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混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混料装置。
背景技术:
2.塑料是以单体为原料,通过加聚或缩聚反应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由合成树脂及填料、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和色料等添加剂组成,在塑料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将多种塑料原料和多种添加剂倒入塑料混料机内,然后通过搅拌装置进行混合。
3.现有的塑料混料装置在搅拌混料时,因降温效果不理想,导致混料桶中物料容易粘连结块,不仅影响混料效果,也不利于顺利出料;同时,物料也会粘附在混料桶内壁和搅拌部件上,造成物料浪费,甚至导致搅拌部件卡死,机器无法正常工作。另外,混料桶底部多为平面结构,底部残存的物料不易从出料口倒出。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料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降温效果不理想、出料不彻底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混料装置,包括底座、支撑柱、混料桶、顶盖和脚轮,支撑柱垂直设置于底座上,支撑柱上方固定有混料桶,混料桶的桶口设置有可拆卸的顶盖,底座下设置有脚轮。顶盖上设置有电机,电机的动力输出轴转动穿过顶盖,且电机的动力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垂直的混料转轴;混料转轴上连接有混料杆组,混料杆组和混料转轴均为中空结构,且混料杆组和混料转轴内腔相连通,混料杆组上设有降温气孔;混料桶的桶底固定有轴承座,轴承座上安装有轴承,混料转轴的下端安装在轴承内;轴承座内部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水平气孔和弧形通气槽,水平气孔和弧形通气槽相连通,轴承座侧面开设有清料气孔,清料气孔与弧形通气槽相连通;底座上设有高压风机,高压风机连接有主气管,主气管上连接有支气管,主气管与混料转轴相连通,支气管与轴承座的水平气孔相连通。
7.进一步地,混料杆组包括第一倾斜段、第二倾斜段、第三倾斜段和竖直段;第一倾斜段和第二倾斜段直接与混料转轴相连通,竖直段与第一倾斜段相连通,第三倾斜段与第二倾斜段相连通。设置多根混料杆是为了达到比较理想的混料效果,同时,混料杆组和混料转轴内腔相连通可以让高压风机产生的冷风贯通其间,然后从降温气孔排出,达到对混料桶内降温的目的。
8.进一步地,混料桶的外侧桶壁绕设有冷却水管,冷却水管中通入流动的自来水。冷却水管可以带走混料时物料与混料桶内壁摩擦产生的热量。
9.进一步地,混料桶的桶身上开设有观察口,观察口外设有透明活动门。观察口可以看到混料桶中物料的混合程度,方便观察。
10.进一步地,顶盖上设有进料口和排气减压阀;混料桶的桶身下部收窄,混料桶底部设有倾斜向下的出料口,出料口连接有出料管。排气减压阀可以对混料桶进行排气减压,桶
身下部收窄和倾斜的出料口方便出料。
11.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能够使该混料装置正常使用的其它组件,这些设备或组件均采用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另外,本实用新型中未加限定的装置和组件均采用本领域中的常规技术手段,如本申请中的电机、排气减压阀、联轴器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按照具体工作场景选择合适的设备或组件型号。
1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混料时,电机带动混料转轴转动,混料转轴带动混料杆组对物料进行混合。启动高压风机对混料杆组通入冷风,冷风从降温气孔吹出,达到对混料桶内降温的目的。混料桶的外侧桶壁绕设的冷却水管可以带走物料与混料桶的内壁摩擦产生的热量。轴承座侧面开设的清料气孔,可以将混料桶底部残存的物料吹向出料口,避免物料残留。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降温效果好。混料桶内通过高压风机对桶内进行降温,混料桶外通过冷却水管进行降温。2.出料彻底:混料桶底部设置倾斜的出料口,而且清料气孔可以将残存的物料吹向出料口,避免物料残留。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混料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混料装置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混料装置的轴承座的主视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混料装置的轴承座的俯视图。
18.图中:1、底座;2、支撑柱;3、混料桶;4、顶盖;5、电机;6、混料转轴;61、第一倾斜段;62、竖直段;63、第二倾斜段;64、第三倾斜段;7、降温气孔;8、轴承座;81、水平气孔;82、弧形通气槽;83、清料气孔;9、主气管;91、支气管;10、轴承;11、高压风机;12、进料口;13、出料口;14、联轴器;15、排气减压阀;16、冷却水管;17、观察口;171、透明活动门;18、脚轮。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0.实施例:
