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健身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牵引式腹背健身器。
背景技术:
2.身体肥胖是当今社会人体健康的一大拦路虎,为了有效预防疾病,人们越来越重视健身减肥,而身体肥胖主要集中体现在腹部肥胖,如何针对腹部肥胖进行锻炼已成为人们在健身减肥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
3.能使人体全身以和谐、舒服的方式开展运动,且高效消除腹部肥胖顽疾的健身器材,应满足普通大众最基本的几个要求:
4.1、自然和谐的人体运动方式,应符合人体日常运动的原理;
5.2、合理的健身负荷,让人可以在自身可承受的负荷范围内进行舒服、充分的运动;
6.3、人体健身减肥的目标部位应能充分受力和发力,应属于主动性运动方式;
7.4、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必须使人体实现持续性、往复性的全身性运动,以达到快速暖身和出汗的高效减肥效果。
8.传统的健身类器材目前有多种结构类型,但大都无法同时满足上述要求,能使人体全身以和谐、舒服的方式开展运动,能高效消除人体腹部肥胖的健身产品并不多见,有的产品太费劲(如健腹轮),力量一般、毅力一般的普通人很难坚持下去;有的产品腹部受力不够(如收腹机),绝大部分普通人使用后见效一般;有的产品设计没能真正体现人体的日常运动原理(如卷腹机),使得人体局部的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等不能实现自然和谐的收放运动,运动时间持续稍微长一些,一直受压迫的人体局部(如在人体手臂、腿部等),普通人都会有酸、疼、麻等不舒服感觉。由此可见,现有技术中针对腹背的健身器材普遍存在锻炼方式不自然、效果不佳且用户体验感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9.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锻炼效果及体验感好的牵引式腹背健身器。
10.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1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牵引式腹背健身器,包括:
12.腹背牵引机构,用于为用户的腹部或背部提供持续且大小能够调节的牵引负载力;
13.牵引防护套,设置在所述腹背牵引机构的牵引负载力输出端,用于辅助支撑用户的腹部或背部;
14.上肢牵引机构,用于用户腹部承担负载后对用户上肢提供牵引力,或用户背部承担负载后对用户上肢提供反推力;
15.其中,所述腹背牵引机构与所述上肢牵引机构的相对位置固定,所述上肢牵引机构位于用户对所述腹背牵引机构的牵引力方向上,所述上肢牵引机构对用户的牵引力或反
推力与所述腹背牵引机构对用户的牵引负载力方向相反。
16.进一步限定,上述的牵引式腹背健身器,其中,还包括用于用户下肢往复运动的往复踏板机构,所述往复踏板机构设置在所述上肢牵引机构底部且靠近所述上肢牵引机构一侧端向远离地面一侧抬升形成坡度。
17.进一步限定,上述的牵引式腹背健身器,其中,还包括能够放置并覆盖在所述往复踏板机构上以防止所述往复踏板机构带动用户下肢运动的限位踏板。
18.进一步限定,上述的牵引式腹背健身器,其中,所述腹背牵引机构包括腹背牵引支架、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牵引绳、负载件;
19.所述第一定滑轮固定设置在所述腹背牵引支架上,所述第二定滑轮位于所述第一定滑轮靠近地面一侧且能够升降调整高度;
20.所述牵引绳其中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负载件、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第一定滑轮顶部以及所述第二定滑轮底部并连接所述牵引防护套;
21.其中,所述负载件的重量以及数量能够调整,以实现牵引负载力的大小调节。
22.进一步限定,上述的牵引式腹背健身器,其中,所述腹背牵引支架包括:
23.第一支撑底座,用于连接地面;
24.第一纵梁,于所述第一支撑底座远离地面一侧端面上对称且固定设有相互平行的两个;
