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j9九游会真人

文档序号:35596271发布日期:2023-09-27 19:06阅读:18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2.电子雾化装置是一种能够将气溶胶生成基质雾化为气溶胶的电子设备,电子雾化装置通常包括雾化器,雾化器内设有雾化芯,通过雾化芯能够将气溶胶生成基质加热雾化为可供用于吸食的气溶胶。
3.传统技术中,雾化芯包括依次沿径向套接的导油棉、发热丝及金属棒,结构相对复杂,这就导致了传统技术中的雾化器在装配时只能通过人工装配。然而,人工装配效率低,且装配精度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雾化芯结构复杂,装配困难的问题,提供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5.一种雾化器,所述雾化器包括:
6.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上凸出设有配合部;
7.导液件,所述导液件设于所述配合部外表面上,所述导液件用于传导气溶胶生成基质;
8.发热件,所述发热件与所述导液件外表面贴合,所述发热件用于加热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
9.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套于所述配合部上,而夹持所述导液件及所述发热件于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配合部之间。
10.上述雾化器中,发热件与导液件外表面贴合,第二支架套于配合部外时,第二支架与配合部相互配合以夹持导液件及发热件。可以理解的是,此时发热件与导液件位于第二支架与配合部之间,即第二支架在套于配合部的过程中,第二支架的收拢作用结合配合部的支撑作用,能够使发热件及导液件具有固定的位置,且发热件与导液件能够紧密贴合。也就是说,上述雾化器装配时,只需将第二支架套于配合部上,即可完成装配。雾化器内各个结构相互配合的方式简单、稳定,便于装配。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液件包覆于所述配合部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二支架在套于所述配合部上时使所述发热件包覆所述导液件,所述发热件为可变形体,或者所述发热件的外形适配所述导液件的外形。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件包括发热部,所述配合部的端部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至少部分所述发热部限位配合。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件还包括夹持部,所述夹持部与所述发热部连接,所述夹持部被夹持于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配合部之间。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部包括加热部分及电极部分,所述加热部分与所
述夹持部连接,所述电极部分用于与电源连接,所述加热部分连接于两个所述电极部分之间,两个所述电极部分对应与两个所述限位槽限位配合。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部分相对的两侧均连接有所述夹持部,位于所述加热部分两侧的所述夹持部分别被夹持在所述导液件相背的两侧上。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架靠近所述第一支架的一侧设有抵推面,所述抵推面上开设有与所述配合部插套配合的收容口,所述夹持部伸出所述收容口的两侧,通过所述收容口套接所述配合部,而使所述夹持部收拢。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配合部包括凸体及肋板,所述凸体表面部分区域凹陷形成所述肋板,所述导液件包覆于所述肋板上。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或所述配合部上设有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第一适配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一适配部卡接配合。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器还包括电连接件,所述电连接件用于与电源连接,所述电连接件抵接所述发热件背离所述导液件的一侧,并与所述发热件电性导通。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器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套于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电连接件一端设于所述底座外,用于与电源连接,所述电连接件另一端穿过所述底座,并与所述发热件抵接。
