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性污泥脱水分滤机构的制作方法-j9九游会真人

文档序号:35756114发布日期:2023-10-16 21:13阅读:9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属于活性淤泥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活性污泥脱水分滤机构。


背景技术:

2.活性污泥是由具有活性的微生物、微生物自身氧化的残留物、吸附在活性污泥上不能为生物所降解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其中微生物是活性污泥的主要组成部分。活性污泥微生物又是由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多种微生物群体相结合所组成的一个生态系。
3.活性污泥在长时间使用后需要进行脱水过滤处理,现有的脱水分滤在使用时大都直接对淤泥进行脱水处理,从而导致淤泥中的杂质颗粒无法去除,从而降低活性淤泥的纯净度,不利于后续使用,且后续需要通过外界水源对装置进行清洗,增加了水资源的消耗,不利于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性污泥脱水分滤机构,旨在解决上述背景提出的问题。
5.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活性污泥脱水分滤机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固定安装有两端均设置为开口结构的第一滤筒,第一滤筒内滑动安装有压板,所述壳体上第一滤筒所在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多组间隔分布的第一伸缩件,第一伸缩件远离壳体的一端共同固定安装有升降板,升降板上固定安装有输出轴指向第一滤筒的第一旋转动力件,第一旋转动力件输出轴轴线与第一滤筒轴线位于同一条竖直线上且第一旋转动力件输出轴末端固定连接有同轴分布的连杆,连杆截面设置为非圆形结构且连杆远离第一旋转动力件的一端伸入壳体内且与压板固定连接,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位于第一滤筒内的横板,横板与连杆滑动接触且连杆贯穿横板,横板沿着压板直径分布且横板上固定安装有多组线性间隔分布的搅拌杆,搅拌杆平行于连杆,搅拌杆贯穿压板且与压板滑动接触,所述壳体中部两侧壁上均开设有通槽且通槽内设置有与第一滤筒配合使用的滤板,所述壳体内远离第一滤筒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滤筒,第二滤筒一端设置为开口结构且第二滤筒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滤布,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第二滤筒运动的动力组件,壳体侧壁远离第一滤筒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二滤筒配合使用的出料组件,所述壳体外侧面固定安装有水泵,水泵进水端通过管道与壳体远离第一滤筒的一端连通,水泵出水端通过管道连通有固定安装在壳体内且围绕第一滤筒分布的连通环,连通环内连通有多组间隔分布的指向第一滤筒的喷头。
6.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壳体内固定安装有位于第一滤筒内的第一安装圈,第一安装圈围绕连杆分布且轴线与连杆轴线重合,第一安装圈内转动安装有第二安装圈且第二安装圈与横板固定连接。
7.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壳体上固定安装有进料箱,进料箱连通有进料管,进料管与水平面设置有夹角且进料管远离进料箱的一端与第一滤筒连通,进料管与第一滤
筒连通的位置位于横板远离升降板的一侧。
8.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壳体上固定安装有位于通槽内的第二伸缩件,第二伸缩件平行于第一伸缩件且第二伸缩件输出端共同固定安装有框型结构的支撑架,滤板滑动放置在支撑架上且支撑架一端固定安装有用于限制支撑架位置的限位板。
9.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壳体内中部固定安装有锥形结构的导板,导板开口较大的一端指向第一滤筒且导板与第二滤筒配合使用,壳体内远离第一滤筒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多组间隔分布的垫块,垫块上共同放置有活性炭过滤板。
10.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动力组件包括转动板,转动板转动安装在壳体内且转动板转动轴线与第一滤筒轴线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转动板上固定安装有位于第一滤筒轴线延长线位置上的第三旋转动力件,第三旋转动力件输出轴贯穿转动板且其输出轴末端与第二滤筒固定连接,第三旋转动力件输出轴轴线与第二滤筒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11.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壳体外侧固定安装有输出轴与转动板固定连接的第二旋转动力件,第二旋转动力件输出轴轴线与转动板转动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12.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出料组件包括出料槽,出料槽开设在壳体侧壁上且位于远离第一滤筒的一端,出料槽内滑动安装有出料板,出料板与水平面设置有夹角且位于壳体内的一端高度较高,出料板位于壳体内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挡板,挡板与出料槽配合使用。