25.第一滑轮安装杆,固定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纵梁之间;
26.第一调节套件,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纵梁上;
27.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一调节套件螺纹连接且能够抵接所述第一纵梁;
28.第二滑轮安装杆,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调节套件上,位于所述第一滑轮安装杆靠近地面一侧且与所述第一滑轮安装杆平行;
29.其中,所述第一定滑轮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轮安装杆上,所述第二定滑轮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滑轮安装杆上。
30.进一步限定,上述的牵引式腹背健身器,其中,所述牵引防护套包括:
31.衔接件,与牵引绳远离负载件一端扣接;
32.环绕绳,于所述衔接件上固定设有四条;
33.受力垫,固定设置在四条所述环绕绳远离所述衔接件一侧端。
34.进一步限定,上述的牵引式腹背健身器,其中,所述上肢牵引机构包括上肢牵引支架以及设置在所述上肢牵引支架上的上肢牵引杆,所述上肢牵引杆能够于所述上肢牵引支架上升降调整高度。
35.进一步限定,上述的牵引式腹背健身器,其中,所述上肢牵引支架包括:
36.第二支撑底座,用于连接地面;
37.第二纵梁,于所述第二支撑底座远离地面一侧端面上对称且固定设有相互平行的两个;
38.第二调节套件,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纵梁上;
39.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二调节套件螺纹连接且能够抵接所述第二纵梁;
40.其中,所述上肢牵引杆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调节套件上。
41.进一步限定,上述的牵引式腹背健身器,其中,所述腹背牵引机构上的第二滑轮安
装杆与所述上肢牵引机构上的上肢牵引杆平行且二者之间固定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衔接梁。
42.进一步限定,上述的牵引式腹背健身器,其中,所述上肢牵引机构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衔接梁上的握持手柄。
43.本实用新型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44.1、通过腹背牵引机构对用户腹部或背部直接施加牵引负载力,同时通过上肢牵引机构对用户上肢提供与牵引负载力方向相反的牵引力或反推力,用户受两个相反力的作用形成对肌肉的负载,从而起到锻炼效果;
45.2、当用户佩戴牵引防护套后,负载件的重力通过牵引绳直接传递至牵引防护套,并基于牵引防护套佩戴位置施加用户腹部或背部一恒定的牵引力,由于健身负荷完全作用于人体腹部或者背部,从而使人体腹背部的肌肉、骨骼等人体组织既能充分受力也能充分发力,实现对负载件进行持续、往复的牵引运动,属于一种主动性运动方式,保证锻炼效果,有效地消除人体腹部肥胖的顽疾;
46.3、通过往复踏板机构的坡度模拟爬坡运动,由于爬坡运动完全符合人体日常的运动原理,使得锻炼过程更加和谐、自然,在类似爬坡运动的过程中,几乎能让人体全身肌肉组织参与其中(包括人体的上肢、下肢、腹部、腰部、肩部、背部、胸部等),在有限时间里,这种全身性、主动性的运动方式能够让人体快速达到暖身和出汗的健身减肥效果,同时占用空间小,在固定、狭小的空间里实现了持续、往复的腹部牵引式爬坡运动;
47.4、负载件的重量能够自由调节,从而实现牵引力大小的自由调节,使得健身负荷在人体自身可承受的范围内,针对不同健身需求的用户,都可以选择自己所能承受的合理负荷进行舒适的全身性健身运动;
48.5、当用户背对腹背牵引机构且腹部佩戴牵引防护套后,通过握持上肢牵引杆能够为人体上肢提供稳定、持续的牵引力,实现对用户上肢的辅助支撑,同时用户通过上肢弯曲、伸直往复调整与上肢牵引杆之间的距离,此时用户腹部向靠近、远离上肢牵引杆一侧方向往复运动,负载件受牵引绳拉动一直处于悬挂状态,即用户腹部直接承受负载,从而实现腹部的间歇式发力,即持续性、往复性的健身运动,从而实现对腹部的无氧式力量训练;
