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装设的配液站的制作方法-j9九游会真人

文档序号:34955970发布日期:2023-07-29 13:53阅读:15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属于配液站技术领域,特指一种便于装设的配液站。


背景技术:

2.切削液在现有机加工过程中有润滑刀具、工件防锈、清洗工件、冷却工件及刀具等作用,更能减少工件变形,也可减少由于温度过高而产生油烟和粉尘等污染,由于加工产生高温蒸发及切削液的过滤带走一部切削液,需要每补给新的切削液,目前大部分厂家采用的是人工对切削液进行配比补给,所以就出现了利用机器代替人工进行配比的配液站,此种现有技术,需要通过水泵去实现,先在一个桶里面,装入油,再通过水泵把对应比例的水注进去,最后将混合好的切削液进行输出,然而现有技术所提供的配液站虽不需要人工进行配比,但是需要人力将水和油按一定比例提前准备好,此过程繁杂,浪费人力物力,具有切削液配比不准确、配比时间长等缺点,而且在水和油混合的过程中,每次都需要启动水泵进行混合,操作使用不便且切削液混合的效果也不好,会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便于装设的配液站。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5.一种便于装设的配液站,包括箱体、进水管、进油管和油水混合管,所述油水混合管设置在所述进油管左侧,所述进水管设置在所述进油管右侧,所述进水管、进油管和油水混合管均竖直设置在箱体内部,所述进水管、进油管和油水混合管三者的接头处采用文丘里原理进行连接,水流先经过一个狭小的端口,再进入一个扩大的端口,在扩大的端口内形成压力的降低的效果,通过压力降低的效果,把油液一并抽取过来进行输出;
6.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流量计一和电磁阀一,所述进油管上设置有流量计二和电磁阀二,所述流量计一用于观察所述进水管中水的流量,所述流量计二用于观察所述进油管中油液的流量,所述电磁阀一用于控制所述进水管中水的流量,所述电磁阀二用于控制所述进油管中油液的流量。
7.优选的,所述第一接头的内端设置有第一锥形腔,第一锥形腔的锥头部位设置有第一锥头孔;所述第二接头的内端设置有第二锥形腔,第二锥形腔的锥头部位设置有第二锥头孔;所述第一锥头孔与所述第二锥头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锥头孔和第二锥头孔之间设置一定的间隙;第三接头的管道导通至所述间隙。
8.优选的,所述间隙的距离小于或等于4mm。
9.优选的,所述混合器主体为管道;在管道内可拆卸的安装有锥形体,锥形体的内部形成所述第二锥形腔;锥形体的外侧与管道内壁之间形成吸液腔,所述吸液腔与所述第三接头导通,所述吸液腔环绕在所述锥形体的外侧。
10.优选的,所述第二锥头孔的孔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锥头孔的孔径。
11.优选的,所述箱体内部上方设有控制柜,所述控制柜用来控制整个配液站的运行
状态。
12.优选的,所述箱体的门板上设置有显示区域13和功能按钮,显示区域13所显示的是流量、功率、效率、电流和电压等技术参数,功能按钮包括电源开、电源关和急停按钮等。
13.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14.1、本实用新型的油水混合管的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便于制造,安装便捷,能够快速地装配到各种设备上,进行相应的参数设置后即可进行配制混合液的工作。
15.2、本实用新型的进水管、进油管和油水混合管利用文丘里原理对切削液进行配比,省去了使用水泵所带来的麻烦,依靠自来水管的水压,就能够实现配液,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起来十分顺滑。
