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j9九游会真人

文档序号:35695722发布日期:2023-10-11 18:50阅读:7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属于控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2.控制装置通过自身的运动来触发与控制装置相连的电路板的电信号,从而实现对被控制装置的控制。相关的控制装置的形式包括旋钮和触控件,例如,旋钮通过用户旋转而转动触发电信号,触控件通过用户按压而平动触发电信号。
3.相关的控制装置集成了旋钮和触控件的两种功能,但是实现上述两种功能需要分别通过不同的部件,从而导致控制装置的结构复杂,相关部件的装配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装置,以解决如何简化集成旋钮和触控两种功能的控制装置结构的技术问题。
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装置,包括底座;盖体,可转动地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盖体与所述底座之间形成容纳腔;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电路板远离所述底座的表面上设置电位器和弹簧针;其中,所述电位器设置有可与所述盖体抵接以随所述盖体的转动而运动的运动部;所述弹簧针间隔设置至少两个且均向远离所述底座的方向延伸;导电件,设置在所述电路板和所述盖体之间并与所述盖体固定;所述导电件与所述弹簧针远离所述电路板的一端接触。
6.一些实施方案中,导电件呈片状并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弹簧针接触,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盖体相邻,所述导电件的表面积大于所述弹簧针与所述第一表面的接触面积。
7.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导电件的第二表面开设定位槽,所述盖体朝向所述第二表面的内壁面设置突出的定位柱;或,所述导电件的第二表面朝向所述盖体设置突出的定位柱,所述盖体朝向所述第二表面的内壁面设置定位槽;其中,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定位槽过盈固定连接。
8.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导电件还开设从第一表面贯穿到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一通孔;其中,所述电位器朝向所述盖体的所述内壁面的一侧开设与所述运动部连通的连接通道,所述盖体的所述内壁面突出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伸入所述连接通道与所述运动部连接以带动所述运动部旋转。
9.一些实施方案中,在所述导电件的第一表面开设定位槽的状态下,所述定位槽和所述定位柱分别设置多个,且多个所述定位槽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外侧,多个所述定位柱围绕所述连接件设置。
10.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导电件的所述第二表面还开设有多个沿周向间隔设置的凹槽,多个所述凹槽位于所述弹簧针相对所述导电件转动的轨迹上。
11.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电位器包括本体和在径向上向外突出所述本体的所述运动
部,所述运动部可相对所述本体摆动;所述盖体的所述内壁面沿周向间隔设置多个凸起部,所述多个所述凸起部位于所述运动部相对盖体转动的轨迹上。
12.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盖体的边缘设置突出的卡扣件,所述底座的边缘设置沿周向延伸的环形凹槽;或,所述盖体的边缘设置沿周向延伸的环形凹槽,所述底座的边缘设置突出的卡扣件;其中,所述卡扣件与所述环形凹槽可转动的卡接。
13.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底座开设第二通孔,所述电路板朝向所述底座的表面上设置排线插座和与所述排线插座连接的导线,所述导线穿过所述第二通孔。
