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基桩承载力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桩基承载力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的基桩承载力检测装置通常是利用反力梁与液压缸配合,一种方式是堆载法,是在反力梁架设在基桩上后,通过在反力梁上堆载配重,液压缸位于反力梁与基桩之间对基桩施加压力, 可以参考公开号为cn21781125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文献。另一种方式是锚桩法,反力梁通过锚杆固定并架设在基桩上,液压缸位于反力梁与基桩之间对基桩施加压力,可以参考公开号为cn206457862u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文献。两种方式都需要设置反力梁,且在进行检测时,装置要进行先前的安装工作要使装置安装时反力梁的位置与基桩保持相互垂直,并且都要将反力梁进行固定,第一种固定方式是通过吊机起吊多个配重放置在反力梁上,过程耗时长,导致检测效率不高,第二种固定方式是需要安装锚杆以及反力梁与锚杆之间连接安装,过程繁琐,且需要依靠人力辅助,而且由于锚杆埋在地基中,检测过程有破坏地基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检测效率的桩基载力检测装置。
4.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桩基承载力检测装置,包括底板,底板上设置测压组件和施压组件,测压组件包括底板上设置的测压筒,测压筒上端口内滑动设置承压件,承压件的底部设置压力板,压力板与测压筒滑动连接,测压筒上在压力板下方设置安装腔,压力板下方两侧均设置有弹簧,弹簧位于安装腔内,底板中部开设有过孔,测压筒底部设置用于安置基桩的开口,施压组件包括工作板,工作板连接在底板的上方,工作板顶部两侧对称设置承重板,两个承重板之间设置升降板,升降板通过升降驱动装置与承重板连接,升降板中部设置滑孔,滑孔内部设置施压块,升降板底部设置第二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连接有推板,且推板位于施压块的下方。
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底板与工作板之间设置高度调节机构,高度调节机构包括在工作板之间设置第一电动推杆,第一电动推杆,工作板上方设置有水平仪,工作板下方环绕设置有四个伸缩杆,伸缩杆的下端与底板固定。
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升降驱动装置为两侧所述承重板相互靠近一侧均设置有滑轨,两个滑轨上端内壁上均设置第三电动推杆,升降板与滑轨滑动连接,两个第三电动推杆分别连接升降板的两端。
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推板与升降板滑动连接。
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测压筒下部两侧表面上均设置有刻度尺。
1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承压件为承压板,承压板底部设置缓冲垫,缓冲垫为木质或者橡胶材质。
1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工作板上设置水平仪。
12.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在使用时,使基桩穿过底板中部的过孔后安置在测压筒底部的开口内,并且使压力板与基桩相接触,利用升降驱动装置将升降板升起预定的高度,通过第二电动推杆将推板从施压块底部移开,施压块落下后对测压筒内的承压件产生冲击力,承压件将冲击力通过压力板传递至基桩,若基桩发生下陷,压力板也会下移,使弹簧收缩,不同的冲力力度使基桩下陷沉降的程度不同,也对应不同的弹簧的收缩量,由此能够实现对基桩承载力的检测,在使用时将本装置整体直接吊起后放在对应的基桩上即可开始检测,相比现有技术本方案不需要反力梁,因此不用考虑反力梁的固定方式,能够提高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所述测压组件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所述施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升降板与推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18.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升降板与推板的的滑动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20.如图1-图5所示。一种桩基承载力检测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上设置测压组件和施压组件,测压组件包括底板1上设置的测压筒2,测压筒2上端口内滑动设置承压件3,承压件3的底部设置压力板4,压力板4与测压筒2滑动连接,测压筒2上在压力板4下方设置安装腔5,压力板4下方两侧均设置有弹簧6,弹簧6位于安装腔5内,底板1中部开设有过孔7,测压筒2底部设置用于安置基桩的开口8,施压组件包括工作板9,工作板9连接在底板1的上方,工作板9顶部两侧对称设置承重板10,两个承重板10之间设置升降板11,升降板11通过升降驱动装置与承重板10连接,升降板11中部设置滑孔12,滑孔12内部设置施压块13,升降板11底部设置第二电动推杆14,第二电动推杆14连接有推板23,且推板23位于施压块13的下方。
21.使用时,通过起吊装置将本装置吊起后放置在基桩22上,过程中,基桩22先穿过底板1中部的过孔7后进入测压筒2底部的开口8内,并且基桩22与压力板4相接触,通过启动第二电动推杆14,将推板23从施压块13底部移开,施压块13落下后对测压筒2内的承压件3产生冲击力,承压件3将冲击力通过压力板4传递至基桩22,若基桩22发生下陷,压力板4也会下移,使弹簧6收缩,施压块13从不同的高度落下,会产生不同的冲击力,不同的冲力力度使基桩下陷沉降的程度不同,也对应不同的弹簧6的收缩量,由此能够实现对基桩承载力的检测,升降驱动装置可以是,通过卷扬机的方式调整升降板11的高度也可以通过电动推杆或者液压缸的方式驱动升降板11升降来调节高度,测压筒2用于能够使试压块落下后可以对准基桩22,承压件3用于避免试压块直接与压力板4接触使其受损,在更换检测基桩22时,将试压块吊起复位即可,然后将本装置整体吊起转移至另一基桩处即可,升降板11底部可以设置两组第二电动推杆14与推板23,使用时可以通过水平仪21来检测升降板是否保持水
平,保证施压块13垂直水平面落下,在使用时可以预先标定好弹簧压缩量与施压块产生冲击力的对应关系。
22.在使用时,使基桩穿过底板1中部的过孔7后安置在测压筒2底部的开口8内,并且使压力板4与基桩相接触,利用升降驱动装置将升降板11升起预定的高度,通过第二电动推杆14将推板23从施压块13底部移开,施压块13落下后对测压筒2内的承压件3产生冲击力,承压件3将冲击力通过压力板4传递至基桩,若基桩发生下陷,压力板4也会下移,使弹簧6收缩,不同的冲力力度使基桩下陷沉降的程度不同,也对应不同的弹簧6的收缩量,由此能够实现对基桩承载力的检测,在使用时将本装置整体直接吊起后放在对应的基桩上即可开始检测,相比现有技术本方案不需要反力梁,因此不用考虑反力梁的固定方式,能够提高检测效率。
23.所述底板1与工作板9之间设置高度调节机构,高度调节机构包括在工作板9之间设置第一电动推杆15,第一电动推杆15,工作板9上方设置有水平仪21,工作板9下方环绕设置有四个伸缩杆16,伸缩杆16的下端与底板1固定,通过第一电动推杆15可以调整工作板9的高度,四个伸缩杆16可以保证工作板9的稳定性。
24.升降驱动装置为两侧所述承重板10相互靠近一侧均设置有滑轨17,两个滑轨17上端内壁上均设置第三电动推杆18,升降板11与滑轨17滑动连接,两个第三电动推杆18分别连接升降板11的两端,通过两个第三电动推杆18驱动升降板11,更容易控制升降板11的高度。
25.所述推板与升降板11滑动连接,保证推板移动的稳定性,推板与升降板11的滑动连接结构可采用,滑杆连接方式或者是燕尾槽与燕尾榫配合的方式。
26.测压筒2下部两侧表面上均设置有刻度尺,测压筒2下部在安装腔5所在位置设置观察口,便于观察弹簧6的压缩量。
27.所述承压件3为承压板19,承压板19底部设置缓冲垫20,缓冲垫20为木质或者橡胶材质。
28.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