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支护装置的制作方法-j9九游会真人

文档序号:35889145发布日期:2023-10-28 19:09阅读:3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支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护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支护装置。


背景技术:

2.装配式建筑对于建筑行业最大的优点在与省去了在现场进行浇筑和等待混凝土凝土的时间,大大降低了建筑建造的等待时间,但是这也造成一定的问题,混凝土预制件的底端 无法根据施工现场实际的地面平整度进行制作,因此在安装时经常会出现地面不平导致的预制件安装倾斜,此时就需要使用支护装置对预制件进行支撑,然后对预制件的角度进行调整,但是现有的装配式建筑用支护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却存在一些问题,就比如现有的支护装置仅仅只能对混凝土预制件进行支撑,调整预制件角度时还是需要通过吊装装置的配合保证混凝土预制件在调整过程中不会倾倒,十分的不方便,同时在调整的过程中,往往是利用液压装置进行调节,但是液压装置需要专人操作,而负责查看角度的人员与负责操控液压装置的人员的行动并不能完全统一,很难快速的完成对混凝土预制件的调整。
3.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支护装置(授权公告号cn216840682u),该实用新型通过卡框与混凝土预制件的卡合,使得混凝土预制件能够获得安装座的支撑,同时利用可以转动的卡框在对混凝土预制件支撑的同时,完成对混凝土预制件角度的调整,达 到了在调整的过程中仍能够提供稳定支护的目的;通过2个撬杆撬动滑杆的方式,使得2个滑杆能够带动翻板从两侧带动调节齿杆按照不同的方向转动,从而使得2个顶杆能够通过挤压卡框的方式使得卡框能够带动混凝土预制件的角度改变,十分的方便;通过撬杆撬动滑杆的方式使得操作人员可以在踩踏撬杆的同时近距离的观察混凝土预制件的倾斜情况,从而使得操作人员能够准确把握此时混凝土预制件的角度,从而快速 完成对混凝土预制件的调整。但是该实用新型无法对不同厚度的装配式建筑进行支护固定,适用范围较小,不便于多种环境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支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支护装置,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呈矩形固定有四个固定块,同一侧两个所述固定块之间转动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安装板与固定板之间安装有角度调节机构,所述固定板的底部一侧设置有第二转盘,所述第二转盘的一侧固定有贯穿并延伸至固定板内部的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上方设置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的内部贯穿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层套接有两个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的一侧设置有第四锥齿轮,所述第四锥齿轮的一侧固定有贯穿并延伸至固定板外部的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的外层套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一侧固定有支护挡板。
6.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对称固定于固定板一侧的两个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件。
7.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底部固定有贯穿并延伸至安装板内部的螺套,所述螺套的内部贯穿连接有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的一侧贯穿并延伸至安装板的外部固定有皮带轮,同侧两个所述皮带轮之间转动连接有皮带,其中两个所述皮带轮的一侧均固定有第一转盘。
8.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对应螺套的位置处开设有通槽。
9.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丝杆的一侧固定有限位块。
10.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套筒的内部对应第一丝杆的位置处设置有相适配的内螺纹。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角度调节机构可以固定板进行角度倾斜,从而便于对侧面不同倾斜角度的装配式建筑进行支护,通过第二转盘可以控制支护挡板进行移动,进而可以对不同厚度的装配式建筑进行固定,具有更加广泛的实用效果。
附图说明
12.图1为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支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支护装置中固定板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支护装置中安装板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15.图中:1、安装板;2、固定板;3、支护挡板;4、第一连接件;5、连接杆;6、第二连接件;7、螺套;8、皮带轮;9、皮带;10、第一转盘;11、通槽;12、第二转盘;13、固定块;14、第一丝杆;15、限位块;16、第一锥齿轮;17、第二锥齿轮;18、转轴;19、第三锥齿轮;20、第四锥齿轮;21、套筒;22、第二丝杆。
具体实施方式
16.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支护装置,包括安装板1,安装板1的上表面呈矩形固定有四个固定块13,同一侧两个固定块13之间转动连接有固定板2,安装板1与固定板2之间安装有角度调节机构,角度调节机构包括对称固定于固定板2一侧的两个第一连接件4,第一连接件4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连接杆5,连接杆5的顶端偏移带动固定板2形成角度偏移,从而适配不同的装配式建筑,连接杆5的底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件6,第二连接件6移动带动连接杆5底端移动,连接杆5底端移动带动连接杆5的顶端偏移,第二连接件6的底部固定有贯穿并延伸至安装板1内部的螺套7,螺套7移动带动第二连接件6移动,安装板1的上表面对应螺套7的位置处开设有通槽11,螺套7的内部贯穿连接有第二丝杆22,第二丝杆22转动带动螺套7移动,第二丝杆22的一侧贯穿并延伸至安装板1的外部固定有皮带轮8,皮带轮8转动带动第二丝杆22转动,同侧两个皮带轮8之间转动连接有皮带9,两个皮带轮8转动带动两个皮带9转动,两个皮带9转动带动另外两个皮带轮8转动,其中两个皮带轮8的一侧均固定有第一转盘10,根据装配式建筑的侧面倾斜角度,转动第一
转盘10带动其中两个皮带轮8转动,固定板2的底部一侧设置有第二转盘12,第二转盘12的一侧固定有贯穿并延伸至固定板2内部的第一锥齿轮16,转动第二转盘12带动第一锥齿轮16转动,第一锥齿轮16的上方设置有第二锥齿轮17,第一锥齿轮16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17转动,第二锥齿轮17的内部贯穿连接有转轴18,第二锥齿轮17转动带动转轴18转动,转轴18的外层套接有两个第三锥齿轮19,转轴18转动带动第三锥齿轮19转动,第三锥齿轮19的一侧设置有第四锥齿轮20,第三锥齿轮19转动带动第四锥齿轮20转动,第四锥齿轮20的一侧固定有贯穿并延伸至固定板2外部的第一丝杆14,第四锥齿轮20转动带动第一丝杆14转动,第一丝杆14的一侧固定有限位块15,第一丝杆14的外层套接有套筒21,套筒21的内部对应第一丝杆14的位置处设置有相适配的内螺纹,第一丝杆14转动带动套筒21移动,进而对不同厚度的装配式建筑进行支护,套筒21的一侧固定有支护挡板3。
1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根据装配式建筑的侧面倾斜角度,转动第一转盘10带动其中两个皮带轮8转动,两个皮带轮8转动带动两个皮带9转动,两个皮带9转动带动另外两个皮带轮8转动,皮带轮8转动带动第二丝杆22转动,第二丝杆22转动带动螺套7移动,螺套7移动带动第二连接件6移动,第二连接件6移动带动连接杆5底端移动,连接杆5底端移动带动连接杆5的顶端偏移,连接杆5的顶端偏移带动固定板2形成角度偏移,从而适配不同的装配式建筑。
18.转动第二转盘12带动第一锥齿轮16转动,第一锥齿轮16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17转动,第二锥齿轮17转动带动转轴18转动,转轴18转动带动第三锥齿轮19转动,第三锥齿轮19转动带动第四锥齿轮20转动,第四锥齿轮20转动带动第一丝杆14转动,第一丝杆14转动带动套筒21移动,进而对不同厚度的装配式建筑进行支护。
19.以上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