1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包括底座、可转动地与底座连接的盖体、电路板和与盖体固定的导电件,电路板上设置电位器和弹簧针;其中,电位器设置有可与盖体抵接以随盖体的转动而运动的运动部,弹簧针间隔设置至少两个且均向远离底座的方向延伸,导电件与弹簧针远离电路板的一端接触。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盖体能够转动从而带动电位器的运动部转动实现旋钮的功能,盖体被触摸从而改变与导电件之间的感应电容从而实现触控件的功能,旋钮和触控件的功能通过相同的部件来实现,从而简化了旋转和触控两种控制方式的实现结构,有利于节省控制装置的成本。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案提供的一种角度下的控制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16.图2为图1中a-a部的剖视图;
17.图3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案提供的另一种角度下的控制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18.图4为导电件与盖体连接方式的简化示意图;
19.图5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方案提供的一种角度下的控制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20.图6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方案提供的另一种角度下的控制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21.附图标记说明:
22.10、底座;20、盖体;21、连接件;22、卡扣件;23、环形凹槽;24、凸起部;30、电路板;31、电位器;32、弹簧针;33、排线插座;34、导线;40、导电件;41、第一表面;42、第二表面;43、第一通孔;44、凹槽;45、第二通孔;50、容纳腔;201、内壁面;202、定位柱;203、外壁面;311、运动部;312、连接通道;421、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24.在具体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例如通过不同的具体技术特征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实施例和技术方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中各个具体技术特征的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25.在以下的描述中,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仅仅是区别不同的对象,不表示各对象之间具有相同或联系之处。应该理解的是,所涉及的方位描述“上方”、“下方”、“外”、“内”均为正常使用状态时的方位,“左”、“右”方向表示在具体对应的示意图中所示意的左
右方向,可以为正常使用状态的左右方向也可以不是。说明书附图中的xyz三维坐标系可以理解是控制装置在一种状态下的绝对坐标系,该状态可以是正常使用状态也可以不是。
26.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多个”表示大于或等于两个。
2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用于触发不同的控制信号从而对被控制装置进行不同的控制。本发明的控制装置可以用于不同的被控制装置中,例如,被控制装置可以是美容仪器,控制装置可以用来美容。仪器具有的不同功能的控制,例如,控制美容仪开启按摩操作或改变按摩的力度,和/或控制美容仪上的照明部件的开关或亮度调节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发明控制装置所应用的场景,以及控制装置具体控制的设备和具体实现的控制功能并不影响本发明实施例对控制装置的限定。
28.相关技术中,控制装置一般控制装置自身的运动实现对电路板上电路的控制,从而输出不同的电信号来控制被控制装置实现对应的功能。
29.例如,旋钮作为一种控制装置,通常与电位器配合使用,电位器是具有三个引出端、阻值可按某种变化规律调节的电阻元件。电位器通常由电阻体和可移动的电刷组成。当电刷沿电阻体移动时,在输出端即获得与位移量成一定关系的电阻值或电压。旋钮通常与电位器的电刷连接,旋钮在旋转过程中带动电刷移动,改变输出端的电阻值或电压值,从而能够控制电路中元器件改变相关参数,实现对元器件的控制,例如,旋钮可以通过电位器控制照明元器件改变电压,从而改变照明元器件的亮度。
