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坐姿矫正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坐姿提醒器。
背景技术:
2.坐姿是现代人群在学习工作中最常见的姿势之一。由于身体长时间地保持坐着较容易产生疲劳,从而使其产生侧坐、歪坐、瘫坐等不良的坐姿。由这些不良坐姿引起的肌劳损,椎间盘突出,假胯宽,弹响髋,骨盆外斜等健康问题也成了影响现代人身体健康重要因素。尤其是对于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孩子而言,不良的坐姿导致的疾病会对身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3.现有技术中已有几款的坐姿提醒器,类别也覆盖了从儿童到成人。例如授权公告号:cn 210244598u公开的一款坐姿提醒器,利用超声波原理检测使用者的坐姿变化从而发出提醒信号。能适应儿童和成人的使用需求,但是该装置体积较大,成本较高,使用时要求放置在人脸正前方,并要放置在预设的距离上。
4.授权公告号cn 212466536u公开的一款穿戴式坐姿提醒器,利用陀螺仪检测使用者的姿态变化从而使震动马达的震动发出提醒保持正确坐姿的信号,使用时需要佩戴在用户的脖子上,不能同时适应儿童和成人的使用需求,且长期佩戴使用脖子会有不适感,通用性不足。而且设备佩戴在用户的脖子后方,利用震动马达的震动提醒使用者当前坐姿不良时,使用者无法获得较好的震感反馈。
5.授权公告号cn206574225u公开的一种便携式姿势矫正仪,设计有盒体和后扣,后扣内设有磁体和盒体内的铁环垫片相配合,使姿势矫正仪固定在使用者的服饰上,增加了仪器使用的灵活性,但是其方案在使用时盒体依旧在服饰外侧,姿势矫正仪和人体的贴合性不佳,使用不够舒适。由于中间有服饰阻挡,震动马达在工作时对使用者的提醒反馈也不够明显。并且盒体和后扣相配合并没有定位,在使用者动作幅度较大的情况下姿势矫正仪的正常工作位置也会发生偏移,将影响传感器检测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坐姿提醒器,不仅能同时适应儿童和成人的使用需求,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坐姿提醒器与人体的贴合性,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坐姿提醒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提醒机构、主机模块和操作模块,所述主机模块和所述操作模块通过柔性连接部件连接;所述主机模块内设置有第一磁体和坐姿检测机构;所述操作模块内设置有第二磁体。
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比于现有技术实现了操作模块(一般采用操作按键)和坐姿检测机构的物理分离,且由于柔性连接部件是柔性的,可弯折的,因此可以通过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的相互吸引从而将坐姿提醒器固定在使用者的衣领处,并且主机模块位于衣物内侧可以更好地贴近人体背部或颈部,在重力和磁力的共同作用下能够提高坐姿提醒器与人
体的贴合性(有利于提高检测的准确性);操作模块则位于衣物外侧便于使用者操作。其中,柔性连接部件不仅起到了连接主机模块和操作模块的作用,而且还起到了防脱离的作用(当坐姿提醒器受到外力拉扯,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相互脱落的情况下)。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坐姿提醒器能够同时适应儿童和成人的使用需求。优选地,所述柔性连接部件采用编织线、软管、橡胶、硅胶或工程塑料等。
9.进一步地,所述柔性连接部件的内部设置有连接导线,所述连接导线将所述主机模块和所述操作模块进行电连接。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主机模块和操作模块也可以通过无线方式进行电连接或者通信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操作模块设置有操作按键、触控组件或感应组件;或者所述主机模块设置有感应组件;其中,所述感应组件用于感应所述主机模块和操作模块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触发相应的操作。使用者通过操作模块的操作按键或触控组件对坐姿提醒器进行操作和/或设置,也可以利用感应组件实现自动的操作,比如当主机模块和操作模块通过磁吸固定在衣领处时,感应组件能够感应到主机模块和操作模块之间的相对位置处于预先设定使用状态,则触发主机模块的坐姿检测机构处于运行状态,保持对坐姿的持续监测。