13.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壳体上转动安装有位于出料槽所在侧面的螺纹杆,螺纹杆上螺纹安装有支板,支板伸入出料板内且出料板上开设有与支板配合使用的卡槽。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先将活性淤泥中的杂质颗粒先过滤出,然后在对活性淤泥中进行脱水,从而保证杂质颗粒过滤时活性淤泥的流动性,提高后续脱水时活性淤泥的效果和质量,保证活性淤泥的纯净,能够通过活性淤泥中含有的污水对杂质过滤部件进行冲洗,实现了活性淤泥内污水的再利用,无需外界水资源对装置进行冲洗,节省水资源,避免过滤部件上残留活性淤泥,提高活性淤泥过滤的效率,有利于使用。
附图说明
15.图1为一种活性污泥脱水分滤机构的主视图。
16.图2为图1中a1处的放大图。
17.图3为图1中a2处的放大图。
18.图4为一种活性污泥脱水分滤机构中转动板的左视图。
19.图5为一种活性污泥脱水分滤机构中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20.附图中:1、壳体;2、第一滤筒;3、第一伸缩件;4、升降板;5、第一旋转动力件;6、连杆;7、压板;8、第一安装圈;9、第二安装圈;10、横板;11、搅拌杆;12、通槽;13、第二伸缩件;14、支撑架;15、限位板;16、滤板;17、导板;18、转动板;19、第二旋转动力件;20、第三旋转动力件;21、第二滤筒;22、滤布;23、出料槽;24、螺纹杆;25、支板;26、出料板;27、挡板;28、垫块;29、活性炭过滤板;30、水泵;31、连通环;32、喷头;33、进料箱;34、进料管;35、动力组件;36、出料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22.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23.如图1-图5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一种活性污泥脱水分滤机构,包括壳体1,壳体1内固定安装有两端均设置为开口结构的第一滤筒2,第一滤筒2内滑动安装有压板7,壳体1上第一滤筒2所在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多组间隔分布的第一伸缩件3,第一伸缩件3远离壳体1的一端共同固定安装有升降板4,升降板4上固定安装有输出轴指向第一滤筒2的第一旋转动力件5,第一旋转动力件5输出轴轴线与第一滤筒2轴线位于同一条竖直线上且第一旋转动力件5输出轴末端固定连接有同轴分布的连杆6,连杆6截面设置为非圆形结构且连杆6远离第一旋转动力件5的一端伸入壳体1内且与压板7固定连接,壳体1内设置有位于第一滤筒2内的横板10,横板10与连杆6滑动接触且连杆6贯穿横板10,横板10沿着压板7直径分布且横板10上固定安装有多组线性间隔分布的搅拌杆11,搅拌杆11平行于连杆6,搅拌杆11贯穿压板7且与压板7滑动接触,壳体1中部两侧壁上均开设有通槽12且通槽12内设置有与第一滤筒2配合使用的滤板16,壳体1内远离第一滤筒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滤筒21,第二滤筒21一端设置为开口结构且第二滤筒21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滤布22,壳体1内设置有用于第二滤筒21运动的动力组件35,壳体1侧壁远离第一滤筒2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二滤筒21配合使用的出料组件36,壳体1外侧面固定安装有水泵30,水泵30进水端通过管道与壳体1远离第一滤筒2的一端连通,水泵30出水端通过管道连通有固定安装在壳体1内且围绕第一滤筒2分布的连通环31,连通环31内连通有多组间隔分布的指向第一滤筒2的喷头32。
24.壳体1内固定安装有位于第一滤筒2内的第一安装圈8,第一安装圈8围绕连杆6分布且轴线与连杆6轴线重合,第一安装圈8内转动安装有第二安装圈9且第二安装圈9与横板10固定连接。
25.壳体1上固定安装有进料箱33,进料箱33连通有进料管34,进料管34与水平面设置有夹角且进料管34远离进料箱33的一端与第一滤筒2连通,进料管34与第一滤筒2连通的位置位于横板10远离升降板4的一侧。
26.壳体1上固定安装有位于通槽12内的第二伸缩件13,第二伸缩件13平行于第一伸缩件3且第二伸缩件13输出端共同固定安装有框型结构的支撑架14,滤板16滑动放置在支撑架14上且支撑架14一端固定安装有用于限制支撑架14位置的限位板15。
27.壳体1内中部固定安装有锥形结构的导板17,导板17开口较大的一端指向第一滤筒2且导板17与第二滤筒21配合使用,壳体1内远离第一滤筒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多组间隔分布的垫块28,垫块28上共同放置有活性炭过滤板29。
28.本发明实施例在实际应用时,将滤板16放置在支撑架14上并推动滤板16移动直至滤板16的一端与限位板15接触,此时第二伸缩件13带动支撑架14向上移动从而使得滤板16与第一滤筒2的下端抵触,之后将活性淤泥输送至进料箱33内,在重力的作用下使得活性淤泥沿着进料管34进入第一滤筒2内并下降在滤板16上,之后第一伸缩件3带动升降板4向下侧移动同时第一旋转动力件5带动连杆6转动,连杆6转动能够带动压板7和搅拌杆11同时转