49.6、当用户正对腹背牵引机构且背部佩戴牵引防护套时,通过握持上肢牵引杆实现上肢的弯曲、伸直往复运动,此时握持手柄对用户提供与腹背牵引机构牵引负载力方向相反的反推力,通过两个相反力作用实现背部的持续性锻炼,其中,通过牵引防护套使得健身负荷完全作用于人体背部,使背部的肌肉、骨骼等组织充分受力和发力,实现增加背部的肌肉力量和增强腰椎的稳定性目的,有利于人体腰椎疾病方面的预防和改善;
50.7、通过于腹背牵引机构、上肢牵引机构之间设置的衔接机构,一方面保证腹背牵引机构、上肢牵引机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使得二者之间保持固定、合理的运动空间,另一方面在人体运动时,使腹部/背部牵引运动产生的作用于腹背牵引机构水平方向的力,同上肢牵引运动产生的作用于上肢牵引机构水平方向的力互相平衡抵消,最终实现人体腹部/背部对负载件进行持续、往复的做功运动,保证健身减肥的功效。
附图说明
5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牵引式腹背健身器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5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牵引式腹背健身器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5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牵引式腹背健身器中“牵引防护套200”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5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牵引式腹背健身器中“第二定滑轮133”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5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牵引式腹背健身器中“限位踏板600”的使用示意图。
56.附图标记
57.腹背牵引机构-100、第一支撑底座-110、第一纵梁-111、第一支撑斜杆-112、第一滑轮安装杆-113、第一调节套件-120、第一限位件-121、第一管夹-122、第二滑轮安装杆-123、牵引绳-130、负载件-131、第一定滑轮-132、第二定滑轮-133、牵引防护套-200、受力垫-210、环绕绳-220、衔接件-230、上肢牵引机构-300、第二支撑底座-310、第二纵梁-311、第二支撑斜杆-312、挂梁-313、第二调节套件-320、第二限位件-321、第二管夹-322、上肢牵引杆-323、握持套垫-324、握持手柄-330、衔接机构-400、衔接梁-410、往复踏板机构-500、限位踏板-600。
具体实施方式
5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59.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60.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牵引式腹背健身器进行详细地说明。
6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牵引式腹背健身器,如图1所示,包括腹背牵引机构100以及上肢牵引机构300,其中,腹背牵引机构100用于为用户的腹背提供持续且大小可调节的牵引负载力,上肢牵引机构300用于在用户腹部承担负载后对用户上肢提供稳定、持续的牵引力或在用户背部承担负载后对用户上肢提供稳定、持续的反推力,上肢牵引机构300位于用户对腹背牵引机构100的牵引力方向上。
62.本技术实施例中,采用上述的牵引式腹背健身器,使用时腹背牵引机构100与上肢牵引机构300的相对位置固定,用户通过腹背牵引机构100对腹部或背部施加牵引力,同时通过上肢牵引机构300对用户上肢提供牵引力或反推力,此时用户受两个相反方向力作用形成对肌肉的负载,从而起到锻炼效果。
