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磁炉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隔热电磁炉。
背景技术:
2.电磁炉又称为电磁灶,电磁炉的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即利用交变电流通过线圈产生方向不断改变的交变磁场,处于交变磁场中的导体的内部将会出现涡旋电流(原因可参考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这是涡旋电场推动导体中载流子(锅里的是电子而绝非铁原子)运动所致;涡旋电流的焦耳热效应使导体升温,从而实现加热。
3.电磁炉加热容器后面板残留余热,余热主要由两个来源:容器传导和炉内线圈传导升温,由于容器内盛装有液体,而液体最高温度在100℃左右,因此容器底面的温度也不会太高,最终传递到面板的温度则会更低,但是线圈所产生的温度是远高于100℃的,当取走容器后容易烫伤使用者,存在安全风险。还有就是面板高温遇到较冷的液体因剧烈温差或者外力冲击,会产生爆裂情况,有碎片伤人的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热电磁炉,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隔热电磁炉,包括安装外壳,所述安装外壳表面设有面板,对应面板的下方,位于安装外壳内设有加热线圈;
7.所述面板的表面可拆卸安装有隔热结构,所述隔热结构包括气凝胶毡和外框支架,所述气凝胶毡表面包裹有防水耐高温材料,所述防水耐高温材料固设在外框支架上,所述外框支架上等距设有若干卡合件,所述外框支架通过若干卡合件连接在面板上。
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外壳的底部还设有与其可拆卸的底壳,所述安装外壳内设有排风散热结构和抽气散热结构,所述抽气散热结构朝向加热线圈,所述安装外壳的周向侧壁上均设有排气孔。
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外壳内设有外置温控器,所述外置温控器位于隔热结构的中间位置。
1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每个所述卡合件均包括卡合柱和卡合块,所述卡合块水平设置在卡合柱的上部分,所述外框支架上设有与卡合块卡接的卡接槽,所述卡合柱穿过气凝胶毡和防水耐高温材料并延伸至面板上,所述面板上设有与卡合柱卡接的卡合孔。
1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排风散热结构包括散热鳍片和排风扇,所述散热鳍片位于安装外壳内且位于加热线圈的旁侧,所述排风扇位于安装外壳内且排风扇朝向散热鳍片设置,所述底壳上设有与排风扇对应的散热孔。
1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抽气散热结构包括圆形抽气罩、抽气管和抽气风机,所述圆形抽气罩罩设在加热线圈的底部,所述圆形抽气罩与加热线圈之间留有散热空隙,所述
圆形抽气罩上设有若干抽气孔,所述抽气风机位于安装外壳内且抽气风机的排风端朝向排气孔设置,所述抽气管的两端分别与圆形抽气罩和抽气风机连通。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4.一,采用隔热结构包括有气凝胶毡、防水耐高温材料,气凝胶具备超长使用寿命、超强隔热性能、超高防火性能、超优机械性能的附加特点,在进行使用时可以采用其隔热以及防火的性能,防止在使用电磁炉后面板有高温的产生造成使用人员的伤害,造成安全问题,另外,还可以隔绝面板接触外界,有效解决面板6产生爆裂的情况。
15.二、可以通过散热鳍片对安装外壳内其他的电磁炉结构进行散热工作,通过排风扇对散热鳍片进行散热工作确保电磁炉在进行使用时,安装外壳内的其他元器件不会由于温度过高影响电磁炉的使用,也可以进一步地对电磁炉的整体进行降温作业。
16.三、电磁炉在进行使用时通常都是通过加热线圈进行加热,对烧水壶进行加热烧水,此时抽气风机工作通过抽气管对加热线圈上的高温进行抽气,若干抽气孔在抽气罩上等间距设置,在对热量进行抽取时可以均匀地对热量通过抽气风机将热量向外排出,在进行使用时加热线圈可以及时的将产生的热量抽取出去,防止加热线圈上的温度过高影响电磁炉其他元器件的使用。
17.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8.图1: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19.图2: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20.图3:本实用新型的隔热结构立体结构拆分图。
21.图4:本实用新型中卡合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5:本实用新型中气凝胶毡和防水耐高温材料的剖视图。
23.图6: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拆分图。
