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缝纫机配件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带分布刀的压脚及缝纫机。
背景技术:
2.缝纫机压脚是缝纫机的送料机构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零部件,传统的压脚,落针孔与压脚前端的距离比较远,在劈缝缝纫时容易出现缝纫位置偏移的情况。
3.现有一种压脚,如图1所示,压脚包括压脚柄10、主压脚板20和两个副压脚板40,主压脚板20的中部开设有落针孔。主压脚板20的前端设置有分布刀30,分布刀30的下部向主压脚板20的底面延伸,但其延伸距离较短,一般延伸至主压脚板20前端的下部,使得分布刀30下部端面到落针孔之间的距离较远,布料在针步形成前,即在分布刀30与落针孔之间时,该分布刀30无法管控布料走向,进而影响其缝纫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在针步形成前精准管控布料走向的带分布刀的压脚。
5.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包含上述带分布刀的压脚的缝纫机。
6.为了实现上述的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分布刀的压脚,包括压脚柄、主压脚板、分布刀和两个副压脚板,主压脚板与压脚柄活动连接,两个副压脚板分别连接在主压脚板的两侧,分布刀连接在主压脚板的前端,主压脚板的中部开设有落针孔,分布刀包括第一连接部、分布部和延长部,分布部连接在第一连接部的下方,分布部向主压脚板的底面延伸,延长部连接在分布部的后端,分布部和延长部均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延长部的端面到落针孔之间具有预设距离,预设距离为0至10mm。
7.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在分布刀的后端设置延长部,且延长部的端面到落针孔之间具有预设距离,该预设距离比现有压脚中分布刀到落针孔的距离要小,分布刀设置在布料的劈缝上,用于管控布料,使得布料从进料到针步形成前均能受到分布刀的管控,避免走偏,有利于提高布料走向的直线度,提高其缝纫质量。
8.进一步的方案是,预设距离为0至5mm。
9.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限定预设距离为0至5mm,有利于进一步确保分布刀能管控布料的走向,降低布料走向偏移的情况发生。
10.进一步的方案是,分布部的底面与延长部的底面平齐,延长部向下凸出主压脚板的底面。
11.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延长部向下凸出主压脚板的底面,用于嵌入布料的劈缝内,实现对布料走向的管控。
12.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分布刀与所述落针孔处于同一平面内,分布部的前端向前凸出地设置有凸出部,在上下方向上,凸出部靠近分布部的底面设置。
13.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凸出部,有利于分布刀在布料进入压脚底部前就嵌入
布料的劈缝内,进而提前管控布料的走向。
14.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分布刀与所述主压脚板可拆卸连接,第一连接部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主压脚板的前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和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与第一安装孔连通,第一连接件穿过第一安装孔连接在第二安装孔内。
15.进一步的方案是,分布刀在主压脚板上的位置可沿左右方向调整。
16.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分布刀在主压脚板上的位置可沿左右方向调整,用户根据不同的缝纫需求,将缝纫线调整至布料劈缝外侧,实现多种不同缝纫功能。
17.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安装孔设为长孔,长孔的长度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二连接部开设有三个第二安装孔,三个第二安装孔沿左右方向排列设置,第一连接件穿过第一安装孔连接在其中一个第二安装孔内。
18.进一步的方案是,分布刀在第一连接部的后端设置有折弯部,折弯部向下凸出并沿左右方向延伸,折弯部与分布部之间形成有容纳槽。
19.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折弯部,用于与主压脚配合,起到导向作用,防止在调整时分布刀在前后方向的位置跑偏。
20.进一步的方案是,主压脚板的中部设置有三个落针孔,三个落针孔沿左右方向排列设置并连通。
21.为了实现上述的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缝纫机,包括上述的带分布刀的压脚。
附图说明
