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泵喷推进器的制作方法-j9九游会真人

文档序号:34952268发布日期:2023-07-29 11:30阅读:34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泵喷推进器技术领域,具体为水下泵喷推进器。


背景技术:

2.目前,水上船只和潜水艇主要使用螺旋桨作为机械推进装置,螺旋桨靠桨叶旋转将发动机转动功率转化为推进力的装置,当今最先进的水流推进器主要分螺旋桨推进器、泵喷式推进器这两类。因为绝大多数螺旋桨推进器、泵喷式推进器。
3.现有的水下推进器,推进效率低,而且螺旋桨大多用铸造工艺制作,精度低,高速旋转噪声大,生产需要开模具周期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水下泵喷推进器,具有降低噪音,减少生产周期,提高潜艇的推进效率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水下泵喷推进器,包括推进器,所述推进器内设壳体,所述壳体左侧内部设置导流器,所述导流器通过连接旋转轴固定于所述推进器,所述导流器右侧设置有整流罩,所述旋转轴左侧外部固定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旋转轴外部套设有轮毂和第一支撑轴,所述轮毂和第一支撑轴左右分布,所述轮毂外部固定设置有泵喷定子和泵喷转子,所述泵喷定子和泵喷转子左右分布,所述第一支撑轴远离所诉轮毂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泵喷定子远离所述轮毂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内壳,所述壳体和内壳之间安装设置有导管,所述壳体顶部外侧安装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顶部外侧中央固定设置有第二支撑轴,所述第二支撑轴左右两侧中央固定设置有轴承。
6.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轴能够在度-度的角度范围内旋转,所述第二支撑轴与舵舱的舱板上的孔之间设置密封装置。
7.优选的,在所述泵喷定子左侧靠近所述导流器的一侧切出若干个锯齿结构,所述泵喷定子锯齿结构为三十七个三角形锯齿。
8.优选的,所述泵喷定子和泵喷转子位于同一直线,所述泵喷定子和泵喷转子沿所述旋转轴旋转均匀分布,共设置有六个所述泵喷定子,共设置有六个所述泵喷转子。
9.优选的,所述第二电机位于所述轮毂内部所述泵喷定子和泵喷转子可拆卸更换。
10.优选的,所述导流器包括整流环、导流叶片和锥状部,所述整流环、导流叶片和锥状部左右分布,所述锥状部和所述内壳固定连接,所述锥状部和所述内壳尺寸一致。
11.优选的,所述泵喷转子采用大螺旋角桨叶,所述轮毂、泵喷定子和泵喷转子采用新制作工艺锻打棒料直接五轴cnc加工成型。
12.优选的,共设置有六个所述导流叶片,所述导流叶片均匀间隔且环绕设置于所述锥状部的外圆锥周面上,所述导流叶片远离所述锥状部的大端的一端与所述整流环相连,所述整流环与所述多个导流叶片之间形成有用于介质流动的镂空区域。
13.优选的,所述整流罩表面安装固定有螺旋桨叶和流道。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5.1.本水下泵喷推进器通过设置所述轴承、第二支撑轴和连接件,有利于将所述壳体支撑连接到船舶的船体舵舱,通过设置所述轴承,有利于所述第二支撑轴的旋转,通过所述导流器和导管的相互配合,有利于在水下航行时,由前向后排水,极大的降低了螺旋桨产生的噪音,适合水下高速航行。
16.2.本水下泵喷推进器通过设置所述泵喷定子,有利于减少所述壳体尾流中的旋转能量损失,增加有效的推进能量,有利于使尾流场更加平稳,通过设置所述导管,有利于减少转子叶稍滑流损失、增加有效推力,从而提高所述壳体潜艇的推进效率。
17.3.本水下泵喷推进器通过设置所述壳体和导流器的相互配合,有利于增大壳体的推力与效率,通过所述导流器和泵喷转子的相互配合,有利于所述导流器和泵喷转子产生的尾涡相互作用,减小尾流损失和推力损失,壳体后方压力有所升高,所述轮毂、泵喷定子和泵喷转子采用新制作工艺锻打棒料直接五轴cnc加工成型,有利于提高加工效率,有利于保证螺旋桨轮廓精度,提高了表面粗糙度,选用双相不锈钢螺旋桨强度更高,耐腐蚀性更强。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水下泵喷推进器的三维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水下泵喷推进器的俯视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水下泵喷推进器的正视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水下泵喷推进器的左视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水下泵喷推进器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水下泵喷推进器的导流器三维示意图;