30.再例如,触控件作为一种控制装置,通常通过用户的按压或触摸实现控制。其中,电容式触摸按键是一种常用的触控件,其工作原理是:任何两个导电的物体之间都存在着感应电容,例如一个按键以及一个电路板可以构成一个感应电容。在周围环境不变的情况下,该感应电容值是固定不变的微小值。当有人体手指靠近触摸按键时,按键与电路板之间的感应电容增大。电容式触摸按键ic在检测到某个按键的感应电容值发生改变后,将输出某个按键被按下的确定信号。由于单击、双击、长按所改变的电容值不相同,对应的,电容式触摸按键可以实现三种触控功能。电容式触摸按键可以用于开关被控制装置或调节被控制装置的相关工作参数,例如,电容式触摸按键可以用于控制美容仪的开关,和/或控制美容仪采用不同的工作模式。
31.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装置包括底座10、盖体20、电路板30和导电件40。其中,盖体20可转动地与底座10连接,即,盖体20与底座10之间保持连接关系且可发生相对转动。例如,盖体20和底座10的整体外形可以看成轴对称结构,底座10可认为处于固定的静止状态,盖体20围绕对称轴l轴转动,并且在转动过程中始终保持与底座10的连接。
32.如图2所示,为控制装置的轴向剖面图,剖线的方向可以对应于图1中a-a的方向。盖体20与底座10之间形成容纳腔50,其中,盖体20可以是开口朝向底座10的半封闭结构,盖体20的外表面可以是平滑的表面以方便用户操作,可选的,盖体20的外表面靠近轴线l的区域相对其他区域有一定凸起,以便引导用户在轴线附件区域进行触摸操作。底座10和盖体20在径向边缘(即远离l轴)的位置连接,盖体20与底座10之间的空隙形成容纳腔50。
33.如图1和图2所示,电路板30设置在容纳腔50内。可以理解的,电路板30设置在容纳腔50内且固定在底座10上,其主体是相对底座10静止的,而电路板30上的元件可以是能够相对底座10进行移动的,例如转动或位移,从而能够通过位置变化改变电路中相关参数。如图1和图2所示,电路板30远离所述底座10的表面上设置电位器31和弹簧针32。其中,电路板30具有相对的两表面,该两表面都垂直于盖体20的对称轴l,为方便描述,将l轴的延伸方向且从底座10朝向盖体20的方向定义为x正向,相反方向即为x负向。电位器31和弹簧针32设置在电路板的位于x正向的一侧的表面上。如图2所示,其中,电位器31设置有可与盖体20抵接以随盖体20的转动而运动的运动部311。抵接表示运动部311与盖体20的部分表面接触并具有一定抵压力,从而,盖体20能够对电位器31的运动部311施加力和力矩,使运动部311随盖体20的转动而运动。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定运动部311运动的形式,例如,可以是转动或滑动。
34.需要说明的是,电位器31上设有电阻,电阻具有两个固定触点和一个动触点,两固定触点之间具有外加电压,动触点和固定触点之间则形成分压,其分压大小与动触点的位置具有一定关系。当运动部311进行运动后,动触点的位置会发生改变,从而动触点和固定触点之间的电压大小发生变化,通过电压大小的变化产生不同信号,实现对旋钮的控制。需要说明的是,图1-图3是示例性的给出了一种盖体与电位器的运动部抵接的方式,图5-图6是示例性给出的另一种盖体与电位器的运动部抵接的方式。
35.如图1所示,弹簧针32间隔设置至少两个且均向远离所述底座10的方向延伸。弹簧针32具有导通电路和连接导电件40的作用,延伸方向表示弹簧针32的最大长度方向。弹簧针32具有弹性从而保持电路板与导电件40之间的电连接。间隔设置表示弹簧针32之间具有空隙,电位器31可以设置在弹簧针32的间隔中。可以理解,弹簧针32设置至少两个,从而能够在多个位置连接导电件40,使导电件40受力均匀。在用户触摸盖体20时,用户的手指与导电件之间具有电容差值,从而改变了电路中在感应电容值,进而对应的输出信号进行控制。
36.如图1和2所示,导电件40设置在电路板30和盖体20之间并与盖体20固定。盖体20具有在x方向上相对的两侧,一侧远离容纳腔50且面向用户,另一侧靠近容纳腔50且靠近导电件40。导电件40与盖体20靠近容纳腔50的一侧固定。导电件40与弹簧针32远离所述电路板30的一端接触,接触表示导电件40与弹簧针32一直保持连接。
37.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如图1和图2所示,导电件40呈片状并具有在x方向上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41和第二表面42。片状表示导电件40在x方向上(图2所示上下方向)的厚度较小,有利于节省容纳腔50的空间。第一表面41与弹簧针32接触,接触可以是抵接,即,弹簧针32的一端在压缩后抵住导电件40的第一表面41。可以理解,弹簧针与导电件第一表面抵接而不是固定连接,即便导电件跟随盖体转动,弹簧针仍可以保持与导电件第一表面的接触,从而盖体的旋转不容易影响触控结构的正常运行。