21.如图1~4所示,一种混料装置,包括底座1、支撑柱2、混料桶3、顶盖4和脚轮18,支撑柱2垂直设置于底座1上,支撑柱2上方固定有混料桶3,混料桶3的桶口设置有可拆卸的顶盖4,底座1下设置有脚轮18。顶盖4上设置有电机5,电机5的动力输出轴转动穿过顶盖4,且电机5的动力输出轴通过联轴器14连接有垂直的混料转轴6;混料转轴6上连接有混料杆组,混料杆组和混料转轴6均为中空结构,且混料杆组和混料转轴6内腔相连通,混料杆组上设有降温气孔7;混料桶3的桶底固定有轴承座8,轴承座8上安装有轴承10,混料转轴6的下端安装在轴承10内;轴承座8内部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水平气孔81和弧形通气槽82,水平气孔81和弧形通气槽82相连,轴承座8侧面开设有清料气孔83,清料气孔83与弧形通气槽82相连;底座1上设有高压风机11,高压风机11连接有主气管9,主气管9上连接有支气管91,主气管9与混料转轴6相连通,支气管91与轴承座8的水平气孔81相连通。
22.其中,上述混料杆组包括第一倾斜段61、第二倾斜段63、第三倾斜段64和竖直段62;第一倾斜段61和第二倾斜段63直接与混料转轴6相连通,竖直段62与第一倾斜段61相连
通,第三倾斜段64与第二倾斜段63相连通。
23.另外,混料桶3的外侧桶壁绕设有冷却水管16,冷却水管16中通入流动的自来水。混料桶3的桶身上开设有观察口17,观察口17外设有透明活动门171。顶盖4上设有进料口12和排气减压阀15;混料桶3的桶身下部收窄,混料桶3底部设有倾斜向下的出料口13,出料口13连接有出料管。
24.本实用新型一种混料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在混料时,电机5带动混料转轴6转动,混料转轴6带动混料杆组对物料进行混合。启动高压风机11对混料杆组通入冷风,冷风从降温气孔7吹出,达到对混料桶3内降温的目的。混料桶3的外侧桶壁绕设的冷却水管16可以带走物料与混料桶3的内壁摩擦产生的热量。轴承座8侧面开设的清料气孔83,可以将混料桶3底部残存的物料吹向出料口13,避免物料残留。
25.上述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混料装置,包括底座(1)、支撑柱(2)、混料桶(3)、顶盖(4)和脚轮(18),所述支撑柱(2)垂直设置于底座(1)上,支撑柱(2)上方固定有混料桶(3),所述混料桶(3)的桶口设置有可拆卸的顶盖(4),底座(1)下设置有脚轮(18),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4)上设置有电机(5),所述电机(5)的动力输出轴转动穿过顶盖(4),且电机(5)的动力输出轴通过联轴器(14)连接有垂直的混料转轴(6);所述混料转轴(6)上连接有混料杆组,混料杆组和混料转轴(6)均为中空结构,且混料杆组和混料转轴(6)内腔相连通,混料杆组上设有降温气孔(7);所述混料桶(3)的桶底固定有轴承座(8),轴承座(8)上安装有轴承(10),混料转轴(6)的下端安装在轴承(10)内;所述轴承座(8)内部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水平气孔(81)和弧形通气槽(82),所述水平气孔(81)和弧形通气槽(82)相连通,轴承座(8)侧面开设有清料气孔(83),清料气孔(83)与弧形通气槽(82)相连通;所述底座(1)上设有高压风机(11),所述高压风机(11)连接有主气管(9),主气管(9)上连接有支气管(91),所述主气管(9)与混料转轴(6)相连通,所述支气管(91)与轴承座(8)的水平气孔(81)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杆组包括第一倾斜段(61)、第二倾斜段(63)、第三倾斜段(64)和竖直段(62);第一倾斜段(61)和第二倾斜段(63)直接与混料转轴(6)相连通,竖直段(62)与第一倾斜段(61)相连通,第三倾斜段(64)与第二倾斜段(63)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桶(3)的外侧桶壁绕设有冷却水管(16),所述冷却水管(16)中通入流动的自来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桶(3)的桶身上开设有观察口(17),所述观察口(17)外设有透明活动门(171)。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4)上设有进料口(12)和排气减压阀(15);所述混料桶(3)的桶身下部收窄,混料桶(3)底部设有倾斜向下的出料口(13),出料口(13)连接有出料管。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塑料混料技术领域的一种混料装置,包括底座、电机、混料转轴、混料杆组、高压风机、冷却水管等。混料转轴和混料杆组均为中空结构,且混料杆组和混料转轴内腔相连通,混料杆组上设有降温气孔;底座上设有高压风机,高压风机的主气管与混料转轴相连通,支气管与轴承座的水平气孔相连通。混料桶内通过高压风机对桶内进行降温,混料桶外通过冷却水管进行降温。混料桶底部设置倾斜的出料口,而且清料气孔可以将残存的物料吹向出料口,避免物料残留。本实用新型降温效果好,出料彻底,有效解决了提及的技术问题。效解决了提及的技术问题。效解决了提及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刚 张哲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艺龙实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7
技术公布日:2023/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