24.图7为本实用新型水下泵喷推进器的导流器左视示意图;
25.图8为本实用新型水下泵喷推进器的轮毂、泵喷定子、泵喷转子连接示意图;
26.图9为本实用新型水下泵喷推进器的整流罩俯视示意图;
27.图10为本实用新型水下泵喷推进器的整流罩切面示意图。
28.图中标注说明:1、推进器;2、导流器;3、轮毂;4、泵喷定子;5、泵喷转子;6、第二电机;7、第一电机;8、旋转轴;9、第一支撑轴;10、导管;11、轴承;12、第二支撑轴;13、连接件;14、内壳;15、壳体;16、整流环;17、导流叶片;18、锥状部;19、整流罩;20、螺旋桨叶;21、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
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1.实施例1:
32.请参阅图1、2、3、4、5、6、7、8、9、10,水下泵喷推进器,包括推进器1,推进器1内设壳体15,壳体15左侧内部设置导流器2,所述导流器2通过连接旋转轴8固定于所述推进器1,所述导流器2右侧设置有整流罩19,旋转轴8左侧外部固定设置有第二电机6,旋转轴8外部套设有轮毂3和第一支撑轴9,轮毂3和第一支撑轴9左右分布,轮毂3外部固定设置有泵喷定子4和泵喷转子5,泵喷定子4和泵喷转子5左右分布,第一支撑轴9远离所诉轮毂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机7,泵喷定子4远离轮毂3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内壳14,壳体15和内壳14之间安装设置有导管10,壳体15顶部外侧安装设置有连接件13,连接件13顶部外侧中央固定设置有第二支撑轴12,第二支撑轴12左右两侧中央固定设置有轴承11,第二支撑轴12能够在0度-360度的角度范围内旋转,第二支撑轴12与舵舱的舱板上的孔之间设置密封装置,通过设置轴承11、第二支撑轴12和连接件13,有利于将壳体15支撑连接到船舶的船体舵舱,通过设置轴承11,有利于第二支撑轴12的旋转,通过导流器2和导管10的相互配合,有利于在水下航行时,由前向后排水,极大的降低了螺旋桨产生的噪音,适合水下高速航行。
33.实施例2:
34.请参阅图1、2、3、4、5、6、7、8、9、10,水下泵喷推进器,在泵喷定子4左侧靠近导流器2的一侧切出若干个锯齿结构,泵喷定子4锯齿结构为三十七个三角形锯齿,泵喷定子4和泵喷转子5位于同一直线,泵喷定子4和泵喷转子5沿旋转轴8旋转均匀分布,共设置有六个泵喷定子4,共设置有六个泵喷转子5,第二电机6位于轮毂3内部泵喷定子4和泵喷转子5可拆卸更换,通过设置泵喷定子4,有利于减少壳体15尾流中的旋转能量损失,增加有效的推进能量,有利于使尾流场更加平稳,通过设置导管10,有利于减少转子叶稍滑流损失、增加有效推力,从而提高壳体15潜艇的推进效率。
35.实施例3:
36.请参阅图1、2、3、4、5、6、7、8、9、10,水下泵喷推进器,导流器2包括整流环16、导流叶片17和锥状部18,整流环16、导流叶片17和锥状部18左右分布,锥状部18和内壳14固定连接,锥状部18和内壳14尺寸一致,泵喷转子5采用大螺旋角桨叶,轮毂3、泵喷定子4和泵喷转子5采用新制作工艺锻打棒料直接五轴cnc加工成型,共设置有六个导流叶片17,导流叶片17均匀间隔且环绕设置于锥状部18的外圆锥周面上,导流叶片17远离锥状部18的大端的一端与整流环16相连,整流环16与多个导流叶片17之间形成有用于介质流动的镂空区域,所述整流罩19表面安装固定有螺旋桨叶20和流道21,通过设置壳体15和导流器2的相互配合,有利于增大壳体15的推力与效率,通过导流器2和泵喷转子5的相互配合,有利于导流器2和泵喷转子5产生的尾涡相互作用,减小尾流损失和推力损失,壳体15后方压力有所升高,轮毂3、泵喷定子4和泵喷转子5采用新制作工艺锻打棒料直接五轴cnc加工成型,有利于提高加工效率,有利于保证螺旋桨轮廓精度,提高了表面粗糙度,选用双相不锈钢螺旋桨强度更高,耐腐蚀性更强。
37.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水下泵喷推进器,将该装置先进行组装,再通过轴承11、第二支撑轴12和连接件13将壳体15旋转连接到船舶的船体舵舱,通过导流器2将水流进行分流,使水流通过导管10留出壳体15,通过导流器2和泵喷转子5的相互配合,有利于导流器2和泵喷转子5产生的尾涡相互作用,减小尾流损失和推力损失,壳体15后方压力有所升高,
采用新制作工艺锻打棒料直接五轴cnc加工成型,有利于提高加工效率,有利于保证螺旋桨轮廓精度,提高了表面粗糙度,选用双相不锈钢螺旋桨强度更高,耐腐蚀性更强。
3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39.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