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器包括壳体及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设于所述第一支架远离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连接以围设形成储液腔,所述储液腔用于存储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所述第一支架上开设有与所述导液件连通的第一进液孔,所述第一密封件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进液孔与所述储液腔的第二进液孔。
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架上形成有雾化腔,所述发热件设于所述雾化腔内,所述第一支架上开设有连通所述雾化腔的连通孔,所述壳体包括导管,所述导管插入所述连通孔内,所述导管用于使所述连通孔与外界连通。
23.一种电子雾化装置,所述电子雾化装置包括如上述各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雾化器。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雾化器中部分结构的轴侧示意图;
25.图2为图1所示雾化器中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装配前的示意图;
26.图3为图2所示雾化器中发热件的轴侧示意图;
27.图4为图1所示雾化器的轴侧示意图;
28.图5为图4所示雾化器中第一支架及配合部的轴侧示意图;
29.图6为图1所示雾化器的轴侧示意图;
30.图7为沿图6中a-a线的剖视图;
31.图8为图6所示雾化器的爆炸示意图;
32.图9为图8所示雾化器中第二支架的轴侧示意图;
33.图10为图8所示雾化器中底座的轴侧示意图。
34.附图标记:10、雾化器;100、第一支架;110、第一进液孔;120、连通孔;130、肋片;
140、换气通道;200、第二支架;201、抵推面;210、收容口;220、第一适配部;230、第二固定部;240、雾化腔;300、导液件;400、发热件;410、发热部;411、加热部分;412、电极部分;420、夹持部;500、配合部;510、凸体;511、限位槽;512、第一固定部;520、肋板;530、凹陷区域;600、电连接件;700、底座;710、第二适配部;720、气流孔;730、环槽;800、壳体;801、储液腔;810、导管;820、注油孔;910、第一密封件;911、第二进液孔;912、配合口;920、第二密封件;921、适配口;930、第三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41.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雾化器10。雾化器10包括第一支架
100、第二支架200、导液件300及发热件400。第一支架100上凸出设有配合部500,导液件300设于配合部500外表面上,导液件300用于传导气溶胶生成基质。发热件400与导液件300外表贴合,发热件400用于加热气溶胶生成基质,以将导液件300传导至发热件400处的气溶胶生成基质雾化为可供用户吸食的气溶胶。第二支架200套于配合部500上,而夹持导液件300及发热件400于第二支架200与配合部500之间。
42.上述雾化器10中,发热件400与导液件300外表贴合,第二支架200套于配合部500外时,第二支架200与配合部500相互配合以夹持导液件300及发热件400。可以理解的是,此时发热件400与导液件300位于第二支架200与配合部500之间,即第二支架200在套于配合部500的过程中,第二支架200的收拢作用结合配合部500的支撑作用,能够使发热件400及导液件300具有固定的位置,且发热件400与导液件300能够紧密贴合。也就是说,上述雾化器10装配时,只需将第二支架200套于配合部500上,即可完成装配。雾化器10内各个结构相互配合的方式简单、稳定,便于装配,便于实现雾化器10的自动化装配。同时,由于雾化器10内各个结构相互配合的方式简单,便于使雾化器10小型化,轻薄化。
43.请参阅图1及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导液件300包覆于配合部500的外表面上。第二支架200在套于配合部500上时使发热件400包覆导液件300。可以理解的是,由于配合部500凸出设于第一支架100上,导液件300包覆于配合部500的外表面上,故配合部500能够支撑导液件300。而发热件400又设于导液件300的外侧,则第二支架200在套于配合部500的过程中,能够抵推发热件400,使发热件400紧密地包覆在配合部500凸出的外表面上。
