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控制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开关控制柜。
背景技术:
2.控制柜是按电气接线要求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组装在封闭或半封闭箱体中的柜体结构,通过开关控制柜能够在电力系统进行发电、输电、配电和电能转换的过程中,进行开合、控制和保护用电设备。
3.如公开号为cn209298689u的一种电气控制柜,其中包括了电气控制柜本体、控制柜散热孔、控制柜柜门、观察口、柜门把手、顶置柜门、控制柜顶盖、换装口盖、螺栓、控制柜顶置散热孔、换装口、自动阻燃盒,所述电气控制柜本体两侧面分别设置有控制柜散热孔,电气控制柜本体正面通过合页安装有两扇控制柜柜门,两扇控制柜柜门为对开门,解决了现有控制柜在过载的时候往往会引起火灾,当人们无法第一时间进行灭火的时候能够进行灭火的问题。
4.其中上述现有技术中还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现有的控制柜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其柜体左右边侧的散热孔进行正常的通风散热,虽然能够让控制柜正常的散热,但在当控制柜内部着火时,却不便于对散热孔进行及时的封堵,从而导致着火的过程中外界的空气容易进入至控制柜内部起到助燃作用,进而进一步的增大火势。
5.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开关控制柜,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关控制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控制柜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其柜体左右边侧的散热孔进行正常的通风散热,虽然能够让控制柜正常的散热,但在当控制柜内部着火时,却不便于对散热孔进行及时的封堵,从而导致着火的过程中外界的空气容易进入至控制柜内部起到助燃作用,进而进一步的增大火势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开关控制柜,包括柜体、柜门、电气元件、通风孔和防尘网,所述柜体的边侧铰接安装有柜门,且柜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气元件,所述柜体的左右两侧开设有通风孔,且通风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防尘网;
8.还包括:
9.固定安装在所述柜体内部边侧的烟雾传感器,所述烟雾传感器和双轴电机电性连接,且双轴电机固定安装在柜体的内部下端,所述双轴电机的左右两侧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传动丝杆;
10.活动板,安装在所述传动丝杆上,所述活动板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阻塞块,且阻塞块伸入至套筒的内部,所述套筒的上下两侧开设有透气槽;
11.移动板,位于所述活动板的上端,所述移动板和活动板的下方均固定连接有磁块,且移动板通过复位弹簧和柜体的内部相互连接;
12.延伸柱,固定安装在所述移动板的上端,所述延伸柱伸入至泄漏管的内部,且泄漏管固定在储存盒的下端,储存盒的内部填充有阻燃剂,所述泄漏管的左右两侧开设有排料口。
13.优选的,所述传动丝杆和活动板为螺纹连接,且活动板边侧阻塞块的数量和套筒的数量相等。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传动丝杆的转动能够使其螺纹连接的活动板进行水平移动。
15.优选的,所述阻塞块伸入至套筒内部的一端外壁和套筒的内壁相互贴合,且阻塞块和套筒为滑动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阻塞块的外壁和套筒的内壁相互贴合,从而能够保证阻塞块在套筒内部移动的稳定性。
17.优选的,所述活动板上端的磁块和移动板下方的磁块磁性相反,且活动板上端的磁块和移动板下方的磁块在初始状态下位错位分布。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活动板上端磁块和移动板下方磁块之间的靠近,从而能够对移动板产生磁吸力。
19.优选的,所述延伸柱的上端设置为圆台形结构,且延伸柱和泄漏管为滑动连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延伸柱侧边的斜面从而能够对阻燃剂起到导流作用。
21.优选的,所述排料口关于泄漏管的竖向中轴线对称设置,且排料口在初始状态下被延伸柱的上端所遮挡。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延伸柱对排料口的遮挡,从而能够避免在未着火时阻燃剂向外泄漏。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开关控制柜,能够在柜体内部着火时及时对散热孔进行封堵,避免在柜体内部着火时外界的空气仍然能够进入至柜体内部起到助燃作用;
24.1、设置有透气槽,通过套筒上下边侧透气槽的设置,从而能够在正常情况下,内外空气能够通过透气槽以及通风孔进行正常流通,而当柜体内部着火时,烟雾传感器感知到着火出现烟雾时,从而驱动双轴电机开始工作,此时利用传动丝杆的转动使其活动板带动阻塞块朝向柜体的外侧移动,由此使得阻塞块伸入至套筒内部的一端移动至透气槽的前方,由此来对外界空气进行阻隔,避免外界的空气通过透气槽进入至柜体内部;