38.如图2所示,第二表面42与盖体20相邻,第二表面42可以直接和盖体20接触,也可以不与盖体20接触但距离很近,第二表面42与盖体20相邻设置,从而在用户触摸盖体时能够改变用户手指与导电件之间的感应电容。如图2所示,导电件40的表面积大于弹簧针32与第一表面41的接触面积。可以理解的,弹簧针32与第一表面41的接触面积较小,能够感知到电流并生成信号的区域也较小,通过设置导电件40的表面积较大,以便于更大范围地感知电流,从而感知到用户的操作命令,有利于提升控制装置的触控功能的使用便利性。
39.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包括底座、可转动地与底座连接的盖体、电路板和与盖体固定的导电件,电路板上设置电位器和弹簧针;其中,电位器设置有可与盖体抵接以随盖体的转动而运动的运动部,弹簧针间隔设置至少两个且均向远离底座的方向延伸,导电件与弹簧针远离电路板的一端接触。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盖体能够转动从而带动电位器的运动部转动实现旋钮的功能,盖体被触摸从而改变与导电件之间的感应电容从而实现触控件的功能,旋钮和触控件的功能通过相同的部件来实现,从而简化了旋转和触控两种控制方式的实现结构,有利于节省控制装置的成本。
40.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如图1所示,导电件40的第二表面42开设定位槽421。从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定定位槽421的形式,只要能够用于定位和固定即可。例如,定位槽421可以从导电件40的第二表面42贯穿到第一表面41,也可以不贯穿。图3是控制装置在另一种角度下的分解示意图,为显示清楚起见,图3与图1的放置方向相反,从而能够示意出控制装置分解后在另一侧的结构。结合图3所示,盖体20朝向第二表面42的内壁面201设置突出的定位柱202,盖体20具有朝向用户的外壁面203和朝向第二表面42的内壁面201,定位柱202从内壁面201向导电件40的定位槽421突出。定位柱202的数量与定位槽421相同,且在位置上与定位槽421一一对应。例如,如图1和图3所示,导电件40的第二表面42间隔开设四个在x方向上贯穿导电件40的定位槽421,盖体20上对应设置四个突出的定位柱202。
41.如图2所示,定位柱202与定位槽421过盈固定连接,例如,定位柱202在垂直x方向的平面上的横截面积可以沿x方向正向逐渐增大,从而在图2所示的放置位置下表现出上大下小的形状。定位柱202上端的横截面积略大于定位槽421在垂直x方向的平面上的横截面积,定位柱202下端的横截面积可以略小于定位槽421在垂直x方向的平面上的横截面积,从而每个定位柱202再插入与其对应的一个定位槽421中后会形成过盈配合。
42.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如图4所示,导电件40的第二表面42朝向盖体20设置突出的定位柱202,盖体20朝向第二表面42的内壁面201设置定位槽421。与第一种实施方案类似的,导电件40的定位柱202插入盖体20的定位槽421中,从而形成过盈配合,使导电件40固定在盖体20的内壁面201上。通过定位槽421和定位柱202的位置互换,以便于根据实际需要和加工难度进行选择,有利于提高加工制造和使用的灵活性,降低成本。
43.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定位柱与定位槽的过盈固定连接,能够牢固固定盖体和导电件,提升触摸控制的稳定性。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如图1和图2所示,导电件40还开设从第一表面41贯穿到第二表面42的第一通孔43,盖体20可以通过第一通孔43穿过导电件40。电位器31朝向盖体20的内壁面201的一侧开设与运动部311连通的连接通道312,电位器31背对盖体20的内壁面201的一侧连接电路板30。连通表示连接通道312的一端连接电位器31的运动部311,另一端连接容纳腔50,从而其他部件能够通过连接通道312与运动部311接触。如图2所示,盖体20的内壁面201突出设置有连接件21,连接件21从盖体20的内壁面201与l轴相交的位置向电位器31突出。连接件21伸入连接通道312与运动部311连接以带动运动部311旋转,例如,连接件21可以与运动部311抵接并相连,从而盖体20在转动时对运动部施加力和力矩,从而带动运动部311绕l轴旋转。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连接件21带动运动部311旋转,使盖体20转动时,电位器31可以产生信号,有利于实现旋钮控制。