44.在一个实施例中,发热件400为可变形体,发热件400能够在第二支架200的抵推下发生变形,以适配配合部500凸出的外表面。即,发热件400能够在第二支架200与配合部500的共同作用下发生自适应地弯曲,而呈包覆的姿态贴合于导液件300上。
45.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任何未经特定弯曲处理的发热件400,通常都无法很好地适配贴合在导液件300的外表面上。而本实施例中,发热件400为可变形体,第二支架200在套于配合部500的过程中,结合配合部500及导液件300的方向顶抵作用,能够使发热件400发生自适应变形而贴合包覆在导液件300上。如此设置,无需对发热件400进行预弯曲处理,使得雾化器10的加工、装配更加简单、方便,便于实现雾化器10的自动化装配。上述发热件400为可变形体指的是在发热件400的弹性限度内,其能够在第二支架200与配合部500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相应变形。
46.例如,发热件400在装配前,其整体形状可以呈片状。片状的发热件400相对于弯曲的发热件400显然更便于加工。而上述雾化器10在装配时,第二支架200能够收拢发热件400的边缘区域,使其自适应地弯曲而适应贴合导液件300。从而,无需为适配配合部500的外部形状,而预先对发热件400进行弯曲处理。如此设置,使得雾化器10的加工、装配更加简单、方便,便于实现雾化器10的自动化装配。当然,发热件400为其他形状也是同理,均能够在第二支架200的收拢作用下自适应地弯曲而适应贴合导液件300。
47.发热件400具体可以为金属材料。
48.当然,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预弯曲处理,使发热件400的外形适配所述导液体300的外形。对于已经具有适配配合部500凸出外形,且无法变形或变形度较小的发热件400,第二支架200套于配合部500上时同样能够与配合部50相配合,以夹持该发热件400与导液件300,使两者紧密接触。
49.关于上述导液件300包覆于配合部500外侧中的“包覆”指的是,导液件300能够自配合部500外周的至少其中一侧,经由配合部500的端部而延伸至配合部500外周的另一侧上。关于第二支架200收拢片状的发热件400,如图2所示,发热件400片状展开时的尺寸可以大于配合部500横截面上的尺寸。此时,第二支架200在套于配合部500的过程中,由于具有配合部500的支撑作用,第二支架200能够收拢展开后的发热件400在配合部500横截面上超出配合部500的区域,而使该部分区域逐渐贴合于配合部500上。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发热件400展开时的尺寸大于配合部500截面上的尺寸,仅为举一便于理解的例子,并非限定片状发热件400展开时的尺寸大于配合部500截面上的尺寸。
50.在一个实施例中,导液件300为多孔构件。可以理解的是,多孔构件可包括具有纤维或多孔结构的毛细管材料。该毛细管材料形成多个小孔隙或通道,液体气溶胶生成基质可通过毛细管作用穿过该小孔隙或通道进行传送或输送。
51.多孔构件可包括毛细管束,例如多根纤维或线或其它细孔隙管。纤维或线可以大致对准以朝传输材料传送液体气溶胶生成基质。
52.备选地,多孔构件可以具有海绵状或泡沫状结构。
53.多孔构件可包括任何合适的材料或材料的组合。合适的材料的实例包含海绵或泡沫材料,呈纤维或烧结粉末的形式的陶瓷或石墨基材料,泡沫金属或塑料材料,例如由纺制或挤出纤维制造的纤维状材料,如醋酸纤维素、聚酯或粘合聚烯烃、聚乙烯、涤纶或聚丙烯纤维、尼龙纤维或陶瓷。
54.多孔构件可以包括选自孔隙率为40%或更高的多孔玻璃、石英、塑料或陶瓷材料中的材料。可以烧结上述材料的颗粒或晶粒,以提供合适的孔隙度。合适的陶瓷材料包括例如sio2、aln或al2o3并且,合适的塑料包括例如聚酰亚胺、聚酰胺或聚醚醚酮(peek)。在其它优选实施例中,多孔构件可以包括玻璃纤维、棉或kevlar。
55.多孔构件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毛细作用和孔隙度,以便与不同的液体物理特性一起使用。液体气溶胶生成基质具有包含但不限于粘度、表面张力、密度、热导率、沸点和蒸汽压力的物理性质,这允许通过毛细作用将液体输送穿过毛细管装置。
56.请参阅图3及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发热件400包括发热部410及夹持部420。发热部410用于加热气溶胶生成基质。配合部500的端部设有限位槽511,限位槽511与至少部分发热部410限位配合。如此,通过限位槽511的槽壁能够限定发热部410的位置,使第二支架200在套于配合部500的过程中,发热件400具有确定且稳定的相对位置。发热部410具体可以为网状金属电阻,其电阻值可以为0.8欧姆-1欧姆。
57.当然,在某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需求而设置发热部410的具体阻值,以及具体设置发热部410为陶瓷、石墨基等材质。
