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击球训练棒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击打击球训练用球棒。
背景技术:
2.棒球棍,是棒球比赛中,击球员用来击球的棒子,常见的有木棒、铝棒、复合球棒三种。
3.现有技术中的球棒棍在训练时无法直观看出训练员击打棒球的具体位置,从而对于训练过程中造成的缺陷不便于做出改变操作,而传统的方式大多数采用棒球的涂料与球棒贴合,进行判断,而该操作效率较低,且影响球棒的使用,缺少训练过程中使用的球棒,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击打击球训练用球棒,推拉板进行移动与缓冲圈抵触,能够将滑动块再次复位便于使用操作,而弹簧进行弹性回拉,推拉板复位,操作方便。
5.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击打击球训练用球棒,包括:握杆、球棒主体和锥形头,所述握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球棒主体,所述球棒主体的一端开设有若干开口,所述开口的内部插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锥形头,所述锥形头和滑动块之间固定连接有限位圈;
6.所述开口的内侧两端均设置有防滑夹持块,且防滑夹持块和球棒主体固定连接,所述球棒主体的内部设置有缓冲圈,所述缓冲圈的内部设置有推拉板。
7.根据所述的一种击打击球训练用球棒,所述推拉板的一侧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块,所述球棒主体的一端中部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和连接杆插接配合。
8.根据所述的一种击打击球训练用球棒,所述推拉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且弹簧和球棒主体固定连接。
9.根据所述的一种击打击球训练用球棒,所述滑动块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弧形块。
10.根据所述的一种击打击球训练用球棒,所述缓冲圈采用橡胶材质。
11.根据所述的一种击打击球训练用球棒,所述握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护手块。
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设置有锥形头、缓冲圈、限位圈和防滑夹持块,使用人员手持握杆,将对棒球进行击打操作,击打过程中通过锥形头进行抵触,随后通过冲击力进行回弹操作,而缓冲圈进行对滑动块滑动配合,进行缓冲,同时限位圈进行与开口抵触,达到限位,而防滑夹持块进行对滑动块进行夹持固定,保持位置固定,通过位置固定根据回压位置查看棒球
击打位置,进行训练调整操作,实用性强,成本较低。
13.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拉块、滑动块、弹簧、推拉板和缓冲圈,将拉块进行拉动,推拉板进行移动与缓冲圈抵触,能够将滑动块再次复位便于使用操作,而弹簧进行弹性回拉,推拉板复位,操作方便。
14.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橡胶弧形块、滑动块和限位圈,通过橡胶弧形块与防滑夹持块抵触,达到支撑作用,有效的达到限位,当需要对滑动块更换时,将锥形头向外拉动,而橡胶弧形块挤压在防滑夹持块内部,达到拔出,即可实现拆卸更换作用。
15.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击打击球训练用球棒的立体结构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击打击球训练用球棒的滑动块截面结构图;
19.图3为图2中的a处放大结构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击打击球训练用球棒的球棒主体剖面结构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击打击球训练用球棒的锥形头立体结构图。
22.图例说明:
23.1、握杆;2、球棒主体;3、护手块;4、缓冲圈;5、推拉板;6、防滑夹持块;7、开口;8、锥形头;9、限位圈;10、橡胶弧形块;11、滑动块;12、连接杆;13、弹簧;14、拉块;15、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24.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25.参照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击打击球训练用球棒,其包括:握杆1、球棒主体2和锥形头8,握杆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球棒主体2,球棒主体2的一端开设有若干开口7,通过开口7将滑动块11和锥形头8进行插接配合,开口7的内部插接有滑动块11,滑动块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锥形头8,使用人员手持握杆1,将对棒球进行击打操作,击打过程中通过锥形头8进行抵触,随后通过冲击力进行回弹操作,锥形头8和滑动块11之间固定连接有限位圈9,通过限位圈9进行位置限制,防止脱离开口7,滑动块1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弧形块10,握杆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护手块3;
