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j9九游会真人

文档序号:34875794发布日期:2023-07-24 04:13阅读:7来源:国知局


1.本技术涉及图像形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2.图像形成设备是根据输入信号在打印介质上形成图像的装置。如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以及集成打印机、复印机和传真机功能的多功能打印机。
3.现有技术中,为了将图像形成设备中热源装置发出的热量向设备外部排出,在图像形成设备中装有散热用的管道及多个促进散热的风扇。利用风扇的运转,在管道内生成空气流,将设备内的热量利用空气流向设备外部排出。但是,在设备内设置专门的管道,以及对应各部件散热设置专门的风扇,占用设备内部空间,花费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旨在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设备主体内部空间,通过气流的自然流动,为多个重要模块及设备内部进行散热。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具有:
6.设备主体、安装于所述设备主体内的激光扫描模块、成像模块、转印模块和供粉模块,以及在所述设备主体内产生气流对所述激光扫描模块、所述成像模块、所述转印模块和所述供粉模块进行散热的排气机构;
7.所述排气机构具有进气风扇和排气风扇,外部空气经过所述进气风扇进入所述设备主体内部形成气流,所述气流进入所述设备主体内部后经过并携带所述激光扫描模块、所述成像模块、所述转印模块和所述供粉模块运行产生的热量从所述排气风扇排出;
8.所述进气风扇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第一侧板的下部,所述排气风扇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上与所述第一侧板相对的第二侧板上,且所述排气风扇位于所述第二侧板的上部,从而使得所述气流从所述设备主体的第一侧下方进入,从第二侧的上方排出。
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沿所述图像形成设备的高度方向,所述激光扫描模块、所述成像模块、所述转印模块和所述供粉模块由下到上依次设置;
10.所述进气风扇安装于所述第一侧板、且靠近所述激光扫描模块的位置,所述排气风扇安装于所述设备主体靠近所述供粉模块的位置;
11.所述气流的第一部分经过所述激光扫描模块的底部,再沿着所述第二侧板向上排出;
12.所述气流的第二部分经过所述激光扫描模块的顶部,再向上穿过所述成像模块的间隙后流经所述转印模块,最后再流经所述供粉模块后排出。
1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成像模块包括感光鼓、显影组件和支架,所述感光鼓和所述显影组件安装于所述支架;
14.所述支架设有通气孔,所述气流的第二部分能够穿过所述通气孔流动至所述转印模块的下方。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支架由平板材料部分折弯变形得到,所述支架上形
成有供所述显影组件滑动安装的轨道,所述通气孔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轨道之间。
1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气流的第三部分沿所述激光扫描模块的侧部流动,再向上依次经过所述成像模块、所述转印模块和所述供粉模块的侧面端部,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汇合后从所述排气风扇排出。
1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设备主体内靠近所述排气风扇处形成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供所述气流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汇集并连通至所述排气风扇。
1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供粉模块具有在水平方向并列排布的若干个粉筒,所述第一风道形成在最靠近所述排气风扇的所述粉筒一侧;
18.以及,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供粉模块相对的另一侧设置有定影模块,所述第一风道将所述粉筒和所述定影模块分隔,能够限制所述定影模块运行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所述粉筒。
1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设备主体包括主体上盖、供粉模块上盖和用于安装所述定影模块的支撑板,所述主体上盖、所述供粉模块上盖、所述供粉模块和所述支撑板相围形成所述第一风道。
2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用于引导所述气流转向的风向引导件,所述风向引导件连通在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排气风扇之间以形成第二风道。
2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设备主体还包括后侧板,所述风向引导件贯穿所述后侧板,将所述排气风扇一体地安装在所述风向引导件的端部,进而所述气流依次经过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后排出。
22.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23.本技术中利用设备主体内的设置空间的一部分用作形成空气的送风路径的风道,无需在设备主体内设置专门的风道,也可保证气流流经激光扫描模块、成像模块、转印模块和供粉模块等,同时为多个重要部件及设备主体内腔进行散热,避免图像形成设备温度过高,保证图像形成设备正常工作。
24.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25.图1为现有的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图像形成设备的主视图;
27.图3为本技术所提供图像形成设备的轴测视图;
28.图4为本技术所提供气流流动路径的示意图;
29.图5为本技术所提供图像形成设备的左视图;
30.图6为本技术所提供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7为本技术所提供图像形成设备另一方向的轴测视图;
32.图8为本技术所提供图像形成设备的右视图;
33.图9为本技术所提供风向引导件的结构示意图。
34.附图标记:
35.100
′‑
图像形成装置;
36.101y