22.图1是现有技术中压脚的结构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带分布刀的压脚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带分布刀的压脚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25.图4是本实用新型带分布刀的压脚第一实施例中分布刀的侧视图。
26.图5是本实用新型带分布刀的压脚第一实施例中分布刀的俯视图。
27.图6是本实用新型带分布刀的压脚第一实施例中主压脚板的侧视图。
28.图7是本实用新型带分布刀的压脚第一实施例中主压脚板的俯视图。
29.图8是本实用新型带分布刀的压脚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图。
30.图9是本实用新型带分布刀的压脚第二实施例的俯视图。
31.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32.带分布刀的压脚第一实施例:
33.参见图2至图7,本实施例提供的带分布刀的压脚,包括压脚柄1、主压脚板2、分布刀3和两个副压脚板4。压脚柄1的上部用于与缝纫机的压杆连接,压脚柄1的下部设置有销轴5,销轴5沿左右方向延伸,主压脚板2通过销轴5与压脚柄1活动连接,使得主压脚板2能绕销轴5上下摆动。两个副压脚板4分别连接在主压脚板2的两侧,分布刀3可拆卸地连接在主压脚板2的前端,主压脚板2的中部开设有落针孔21。
34.分布刀3包括第一连接部31、分布部32和延长部33。第一连接部31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一连接部31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311。分布部32连接在第一连接部31的下方,分布部32向主压脚板2的底面延伸。延长部33连接在分布部32的后端,分布部32和延长部33均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延长部33的端面靠近落针孔21设置。
35.本实施例中,分布刀3与落针孔21处于同一平面内,使得缝纫线刚好落在布料的劈缝内。延长部33的端面到落针孔21之间具有预设距离l1,具体地:延长部33的端面到落针孔21之间的距离是指在水平投影面上,延长部33的端面到缝纫机的缝纫针插入落针孔21的位置,一般地,缝纫针插入落针孔21的中心处。预设距离l1为0至10mm,优选地,预设距离l1为0至5mm,本实施例的预设距离l1优选为2.5mm。
36.延长部33向下凸出主压脚板2的底面,分布部32的底面与延长部33的底面平齐,以确保分布部32的底面以及延长部33的底面能嵌入布料的劈缝内,其管控布料走向的作用。延长部33向下凸出的距离不超过副压脚板4的底面。
37.分布部32的前端向前凸出地设置有凸出部321,在上下方向上,凸出部321靠近分布部32的底面设置,方便在开始进布时,分布刀3就能管控布料走向。
38.主压脚板2的前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22和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部22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221,第二安装孔221优选为螺纹孔,第二安装孔221与第一安装孔311连通,第一连接件穿过第一安装孔311连接在第二安装孔221内,实现分布刀3与主压脚板2可拆卸连接。
39.在本实施例中,分布刀3在主压脚板2上的位置可沿左右方向调整。具体地:第一安装孔311设为长孔,长孔的长度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二连接部22开设有三个第二安装孔221,三个第二安装孔221沿左右方向间隔均匀地排列设置,第一连接件穿过第一安装孔311连接在其中一个第二安装孔221内。需要时,可将第一连接件安装至合适的第二安装孔221内,实现分布刀3的位置调整。
40.在调整过程中,为了防止分布刀3在前后方向上位置发生偏移,分布刀3在第一连接部31的后端设置有折弯部34,折弯部34向下凸出并沿左右方向延伸,折弯部34用于与第二连接部22的后壁邻接,起到导向作用。折弯部34与分布部32之间形成有容纳槽35,该容纳槽35的形状与主压脚板2前端的形状匹配,主压脚板2前端设置在该容纳槽35内。
41.本实施例的主压脚板2的中部设置有三个落针孔21,三个落针孔21沿左右方向排列设置并连通,以形成“e”字形。三个落针孔21的宽度大小不同,具有地,越靠近主压脚板2右侧的落针孔21宽度越小,越靠近主压脚板2左侧的落针孔21宽度越大。
42.带分布刀的压脚第二实施例:
43.参见图8和图9,在上述带分布刀的压脚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实施例的带分布刀的压脚中,延长部33的端面到落针孔21之间具有预设距离l2,该预设距离l2为0mm,即延长部33的端面与落针孔21的中心平齐,缝纫针可贴近延长部33的端面处上下移动。
44.缝纫机实施例:
45.缝纫机包括上述带分布刀的压脚,带分布刀的压脚连接在缝纫机的压杆上,带分布刀的压脚能跟随压杆上下移动。
46.综上可见,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分布刀的后端设置延长部,且延长部的端面到落针孔之间具有预设距离,该预设距离比现有压脚中分布刀到落针孔的距离要小,分布刀设置在布料的劈缝上,用于管控布料,使得布料从进料到针步形成前均能受到分布刀的管控,有
利于提高布料走向的直线度,提高其缝纫质量。
47.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