16.3、本实用新型进水管和进油管均设有流量计和电磁阀,通过观察流量计的流量变化来操作控制电磁阀,进而控制油液的流量,使得油和水的配液比更准确,所配出的切削液效果更好。
17.4、利用文丘里混合器实现变压和混合的功能,能够保证水和油充分均匀地进行混合。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去除门板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管道连接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进水管、进油管和油水混合管三者的剖视图。
22.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图。
23.附图标记说明:
24.1、箱体;11、控制柜;12、门板;13、显示区域13;14、功能按钮;
25.2、进水管;21、第一流量计;22、第一电磁阀;
26.3、进油管;31、第二流量计;32、第二电磁阀;
27.4、油水混合管;
28.5、混合器主体;51、第一接头;511、第一锥形腔;512、第一锥头孔;52、第二接头;521、第二锥形腔;522、第二锥头孔;53、第三接头;54、吸液腔;
29.6、间隙;
30.7、锥形体。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32.实施例一:
33.一种便于装设的配液站,如图1、图4所示,包括:
34.箱体1,其他的组件设置在箱体1的内部,箱体1作为配液站的外壳也起到保护配液站内部管道及设备的作用;
35.进水管2,其用于接入自来水管道,自来水通过进水管2引入至配液站内并用于混合;
36.进油管3,其用于接入储油池,进油管3将储油池内的油液抽入至配液站内并用于混合;
37.油水混合管4,其用于将配液站内完成混合的混合液输出;以及
38.文丘里混合器,其包括混合器主体5,混合器主体5具有三个接头。
39.第一接头51与进水管2连接,第二接头52与油水混合管4,第三接头53与进油管3连接,第一接头51和第二接头52呈一直线设置。第三接头53设置在第一接头51和第二接头52所处直线的侧部,并从侧面接入至混合器主体5内部。
40.第一电磁阀22,其设置在进水管2的管道上,并用于截断或导通进水管2;
41.第二电磁阀32,其设置在进油管3的管道上,并用于截断或导通进油管3;
42.第一流量计21,其设置在进水管2的管道上,并用于获取进水管2的流量;
43.第二流量计31,其设置在进油管3的管道上,并用于获取进油管3的流量;
44.控制器,其被配置为,根据第一流量计21或第二流量计31的数值,控制第一电磁阀22或第二电磁阀32的动作。由于需要调配的润滑油或切削液是需要水和油按照固定比例配制的,通过流量计控制电磁阀的开启程度,从而能够有效地控制进入混合器主体5内的水量和油量,控制器能够处理第一流量计21和第二流量计31的收集到的流量信息,能够对第一电磁阀22或第二电磁阀32进行动态地调节,使混合器主体5内的水量和油量的占比尽可能地保持在预设的比例附近,从而避免混合过程中油和水的比重产生过大的偏差,提高完成配制的混合液的品质。
45.由于不同的设备所需要的混合液不同,其配制过程中的不同成分的混合比例也会有所差异,通过控制器也能够调节第一流量计21和第二流量计31的参数,从而控制进入混合器主体5内的油量和水量,从而配制不同的混合液。
46.如图1、图5所示,第一接头51的内端设置有第一锥形腔511,第一锥形腔511的锥头部位设置有第一锥头孔512,第一锥头孔512设置在第一锥形腔511管径较小的一端,且第一锥头孔512通向混合器主体5的内部。进水管2与第一锥形腔511管径较大的一端相连接,当进水管2内的水流进入第一锥形腔511时,水流会通过第一锥头孔512后进入到混合器主体5内。而由于进水管2进水的流量恒定,而第一锥形腔512内部的管径逐渐缩小,根据伯努利连续性方程可知,水流在第一锥形腔511内部流动时,由于管径逐渐减小,因此水流的流速会增加,从而水流能够以极高的流速喷射至混合器主体5内。而水流速度较高时,水流的内部会形成湍流,从而便于水与油进行混合。