26.开口7的内侧两端均设置有防滑夹持块6,通过防滑夹持块6进行夹持固定,保持固定作用,使用人员可查看击打位置,且防滑夹持块6和球棒主体2固定连接,球棒主体2的内部设置有缓冲圈4,缓冲圈4采用橡胶材质,缓冲圈4进行对滑动块11滑动配合,进行缓冲,缓冲圈4的内部设置有推拉板5,推拉板5进行滑动操作,滑动后将抵触缓冲圈4,随后通过缓冲圈4的柔性将滑动块11进行抵触推动操作,使其复位,推拉板5的一侧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2,通过连接杆12带动推拉板5位置移动,连接杆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块14,通过将拉
块14将向外侧拉动,随后连接杆12向一侧移动,球棒主体2的一端中部开设有通孔15,且通孔15和连接杆12插接配合,推拉板5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13,弹簧13进行弹性回拉,推拉板5复位,且弹簧13和球棒主体2固定连接。
27.工作原理:在使用时首先通过将拉块14将向外侧拉动,随后连接杆12向一侧移动,移动后带动推拉板5进行滑动操作,滑动后将抵触缓冲圈4,随后通过缓冲圈4的柔性将滑动块11进行抵触推动操作,使其复位,并通过防滑夹持块6进行夹持固定,保持固定作用,随后当使用时,使用人员手持握杆1,将对棒球进行击打操作,击打过程中通过锥形头8进行抵触,随后通过冲击力进行回弹操作,而缓冲圈4进行对滑动块11滑动配合,进行缓冲,同时限位圈9进行与开口7抵触,达到限位,而防滑夹持块6进行对滑动块11进行夹持固定,保持位置固定,随后使用人员可查看击打位置,进行根据击打位置进行训练调整操作,再次将拉块14进行拉动,推拉板5进行移动,能够将滑动块11再次复位便于使用操作,而弹簧13进行弹性回拉,推拉板5复位。
28.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技术特征:
1.一种击打击球训练用球棒,其特征在于,包括:握杆(1)、球棒主体(2)和锥形头(8),所述握杆(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球棒主体(2),所述球棒主体(2)的一端开设有若干开口(7),所述开口(7)的内部插接有滑动块(11),所述滑动块(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锥形头(8),所述锥形头(8)和滑动块(11)之间固定连接有限位圈(9);所述开口(7)的内侧两端均设置有防滑夹持块(6),且防滑夹持块(6)和球棒主体(2)固定连接,所述球棒主体(2)的内部设置有缓冲圈(4),所述缓冲圈(4)的内部设置有推拉板(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击打击球训练用球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板(5)的一侧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2),所述连接杆(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块(14),所述球棒主体(2)的一端中部开设有通孔(15),且通孔(15)和连接杆(12)插接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击打击球训练用球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板(5)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13),且弹簧(13)和球棒主体(2)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击打击球训练用球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块(1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弧形块(1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击打击球训练用球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圈(4)采用橡胶材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击打击球训练用球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杆(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护手块(3)。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击打击球训练用球棒,包括握杆、球棒主体和锥形头,所述握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球棒主体,所述球棒主体的一端开设有若干开口,所述开口的内部插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锥形头,所述锥形头和滑动块之间固定连接有限位圈;所述开口的内侧两端均设置有防滑夹持块,且防滑夹持块和球棒主体固定连接,所述球棒主体的内部设置有缓冲圈,所述缓冲圈的内部设置有推拉板。通过上述结构,通过橡胶弧形块与防滑夹持块抵触,达到支撑作用,有效的达到限位,当需要对滑动块更换时,将锥形头向外拉动,而橡胶弧形块挤压在防滑夹持块内部,达到拔出,即可实现拆卸更换作用。更换作用。更换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郭清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山市阿洛奇美第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24
技术公布日:2023/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