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渔业捕捞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螃蟹捕捉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一般采用捕蟹笼捕捉螃蟹,蟹笼结构简单,其一般由笼架支撑的网罩构成,在网罩的侧面设有多个向网罩内腔伸展的漏斗状的倒网作为进蟹口,螃蟹从进蟹口进入,实现捕捞螃蟹的目的。
3.此种结构存在的不足之处为:此种结构的捕蟹笼进蟹口一般设置较小,螃蟹只能一只一只地从洞口进入,导致螃蟹进入笼子的速度较慢,进而导致螃蟹的捕捉效率低下,同时收笼倒蟹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螃蟹捕捉效率高、捕捉量大、岸边人员操作方便、深海浅海均适用的螃蟹捕捉装置。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螃蟹捕捉装置,设有蟹笼,其特征在于:还设有支撑架、单元拉绳和牵引绳,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架体和单元支撑腿,所述支撑架体固定在单元支撑腿上;
7.所述蟹笼包括蟹笼上盖和笼体,所述蟹笼上盖与支撑架体相连接,所述蟹笼上盖的下方设有笼体,所述笼体包括上支撑环和笼体网兜,所述笼体网兜上部设有开口并经上支撑环支撑形成进蟹口;
8.所述单元拉绳沿上支撑环周向间隔设置,所述单元拉绳的下端与上支撑环相连接,中部与支撑架体滑动配合使蟹笼上盖与进蟹口盖合或打开,上端与牵引绳相连接;
9.通过设置支撑架,放蟹笼时,支撑架与蟹笼沉到海底,通过支撑架的单元支撑腿在海底进行支撑,稳定性高,且笼体的进蟹口与蟹笼上盖分离,使得螃蟹可从进蟹口进入笼体中,进入速度快,需要收蟹笼时,捕蟹人拉动牵引绳,使得拉绳带动笼体上移,蟹笼上盖将进蟹口盖住再继续拉动牵引绳,将支撑架以及笼体一起往回拉,在此过程中蟹笼上盖可一直盖在进蟹口,整体结构简单、螃蟹捕捉效率高、收绳方便容易收回,且收绳过程中螃蟹不会逃出,浅海和深海均适用。
10.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撑架体上设有供单元拉绳穿过的单元绳穿口,所述单元拉绳下端与上支撑环相连接,中部穿过单元绳穿口,上端与牵引绳相连接;通过设置单元拉绳从单元绳穿口中通过,既能实现单元拉绳与支撑架体的滑动配合使得笼体可上下移动,又能实现拉动单元拉绳可将笼体和支撑架一起从海底拖出。
11.本实用新型所述单元拉绳下端与上支撑环相连接,中部缠绕在支撑架体上,上端与牵引绳相连接;既能实现单元拉绳与支撑架体的滑动配合使得笼体可上下移动,又能实现拉动单元拉绳可将笼体和支撑架一起从海底拖出。
12.本实用新型所述单元拉绳上在支撑架体的上方固定有限位件;限位件的设置能够
控制笼体下放的高度。
13.本实用新型所述单元拉绳在限位件与上支撑环之间的距离小于单元支撑腿的高度;以使蟹笼抛到海底通过单元支撑腿支撑且笼体由于限位件的限制能够稳定在单元支撑腿之间,便于螃蟹进入。
14.本实用新型所述上支撑环上设有支撑管,所述支撑管的两端与上支撑环相连接,所述支撑管上和/或蟹笼上盖上连接有饵料。
15.本实用新型所述笼体还包括对笼体网兜进行支撑的中支撑环一和中支撑环二,所述上支撑环、中支撑环一、中支撑环二依次由上向下间隔设置,所述中支撑环一与中支撑环二相连接,所述中支撑环一与中支撑环二之间的笼体网兜向内折叠形成内入口;