47.第二接头52的内端设置有第二锥形腔521,第二锥形腔521的锥头部位设置有第二锥头孔522。第一锥头孔512与第二锥头孔522呈相对设置,第一锥头孔512和第二锥头孔522之间设置一定的间隙6,第三接头53的管道导通至间隙6。由于第三接头53正对间隙6,当油通过第三接头53进入到混合器主体5内部时,油会和高速的水流直接发生接触。高速的水流通过第一锥头孔511进入到间隙6所在的区域时,由于高速的水流的压强较小,会吸引从第三接头53进入混合器主体5内部的油流向间隙6的方向,从而使油和水快速接触。同时,高速的水流会使水流内部的流线发生摆动,从而形成湍流。湍流会使水流作不规则的运动,从而更便于水和油进行混合。而完成后的混合液会通过第二锥头孔522进入到第二锥形腔521内,并通过与第二接头52相连接的油水混合管4流出混合器主体5。
48.由于进水管2依靠自来水的管道压力进行供水,从而与进油管3内的油进行混合,
因此无需设置额外的水泵机构。而文丘里混合器能够起到变压和保障水和油的稳定混合的作用,相比采用水泵供水的方式,虽然效率有所欠缺。但是本产品结构简单,价格低廉,无需维修,便于安装,能够快速的设置在多种不同的设备上。
49.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间隙6的长度过小,由于第一锥头孔512中不断的流出高速的水流,而高速的水流具有的压力较小,具有更高压力的流体会流向压力较小的流体,因此混合液不易于流入第二锥头孔522内,不利于将完成混合的混合液从混合器主体5中抽出。
50.如果间隙6的长度过大,从第一锥头孔512中高速流出的水流由于作不规则的运动,难以确定水流的方向,水流在进行混合后无法顺利的进入第二锥头孔522内,可能会在混合器主体5的内部堆积,甚至可能导致混合液倒流。
51.因此间隙6的长度一般控制在3、5mm之间,而在本实施例中,间隙6的距离约为4mm。
52.如图1、图5所示,混合器主体5为管道,在管道内可拆卸的安装有锥形体7,锥形体7的内部形成第二锥形腔521,第二锥头孔522成型在锥形体7的尖端上。锥形体7通过螺纹螺接在混合器主体5的内部,转动锥形体7能够使锥形体7在混合器主体5内部移动,通过对锥形体7在混合器主体5内的位置进行左右微调,从而实现调节间隙6的大小,控制第二锥形腔521吸入混合液。
53.锥形体7的外侧与混合器主体5的管道内壁之间形成吸液腔54,吸液腔54与第三接头53导通,吸液腔54环绕在锥形体7的外侧。第三接头53连接在吸液腔的侧面,当高速的水流进入吸液腔54时,会与通过第三接头53从侧面进入混合器主体5内部的油接触,而在两股流动方向不同的流体的相互作用下,混合液会绕着锥形体7的外侧进行转动,从而在环绕过程中使水和油稳定且高效的进行混合。
54.第二锥头孔522的孔径需要大于或等于第一锥头孔512的孔径,从而便于使通过第一锥头孔512的水流在与油完成混合后,顺利的通过第二锥头孔522进入第二锥形腔521内。
55.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锥头孔522的孔径比第一锥头孔512的孔径大0~3mm。
56.如图1、图5所示,箱体1内成型有控制柜11,控制器设置在控制柜11上,通过控制柜11能够控制整个配液站的运行状态。从而在将配液站连接至不同的设备上时,通过控制柜11能够调节配液的混合液中的水和油的比例,从而使配制站能够产出适配不同设备的混合液。
57.如图1、图5所示,箱体1的门板12上设置有显示区域13和功能按钮14,显示区域13所显示的是流量、功率、效率、电流和电压参数,功能按钮14包括电源开、电源关和急停按钮。从而能够在使用过程中,无需开启门板12即可能够清楚的了解配液站的工作状态,并能及时的控制配液站的运行模式。
58.实施例二:
59.可以在通过控制器可以控制开启第二电磁阀32向混合器主体5内注液,并在一定时间之后关闭第二电磁阀32。等到混合器主体5内部的混合比例达到预期之后,再次开启第二电磁阀32,并重复上述的流程。在这一过程中第一电磁阀22始终保持开启,控制器仅需要对第二电磁阀32进行调控,从而能够保证稳定持续的油液输入至吸油腔54内与水进行混合。
6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
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