63.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4所示,腹背牵引机构100包括用于连接地面的第一支撑底座110,腹背牵引机构100呈水平架体结构,第一支撑底座110远离地面一侧端面上对称且固定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纵梁111,第一纵梁111与第一支撑底座110之间
固定设有用于加强第一纵梁111与第一支撑底座110之间连接强度的第一支撑斜杆112,两个第一纵梁111之间固定设有第一滑轮安装杆113,第一滑轮安装杆113上固定设有第一定滑轮132。
64.第一纵梁111上还设有位于第一滑轮安装杆113靠近第一支撑底座110一侧且高度可调节的第二滑轮安装杆123,第二滑轮安装杆123与第一滑轮安装杆113平行,第二滑轮安装杆123上固定设有第二定滑轮133,第一定滑轮132、第二定滑轮133上缠绕设有牵引绳130,具体的,牵引绳130其中一端固定连接负载件131、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定滑轮132顶部以及第二定滑轮133底部后连接牵引防护套200,牵引防护套200用于佩戴在用户身上并支撑用户腹背。
65.本技术实施例中,采用上述的牵引式腹背健身器,当用户佩戴牵引防护套200后,负载件131的重力通过牵引绳130传递至牵引防护套200,并基于牵引防护套200佩戴位置施加用户腹部或背部一恒定的牵引力,由于健身负荷完全作用于人体腹部或者背部,从而使人体腹背部的肌肉组织既能充分受力也能充分发力,属于一种主动性运动方式,保证锻炼效果,有效地消除人体腹部肥胖的顽疾。
66.可以理解的是,负载件131的重量能够自由调节,从而实现牵引力大小的自由调节,使得健身负荷在人体自身可承受的范围内,无论年纪大小,体力的强弱,都可以选择自己所能承受的合理负荷进行舒适的全身性健身运动,其调节手段设置为牵引绳130对应端负载件131数量的增减或规格的变换。
67.同样的,腹背牵引机构100主要用于提供用户腹部或背部一种持续、稳定的牵引力,其本质上属于负载装置,故腹背牵引机构100的结构不局限于上述一种,例如可以调整腹背牵引机构100上的滑轮布置方式,或者直接对牵引力的负载端结构进行形式变更,例如采用电磁负载装置或者弹力负载装置,只要能够保证对用户提供合理强度范围内的牵引力即可,在此不作具体赘述。
68.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纵梁111上套设有能够在第一纵梁111上滑动的第一调节套件120,第一调节套件120上螺纹连接设有能够抵接第一纵梁111的第一限位件121,通过转动第一限位件121能够调整第一调节套件120与第一纵梁111之间的配合间隙,从而实现第一调节套件120于第一纵梁111上的滑动以及锁止。
69.第一调节套件120上固定设有位于第一纵梁111靠近上肢牵引机构300一侧的第一管夹122,第二滑轮安装杆123两端分别夹紧固定设置在两个第一管夹122内。
70.本技术实施例中,采用上述的牵引式腹背健身器,通过转动第一限位件121调整第一调节套件120与第一纵梁111之间的配合间隙,从而使得第一调节套件120、第二滑轮安装杆123、第二定滑轮133能够关于第一纵梁111升降调整高度,适用于不同身高的用户,保证腹背牵引机构100作用在人体上的牵引力保持水平,避免竖直方向上产生的牵引力分力影响人体其它肌肉群,从而提高针对性训练时的人体受力部位精准度。
71.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滑轮安装杆123与第一纵梁111之间的升降结构不局限于上述一种,例如能够在第一纵梁111上沿竖直方向阵列设置多个开孔,第一限位件121设置为与第一调节套件120以及第一纵梁111上的开孔插接,从而提高第一调节套件120的升降调整效率,或者于第一纵梁111上设置与第二滑轮安装杆123连接的电动升降机构,进一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只要能够实现第二滑轮安装杆123、第二定滑轮133的高度调节即可,在此
不作具体赘述。
72.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3所示,牵引防护套200包括与牵引绳130远离负载件131一端扣接的衔接件230,衔接件230上固定设有四条环绕绳220,四条环绕绳220远离衔接件230一端固定连接设有受力垫210,具体的,受力垫210靠近衔接件230一侧端面呈矩形且四条环绕绳220分别连接在矩形的四个边角上。
