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救援装置,具体来说,是一种用于救援落水人员的装置,属于水上救援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据中国渔业互保协会不完全统计,我国渔民平均死亡率为每年每10万人死亡(失踪)214人,是世界平均比率80人的2.7倍,是其他行业平均死亡率的55.2倍,渔业捕捞是最危险的行业之一,而且水中温度较低,人员落水后,短时间内容易产生昏迷。
3.水上救援难度很高。而风浪或者溢油等情况下,救援人员可能无法及时靠近,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提供一种简易的,并能够远程遥控的水上救援装置,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救援落水人员的装置,可以协助迅速救援有意识和失去意识的落水人员,且结构较为简易,存放和使用均十分方便;尤其当救援者不便于靠近落水者时尤为适用。
5.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用于救援落水人员的装置,包括简易救援小艇1、救援组件、牵引绳、防缠绕板3;所述救援组件包括一网具,网具的周围有一圈纲绳,纲绳的底部设有一排坠体,顶部设有若干浮球4;所述简易救援小艇1具有两个,每个简易救援小艇1通过两根所述牵引绳与所述纲绳固定连接,两根所述牵引绳之间设有一块所述防缠绕板3;所述简易救援小艇1为遥控小艇。
7.当实施救援时,可以将本装置快速投入水中,网具在浮球拉力和铅坠重力的作用下被迅速展开,用遥控器分别操纵两个救援小艇一同前进。由于一般情况下,人的密度与水的密度接近,即使不会游泳,人也会浮于水面。通过两个救援小艇将网具朝向落水者行驶。将落水者包裹后,用遥控器控制两只救援小艇,携带落水者驶向安全区域或救援船位置。
8.优选的,所述防缠绕板3的密度与水的密度接近,使防缠绕板3在水中的重力和浮力相互平衡。
9.优选的,所述坠体为铅坠5。
10.优选的,所述浮球4的体积远大于所述铅坠5。
11.优选的,所述简易救援小艇1具有一对平行的浮体,自各浮体引出一条所述牵引绳。
12.优选的,所述网具呈一长条形形状,长度为2-3米,宽度为1-1.5米。
13.进一步的,所述牵引绳连接于所述网具长度方向的两侧。
14.进一步的,所述浮球4的数量为2个,均匀分布于所述网具顶部的纲绳上;所述铅坠的数量为5-10个,均匀分布于所述网具底部的纲绳上。
15.优选的,简易救援小艇1包含:艇体、锂电池、电机、螺旋桨、控制单元。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7.1)能快速投入水中,通过遥控简易救援小艇实施救援,为救援争取到宝贵的时间;
18.2)当大风浪或者大面积溢油情况下,救援人员无法靠近落水者,此时提供该装置的适用性尤其高;
19.3)当落水者失去意识,无法实现救生圈自主救援时,本装置可以为挽救落水者生命争取到宝贵的时间;
20.4)当落水者有意识时,可在网具上调整口鼻位置,相对于救生圈等物品,更能节约落水者的体力,救援的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救援落水人员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简易救援小艇,2.遥控器,3.防缠绕板,4.浮球,5.铅坠。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4.本用于救援落水人员的装置的整个体系包括,简易救援小艇1、遥控器2、防缠绕板3,浮球4、铅坠5。
25.整个系统的布局见图1。
26.参见图1,简易救援小艇主要包含:艇体、锂电池、电机、螺旋桨、控制单元等组成,附图未具体展示简易救援小艇的结构细节。
27.简易救援小艇具有实时定位、一键返航、低电返航、失联返航等功能。装载的电机达到ip68等级,拉力大于20kg,抗击6级风浪以上,遥控范围2000m以上。上述功能属于现有技术。
28.网具的网孔大于10cm,网绳直径大于6mm,网绳为3股高强度尼龙绳,粗细均匀,能抗日晒,风化。渔网的浮体为长方形,对称分布在救生网的两侧,环保型pvc材料。防缠绕板为耐海水腐蚀的金属材料或高分子材料,且最好与海水的密度接近,使其本身受到的重力与浮力接近,如此可以更好的实现防缠绕的功能。
29.用遥控器同时控制两条简易救援小艇,通过调整方向,使得网具的中心对准落水者,使网具将落水者均匀包裹。两条救生小艇保持同步航速,将落水者拖带至安全区域。
30.当有人落水后,水面状况复杂,风浪大或者有燃油泄漏至水面,给救援造成困难,救援人员无法靠近落水者。经历一段时间后,由于水温低等原因,导致落水者失去意识,无法通过救生圈实现自主救援。在此种情况下,在两个简易救援小艇上通脱一对防缠绕板,拖带一个特殊网具,网具顶部设有浮球,底部设有铅坠。是救援网具分别在浮球拉力和铅坠重力的作用下被展开。用遥控器分别操纵两个救援小艇同步前进。由于一般情况下,人的密度与水的密度接近,即使不会游泳,人也会浮于水面。通过两个救援小艇将网具朝向落水者行驶。将落水者包裹后,用遥控器控制两只救援小艇,携带落水者驶向安全区域或救援船位置。
31.作为优选的方案,尽可能使网具从落水者的背后推向落水者,这样有可能使得落
水者在网具上时口鼻保持在水面之上。
32.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变换或改进,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总的构思的前提下,这些变换或改进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救援落水人员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简易救援小艇(1)、救援组件、牵引绳、防缠绕板(3);所述救援组件包括一网具,网具的周围有一圈纲绳,纲绳的底部设有一排坠体,顶部设有若干浮球(4);所述简易救援小艇(1)具有两个,每个简易救援小艇(1)通过两根所述牵引绳与所述纲绳固定连接,两根所述牵引绳之间设有一块所述防缠绕板(3);所述简易救援小艇(1)为遥控小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救援落水人员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缠绕板(3)的密度与水的密度接近,使防缠绕板(3)在水中的重力和浮力相互平衡。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救援落水人员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坠体为铅坠(5)。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救援落水人员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球(4)的体积远大于所述铅坠。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救援落水人员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简易救援小艇(1)具有一对平行的浮体,自各浮体引出一条所述牵引绳。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救援落水人员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具呈一长条形形状,长度为2-3米,宽度为1-1.5米。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救援落水人员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绳连接于所述网具长度方向的两侧。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救援落水人员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球(4)的数量为2个,均匀分布于所述网具顶部的纲绳上;所述铅坠(5)的数量为5-10个,均匀分布于所述网具底部的纲绳上。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救援落水人员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简易救援小艇(1)包含:艇体、锂电池、电机、螺旋桨、控制单元。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救援落水人员的装置,包括简易救援小艇、救援组件、牵引绳、防缠绕板;所述救援组件包括一网具,网具的周围有一圈纲绳,纲绳的底部设有一排坠体,顶部设有若干浮球;所述简易救援小艇具有两个,每个简易救援小艇通过两根所述牵引绳与所述纲绳固定连接,两根所述牵引绳之间设有一块所述防缠绕板;所述简易救援小艇为遥控小艇。本实用新型可以协助迅速救援有意识和失去意识的落水人员,且结构较为简易,存放和使用均十分方便。尤其当救援者不便于靠近落水者时尤为适用。用。用。
技术研发人员:李胜勇 郑建丽 曹建军 吴姗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3.04.06
技术公布日:2023/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