44.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如图1和图3所示,在导电件40的第二表面42开设定位槽421的状态下,定位槽421和定位柱202分别设置多个。导电件40的第二表面42开设定位槽421,从
而定位柱202设置在盖体20的内壁面201上。定位槽421和定位柱202分别设置多个且数目相同,有利于增加固定和连接的稳定性。如图1所示,多个定位槽421与第一通孔43连通且位于第一通孔43外侧,从而导电件40上既设置第一通孔43,又设置多个孔状结构的定位槽421。定位槽421与导电件40中心的连线可以将导电件40分为相同大小的数块区域,从而使导电件40固定连接的受力更均匀。如图3所示,多个定位柱202围绕连接件21设置,围绕表示多个定位柱202设置在连接件21的周围,从而盖体20上既设置突出的连接件21,又设置突出的多个定位柱202。
45.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孔结构全部设置在导电件上,将突出结构设置在盖体上,以便于加工制造,有利于减少生产成本。
46.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如图3所示,导电件40的第一表面41还开设有多个沿周向间隔设置的凹槽44,凹槽44只有在朝向电路板30的一端开放。如图1和图3所示,多个凹槽44位于弹簧针32相对导电件40转动的轨迹上。可以理解,盖体20和固定在盖体20上的导电件40绕l轴自转,电路板30和弹簧针32不转动,从而以导电件40为参考系,则弹簧针32相对导电件40绕l轴自转。多个弹簧针32到电路板30与l轴交点p(在图2中示出)的距离相等,因此弹簧针32转动的轨迹是以弹簧针32到p点的距离为半径的圆。
47.多个凹槽44位于该轨迹上并且间隔设置,从而转动过程中,弹簧针32的端部会在凹槽44中进出。例如,弹簧针32端部与其中一个凹槽44重合,弹簧伸长使弹簧针32与其中一个凹槽44的底部抵接;随着弹簧针32相对导电件40转动,弹簧针32端部逐渐被压缩并离开其中一个凹槽44,直到端部与抵接第一表面41;继续转动后,弹簧针32端部又进入与其中一个凹槽44相邻的下一个凹槽44,弹簧针32的端部撞击并抵接第二凹槽44的底部,从而发出声音。在不断转动的过程中,弹簧针32不断被压缩伸长,弹簧针32的端部间隔进入每一个凹槽44并撞击该凹槽44的底部,从而间隔发出声音,给用户转动旋钮的操作提供反馈,有利于提高控制装置的交互性。
48.可以理解的,弹簧针32在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始终小于其最大长度,从而不论在凹槽44内还是在凹槽44外,都能够持续抵压导电件40,保持对触控信号的传输,以便于旋钮功能和触控功能可以同时使用,而不会出现一个功能使用时另一个功能失效的情况。并且,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定盖体转动的方向,既可以是顺时针转动,也可以是逆时针转动,有利于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49.如图5-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实施方案。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简明起见,以下对图5-图6对应的实施例的说明仅对不同于之前的实施例的特征进行说明,而相同特征的内容不再进行重复说明。
50.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电位器31包括本体和在径向上向外突出本体的运动部311,电路板30可以设置成圆形,径向表示电路板30的直径方向。运动部311可相对本体摆动,摆动表示运动部311可以相对本体在运动部311所处平面的一定范围内进行往复运动,例如,可以是平移,也可以是旋转。图6是图5中控制装置在另一种角度下的分解示意图,为显示清楚起见,图6与图5的放置方向相反,从而能够示意出控制装置分解后在另一侧的结构。如图6所示,盖体20的内壁面201沿周向间隔设置多个凸起部24,盖体20的内壁面201可以设置圆心在l轴上的环状凸起,再在环状凸起上设置多个凸起部24,间隔设置表示每个凸起部24之间相隔一定距离。
51.如图5和图6所示,多个凸起部24位于运动部311相对盖体20转动的轨迹上。由于多个凸起部24位于运动部311的轨迹上,那么,在盖体20相对底座10转动过程中,凸起部24会撞击并抵接电位器31的运动部311,从而推动运动部311进行摆动。如图5和图6所示,运动部311进行平移或转动(转动中心不在l轴上,从而曲率与凸起部24不同),在移动一定距离后,其中一个凸起部24会脱离运动部311,从而运动部311失去推力,并受到电位器31主体的阻力回到电位器31的中心。此时运动部311刚好撞击并抵接另一个凸起部24,从而发出声音。在盖体20不断转动的过程中,运动部311不断“摆动-复位-撞击”,从而间隔发出声音,给用户转动旋钮的操作提供反馈,有利于提高控制装置的交互性。