动,此时升降板4向下移动能够推动压板7向下移动,从而压板7将活性淤泥向下侧滤板16上压制,从而使得活性淤泥能够快速穿过滤板16离开,活性淤泥中含有的杂质颗粒残留在滤板16上,压板7向下移动时搅拌杆11转动对第一滤筒2内的活性淤泥进行搅动,从而使得杂质颗粒能够快速与活性淤泥分离,从而提高活性淤泥分离的速度,分离完成后压板7回到上部位置且过滤后的活性淤泥向下掉落至导板17上,之后活性淤泥沿着导板17下降至第二滤筒21内,此时动力组件35带动第二滤筒21转动,从而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使得活性淤泥中的污水向外侧甩出,通过滤布22与第二滤筒21隔离活性淤泥,进而实现淤泥与污水的快速分离,向外侧甩出的污水向下侧落到活性炭过滤板29上,经过活性炭过滤板29再次过滤后水流聚集在壳体1底部,此时水泵30抽取壳体1内底部较为干净的水输送至连通环31内,之后水通过喷头32喷向第一滤筒2,通过水流对第一滤筒2和滤板16进行冲洗,进而能够将第一滤筒2和滤板16上残留的活性淤泥冲下,残留的淤泥跟随水流下落至第二滤筒21内,之后污水再次经过滤布22和活性炭过滤板29过滤并聚集在壳体1底部,实现了第一滤筒2和滤板16的清洗,实现了活性淤泥内污水的再利用,无需外界水资源对装置进行冲洗,节省水资源,避免第一滤筒2和滤板16上残留活性淤泥,提高活性淤泥过滤的效率,有利于后续过滤使用,清洗完成后,可将滤板16取出,从而实现杂质的快速清理,活性淤泥在第二滤筒21内全部脱水完成后动力组件35带动第二滤筒21向出料组件36所在的一侧转动,当第二滤筒21开口向下侧倾斜后使第二滤筒21再次转动,从而第二滤筒21内的活性淤泥能够向下侧移动并通过出料组件36离开壳体1,能够先将活性淤泥中的杂质颗粒先过滤出,然后在对活性淤泥中进行脱水,从而保证杂质颗粒过滤时活性淤泥的流动性,提高后续脱水时活性淤泥的效果和质量,保证活性淤泥的纯净。
29.在本发明的一个实例中,第一旋转动力件5为第一电机,当然也可以是液压马达等其他能够输出旋转动力的部件,第一电机带动压板7和搅拌杆11转动,从而对第一滤筒2内的活性淤泥进行搅拌,第一伸缩件3和第二伸缩件13分别为第一电动伸缩杆和第二电动伸缩杆,当然也可以是液压缸等其他能够主动进行长度变换的部件,第一电动伸缩杆带动压板7上下移动,第二电动伸缩杆带动支撑架14上下移动。
30.如图1、图4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动力组件35包括转动板18,转动板18转动安装在壳体1内且转动板18转动轴线与第一滤筒2轴线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转动板18上固定安装有位于第一滤筒2轴线延长线位置上的第三旋转动力件20,第三旋转动力件20输出轴贯穿转动板18且其输出轴末端与第二滤筒21固定连接,第三旋转动力件20输出轴轴线与第二滤筒21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31.壳体1外侧固定安装有输出轴与转动板18固定连接的第二旋转动力件19,第二旋转动力件19输出轴轴线与转动板18转动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32.本发明实施例在实际应用时,第二旋转动力件19带动转动板18转动,从而使得第二滤筒21转动并使其开口指向第一滤筒2,此时第一滤筒2内去除杂质的淤泥能够向下进入第二滤筒21内,此时第三旋转动力件20带动第二滤筒21转动,进而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使得第二滤筒21内的污水穿过滤布22和第二滤筒21,从而通过第二滤筒21转动能够将淤泥中的污水向外侧甩出,进而实现淤泥与污水的快速分离,分离完成后,第三旋转动力件20停止转动,此时第二旋转动力件19带动转动板18转动从而使得第二滤筒21向出料组件36一侧转动直至第二滤筒21开口处于向下倾斜,此时第三旋转动力件20带动第二滤筒21再次转动,从
而使第二滤筒21内的淤泥能够沿着第二滤筒21向下移动并离开。
33.在本发明的一个实例中,第二旋转动力件19和第三旋转动力件20分别为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当然也可以是液压马达等其他能够输出旋转动力的部件,第二电机带动转动板18转动,从而控制第二滤筒21的开口朝向,第三电机带动第二滤筒21转动,从而实现淤泥的脱水。
34.如图1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出料组件36包括出料槽23,出料槽23开设在壳体1侧壁上且位于远离第一滤筒2的一端,出料槽23内滑动安装有出料板26,出料板26与水平面设置有夹角且位于壳体1内的一端高度较高,出料板26位于壳体1内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挡板27,挡板27与出料槽23配合使用。
35.壳体1上转动安装有位于出料槽23所在侧面的螺纹杆24,螺纹杆24上螺纹安装有支板25,支板25伸入出料板26内且出料板26上开设有与支板25配合使用的卡槽。
36.本发明实施例在实际应用时,脱水时,转动螺纹杆24带动支板25向远离壳体1的一侧移动,从而支板25带动出料板26和挡板27同时向外侧移动直至挡板27内侧面与壳体1内侧面齐平,此时通过挡板27能够封闭出料槽23,避免污水向外侧离开壳体1,排出淤泥时,此时反向转动螺纹杆24从而使得支板25带动出料板26和挡板27同时向内侧移动,之后第二滤筒21转动使开口端移动至出料板26上,此时第二滤筒21内的淤泥下落到出料板26上然后沿着出料板26向外侧移动。
3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