24.图7:本实用新型中排风散热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8:本实用新型中抽气散热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1-安装外壳;11-底壳;12-排气孔;2-隔热结构;21-气凝胶毡;22-防水耐高温材料;23-外框支架;24-卡合柱;25-卡合块;3-排风散热结构;31-散热鳍片;32-排风扇;4-抽气散热结构;41-圆形抽气罩;42-抽气管;43-抽气风机;44-抽气孔;5-外置温控器;6-面板;7-加热线圈;8-卡合孔。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8.请参照图1-8所示;一种隔热电磁炉,包括安装外壳1、隔热结构2、排风散热结构3和抽气散热结构4,所述安装外壳1表面设有面板6,对应面板6的下方,位于安装外壳1内设有加热线圈7;隔热结构2设置在面板6的表面且与面板6可拆卸连接,安装外壳1的底部还设有与其可拆卸的底壳11,排风散热结构3设置在安装外壳1内,抽气散热结构4设置在安装外壳1内且抽气散热结构4朝向加热线圈7设置,安装外壳1的周向侧壁上均设有排气孔12;本
实用新型通过隔热结构2可以对电磁炉的面板6进行防护,隔绝面板6接触外界,有效解决面板6产生爆裂的情况;通过排风散热结构3和抽气散热结构4可以对电磁炉快速地进行散热作业。
29.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3和图5所示,隔热结构2包括气凝胶毡21、防水耐高温材料22、外框支架23和若干卡合件,防水耐高温材料22将气凝胶毡21进行包裹,防水耐高温材料22固设在外框支架23上,在本实施例中,防水耐高温材料22可以是玻纤布,若干卡合件等间距设置在外框支架23上,外框支架23通过若干卡合件连接在面板6上,气凝胶属于现有技术,具备超长使用寿命、超强隔热性能、超高防火性能、超优机械性能的附加特点,在进行使用时可以采用其隔热以及防火的性能,防止在使用电磁炉后面板6有高温的产生造成使用人员的伤害,造成安全问题,两层涂有硅胶的防水耐高温材料22包裹气凝胶毡21,边缘用玻璃胶粘合再用铜线缝合,选用防水耐高温材料22原因,能有效解决气凝胶掉粉和吸水的缺点,并且单层硅胶涂层防水耐高温材料22高度0.14mm,使复合材料厚度小于2.5mm,在进行使用时整体的厚度应当不超出电磁炉的磁感应的工作范围。
30.在本实施例中,隔热结构2包括气凝胶毡21、防水耐高温材料22、外框支架23和若干卡合件,安装外壳1内设有外置温控器5,外置温控器5位于隔热结构2的中间位置;防水耐高温材料21可以采用玻纤布,防水耐高温材料21厚度小于2.5mm,选用更小导热系数材料有利于隔热材料可以做得更薄,此材料隔绝面板接触外界,有效解决面板6产生爆裂的情况;隔热结构2的中间位置有两种方式,参照图1所示,第一种隔热结构2的中间位置中部开孔放置有外置温控器5,当电磁炉对烧水壶进行烧水时,可以防止烧水壶中没有水造成电磁炉的空烧,当烧水壶中没有水中此时的温度会超过100度,外置温控器5就会产生控制,使得加热线圈7停止加热;参照图2所示,第二种隔热结构2的中间位置为平板结构。
31.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3和图4所示,隔热结构2包括气凝胶毡21、防水耐高温材料22、外框支架23和若干卡合件,每个卡合件均包括卡合柱24和卡合块25,卡合块25水平设置在卡合柱24的上部分,外框支架23上设有与卡合块25卡接的卡接槽,卡合柱24穿过气凝胶毡21和防水耐高温材料22并延伸至面板6上,面板6上设有与卡合柱24卡接的卡合孔8;在进行使用时,安装框通过卡合块25卡接在外框支架23上,再通过卡合柱24卡接在对应的卡合孔8内,拆卸安装方便,使用便捷。
32.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7所示,排风散热结构3包括散热鳍片31和排风扇32,散热鳍片31位于安装外壳1内且位于加热线圈7的旁侧,排风扇32位于安装外壳1内且排风扇32朝向散热鳍片31设置,底壳11上设有与排风扇32对应的散热孔;可以通过散热鳍片31对安装外壳1内其他的电磁炉结构进行散热工作,通过排风扇32对散热鳍片31进行散热工作确保电磁炉在进行使用时,安装外壳1内的其他元器件不会由于温度过高影响电磁炉的使用,也可以进一步地对电磁炉的整体进行降温作业。
33.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8所示,抽气散热结构4包括圆形抽气罩41、抽气管42和抽气风机43,圆形抽气罩41罩设在加热线圈7的底部,圆形抽气罩41与加热线圈7之间留有散热空隙,圆形抽气罩41上设有若干抽气孔44,抽气风机43位于安装外壳1内且抽气风机43的排风端朝向排气孔12设置,抽气管42的两端分别与圆形抽气罩41和抽气风机43连通;电磁炉在进行使用时通常都是通过加热线圈7进行加热,对烧水壶进行加热烧水,此时抽气风机43工作通过抽气管42对加热线圈7上的高温进行抽气,若干抽气孔44在抽气罩上等间距设置,
在对热量进行抽取时可以均匀地对热量通过抽气风机43将热量向外排出,在进行使用时加热线圈7可以及时的将产生的热量抽取出去,防止加热线圈7上的温度过高影响电磁炉其他元器件的使用。
34.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