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进双出型水冷dc端子总成及国标直流充电枪的制作方法-j9九游会真人

文档序号:35600838发布日期:2023-09-27 21:49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进双出型水冷dc端子总成及国标直流充电枪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冷dc端子以及充电枪。


背景技术:

2.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电动汽车续航里程要求要做的更高,相应的动力电池容量要做的越来越大,需要提升充电功率实现快速充电。目前电动汽车基本通过提升充电电流来提升充电功率,而大电流充电势必会让充电端子产生大量的热量,随然端子温度持续升高,充电过程会触发温度保护导致不能充电,严重的会发生燃烧,因此大功率充电过程中对充电温度的控制尤为重要。
[0003] 目前普遍采用水冷的方式对电动汽车充电枪(或称电动汽车充电插头)内的dc端子进行降温。传统水冷结构主要是在壳体内直接形成冷却水流路,将dc端子置于冷却水流路内,具体如:授权公告号为“cn 218603847 u”、名称为“一种可水冷dc插头端子以及充电枪”或授权公告号为“cn 217882074 u”、名称为“一种国标水冷充电枪结构”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所示。第一个专利在壳体外设置一进一出的进液管接头和出液管接头,第二个专利是壳体外设置二进二出的进液管接头和出液管接头,来提高进水和出水的流量。虽然第二个专利相对第一个专利冷却效果有较大的提升,但这二个专利的冷却结构均只能对dc端子的中部位置进行冷却,无法对dc端子的后端及电缆整体进行冷却,冷却位置较局限。而温升最大的恰是dc端子后端与电缆的连接处,因此传统冷却结构还不能完全无法满足大电流或超大电流的充电散热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对dc端子的后端及电缆整体进行冷却的双进双出型水冷dc端子总成及国标直流充电枪。
[0005]
为解决上述问题,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冷却座、设在所述冷却座内的至少二根包胶dc端子及封盖于所述冷却座后端的后盖,所述冷却座内设有前冷却腔、外设有与所述前冷却腔连通的进液管接头,所述包胶dc端子的中部设有包胶层、后端设有绝缘衬套,所述后盖后端设有与所述前冷却腔连通的后冷却腔,所述包胶层和绝缘衬套置于所述前冷却腔和后冷却腔之间,所述后盖后端一体延伸有与所述后冷却腔连通的出液管接头,所述后盖前端设有与所述冷却座密封连接的端面密封圈。
[0006]
所述的双进双出型水冷dc端子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接头上连接有冷却管,外部的电缆穿过所述冷却管与所述包胶dc端子连接,所述电缆的绝缘层与所述冷却管之间形成有出液通道。
[0007] 所述的双进双出型水冷dc端子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胶层前端通过第一密封槽设有第一密封圈、后端通过第二密封槽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包胶dc端子通过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冷却座密封连接、通过所述第二密封圈与所述绝缘衬套密封连接。
[0008] 所述的双进双出型水冷dc端子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衬套后端设有与外部
的电缆密封连接的第三密封圈、对应所述第三密封圈前方设有止位密封圈。
[0009] 所述的双进双出型水冷dc端子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前端一体成型有伸入所述前冷却腔的进液柱、对应所述进液柱的后端设有安装槽,所述进液管接头前端一体成型有与所述安装槽配合的安装柱、且所述安装柱上设有第四密封圈。
[0010]
所述的双进双出型水冷dc端子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胶层后端设有定位凸起部,所述冷却座的前冷却腔内设有与所述定位凸起部定位配合的定位槽。
[0011] 所述的双进双出型水冷dc端子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座内设有与前冷却腔连通的进液旁路,所述进液旁路前端设有与所述进液柱定位配合的定位凹槽。
[0012]
所述的双进双出型水冷dc端子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胶dc端子前端设有卡槽,所述冷却座前端设有与所述卡槽卡接的卡扣。
[0013]
所述的双进双出型水冷dc端子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采用xlpo(交联聚乙烯)制成。
[0014]
一种国标直流充电枪,包括枪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枪头上安装有上述所述的双进双出型水冷dc端子总成,且所述包胶dc端子上设有与所述枪头密封连接的第五密封圈。
[0015]
本实用新型的双进双出型水冷dc端子总成及国标直流充电枪优点如下:1、可对包胶dc端子的中部、后端及电线整体进行冷却,从而大大提高了冷却效果,能满足大电流或超大电流的充电需求;2、冷却结构与dc端子形成总成,方便与充电枪的装配及后续维护;3、通过多密封件组合,实现对dc端子总成的整体密封。
[0016]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双进双出型水冷dc端子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双进双出型水冷dc端子总成的爆炸图;