25.2、设置有延伸柱,当活动板移动后其上端的磁块和移动板下端边侧的磁块相互靠近时,从而能够使得移动板带动延伸柱向下移动,当延伸柱向下移动后能够接触对排料口的遮挡,此时储存盒内部的阻燃剂通过泄漏管以及排料口落入至柜体内部,从而起到灭火作用,而延伸柱的上端设置为圆台形结构,利用延伸柱上端侧边的斜边能够对阻燃剂起到导流作用,使其更方便从排料口向外排出。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套筒和透气槽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本实用新型阻塞块和套筒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5为本实用新型活动板和泄漏管仰视结构示意图;
31.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5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32.图7为本实用新型延伸柱在泄漏管内部向下移动后结构示意图。
33.图中:1、柜体;2、柜门;3、电气元件;4、通风孔;5、防尘网;6、烟雾传感器;7、双轴电机;8、传动丝杆;9、活动板;10、阻塞块;11、套筒;12、透气槽;13、磁块;14、移动板;15、复位弹簧;16、延伸柱;17、泄漏管;18、储存盒;19、排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5.请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开关控制柜,包括柜体1、柜门2、电气元件3、通风孔4和防尘网5,柜体1的边侧铰接安装有柜门2,且柜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气元件3,柜体1的左右两侧开设有通风孔4,且通风孔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防尘网5;柜体1的内部边侧固定安装有烟雾传感器6,烟雾传感器6和双轴电机7电性连接,且双轴电机7固定安装在柜体1的内部下端,双轴电机7的左右两侧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传动丝杆8;活动板9,安装在传动丝杆8上,活动板9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阻塞块10,且阻塞块10伸入至套筒11的内部,套筒11的上下两侧开设有透气槽12;传动丝杆8和活动板9为螺纹连接,且活动板9边侧阻塞块10的数量和套筒11的数量相等。阻塞块10伸入至套筒11内部的一端外壁和套筒11的内壁相互贴合,且阻塞块10和套筒11为滑动连接。
36.如图1-4所示,柜体1与外界的空气能够正常的通过通风孔4以及透气槽12进行流通,而在柜体1内部着火产生烟雾时,烟雾传感器6控制双轴电机7进行工作,双轴电机7开启后能够利用旋转的传动丝杆8使得活动板9以及其侧边固定连接的阻塞块10朝向柜体1的外侧移动,由此使得阻塞块10伸入至套筒11内部的一端移动至透气槽12的前方,此时通过阻塞块10的阻挡能够对柜体1的内外空气进行阻隔,避免着火时外界的空气能够源源不断的进入至柜体1的内部。
37.移动板14,位于活动板9的上端,移动板14和活动板9的下方均固定连接有磁块13,且移动板14通过复位弹簧15和柜体1的内部相互连接;延伸柱16,固定安装在移动板14的上端,延伸柱16伸入至泄漏管17的内部,且泄漏管17固定在储存盒18的下端,储存盒18的内部填充有阻燃剂,泄漏管17的左右两侧开设有排料口19。活动板9上端的磁块13和移动板14下方的磁块13磁性相反,且活动板9上端的磁块13和移动板14下方的磁块13在初始状态下位错位分布。延伸柱16的上端设置为圆台形结构,且延伸柱16和泄漏管17为滑动连接。排料口19关于泄漏管17的竖向中轴线对称设置,且排料口19在初始状态下被延伸柱16的上端所遮挡。
38.如图2和图5-7所示,当活动板9移动后其上端的磁块13和移动板14下方的磁块13相互靠近时,从而能够利用磁吸力使其移动板14带动延伸柱16向下移动,当延伸柱16向下
移动后即可解除对泄漏管17侧边的排料口19的阻挡,此时储存盒18内部的阻燃剂通过泄漏管17以及侧边的排料口19向外泄漏至柜体1的内部,通过外泄的阻燃剂来对火情做出进一步扑灭,而延伸柱16的上端侧边又设置为斜边,延伸柱16的上端斜边能够对阻燃剂起到导流作用,使其阻燃剂能够更好的通过排料口19向外排出。
39.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开关控制柜时,首先根据图1-7所示,在正常情况下,柜体1与外界的空气能够正常的通过通风孔4以及透气槽12进行流通,柜体1内部着火产生烟雾时,烟雾传感器6控制双轴电机7进行工作,从而利用旋转的传动丝杆8使得活动板9以及其侧边固定连接的阻塞块10朝向柜体1的外侧移动,此时通过阻塞块10的阻挡能够对柜体1的内外空气进行阻隔,避免着火时外界的空气能够源源不断的进入至柜体1的内部,当活动板9移动后其上端的磁块13和移动板14下方的磁块13相互靠近时,从而能够使其移动板14带动延伸柱16向下移动从而解除对泄漏管17侧边的排料口19的阻挡,储存盒18内部的阻燃剂通过泄漏管17以及侧边的排料口19向外泄漏至柜体1的内部,通过外泄的阻燃剂来对火情做出进一步扑灭,利用延伸柱16上端的斜边,从而能够对阻燃剂起到导流作用。
40.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41.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