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林业的病虫害防治的制作方法-j9九游会真人

文档序号:34782712发布日期:2023-07-15 14:31阅读:14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林业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林业的病虫害防治。


背景技术:

2.林业是指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用的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林业在人和生物圈中,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从事培育、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充分森林的多种效益,且能持续经营森林资源,促进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为了抵抗森林虫灾和保护珍稀树种,在森林里会大量放置病虫害防治箱,也称为捕虫箱,现有的病虫害防治箱内部完全中空,内部仅仅放置有诱虫剂,无法防止进入的害虫逃脱,并且会有诱虫剂的气味传播较慢所导致吸引力较低的情况。
3.根据专利号cn21078263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林业的病虫害防治。一种用于林业的病虫害防治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腔固定连接有传播装置,并且在箱体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诱虫剂,而在箱体内腔的四面均固定连接有粘虫板,并且在箱体内腔的顶部插接有筛网。
4.采用上述方案,用于林业的病虫害防治箱,通过设置传播装置,进而当开启传播装置后,传播装置将诱虫剂的气味快速的向外传输,进而增加了该装置的诱虫效率,通过设置粘虫板,进而使进入该装置的害虫被粘虫板粘住无法逃脱,由此防止了害虫的逃脱;该用于林业的病虫害防治箱,通过滑轮在滑槽内的滑动,进而滑轮给与移动块平衡,并且防止了移动块错位,从而防止了因移动块脱离固定柱所导致该装置失效的情况,由此滑轮保障了该装置的正常使用,但是上述装置的粘虫板需要经常更换,而上述装置的粘虫板与该装置箱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更换极其不便,费事费力,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林业的病虫害防治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用于林业的病虫害防治。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林业的病虫害防治,包括容纳框,所述容纳框的上表面开设有两组相互对称的圆槽,两组所述圆槽的内侧壁均滑动连接有两个相互对称的插接杆,两个所述插接杆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对组等距排列的通气孔,所述容纳框的上表面开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诱虫板,所述诱虫板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诱虫板的上方设置有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的上方设置有两个相互对称的吹风机构,所述容纳腔的内侧壁开设有两组相互对称的容纳槽,两组所述容纳槽的内部均设置有两个相互对称的安装机构。
7.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底端贯穿第一通孔,且固定连
接于容纳腔的内底壁,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柱,所述第一转动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板。
9.进一步的,所述吹风机构包括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安装于转动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柱,所述第二转动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转动盘。
10.进一步的,所述转动盘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一组等距排列的连接柱,一组所述连接柱远离转动盘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叶片。
11.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卡接框,所述卡接框的外表面与容纳槽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卡接框靠近吹风机构的一侧面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的内侧壁卡接有粘贴板,所述粘贴板靠近吹风机构的一侧面开设有两个相互对称的第二通孔。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通孔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磁吸柱,所述磁吸柱远离吹风机构的一端与卡接槽的内侧壁吸附链接,所述磁吸柱靠近吹风机构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盘。
13.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用于林业的病虫害防治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安装机构,可以通过将粘贴板卡入卡接槽的内部,然后控制磁吸柱贯穿第二通孔,且吸附链接于卡接槽的内侧壁,从而实现了本装置快速安装粘贴板的目的,解决了上述装置的粘虫板需要经常更换,而上述装置的粘虫板与该装置箱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更换极其不便,费事费力的问题,实现了本装置使用的便捷性。