11.进一步地,所述主机模块包括主机上盖和主机下盖,所述第一磁体固定于所述主机下盖;所述操作模块包括操作模块上盖和操作模块下盖,所述第二磁体固定于所述操作模块下盖。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都分别位于主机下盖和操作模块下盖,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也可以分别位于主机上盖和操作模块上盖,也就是当坐姿提醒器处于平铺非折叠状态时,能够保证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位于相同的一侧,这样设置的优势在于:当坐姿提醒器处于折叠使用状态时,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的间距较小,磁吸力更强,有利于保持坐姿提醒器的定位。
12.进一步地,所述主机上盖和主机下盖对应于所述柔性连接部件的一端均设置有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具有半圆形凹槽和外螺纹,所述半圆形凹槽用于供所述柔性连接部件穿过,所述外螺纹上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优选地,所述半圆形凹槽的内壁上设置有环形凹槽。
13.进一步地,所述柔性连接部件的两端均设置有卡槽,所述主机上盖、主机下盖、操作模块上盖、操作模块下盖上均设置有与所述卡槽相匹配的卡块。通过设置卡槽和卡块,可以更加可靠地将柔性连接部件与主机模块、操作模块相连接。
14.进一步地,所述提醒机构包括震动马达和/或蜂鸣器;所述震动马达设置于所述主机模块,所述蜂鸣器设置于操作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震动马达和蜂鸣器可以同时设置,也可以单独设置其中一个。震动马达设置于主机模块,以便于更贴近人体,震动提示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的隔着衣物震动效果更好;蜂鸣器位于操作模块处于衣物的外侧,没有衣物的阻挡,使用者更容易听到蜂鸣提示。
15.进一步地,所述坐姿检测机构包括陀螺仪和/或加速度传感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坐姿检测机构是现有的常规技术,其能够检测到坐姿的变化,当变化幅度超过预设的范围,则通过提醒机构对使用者发出提醒。
16.进一步地,所述主机模块内还设置有电池,所述操作模块内还设置有按键pcba板。电池可以是充电电池,也可以是可更换的电池;电池设置在主机模块内能够增加主机模块的重量,主机模块在重力的作用下更贴近人体。按键pcba板接受到按键动作,发出相应的信
号通过连接导线(或者无线通信、接近感应的方式)传递给主机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主机模块内还具有控制器(控制板),提醒机构、坐姿检测机构和按键pcba板等机构均连接至控制器,控制器能够以常规的方式对各个机构进行控制。
17.进一步地,所述坐姿提醒器还包括有硅胶套,所述硅胶套包括主机容纳部、操作模块容纳部和所述柔性连接部件,所述主机容纳部和操作模块容纳部通过所述柔性连接部件进行连接;所述主机容纳部具有容纳所述主机模块的第一容纳腔,所述操作模块容纳部具有容纳所述操作模块的第二容纳腔。硅胶套是柔性部件,可以将主机模块和操作模块可拆卸的安装在相应的容纳腔内,使用时,人体仅接触到硅胶套,体验感、舒适感更优。优选地,所述硅胶套一体成型。
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凸起,所述主机模块的底部对应于所述凸起设置有若干个凹槽。当主机模块安装到第一容纳腔内时,凸起和凹槽的相互嵌合使得硅胶套和主机模块的安装更加稳定可靠。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1、通过使柔性连接部件形成的u型结构(折叠结构)将坐姿提醒器固定在衣领处,主机模块位于衣物内侧可以更好地贴近人体背部或颈部,在重力和磁吸力的共同作用下能够提高坐姿提醒器与人体的贴合性,而且具有很高的稳定性,使用者的动作不会使坐姿提醒器的正常工作位置发生偏移。
20.2、通过使柔性连接部件形成的u型结构(折叠结构)将坐姿提醒器固定在衣领处,操作模块位于衣物外侧,方便使用者将坐姿提醒器固定后再启动机器工作,从而能够让使用者在机器开启前调整为标准坐姿状态,这样在启动的时候机器检测到的初始角度/基准角度也会更加标准。