58.夹持部420与发热部410连接,夹持部420被夹持于第二支架200与配合部500之间。由于导液件300设于配合部500表面,故夹持部420具体可以是被夹持在第二支架200与导液件300之间,或者夹持部420可以直接被夹持在第二支架200与配合部500之间。第二支架200在套于配合部500的过程中,能够逐渐抵压并收拢夹持部420,使夹持部420被夹持在第二支架200与配合部500之间。
59.由于夹持部420与发热部410连接,故夹持部420被夹持在第二支架200与配合部500之间,也使发热部410受到相应约束,而贴紧导液件300。同时,由于夹持部420与发热部
410连接,且发热部410位于限位槽511内,故夹持部420与第二支架200接触的摩擦力不会带动发热部410产生位移,使装配过程中发热件400的整体位置稳定。
60.结合图4,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中,在装配完成的雾化器10内,发热件400通过夹持部420实现固定,发热部410可以不直接与第二支架200接触。如此,便于保证发热件400附近具有充足的空间容纳雾化所生成的气溶胶。上述发热件400附近充足的空间为雾化腔240。
61.结合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发热部410上的至少两个相对的侧面连接有夹持部420,以使发热部410的位置更加稳定。
62.请参阅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支架200靠近第一支架100的一侧设有抵推面201,抵推面201上开设有与配合部500插套配合的收容口210。夹持部420伸出收容口210的两侧,通过收容口210套接配合部500,而使夹持部420收拢。即,通过抵推面201和/或收容口210的内壁能够对展开的夹持部420起收拢作用,使夹持部420能够自适应弯曲,而贴合包覆于配合部500上的导液件300。当然,发热部410也能够在夹持部420的弯曲运动的带动下,而相应发生自适应弯曲变形以贴合导液件300。
63.请参阅图3及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雾化器10还包括电连接件600,电连接件600用于与电源连通,电连接件600还抵接发热件400背离导液件300的一侧,并与发热件400电性导通。如此,电连接件600能够向发热件400提供电能。进一步地,由于电连接件600与发热件400背离导液件300的一侧抵接,故通过电连接件600能够进一步保证发热件400能够与导液件300贴合。即,电连接件600不仅能够向发热件400提供电能,还能够保证发热件400与导液件300紧密贴合。电连接件600具体可以为弹簧顶针,电连接件600能够弹性抵接发热件400远离导液件300的一侧,以进一步确保发热件400与导液件300贴合的稳定性。
64.请参阅图3和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发热部410包括加热部分411及电极部分412。电极部分412用于与电源连接,加热部分411连接于两个电极部分412之间。如此,电源通过电极部分412能够与加热部分411形成通路,以使加热部分411发热。两个电极部分412对应与两个限位槽511限位配合,通过两个电极部分412与两个限位槽511对应限位配合,能够使加热部分411准确处于预期位置,使加热部分411能够稳定贴合导液件300。
65.请参阅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具体地,加热部分411可以呈网格状连接于两个电极部分412之间,以提高加热效果。
66.请继续参阅图3并结合图1及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加热部分411相对的两侧均连接有夹持部420,位于加热部分411两侧的夹持部420分别被夹持在导液件300相背的两侧上。由于夹持部420能够在第二支架200的夹持下与导液件300保持固定,则位于导液件300相背两侧的夹持部420能够共同固定加热部分411,使加热部分411的位置相对导液件300更加稳定,加热部分411能够更紧密地贴合导液件300。
67.上述加热部分411相对的两侧,具体指的可以是加热部分411延伸方向上的两侧,也即是沿其中一个电极部分412指向另一个电极部分412方向上的两侧。如此,结合两个限位槽511对两个电极部分412的限位作用,能够使加热部分411在各侧均能够相对导液件300固定,使加热部分411更稳定的、更紧密地与导液件300贴合。
68.结合图6及图7,电连接件60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电极部分412分别与加热部分411连接。也就是说,电极部分412具体可以是通过两个电连接件与电源连通。两个电连接件600
与两个电极部分412对应导通,以与加热部分411共同构成电性回路。
69.请参阅图5及图8,在一个实施例中,配合部500包括凸体510及肋板520,凸体510表面部分区域凹陷形成肋板520,导液件300包覆于肋板520上。结合图2,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凹陷区域530用于容纳导液件300,使导液件300的外表与凸体510外面处于同一表面上或几乎处于同一表面上,以便于第二支架200在套于凸体510上的同时,与肋板520配合共同夹持导液件300。结合图5,导液件300具体可以呈u形状的结构,以半包围的姿态包覆于肋板520上。当然,当肋板520并非呈板状而成柱状时,导液件300可以呈中空半球状或中空椭球状,以半包围的姿态包覆于肋板520上。
