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基于海绵城市功能的散水沟改造系统,属于市政排水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2.我国进行海绵城市建设多年,已形成新城区以目标为导向,老城区以问题为导向的建设方针。新建、扩建项目从设计初始即考虑雨水的源头减排,通过雨水断接转输、生物滞蓄设施、透水铺装等工程措施,可达到较高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而已建老旧城区的海绵城市建设则主要聚焦于解决雨污混流和积水问题。
3.城区建筑密度大,硬化屋面面积大、径流系数高,若对老旧小区屋面雨水进行控制,通过海绵化改造滞蓄净化屋面雨水,能较大减轻市政雨水管网的排水压力,亦可控制初期雨水污染。
4.针对上述屋面雨水净化与排水压力,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720883142.6的一种雨水收集系统,包括景观水池、屋面水收集管道、沉渣池、散水沟、屋顶排水管、绿地水收集管道、检查井,所述散水沟、沉渣池、屋面水收集管道、景观水池依次连接,所述绿地水收集管道的一端与景观水池连接,另一端与检查井连接,所述景观水池内设有隔板层,但该现有技术屋面雨水断接技术主要针对新建建筑,建筑周边均设置散水沟且排水系统为内排水的老旧小区并不适用,屋面雨水经过立管进入散水沟后均直排入市政雨水管网,无法优先进入生物滞蓄设施内滞蓄净化,以及老旧小区对雨水径流控制,进而出现积水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海绵城市功能的散水沟改造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屋面雨水断接技术主要针对新建建筑,建筑周边均设置散水沟且排水系统为内排水的老旧小区并不适用,屋面雨水经过立管进入散水沟后均直排入市政雨水管网,无法优先进入生物滞蓄设施内滞蓄净化,以及老旧小区对雨水径流控制,进而出现积水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基于海绵城市功能的散水沟改造系统,包括有建筑体与周边绿地,所述散水沟改造系统包括建筑雨水立管、止回阀、散水沟、溢流板和转输连接构筑物,所述建筑雨水立管与散水沟连接且连接处安装有止回阀,所述溢流板安装于散水沟内,所述散水沟与转输连接构筑物连接。
7.进一步地,当周边绿地标高小于或等于散水沟沟底标高时,所述溢流板位于建筑雨水立管两侧,所述转输连接构筑物为dn150雨水管,且该dn150雨水管与散水沟连接处管底高度与散水沟沟底高度齐平,所述dn150雨水管末端管底高度与周边绿地高度齐平。
8.进一步地,当周边绿地标高高于散水沟沟底标高时,所述转输连接构筑物由散水沟侧壁开设的透水孔和散水沟外侧设有的渗透过滤系统组成,所述渗透过滤系统由下至上
依次设置有反渗土工布、碎石层、反渗土工布。
9.进一步地,所述溢流板采用球墨铸铁材质制成,且厚度为30mm、高度为200mm,所述溢流板底部与散水沟沟底齐平,溢流板可拆卸式的安装于散水沟内。
10.进一步地,所述碎石层厚度为50mm,孔隙率为35%~45%。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2.一方面,所述基于海绵城市功能的散水沟改造系统,可利用老旧小区现有排水系统实施海绵化改造,结构简单,改造工程量较小,可有效降低老旧小区雨水断接改造造价。
13.另一方面,所述基于海绵城市功能的散水沟改造系统,可有效控制老旧城区大面积屋面雨水径流排放,降低初雨污染;并在暴雨时避免传统海绵雨水断接无法及时排走雨水的缺点,通过溢流板控制运行工况,确保排水通畅,在场地不积水的前提下控制部分雨量,达到蓄存和净化的功能。
附图说明
14.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基于海绵城市功能的散水沟改造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基于海绵城市功能的散水沟改造系统的散水沟转输节点大样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基于海绵城市功能的散水沟改造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基于海绵城市功能的散水沟改造系统的散水沟转输节点大样图。
19.图中:建筑雨水立管-1、止回阀-2、散水沟-3、溢流板-4、转输连接构筑物-5、透水孔-51、渗透过滤系统-52、反渗土工布-521、碎石层-522。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1.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海绵城市功能的散水沟改造系统技术方案:包括有建筑体与周边绿地,所述散水沟改造系统包括建筑雨水立管1、止回阀2、散水沟3、溢流板4和转输连接构筑物5,所述建筑雨水立管1与散水沟3连接且连接处安装有止回阀2,所述溢流板4安装于散水沟3内,所述散水沟3与转输连接构筑物5连接。
22.更优地,所述溢流板4位于建筑雨水立管1两侧,所述转输连接构筑物5为dn150雨水管,且该dn150雨水管与散水沟3连接处管底高度与散水沟3沟底高度齐平,所述dn150雨水管末端管底高度与周边绿地高度齐平,所述转输连接构筑物5由散水沟3侧壁开设的透水孔51和散水沟3外侧设有的渗透过滤系统52组成,所述渗透过滤系统52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反渗土工布521、碎石层522、反渗土工布521,所述溢流板4采用球墨铸铁材质制成,且厚度为30mm、高度为200mm,所述溢流板4底部与散水沟3沟底齐平,溢流板4可拆卸式的安装于
散水沟3内,所述碎石层522厚度为50mm,孔隙率为35%~45%。
23.[实施例一]
[0024]
请参阅图1-图2,当周边绿地标高小于或等于散水沟沟底标高时,老旧小区建筑屋面雨水通过雨水立管1进入散水沟3,在正常工况下,由于止回阀2和两侧溢流板4的阻挡,雨水无法直接通过散水沟3排入市政雨水管道,而是经由转输连接构筑物5,即dn150雨水管进入周边绿地;在暴雨工况下,雨水无法通过转输连接构筑物5及时排走,当散水沟3内水位超过200mm时,雨水将通过溢流板4,沿原有散水沟3系统排放到与之相连接的市政雨水管道。
[0025]
[实施例二]
[0026]
请参阅图3-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当周边绿地标高高于散水沟沟底标高时,转输连接构筑物5将由散水沟侧壁透水孔51和散水沟外侧渗透过滤系统52组成,当雨水通过雨水立管1进入散水沟3,在正常工况下,由于止回阀2和溢流板4的阻挡,雨水无法直接通过散水沟3排入市政雨水管道,而是经由转输连接构筑物5进入周边绿地,利用散水沟3外侧渗透过滤系统52中碎石层522、反滤土工布521等结构过滤净化屋面雨水,减少进入周边绿地的杂质;在暴雨工况下,雨水无法通过转输连接构筑物5及时排走,当散水沟内水位超过200mm时,雨水将通过溢流板4,沿原有散水沟系统排放到与之相连接的市政雨水管道。
[0027]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屋面雨水断接技术主要针对新建建筑,建筑周边均设置散水沟且排水系统为内排水的老旧小区并不适用,屋面雨水经过立管进入散水沟后均直排入市政雨水管网,无法优先进入生物滞蓄设施内滞蓄净化,以及老旧小区对雨水径流控制,进而出现积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所述基于海绵城市功能的散水沟改造系统,可利用老旧小区现有排水系统实施海绵化改造,结构简单,改造工程量较小,可有效降低老旧小区雨水断接改造造价;另一方面,所述基于海绵城市功能的散水沟改造系统,可有效控制老旧城区大面积屋面雨水径流排放,降低初雨污染;并在暴雨时避免传统海绵雨水断接无法及时排走雨水的缺点,通过溢流板控制运行工况,确保排水通畅,在场地不积水的前提下控制部分雨量,达到蓄存和净化的功能。
[0028]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29]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