16.所述蟹笼还包括蟹笼内盖,所述蟹笼内盖位于支撑管与内入口之间,所述蟹笼内盖包括开口朝下的锥形网罩和内盖支撑环,所述锥形网罩顶部与支撑管相连接,下端开口处与内盖支撑环相连接;中支撑环一与中支撑环二相连接使得中支撑环一与中支撑环二之间的网兜向内折叠可形成供螃蟹进入的内入口,蟹笼内盖的设置,盖在内入口上,进一步保证螃蟹捕捉和收笼的过程中,螃蟹不会跑出,同时进入内入口的螃蟹,在海底继续捕捉螃蟹的过程中,支撑管压在蟹笼内盖上,也会进一步防止螃蟹跑出。
17.本实用新型还设有连接环、浮漂和坠子,所述牵引绳的一端与单元拉绳的上端相连接,另一端穿过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与浮漂相连接,所述连接环和/或浮漂与坠子相连接;浮漂的设置,通过浮漂显示蟹笼在海上的位置,同时也便于岸上人员收笼时,在浮漂的作用下蟹笼和支撑架先拉至海面上,再牵拉牵引绳将蟹笼、支撑架以及浮漂从深海海面拉回岸边,岸边人员收笼方便,能够实现快速收笼,在海面将蟹笼拉回,能够避免蟹笼拉回过程中被海底的石头或海草等绊住,坠子的设置以保证浮漂和连接环在海面上的稳定性,不会带动支撑架和蟹笼到处移动。
18.本实用新型所述笼体的进蟹口处设有向笼体内腔伸展且口径逐渐变小的漏斗网,用于防止进入蟹笼的螃蟹爬出。
19.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撑架体采用圆形或三角形框架,所述单元支撑腿设有三条沿着支撑架体的周向等间距设置;以保证支撑架进入海底支撑的稳定性。
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放蟹笼时,支撑架与蟹笼沉到海底,通过支撑架的单元支撑腿在海底进行支撑,稳定性高,且笼体的进蟹口与蟹笼上盖分离,使得螃蟹可从进蟹口进入笼体中,进入速度快,需要收蟹笼时,捕蟹人拉动牵引绳,使得拉绳带动笼体上移,蟹笼上盖将进蟹口盖住再继续拉动牵引绳,将支撑架以及笼体往回拉,在此过程中蟹笼上盖可一直盖在进蟹口,整体结构简单、螃蟹捕捉效率高、收绳方便容易收回,且收绳过程中螃蟹不会逃出,浅海和深海均适用。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支撑架与蟹笼在海底状态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支撑架与蟹笼上盖配合结构示意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蟹笼内盖结构示意图。
25.图5是本实用新型蟹笼靠近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26.图6是本实用新型蟹笼中支撑环一和中支撑环二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支撑架-1、支撑架体-101、单元绳穿口-1011、单元支撑腿-102、蟹笼上盖-201、固定环-2011、上盖网罩-2012、蟹笼内盖-202、锥形网罩-2021、内盖支撑环-2022、笼体-203、上支撑环-2031、中支撑环一-2032、中支撑环二-2033、下支撑环-2034、笼体网兜-2035、内入口-2036、支撑管-2037、漏斗网-2038、坠子-3、拉绳-4、限位件-5、连接环-6、牵引绳-7。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29.一种螃蟹捕捉装置,设有蟹笼,还设有支撑架1、单元拉绳4和牵引绳7,所述支撑架1包括支撑架体101和单元支撑腿102,所述支撑架体101固定在单元支撑腿102上;