[0019]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双进双出型水冷dc端子总成的剖视图,显示包胶dc端子与冷却座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双进双出型水冷dc端子总成的剖视图,显示进液管接头与冷却座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5是本实用新型冷却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6是本实用新型后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7是本实用新型进液管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8是本实用新型包胶dc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9是本实用新型包胶dc端子的剖视图;
[0026]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绝缘衬套的剖视图;
[0027]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国标直流充电枪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水冷循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0029]
参照图1-12所示,实用新型的双进双出型水冷dc端子总成,包括:冷却座1、插接在所述冷却座1内的二根包胶dc端子2及封盖于所述冷却座1后端的后盖3。所述后盖3通过一组螺丝32与冷却座1紧固。所述冷却座1内设有前冷却腔4,所述冷却座1外设有与所述前冷却腔4连通的进液管接头5。在理想情况下,所述进液管接头5通常设置在所述冷却座1后端的后盖3上,并通过螺丝紧固,以方便接线,同时体积最小,但根据需要所述进液管接头5也可以设置在所述冷却座1的其它位置(如上方、下方、正面或背面等)。所述包胶dc端子2的中部设有包胶层6,所述包胶dc端子2后端设有绝缘衬套7,所述包胶层6通过包胶工艺包裹于所述包胶dc端子2外,所述绝缘衬套7套在所述包胶dc端子2后端、且前端与所述绝缘衬套7密封连接。所述后盖3后端设有与所述前冷却腔4连通的后冷却腔8,所述包胶层6和绝缘衬套7置于所述前冷却腔4和后冷却腔8之间。所述后盖3后端一体延伸有与所述后冷却腔8连通的出液管接头9,所述后盖3前端设有与所述冷却座1密封连接的端面密封圈10。
[0030]
优选的,所述出液管接头9外套有冷却管11,外部的电缆12穿过所述冷却管11与所述包胶dc端子2电连接,所述电缆12的绝缘层与所述冷却管11之间形成有出液通道13,所述冷却管11的另外一端连接到水循环装置,所述进液管接头5通过水管也与水循环装置连接,所述水循环装置为公知技术。连接后,所述前冷却腔4、后冷却腔8和出液通道13之间形成相互连通的冷却液循环通道,进而实现对dc端子的中部、后端及电线整体进行冷却。
[0031]
优选的,所述包胶层6前端通过第一密封槽14设有第一密封圈15,所述包胶层6后端通过第二密封槽16设有第二密封圈17,所述包胶dc端子2通过所述第一密封圈15与所述冷却座1密封连接,所述包胶dc端子2通过所述第二密封圈17与所述绝缘衬套7密封连接。所述绝缘衬套7后端设有与外部的电缆12密封连接的第三密封圈18,所述绝缘衬套7对应所述第三密封圈18前方设有止位密封圈19,所述止位密封圈19在起到加强密封效果的同时,又起到对所述第三密封圈18的止位作用。
[0032]
优选的,所述后盖3前端一体成型有伸入所述前冷却腔4的进液柱20,所述后盖3对应所述进液柱20的后端设有安装槽21,所述进液管接头5前端一体成型有与所述安装槽21配合的安装柱22,且所述安装柱22上设有第四密封圈23。通过上述结构,所述进液柱20与所述进液管接头5的配合,使冷却液能更好的进入所述冷却座1的前冷却腔4,同时又能防止漏液。
[0033]
优选的,所述包胶层6后端设有定位凸起部24,所述冷却座1的前冷却腔4内设有与所述定位凸起部24定位配合的定位槽25,通过所述定位凸起部24与定位槽25的配合,以防止所述包胶dc端子2的转动,从而确保连着的稳定性。
[0034]
优选的,所述冷却座1内设有与前冷却腔4连通的进液旁路31,所述进液旁路31与前冷却腔4的长度相等,所述进液旁路31前端设有与所述进液柱20定位配合的定位凹槽26。通过设置所述进液旁路31使所述进液柱20流出的冷却液均匀的注入冷却腔的各个位置,从而确保冷却更加均匀。
[0035]
优选的,所述包胶dc端子2前端设有卡槽27,所述冷却座1前端设有与所述卡槽27卡接的卡扣28,以起对所述包胶dc端子2的止退作用。
[0036]
优选的,所述冷却管11采用xlpo(交联聚乙烯)制成。交联聚乙烯(xlpo)是一种比低密度或高密度聚乙烯更能抵抗环境应力开裂、穿透、臭氧、溶剂和焊接的材料,所以使用
xlpo绝缘材料做成的冷却管时可以达到耐温250
°
c的高温,以确保冷却效果和使用寿命。
实施例2
[0037]
参照图11所示,实用新型的一种国标直流充电枪,包括枪身(图中未示)及安装在枪身前端的枪头29,所述枪头29上安装有实施例1所述的双进双出型水冷dc端子总成a,且所述包胶dc端子2上设有与所述枪头29密封连接的第五密封圈30。所述的双进双出型水冷dc端子总成a与枪头29之间具体通过螺丝紧固。
[0038]
上所述,并非对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案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结构及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的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案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案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
当前第1页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