、101m

、101c

、101k
′‑
感光鼓;
37.102y

、102m

、102c

、102k
′‑
充电辊;
38.103y

、103m

、103c

、103k
′‑
显影辊;
39.104y

、104m

、104c

、104k
′‑
粉仓;
40.105
′‑
转印模块;106
′‑
二次转印辊;107
′‑
进纸盒;108
′‑
手动送纸盒;109
′‑
进纸棍;110
′‑
搬送辊;111
′‑
激光扫描单元;112
′‑
热辊;113
′‑
压辊;114
′‑
排出辊;115
′‑
排出纸盒;
41.1-图像形成设备;11-设备主体;111-第一侧板;112-主体上盖;113-供粉模块上盖;114-支撑板;115-后侧板;116-第二侧板;116a-延伸部;12-激光扫描模块;13-成像模块;131-支架;131a-通气孔;14-转印模块;15-供粉模块;16-进气风扇;17-排气风扇;18-第一风道;19-风向引导件;191-第二风道。
42.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43.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44.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46.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47.需要注意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48.如图1所示是现有的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0

包括4个处理盒(y、m、c、k)、转印模块105

、二次转印辊106

、进纸盒107

、手动送纸盘108

、进纸辊109

、搬送辊110

、激光扫描单元(laser scanning unit,简称:lsu)、热辊112

、压辊113

、排出辊114

和排出纸盒115

等。其中,4个处理盒(y、m、c、k)分别对应4种打印颜色,具体结构分别包括感光鼓(102y

、102m

、102c

、102k

)、充电辊(102y

、102m

、102c

、102k

)、显影辊(103y

、103m

、103c

、103k

)以及用于盛放各自颜色碳粉的粉仓(104y

、104m

、104c

、104k

)。如图1所示的lsu为单个lsu的形式,包括四束光路。四个充电辊(102y

、102m

、102c

、102k

)用于分别给四个感光鼓(102y

、102m

、102c

、102k

)表面充电,lsu的四束光路分别发出激光束在感光鼓(101y

、101m

、101c

、101k

)表面形成静电潜
像。四个显影辊(103y

、103m

、103c

、103k

)用于分别在感光鼓(101y

、101m

、101c

、101k

)表面上显影形成各自颜色的碳粉图像。图像形成装置100

采用二次转印的方式,即四个感光鼓(101y

、101m

、101c

、101k

)依次将碳粉图像转印到转印模块105

上,然后转印模块105

上形成的彩色碳粉图像经二次转印辊106

二次转印到纸张上。进入纸盒107

存放纸张,进纸辊109

将存放的纸张搬送至搬送路径。搬送辊110

将搬送路径上的纸张搬送到二次转印辊106

处进行转印成像。二次转印辊106

把成像后的纸张搬送到热辊112

和压辊113

的夹持区,热辊112

和压辊113

用于对纸张上的碳粉图像进行定影,热辊112

可以采用陶瓷加热方式,热辊112

和压辊113

将定影后的纸张搬送到排出辊114

,排出辊114

将纸张排出到排出纸盒115

并堆叠起来,由此完成图像打印。图像形成设备(装置):包括但不限于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以及将打印、复印、传真、扫描等功能集成于一体的多功能一体机等,其功能是在成像介质上印制图像或文字。
49.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1,图像形成设备1包括设备主体11、安装于设备主体11内的激光扫描模块12、成像模块13、转印模块14和供粉模块15,以及在设备主体11内产生气流对激光扫描模块12、成像模块13、转印模块14和供粉模块15进行散热的排气机构。排气机构具有进气风扇16和排气风扇17,外部空气经进气风扇16进入设备主体11内部形成气流,气流进入设备主体11内部后经过并携带激光扫描模块12、成像模块13、转印模块14和供粉模块15运行产生的热量从排气风扇17排出。进气风扇16设置在设备主体11第一侧板111的下部,排气风扇17设置在设备主体11上与第一侧板111相对的第二侧板116上,且排气风扇17位于第二侧板116的上部,从而使得气流从设备主体11的第一侧下方进入,从第二侧的上方排出。