21.3、可以使主机模块能够伸入到衣领内部并深入一定距离(即可以固定主机位于人体背部的位置,位置根据柔性连接部件的长度的决定,柔性连接部件的长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进而更加贴近人体皮肤,减少衣物带来的误差影响,贴肤佩戴可提升检测的敏感度,提高振动反馈效果,同时佩戴便捷、舒适、轻便。
22.4、本实用新型采用磁吸合使坐姿提醒器固定在使用者的衣领,有很强的适用性,使用时无需选择在固定角度,也无需占用任何桌面位置,并可以匹配任意年龄段的使用者,便于使用者在任意场合中使用本方案的坐姿提醒器。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坐姿提醒器使用状态示意图;
24.图2是实施例1的坐姿提醒器使用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25.图3是实施例1的坐姿提醒器使用状态的侧视图;
26.图4是实施例1的坐姿提醒器的平铺状态示意图;
27.图5是实施例1的坐姿提醒器的剖视图;
28.图6是实施例1的坐姿提醒器的分解示意图;
29.图7是实施例1的坐姿提醒器的主机下盖的局部示意图;
30.图8是实施例1的坐姿提醒器的主机上盖的局部示意图;
31.图9是紧固螺帽4的示意图;
32.图10是实施例2的坐姿提醒器的分解示意图;
33.图11是实施例2的坐姿提醒器的平铺状态示意图;
34.图12是实施例2的坐姿提醒器使用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35.图13是实施例2的坐姿提醒器使用状态的侧视图;
36.图14是实施例3的坐姿提醒器的分解示意图。
37.图中:柔性连接部件1、连接导线1.1、主机模块2、主机上盖2.1、主机下盖2.2、坐姿检测机构2.3、电池2.4、震动马达2.5、第一磁铁2.6、凹槽2.7、操作模块3、操作模块上盖3.1、操作模块下盖3.2、按键pcba板3.3、第二磁铁3.4、紧固螺帽4、连接部件5、半圆形凹槽5.1、外螺纹5.2、环形凹槽5.3、硅胶套6、主机容纳部6.1、操作模块容纳部6.2、第一容纳腔6.4、第二容纳腔6.5、凸起6.6、卡槽7、卡块8。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39.实施例1
40.参见图1-图9,一种坐姿提醒器,包括柔性连接部件1、主机模块2和操作模块3,所述的主机模块2和操作模块3通过柔性连接部件1连接,主机模块2包括主机上盖2.1、主机下盖2.2和紧固螺帽4,主机上盖2.1和主机下盖2.2之间的空间用来放置坐姿检测机构2.3、电池2.4、震动马达2.5(提醒机构的示例)和第一磁铁2.6,所述第一磁铁2.6安装在主机下盖2.2。所述操作模块3包括操作模块上盖3.1、操作模块下盖3.2和紧固螺帽4,所述操作模块上盖3.1安装有操作按键(未图示)和按键pcba板3.3,所述操作模块下盖3.2安装有第二磁铁3.4。
41.主机上盖2.1和主机下盖2.2对应于柔性连接部件1的一端均设置有连接部件5,连接部件5的具有半圆形凹槽5.1和外螺纹5.2,半圆形凹槽5.1用于供柔性连接部件1穿过,主机上盖2.1和主机下盖2.2合盖在一起时,两个连接部件5组合在一起,两个半圆形凹槽5.1组成一个夹持柔性连接部件1的圆形通道,两个连接部件5的外螺纹上螺纹连接有上述紧固螺母4,紧固螺母4和连接部件5一起将柔性连接部件1固定住。优选地,半圆形凹槽5.1的内壁上设置有环形凹槽5.3,用于增加装配后连接部件5和柔性连接部件1的摩擦力,防止柔性连接部件1被意外扯出。特别的,操作模块3也设置有相同的连接部件5;主机模块2和操作模块3的上下盖上的外螺纹5.2两侧需做平(对齐),方便注塑加工,以便于外螺纹5.2和紧固螺帽4的螺纹连接。
42.特别的,柔性连接部件1的内部设置有连接导线(未图示),连接导线的两端分别与坐姿检测机构2.3(或者控制器)和按键pcba板3.3电连接,按键pcba板3.3上的信号通过连接导线传递至坐姿检测机构2.3中;
43.本实施例中,柔性连接部件1可以采用编织线、软管、橡胶、硅胶或工程塑料等,呈长条状,其中软管可以采用如金属软管,或者是如台灯可弯曲杆那样的软管。
44.优选地,提醒机构可以包括震动马达2.5和/或蜂鸣器(未图示);震动马达2.5设置于主机模块2,蜂鸣器设置于操作模块3。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震动马达2.5和蜂鸣器可以同时设置,也可以单独设置其中一个。震动马达设置于主机模块,以便于更贴近人体,震动提示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的隔着衣物震动效果更好;蜂鸣器位于操作模块处于衣