70.在一个实施例中,导液件300为多孔构件。多孔构件可包括具有纤维或多孔结构的毛细管材料,该毛细管材料形成多个小孔隙或通道,液体气溶胶生成基质可通过毛细管作用穿过该小孔隙或通道进行传送或输送。
71.具体地,导液件300可以为棉质结构。此时,导液件300可以为u形的成型棉,成型棉的尺寸可以根据实际要求而具体设置,如成型棉的长度为5mm-7.5mm,宽度为10mm-15mm,厚度为0.8mm-1.2mm。或者导液件300可以由多层不同材质的棉而组成的非成型棉。非成型棉由不同克重的无纺布、亚麻棉、木浆棉等材质组成,层数为3-5层
72.请结合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限位槽511具体可以是开设于凸体510的端部。
73.请参阅图5及图9,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00或配合部500上设有第一固定部512,第二支架200上设有第一适配部220,第一固定部512与第一适配部220卡接配合,使得第一支架100与配合部500的位置保持固定,从而能够稳定地夹持导液件300及发热件400。第一固定部512具体可以设于配合部500上。具体地,第一固定部512为卡扣,第一适配部220为由第二支架200的内侧壁凹陷所形成的卡槽,卡扣与卡槽卡接配合使配合部500与第二支架200的位置固定。当然,第一固定部512为卡槽,第一适配部220为卡扣时也是同理,故不再赘述。
74.请参阅图4及图8,在一个实施例中,雾化器10还包括底座700,底座700套于第二支架200上。电连接件600一端设于底座700外,用于与电源连接;电连接件600另一端穿过底座700,并与发热件400抵接。如此,通过电连接件600向发热件400提供加热气溶胶生成基质所需的能量。
75.进一步地,底座700套于第二支架200上。结合上述实施例,第二支架200套于配合部500上,即底座700、第二支架200与配合部500三者由外而内彼此套接。如此设置,所述三者的配合方式简单,装配时,仅需顺次套接所述三者即可完成安装,便于实现雾化器10的自动化装配。
76.请结合图7、图8及图10,具体地,第二支架200上设有第二固定部230,底座700上设有与第二固定部230卡接配合的第二适配部710,底座700与第二支架200通过第二固定部230与第二适配部710的卡接配合而连接。第二固定部230与第二适配部710的其中一个为卡扣,另一个为与卡扣卡接配合的卡槽。
77.请再次参阅图7及图8,在一个实施例中,雾化器10包括壳体800及第一密封件910,第一密封件910设于第一支架100远离第二支架200的一端。第一密封件910与壳体800的内侧壁连接以围设形成储液腔801,储液腔801用于存储气溶胶生成基质。结合图1,第一支架100上开设有与导液件300连通的第一进液孔110,第一密封件910上开设有连通第一进液孔
110与储液腔801的第二进液孔911。如此设置,通过第一进液孔110与第二进液孔911能够将储液腔801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传导给导液件300,再通过导液件300传导至与其贴合的发热件400处,发热件400将气溶胶生成基质雾化为气溶胶。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密封件910设于第一支架100上,且第一密封件910与壳体800的内侧壁围设形成储液腔801,故通过第一密封件910能够避免储液腔801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自第二进液孔911以外的其他区域泄露至第一支架100内。换言之,第一密封件910能够起到密封储液腔801的作用。
78.请结合图1及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00上可以开设有多个第一进液孔110,多个第一进液孔110用于连通导液件300上的不同区域,以保证导液件300内具有充足的气溶胶生成基质。
79.请参阅图7,在一个实施例中,雾化腔240形成与第二支架200内,即第二支架200上形成有雾化腔240。发热件400可以设于雾化腔240内,雾化腔240用于容纳发热件400所雾化的气溶胶。第一支架100上开设有连通雾化腔240的连通孔120。壳体800包括导管810,导管810插入连通孔120内,导管810用于使连通孔120与外界连通。如此,通过导管810及第一支架100,能够雾化腔240内的气溶胶传导至外界以供用户吸食。
80.在一个实施例中具体地,导管810与外界连通的一端为圆柱形,其内径为5mm-6mm;导管810插入连通孔120的一端为圆柱形,其外圆直径为2.8mm-4mm。
81.请继续参阅图7,在一个实施例中,导管810可以经过储液腔801而穿入第一支架100内。此时,第一密封件910上设有配合口912。导管810插入配合口912,以穿过第一密封件910至第一支架100内。配合口912的内壁与导管810外壁紧密配合,以避免储液腔801内的可雾化介质自配合口912处发生泄漏。