50.如图3和图5所示,进气风扇16可以设置为两个或者多个,多个进气风扇16均安装于设备主体11的第一侧板111上同一水平高度。
51.优选地,多个进气风扇16在第一侧板111上对称均匀地分布。
52.本实施例中,进气风扇16将外部环境的空气排至设备主体11内形成气流,气流吸收设备主体11内部的热量,吸热的气流会向上流动,因排气风扇17设置在设备主体11第二侧板116的上部,使气流能够自然流动至设备主体11的第二侧的上方,并经排气风扇17排出。本实施例利用气流自然的流动,以及设备主体11内各模块、部件的布局实现空气流通,无需设置专门的风道,为设备主体11内各部件提供更充足的安装空间。并且,利用气流自然的流动,以及设备主体11内各模块、部件的布局,使气流能够对激光扫描模块12、成像模块13、转印模块14和供粉模块15进行散热,无需再为成像模块13、转印模块14和供粉模块15等设置散热风扇,节省成本。
53.其中,如图2和图4所示,沿图像形成设备1的高度方向z,激光扫描模块12、成像模块13、转印模块14和供粉模块15由下到上依次设置。进气风扇16安装于设备主体11的第一侧板111,且靠近激光扫描模块12的位置。气流的第一部分经过激光扫描模块12的底部,再沿着第二侧板116向上排出。气流的第二部分经过激光扫描模块12的顶部,再向上穿过成像模块13的间隙后流经转印模块14,最后再流经供粉模块15后排出。进气风扇16设有进气口和出风口,气流沿进风口进入进气风扇16,并沿出风口排出至设备主体11的内部,出风口朝向激光扫描模块12设置,气流被激光扫描模块12分向第一流动路径a和第二流动路径b。
54.本实施例中,在进气风扇16将气流排至设备主体11内后,气流被分向第一流动路
径a和第二流动路径b。第一流动路径a为激光扫描模块12和排气风扇17,即沿第一流动路径a流动的第一部分气流对激光扫描模块12进行散热后,流动至排气风扇17,被排气风扇17排出设备主体11内部。由于第一流动路径a的气流还途经成像模块13、转印模块14和供粉模块15的一侧,使气流能够对该侧流动道进行散热,进而也能够实现对成像模块13、转印模块14和供粉模块15进行一定的散热。第二流动路径b为激光扫描模块12、成像模块13、转印模块14、供粉模块15和排气风扇17,即沿第二流动路径b流动的第二部分气流对激光扫描模块12、成像模块13、转印模块14和供粉模块15进行散热后,气流被排气风扇17排出设备主体11内部。本实施例利用设备主体11内的设置空间的一部分用作形成空气的送风路径的风道,无需在设备主体11内设置专门的风道,也可保证气流流经激光扫描模块12、成像模块13、转印模块14和供粉模块15等,同时为多个重要部件及设备主体11内腔进行散热,避免图像形成设备1温度过高,保证图像形成设备1正常工作。
55.如图2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成像模块13包括感光鼓、显影组件和支架131,感光鼓和显影组件安装于支架131。支架131设有通气孔131a,气流的第二部分能够穿过通气孔131a流动至转印模块14的下方。通过在支架131上开设通气孔131a,使气流能够沿通气孔131a进入感光鼓和显影组件,对感光鼓和显影组件进行散热。该通气孔131a可以设置有多个,多个通气孔131a设置在支架131上不影响感光鼓和显影组件安装的位置。因转印模块14设置在感光鼓和显影组件的上方,气流还能够流动至转印模块14,对转印模块14进行散热。
56.因供粉模块15设置在转印模块14的上方,气流还能够沿转印模块14的两侧流动至供粉模块15,对供粉模块15进行散热。
57.可选的,如图6所示,支架131由平板材料部分折弯变形得到,支架131上形成有供显影组件滑动安装的轨道,以便于显影组件安装于支架131,通气孔131a设置在相邻两个轨道之间,不影响显影组件的安装,且保证显影组件不会封堵通气孔131a,保证气流的第二部分能够穿过通气孔131a继续流动。
5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在不单独设置风向引导装置的前提下,进入设备主体11的气流并不完全按照预设的上下方向分流,还会有部分气流横向地沿激光扫描模块12的侧部流动,此处我们预设该横向分流的气流为第三部分,气流的第三部分从激光扫描模块的侧面(相对地为前后两侧)经过后,沿着侧板再向上依次经过成像模块13、转印模块14和供粉模块15的侧面端部,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汇合后从排气风扇17排出。
