支撑杆32的内部开设有多个定位槽34,所述定位壳31位于所述定位槽34的一侧开设有移动槽35,所述移动槽35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定位杆36,所述定位杆3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杆37,所述连接杆37靠近所述定位壳3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38。
31.针对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现有技术仍旧存在只能对具有平面的矿物复合材料进行检测,使得当矿物复合材料为异形时,则不方便对异形的矿物复合材料进行加持固定,导致不方便对矿物复合材料进行检测的问题。
3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夹持机构3,使得当需要对待检测的矿物复合材料进行固定时,将待检测的矿物复合材料放置在多个支撑杆32的顶部,然后拉动连接杆37,连接杆37移动会带动定位杆36移动,定位杆36移动会使得定位杆36与定位槽34不再卡接,然后推动矿物复合材料,使得矿物复合材料挤压支撑杆32,进而会使得受到挤压的支撑杆32向下移动,使得在多个支撑杆32的内部形成一个与矿物复合材料形状相适配的凹槽,进而可以达到对矿物复合材料进行限位的目的。
33.具体的,如图2-5所示,所述定位壳31的顶部为开口设计,所述支撑杆32的一端贯穿所述定位壳31的顶部且延伸至所述定位壳31的底部,多个所述支撑杆32均匀分布在所述定位壳31的内部,并且多个支撑杆32之间滑动连接。
34.支撑杆32与定位壳31之间设置有橡胶垫,通过橡胶垫可以增加支撑杆32与定位壳31之间的摩擦力,进而使得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支撑杆32不会进行上下移动。
35.具体的,如图2-5所示,多个所述定位槽34均匀分布在所述滑动槽33的一侧,并且多个定位槽34与所述滑动槽33相互连通,所述定位杆36的两端位于所述定位壳31的两侧,并且定位杆36的表面与所述滑动槽33的内表面滑动连接。
36.具体的,如图2-5所示,所述复位弹簧38的一端与所述定位壳3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37为u形,并且连接杆37的两端位于所述定位壳31的两侧,所述定位杆36共设置有多个,并且定位杆36与所述定位槽34卡接。
37.定位杆36与定位槽34卡接是对支撑杆32进行定位,使得支撑杆32无法进行上下移动,并且多个定位槽34可以根据需要支撑杆32的高度,达到对不同高度的支撑杆32进行定位的效果。
38.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支撑机构2包括固定于所述硬度检测设备主体1表面的支撑板21,所述支撑板21的中部开设有升降槽22,所述升降槽2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块23,所述限位块2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推动板24,所述推动板24远离所述定位壳31一侧固定安装有推动弹簧25。
39.升降槽22和限位块23是对推动板24进行限位,使得推动板24只能进行上下移动。
40.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支撑板21共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板21对称分布在所述推动板24的两侧,所述推动弹簧25的一端与所述硬度检测设备主体1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板24的表面与所述支撑板21的表面滑动连接。
41.当需要对所有支撑杆32进行复位时,由推动弹簧25推动推动板24,推动板24向上推动会带动支撑杆32向上移动,进而可以使得推动板24对全部的支撑杆32进行推动,使得支撑杆32的高度与定位壳31的高度相同,进而便可以进行下一个矿物复合材料的硬度检测。
42.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定位机构4包括固定于所述限位块23表面的第一限位板41,所述第一限位板4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定位销42,所述支撑板21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板43。
43.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定位销42的表面与所述第二限位板43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板43位于所述支撑板21的中部偏下处。
44.为了避免在支撑杆32向下移动中,受到推动板24的限制,通过在对支撑杆32复位后,向下推动推动板24,推动板24向下移动会带动限位块23向下移动,限位块23向下移动会带动第一限位板41向下移动,第一限位板41向下移动会带动定位销42向下移动,进而当定位销42移动至第二限位板43的一侧时,推动定位销42进入第二限位板43的内部,进而便可以完成对移动后推动板24的定位。
45.使用方法:通过将检测的矿物复合材料放置在定位壳31内部的支撑杆32的顶部,然后拉动连接杆37,连接杆37移动会带动定位杆36移动,定位杆36移动会使得定位杆36与定位槽34不再卡接,然后向下推动矿物复合材料,使得矿物复合材料挤压支撑杆32,进而可以使得在矿物复合材料的作用下,使得在多个支撑杆32的内部形成一个与矿物复合材料形状相适配的凹槽,进而可以通过该凹槽达到对矿物复合材料进行限位的效果,然后再由复位弹簧38拉动连接杆37,使得连接杆 37带动定位杆36与定位槽34卡接,进而便可以完成对移动后支撑杆32的定位,并且当需要对多个支撑杆32进行复位时,通过拉动定位销42,使得定位销42不再位于第二限位板43的内部,然后由推动弹簧25向上推动推动板24,使得推动板24对支撑杆32进行推动,使得支撑杆32可以进行复位,方便对下一个矿物复合材料进行限位。
4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
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