15.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转动机构,可以通过启动第一伺服电机,进而带动第一转动柱转动,同时带动转动板转动,从而带动吹风机构转动,实现了本装置均匀传输诱虫板内部气味的目的,通过设置吹风机构,可以通过启动第二伺服电机,进而带动第二转动柱转动,同时带动转动盘转动,同时带动连接柱转动,同时带动叶片转动,从而可将诱虫板内部的气味通过通气孔传输至本装置外部,实现了本装置快速传输诱虫板内部气味诱虫的目的。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正式结构拆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机构的立体结构拆分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转动机构的立体结构拆分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吹风机构的立体结构拆分图。
21.图中:1容纳框、2圆槽、3插接杆、4盖板、5通气孔、6容纳腔、7诱虫板、8第一通孔、9转动机构、901支撑柱、902第一伺服电机、903第一转动柱、904转动板、10吹风机构、1001第二伺服电机、1002第二转动柱、1003转动盘、1004连接柱、1005叶片、11容纳槽、12安装机构、1201卡接框、1202卡接槽、1203粘贴板、1204第二通孔、1205限位盘、1206磁吸柱。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林业的病虫害防治,该诱虫装置用于在林业的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对病虫害进行防治,通过将粘贴板1203插入卡接槽1202的内部,然后控制磁吸柱1206贯穿第二通孔1204,且吸附链接于卡接槽1202的内侧壁,从而实现了本装置快速安装粘贴板1203的目的,使得该装置的防治病虫害效果更加理想,能够保证该装置使用的便捷性。
24.参见图1~图5,一种用于林业的病虫害防治,包括容纳框1,容纳框1的上表面开设有两组相互对称的圆槽2,两组圆槽2的内侧壁均滑动连接有两个相互对称的插接杆3,两个插接杆3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盖板4,盖板4的上表面开设有对组等距排列的通气孔5,容纳框1的上表面开设有容纳腔6,容纳腔6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诱虫板7,诱虫板7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通孔8,诱虫板7的上方设置有转动机构9。
25.此处圆槽2的孔径与插接杆3的直径一致,此处诱虫板7的材质优选为吸水棉,内部吸附有诱虫夜,诱虫夜使用完毕后可直径在诱虫板7的表面添加诱虫液。
26.转动机构9包括支撑柱901,支撑柱901的底端贯穿第一通孔8,且固定连接于容纳腔6的内底壁,支撑柱901的顶端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902。
27.第一伺服电机90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柱903,第一转动柱90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板904。
28.通过启动第一伺服电机902,进而带动第一转动柱903转动,同时带动转动板904转动,从而带动吹风机构10转动,实现了本装置均匀传输诱虫板7内部气味的目的。
29.转动机构9的上方设置有两个相互对称的吹风机构10。
30.吹风机构10包括第二伺服电机1001,第二伺服电机1001安装于转动板904的上表面,第二伺服电机100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柱1002,第二转动柱100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转动盘1003。
31.转动盘100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一组等距排列的连接柱1004,一组连接柱1004远离转动盘1003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叶片1005。
32.通过启动第二伺服电机1001,进而带动第二转动柱1002转动,同时带动转动盘1003转动,同时带动连接柱1004转动,同时带动叶片1005转动,从而可将诱虫板7内部的气味通过通气孔5传输至本装置外部,实现了本装置快速传输诱虫板7内部气味诱虫的目的。
33.容纳腔6的内侧壁开设有两组相互对称的容纳槽11,两组容纳槽11的内部均设置有两个相互对称的安装机构12。
34.安装机构12包括卡接框1201,卡接框1201的外表面与容纳槽1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卡接框1201靠近吹风机构10的一侧面开设有卡接槽1202,卡接槽1202的内侧壁卡接有粘贴板1203,粘贴板1203靠近吹风机构10的一侧面开设有两个相互对称的第二通孔1204。
35.第二通孔1204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磁吸柱1206,磁吸柱1206远离吹风机构10的一端与卡接槽1202的内侧壁吸附链接,磁吸柱1206靠近吹风机构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盘1205。
36.此处磁吸柱1206的长度与第二通孔1204的深度一致。
37.通过将粘贴板1203卡入卡接槽1202的内部,然后控制磁吸柱1206贯穿第二通孔1204,且吸附链接于卡接槽1202的内侧壁,从而实现了本装置快速安装粘贴板1203的目的。
38.工作原理:在使用本装置时,首先通过将粘贴板1203卡入卡接槽1202的内部,然后控制磁吸柱1206贯穿第二通孔1204,且吸附链接于卡接槽1202的内侧壁,从而实现了本装
置快速安装粘贴板1203的目的,通过启动第二伺服电机1001,进而带动第二转动柱1002转动,同时带动转动盘1003转动,同时带动连接柱1004转动,同时带动叶片1005转动,从而可将诱虫板7内部的气味通过通气孔5传输至本装置外部,实现了本装置快速传输诱虫板7内部气味诱虫的目的,通过启动第一伺服电机902,进而带动第一转动柱903转动,同时带动转动板904转动,从而带动吹风机构10转动,实现了本装置均匀传输诱虫板7内部气味的目的。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