52.需要说明的是,运动部311脱离一个凸起部24到撞击并抵接下一个凸起部24的时间很短,从而运动部311可以视作与凸起部24持续抵接,以连续将盖体20的旋转转化为信号进行传输。并且,运动部311位于电位器31远离l轴一侧的中心位置,从而运动部311可以在图5所示的放置位置下向左或向右摆动,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定盖体20转动的方向,既可以是顺时针转动,也可以是逆时针转动,有利于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5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如图6所示,在盖体20的内壁面201设置定位柱202的状态下,多个凸起部24设置在定位柱202的外侧。盖体20的内壁面201设置定位柱202,则定位槽421设置在导电件40上。其中,多个凸起部24设置在定位柱202的外侧,可以理解为,定位柱202到l轴的距离小于凸起部24到l轴的距离,从而在盖体20转动过程中,定位柱202不容易干扰到凸起部24与运动部311之间的相互作用。
54.如图5所示,弹簧针32位于电路板30的一条直径方向上,电路板30的厚度很薄,从而可以视作与x方向垂直的一个圆形平面。在其中一条直径方向d上设置两个弹簧针32,弹簧针32的连线即该直径方向d,并且,两个弹簧针32到电路板30与l轴交点p的距离相等。电路板30电位器31与该直径间隔设置,间隔设置表示电路板30的电位器31不在这条两弹簧针32连线的直径上。电位器31的运动部311摆动范围所在的平面被弹簧针32穿过,通过将弹簧针32的连线所在直径与电位器31间隔设置,使弹簧针32不容易干扰到运动部311的摆动,有利于提高控制装置的稳定性。
5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如图2和图3所示,盖体20的边缘设置突出的卡扣件22,底座10的边缘设置沿周向延伸的环形凹槽23。盖体20可以是碗状的结构,盖体20的边缘表示靠近碗口的边缘位置;底座10可以在靠近径向的边缘设置向盖体20延伸的侧壁,底座10的边缘可以表示侧壁上的位置。其中,卡扣件22与环形凹槽23可转动的卡接,可转动的卡接表示卡扣件22可以卡入环形凹槽23中,且能够沿凹槽延伸方向转动。当卡扣件22设置在盖体20的边缘,且环形凹槽23设置在底座10的边缘时,卡扣件22从盖体20面向容纳腔50的内壁面201的边缘向l轴突出,环形凹槽23在背向容纳腔50一侧的底座10外侧壁上沿周向延伸,从而盖体20盖设在底座10上时,盖体20的卡扣件22卡入底座10的环形凹槽23内并能够沿凹槽延伸方向转动,有利于实现旋钮的旋转功能。
56.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盖体20的边缘设置沿周向延伸的环形凹槽23,底座10的边缘设置突出的卡扣件22,与第一种方案类似的,盖体20在面向容纳腔50的内壁面201的边缘位置设置沿周向延伸的环形凹槽23,底座10在背向容纳腔50一侧的外侧壁设置朝远离l轴方向突出的卡扣件22,当盖体20盖设在底座10上时,底座10的卡扣件22卡入盖体20的环形凹槽23内并能够沿凹槽延伸方向转动,同样有利于实现旋钮的旋转功能。
57.上述两种实施方案均不限定环形凹槽23的具体形状和弧度,例如,环形凹槽23可以是360
°
的圆环状,从而盖体20与底座10之间可以旋转任意角度;环形凹槽23也可以是小于360
°
的圆弧,从而具有限位功能,以便于盖体20在转动到最大角度时停止;环形凹槽23也可以是螺纹状,以便于盖体20在转动限定圈数和限定角度时停止。
58.上述两种实施方案提供不同的卡接设置方式和环形凹槽不同的形状弧度,从而适应不同的需求和加工条件,有利于提高控制装置的适用性,减少成本。
59.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如图3所示,底座10开设第二通孔45,第二通孔45的一端连接容纳腔50,另一端连接放置电源的空间。如图1所示,电路板30朝向底座10的表面上设置排线插座33和与排线插座33连接的导线34。电路板30朝向底座10的表面与电路板30设置电位器31和弹簧针32的表面相背,在该侧表面设置排线插座33,从而不容易影响电位器31和弹簧针32的连接。其中,导线34穿过第二通孔45,以便于连接外部电源,从而给控制装置的运转提供电能。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底座开设第二通孔,给控制装置和电源的连接提供了一定空间,有利于提高控制装置的实用性。
6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相关技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