59.本实施例中,气流的第三部分沿激光扫描模块12的左侧部和右侧部流动,对激光扫描模块12进行散热,且该部分气流吸收热量后向上流动至成像模块13、转印模块14和供粉模块15,和/或该部分气流吸收热量后向上流动至成像模块13的一侧、转印模块14的一侧与供粉模块15的一侧。本实施例实现对激光扫描模块12的上部、侧部和底部充分散热,降低了激光扫描模块12温度较高后,导致透镜变形,光线出现偏差,影响成像的风险。
60.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备主体11内靠近排气风扇17处形成第一风道18,第一风道18供气流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汇集并连通至排气风扇17,使汇集后的气流能够沿第一风道18被吸至排气风扇17,排气风扇17将带有热量的气流排出,实现对设备主体11的散热。
61.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供粉模块15具有在水平方向并列排布的若干个粉筒,第一风道18形成在最靠近排气风扇17的粉筒一侧,以及,第一风道18与供粉模块15相对的另一侧设置有定影模块,第一风道18将粉筒和定影模块分隔,能够限制定影模块运行产生的热量传递到粉筒。因定影模块工作时需要一定热量,通过第一风道18将粉筒和定影模块分隔设置,以避免定影模块运行产生的热量传递至粉筒,导致粉筒处温度较高,碳粉可能会结块,影响粉筒正常工作。
62.具体地,如图2所示,设备主体11包括主体上盖112、供粉模块上盖113和用于安装定影模块的支撑板114,主体上盖112、供粉模块上盖113、供粉模块15和支撑板114相围形成第一风道18。主体上盖112和供粉模块上盖113用于限制气流继续朝上流动,将气流限制在第一风道18处,以避免部分气流继续向上流动,不能够被排气风扇17排出设备主体11,导致设备主体11内部热量不能散出。支撑板114用于支撑定影模块,且能够阻挡气流流动至定影模块,因定影模块工作时需要一定热量,若气流流经定影模块会带走定影模块部分热量,影响定影模块正常工作。通过设置支撑板114在支撑定影模块的同时,还能够阻挡流至定影模块的气流,避免定影模块热量流失,保证定影模块正常运行。
63.其中,支撑板114设置于风道远离供粉模块15的一侧,供粉模块上盖113和主体上盖112设置在第一风道18的上方,使第一风道18可以呈拱门形“∩”结构,以限制气流继续向上流动。
64.如图7至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设备1还包括用于引导气流转向的风向引导件19,风向引导件19连通在第一风道18与排气风扇17之间以形成第二风道191,使得排气风扇17可以在空间限制时设置在设备主体11的其他位置上。
65.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风向引导件19,改变排出设备主体11的气流的流动方向,避免设备主体11的后侧靠墙设置时,导致气流排出不畅,影响整机温度以及产生较大噪音。
66.如图3和图7所示,设备主体11还包括后侧板115,风向引导件19贯穿后侧板115,将排气风扇17一体地安装在风向引导件19的端部,使第一风道18、第二风道191和排气风扇17相连通,进而气流依次经过第一风道18和第二风道191后排气风扇17排出。
67.其中,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侧板111和第二侧板116相对设置,后侧板115连接在第一侧板111和第二侧板116之间,第二侧板116相对后侧板115的连接处向后延伸形成延伸部116a。风向引导件19的一端与后侧板115连接,风向引导件19上安装排气风扇17的另一端与延伸部116a连接,以使得气流从第二侧板116所在的侧面流出。本实施例通过设置风向引导件19,改变排出设备主体11的气流的流动方向,使气流向设备主体11的第二侧排出。若将排气风扇17与第一风道18直接连通时,需将排气风扇17设置在设备主体11的后侧板115,设备主体11贴墙设置时,影响排气风扇17排出气流。并且,使气流向设备主体11的第二侧排出,而不使气流向设备主体11的第一侧排出,避免进气风扇16将排出的气流再次吸入设备主体11内。
68.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