73.使用时,用户将牵引防护套200佩戴在身上,如用户针对腹部进行训练,则背对腹背牵引机构100并将受力垫210与腹部抵触;如用户针对背部进行训练,则正对腹背牵引机构100并将受力垫210与背部抵触。
74.本技术实施例中,采用上述的牵引式腹背健身器,通过将牵引防护套200套在人体腹部/背部,能够使腹部/背部的肌肉、骨骼等人体组织充分受力和发力,实现对负载件131进行持续、往复的牵引运动。
75.为了提高用户的佩戴体验感,受力垫210靠近衔接件230一侧端面设置为柔性材料,从而在佩戴时与人体之间增加缓冲,可以理解的是,牵引防护套200的结构形式不局限上述一种,例如能够设置为带状环绕结构并于环绕带内外侧设置粘接部,或者设置为于环绕带两端设置扣接结构,只要能够实现对用户的环绕支撑即可,在此不作具体赘述。
76.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2、图5所示,上肢牵引机构300包括用于连接地面的第二支撑底座310,第二支撑底座310呈水平架体结构,第二支撑底座310远离地面一侧端面上对称且固定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纵梁311,第二纵梁311与第二支撑底座310之间固定设有用于加强第二纵梁311与第二支撑底座310之间连接强度的第二支撑斜杆312。
77.第二纵梁311上还设有高度可调节的上肢牵引杆323,上肢牵引杆323与第二滑轮安装杆113平行,上肢牵引杆323上套设有用于用户握持的握持套垫324,可以理解的是,握持套垫324可供用户双手握持,基于握持套垫324的规格,其能够设置为一个且完全包覆上肢牵引杆323,也能够针对用户的双手握持位置分别设置两个。
78.本技术实施例中,采用上述的牵引式腹背健身器,当用户腹部佩戴牵引防护套200后,通过握持套垫324能够为人体上肢提供稳定、持续的牵引力,实现对用户上肢的辅助支撑,同时用户通过上肢弯曲、伸直往复调整与上肢牵引杆323之间的距离,此时用户腹部向靠近、远离上肢牵引杆323一侧方向往复运动,负载件131受牵引绳130拉动一直处于悬挂状态,即用户腹部直接承受负载,从而实现腹部的间歇式发力,即持续性、往复性的健身运动,从而实现对腹部的无氧式力量训练。
79.可以理解的是,上肢牵引机构300的具体结构不局限于上述一种,只要能够供用户上肢握持牵引即可,在此不作具体赘述。
80.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2、图5所示,第二纵梁311上套设有能够在第二纵梁311上滑动的第二调节套件320,第二调节套件320上螺纹连接设有能够抵接第二纵梁311的第二限位件321,通过转动第二限位件321能够调整第二调节套件320与第二纵梁311之间的配合间隙,从而实现第二调节套件320于第二纵梁311上的滑动以及锁止。
81.第二调节套件320上固定设有第二管夹322,上肢牵引杆323两端分别夹紧固定设置在两个第二管夹322内。
82.本技术实施例中,采用上述的牵引式腹背健身器,通过转动第二限位件321调整第
二调节套件320与第二纵梁311之间的配合间隙,从而使得第二调节套件320、上肢牵引杆323能够关于第二纵梁311升降调整高度,适用于不同身高的用户,保证上肢牵引杆323与人体上肢保持水平,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83.可以理解的是,上肢牵引杆323与第二纵梁311之间的升降结构不局限于上述一种,只要能够实现上肢牵引杆323的高度调节即可,在此不作具体赘述。
84.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2、图5所示,还包括用于用户下肢往复运动的往复踏板机构500,往复踏板机构500设置在第二支撑底座310上且靠近上肢牵引机构300一侧端向远离地面一侧抬升形成坡度。
85.往复踏板机构500具体设置为履带式跑步踏板结构,由于其设置有坡度,当用户佩戴牵引防护套200、握持上肢牵引杆323且站在往复踏板机构500上时,通过人体下肢交替爬坡、人体上肢持续的前后牵引及往复踏板机构500上皮带的自动滚动,在固定狭小的空间能够实现人体持续性、往复性的前后自然位移,同时也为人体下肢交替爬坡提供所需的摩擦力和支持力。