30.所述蟹笼包括蟹笼上盖201和笼体203,所述蟹笼上盖201与支撑架体101相连接,所述蟹笼上盖201的下方设有笼体203,所述笼体203包括上支撑环2031和笼体网兜2035,所述笼体网兜2035上部设有开口并经上支撑环2031支撑形成进蟹口,所述笼体网兜2035底部连接有坠子3;
31.所述单元拉绳4沿上支撑环2031周向间隔设置,所述单元拉绳4的下端与上支撑环2031相连接,中部与支撑架体101滑动配合使蟹笼上盖201与进蟹口盖合或打开,上端与牵引绳7相连接;
32.通过设置支撑架1,放蟹笼时,支撑架1与蟹笼沉到海底,通过支撑架1的单元支撑腿102在海底进行支撑,稳定性高,且笼体的进蟹口与蟹笼上盖201分离,使得螃蟹可从进蟹口进入笼体203中,进入速度快,需要收蟹笼时,捕蟹人拉动牵引绳,使得拉绳带动笼体上移,蟹笼上盖将进蟹口盖住再继续拉动牵引绳7,将支撑架1以及笼体203一起往回拉,在此过程中蟹笼上盖201可一直盖在进蟹口,整体结构简单、螃蟹捕捉效率高、收绳方便容易收回,且收绳过程中螃蟹不会逃出,浅海和深海均适用。
33.所述支撑架体101上设有供单元拉绳4穿过的单元绳穿口1011,所述单元拉绳4下端与上支撑环2031相连接,中部穿过单元绳穿口1011,上端与牵引绳7相连接;通过设置单元拉绳4从单元绳穿口1011中通过,既能实现单元拉绳4与支撑架体101的滑动配合使得笼体203可上下移动,又能实现拉动单元拉绳4可将笼体203和支撑架1一起从海底拖出。
34.此实施例中即可通过在支撑架体101上设有供单元拉绳4穿过的单元绳穿口1011实现单元拉绳与支撑架体的滑动配合,又可将单元拉绳中部缠绕在支撑架体101上,既实现与支撑架体的滑动配合又实现与支撑架体的绑定可拉动支撑架体一起上升。
35.所述单元拉绳4上在支撑架体的上方固定有限位件5;限位件5的设置能够控制笼体下放的高度,当单元拉绳到达下方的高度时,限位件5抵在支撑架体101上。
36.所述单元拉绳4在限位件5与上支撑环2031之间的距离小于单元支撑腿102的高度;以使蟹笼抛到海底通过单元支撑腿支撑且笼体由于限位件的限制能够稳定在单元支撑腿之间,便于螃蟹进入。
37.所述支撑架体101采用圆形或三角形框架,所述单元支撑腿102设有三条沿着支撑架体101的周向等间距设置;以保证支撑架进入海底支撑的稳定性。
38.此实施例还包括连接环6、浮漂(图中未示出)和坠子,所述牵引绳7的一端与单元
拉绳4的上端相连接,另一端穿过连接环6,所述连接环6与浮漂相连接,连接环和/或浮漂与坠子相连接;浮漂的设置,通过浮漂显示蟹笼在海上的位置,同时也便于岸上人员收笼时,在浮漂的作用下蟹笼和支撑架先拉至海面上,再牵拉牵引绳7将蟹笼、支撑架1以及浮漂从深海海面拉回岸边,岸边人员收笼方便,能够实现快速收笼,在海面将蟹笼拉回,能够避免蟹笼拉回过程中被海底的石头或海草等绊住,坠子的设置以保证浮漂和连接环在海面上的稳定性,不会带动支撑架和蟹笼到处移动。
39.此实施例中浮漂采用泳圈,不仅限于采用泳圈,只要能够浮在海面上的物件即可。
40.所述笼体203的进蟹口处设有向笼体内腔伸展且口径逐渐变小的漏斗网2038,用于防止进入蟹笼的螃蟹爬出。
41.所述上支撑环2031上设有支撑管2037,所述支撑管2037的两端与上支撑环2031相连接,所述支撑管2037上和/或蟹笼上盖上连接有饵料,此实施例中在支撑管2037上和蟹笼上盖上均挂有饵料。