82.请参阅图7,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体800套于第一支架100、第二支架200及底座700外,以保证第一支架100、配合部500、第二支架200、导液件300、发热件400、储液腔801等各个结构相对外界密封。结合前述实施例中所述,底座700、第二支架200与配合部500三者由外而内彼此套接。而本实施例中,壳体800又套设于所述三者外。如此设置,壳体800、底座700、第二支架200与配合部500均为彼此套接而形成的装配,配合方式简单。装配时,仅需顺次套接所述四者即可完成安装,便于实现雾化器10的装配。
83.请参阅图10,在一个实施例中,底座700上设有多个与雾化腔240连通的气流孔720。多个气流孔720用于使壳体800内外气流能够相互交换,保证内部气压与外界平衡,使得气溶胶能够自导管810被吸出至壳体800外。
84.请参阅图8,在一个实施例中,雾化器10还包括第二密封件920,第二密封件920设于第一支架100与第二支架200之间。第二密封件920上设有适配口921,适配口921的内侧壁环绕配合部500以及包覆于配合部500上的导液件300设置。如此,通过第二密封件920能够避免气溶胶生成基质自第一支架100经过处导液件300以外的其他途径进入第二支架200内。
85.请参阅图8及图10,在一个实施例中,雾化器10还包括第三密封件930。第三密封件930呈环状套于底座700上,第三密封件930的相对两侧分别抵接壳体800的内侧壁及底座700,以避免壳体800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自底座700与壳体800连接处发生泄漏。具体地,底座700上可以设置环槽730,第三密封件930设于环槽730内,通过环槽730的槽壁能够使第三密封件930在底座700上的位置稳定。
86.请参阅图8,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体800的上开设有与储液腔801连通的注油孔820,注油孔820的直径为4mm-5mm。
87.请再次参阅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00的外周上凸出设有与壳体800内侧壁抵接多个肋片130,各个肋片130沿远离储液腔801的方向间隔分布。通过肋片130,能够进一步避免储液腔801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自第一支架100与壳体800之间发生泄漏。
88.请继续参阅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00上凹陷形成有换气通道140,换气通道140的一端与第一进液孔110连通,换气通道140的另一端与雾化腔240连通。如此,能够保证第一进液孔110内的气压平衡,保证储液腔801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能够流入第一进液孔110。
89.在一个实施例中,雾化器10的整体厚度可以为5mm-15mm。
90.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装配方法。装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91.将导液件300与发热件400依次放置于配合部500的端部;
92.将第二支架200套于配合部500上,而使导液件300与发热件400被夹持在第二支架200与配合部500之间。如此,仅需件第二支架200套于配合部500上,即可完成第二支架200、配合部500、导液件300及发热件400四者的安装,装配方式简单方便,便于实现自动化装配。
93.在一个实施例中,将第二支架200套于配合部500上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94.将底座700套于第二支架200远离第一支架100的端部,使底座700与第二支架200卡接。
95.将壳体800套于第一支架100、第二支架200及底座700外。
96.通过底座700上设置的通孔将电连接件600压入壳体800内,并抵接发热件400,使电连接件600与发热件400电性导通。
97.上述装配方法中,壳体800、底座700、第二支架200与配合部500均为彼此套接而形成的装配,配合方式简单。装配时,仅需顺次套接所述四者即可完成安装,便于实现雾化器10的装配。
98.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雾化装置,电子雾化装置包括如任意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雾化器10。
99.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100.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