86.本技术实施例中,采用上述的牵引式腹背健身器,通过设置往复踏板机构500的坡度模拟爬坡运动,由于爬坡运动完全符合人体日常的运动原理,使得锻炼过程更加和谐、自然,在类似爬坡运动的过程中,几乎能让人体全身肌肉组织参与其中(包括人体的上肢、下肢、腹部、腰部、肩部、背部、胸部等),在有限时间里,这种全身性、主动性的运动方式能够让人体快速达到暖身和出汗的健身减肥效果,同时采用上述爬坡模拟方式,突破了爬坡运动对宽大的场地空间特殊要求,占用空间小,在固定、狭小的空间里实现了持续、往复的腹部牵引式爬坡运动。
87.可以理解的是,为了调整用户于往复踏板机构500上的爬坡难度,往复踏板机构500能够进一步设置为坡度可调节结构。
88.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2、图5所示,还包括限位踏板600,限位踏板600呈“l”型板状结构,两个第二纵梁311之间固定设有位于上肢牵引杆323靠近地面一侧且用于放置限位踏板600的挂梁313。
89.如图5所示,限位踏板600能够放置并覆盖在往复踏板机构500上,从而防止往复踏板机构500的皮带滑动,在用户牵引上肢牵引杆323进行往复式无氧运动训练时,使得人体下肢能静止站立在往复踏板机构500上,实现无氧运动与有氧运动之间的切换。
90.可以理解的是,限位踏板600的设置形式不局限于上述一种,例如能够直接将限位踏板600转动设置在第二纵梁311上,直接转动限位踏板600即可实现对往复踏板机构500的覆盖,或者在往复踏板机构500上直接设置定位机构,在用户进行无氧运动时直接限制往复踏板机构500上皮带的滑动。
91.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2所示,腹背牵引机构100与上肢牵引机构300之间设有刚性的衔接机构400,衔接机构400包括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二滑轮安装杆123两端与上肢牵引杆323两端之间的两个衔接梁410,两个衔接梁410相互平行设置。
92.具体的,第二滑轮安装杆123两端以及上肢牵引杆323两端均套设有“t”型三通管,衔接梁410两端分别嵌设在对应侧的两个“t”型三通管内。
93.本技术实施例中,采用上述的牵引式腹背健身器,通过于腹背牵引机构100、上肢牵引机构300之间设置的衔接机构400,一方面保证腹背牵引机构100、上肢牵引机构300之
间的相对位置固定,让二者之间保持固定、合理的运动空间,另一方面在人体运动时,使腹部/背部牵引运动产生的作用于腹背牵引机构100水平方向的力,同上肢牵引运动产生的作用于上肢牵引机构300水平方向的力互相平衡抵消,最终实现人体腹部/背部对负载件131进行持续、往复的做功运动,保证健身减肥的功效。
94.可以理解的是,衔接机构400的设置形式不局限于上述一种,例如能够直接将衔接梁410设置在第一纵梁111与第二纵梁311之间,或者设置在第一支撑底座110与第二支撑底座310之间,但是上述设置形式能够使得衔接梁410跟随第二滑轮安装杆123、上肢牵引杆323同步升降,在用户进行运动时能够通过衔接梁410进行辅助支撑。
95.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保证腹背牵引机构100、上肢牵引机构300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还能够直接将腹背牵引机构100、上肢牵引机构300分别固定在地面、墙面或其他固定框架上,此时衔接机构400能够相应的省去,但是衔接梁410的设置还能够在用户锻炼时提供辅助支撑,且稳定性更强。
96.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2、图5所示,上肢牵引机构300还包括固定设置在衔接梁410上的握持手柄330,当用户正对腹背牵引机构100且佩戴牵引防护套200时,通过握持手柄330实现上肢的弯曲、伸直往复运动,此时握持手柄330对用户提供与腹背牵引机构100牵引负载力方向相反的反推力,通过两个相反力作用实现背部的持续性锻炼,其中,通过牵引防护套200使得健身负荷完全作用于人体背部,使背部的肌肉、骨骼等组织充分受力和发力,实现增加背部的肌肉力量和增强腰椎的稳定性目的,有利于人体腰椎疾病方面的预防和改善。
9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98.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