42.此实施例中如图1、图5、图6所示,笼体203还包括中支撑环和下支撑环2034,所述上支撑环2031、中支撑环、下支撑环2034由上向下依次设置对笼体网兜进行支撑。
43.此实施例中中支撑环包括中支撑环一2032和中支撑环二2033,所述中支撑环一2032、中支撑环二2033由上向下间隔设置,将中支撑环一2032与中支撑环二2033相连接使得中支撑环一2032与中支撑环二2033之间的笼体网兜2035向内折叠形成内入口2036;此实施例中图6为中支撑环一与中支撑环二未连接的状态,图5为中支撑环一与中支撑环二连接在笼体内部形成内入口的状态。
44.此实施例中蟹笼还包括蟹笼内盖202,所述蟹笼内盖202位于支撑管与内入口之间,所述蟹笼内盖202包括开口朝下的锥形网罩2021和内盖支撑环2022,所述锥形网罩2021顶部与支撑管2037相连接,下端开口处与内盖支撑环2022相连接;蟹笼内盖202的设置,进一步保证收笼的过程中,螃蟹不会跑出,同时进入内入口的螃蟹,在海底继续捕捉螃蟹的过程中,支撑管压在蟹笼内盖上,也会进一步防止螃蟹跑出。
45.所述蟹笼上盖201包括固定环2011和上盖网罩2012,所述上盖网罩2012与固定环2011相连接,所述固定环2011与支撑架体101相连接,此实施例中蟹笼上盖201经扎带捆绑固定在支撑架体101的中间位置。
46.此实施例中上盖网罩与固定环的固定、锥形网罩与内盖支撑环的固定、笼体网罩与上支撑环、中支撑环、下支撑环的固定均通过扎带进行固定,也可采用绳子捆绑等方式。
47.此实施例中在笼体网兜的底部也连接有坠子,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48.本实用新型使用时:
49.1、在支撑管2037和蟹笼上盖201上绑上饵料,拉网船拖着浮漂、支撑架1以及蟹笼到海上释放,在此过程中,牵引绳7一端与单元拉绳4相连接,另一端穿过连接环6后由岸上人员控制;
50.2、支撑架1和蟹笼在重力作用下沉入海底,单元支撑腿102支撑在海底,单元拉绳4上的限位件5抵在支撑架体101上,进蟹口与蟹笼上盖有一定的距离,浮漂漂浮在海面上,连接环6上连接的坠子3用于保证浮漂和连接环的稳定性;
51.3、螃蟹在饵料的吸引下,通过进蟹口进入笼体网兜2035,在漏斗网2038的作用下,螃蟹进入笼体网兜2035后不能轻易从进蟹口爬出;
52.4、到一定的时间后,岸上人员拉动牵引绳7,使得笼体网兜2035的进蟹口与蟹笼上盖201相贴合,此时有部分螃蟹已进入内入口2036,蟹笼内盖202盖在内入口2036上方,使得进入内入口2036的螃蟹不会跑出,再继续拉动牵引绳7,拉动蟹笼和支撑架1一起上移,将支撑架1、蟹笼以及浮漂都往拉回一段距离;
53.5、岸上人员松一下牵引绳,使得支撑架1和蟹笼在重力作用下继续沉入海底,单元支撑腿102支撑在海底,单元拉绳4上的限位件5抵在支撑架体101上,螃蟹在饵料的吸引下,通过进蟹口进入笼体网兜2035,在此过程中,蟹笼内盖盖在内入口上,且上面有支撑管压着,内入口中的螃蟹不会跑出,一段时间后,岸上人员拉动牵引绳7,使得笼体网兜2035的进蟹口与蟹笼上盖201相贴合,拉动蟹笼和支撑架1一起上移,继续将支撑架1、蟹笼以及浮漂都往拉回一段距离;
54.6、支撑架1、蟹笼以及浮漂拉回一段距离后,重复上述操作,再继续松牵引绳下放蟹笼,螃蟹捕捉量大,捕捉效率高,最终拉动牵引绳,将支撑架和蟹笼拉回岸边,牵引绳拉动的过程中蟹笼上盖201与进蟹口相贴合,保证螃蟹无法逃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