物的外侧,没有衣物的阻挡,使用者更容易听到蜂鸣提示。
45.坐姿检测机构2.3包括陀螺仪和/或加速度传感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坐姿检测机构是现有的常规技术,其能够检测到坐姿的变化,当变化幅度超过预设的范围,则通过提醒机构对使用者发出提醒。
46.电池2.4可以是充电电池,也可以是可更换的电池;电池2.4设置在主机模块2内能够增加主机模块2的重量,主机模块2在重力的作用下更贴近人体。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主机模块内还具有控制器(未图示),提醒机构、坐姿检测机构2.3和按键pcba板3.3等机构均连接至控制器,控制器能够以常规的方式对各个机构进行控制。
47.具体工作原理: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坐姿提醒器时,将主机模块2放置在衣领内部贴合于使用者的背部或者颈部,弯曲柔性连接部件1使操作模块3中的第二磁铁3.4和主机模块2中第一磁铁2.6吸合,柔性连接部件1处于u型状态(折叠状态),将坐姿提醒器固定在使用者所需位置。长按操作按键使坐姿提醒器开机,保持正确坐姿,大约10s后坐姿检测机构2.3将此时的坐姿角度自动设置为初始角度。坐姿检测机构2.3会记录使用者的角度变化,当检测到角度变化超过预设提醒角度并且5s内没有恢复正常角度,坐姿提醒器将使震动马达震动和/或利用蜂鸣器报警,提醒使用者需及时调整坐姿,保持正确坐姿。
48.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操作模块3设置有操作按键来实现对坐姿提醒器的操作,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在操作模块3中设置触控组件(未图示)或感应组件(未图示)来替代操作按键。其中,感应组件用于感应主机模块2和操作模块3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触发相应的操作,比如当主机模块2和操作模块3通过磁吸固定在衣领处时,感应组件能够感应到主机模块2和操作模块3之间的相对位置处于预先设定使用状态,则触发主机模块2的坐姿检测机构2.3处于运行状态,保持对坐姿的持续监测。感应组件可以选择接近开关、霍尔传感组件、nfc传感器组件其中一种,在主机模块2内设置对应的触发件(开关),当操作模块3与主机模块2接近时,主机模块2内设置的触发件即可与操作模块3中的感应组件感应,从而触动主机模块2启动工作。当感应组件设置于操作模块3时,相应的触发件则位于主机模块2;相反的也可以将感应组件设置于主机模块2,触发件则位于操作模块3。其中接近开关、霍尔传感组件、nfc传感器本身的技术原理采用的是现有技术,其具体的技术原理在此不再赘述。
49.实施例2
50.参见图10-13,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同之处在于都具有相同的主机模块2和操作模块3,不同之处在柔性连接部件1与主机模块2和操作模块3的连接方式。实施例2包括有一体成型的硅胶套6,硅胶套6包括主机容纳部6.1、操作模块容纳部6.2和柔性连接部件1,主机容纳部6.1和操作模块容纳部6.2通过柔性连接部件1进行连接,连接导线(未图示)位于柔性连接部件1内且贯穿柔性连接部件1;主机容纳部6.1具有容纳主机模块2的第一容纳腔6.4,操作模块容纳部6.2具有容纳操作模块3的第二容纳腔6.5。硅胶套6是柔性部件,可以将主机模块2和操作模块3可拆卸的安装在相应的容纳腔内,使用时,人体仅接触到硅胶套6,体验感、舒适感更优。
51.优选地,第一容纳腔6.4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凸起6.6,主机模块2的底部对应于凸起6.6设置有若干个凹槽2.7。当主机模块2安装到第一容纳腔6.4内时,凸起6.6和凹槽的相互嵌合使得硅胶套6和主机模块2的安装更加稳定可靠。
52.实施例3
53.参见图14,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3的柔性连接部件1与主机模块2和操作模块3的连接方式有所不同。柔性连接部件1套设在连接导线1.1的外部,所述柔性连接部件1的两端均设置有卡槽7,所述主机上盖2.1、主机下盖2.2、操作模块上盖3.1、操作模块下盖3.2上均设置有与所述卡槽7相匹配的卡块8。通过设置卡槽7和卡块8,可以更加可靠地将柔性连接部件1与主机模块2、操作模块3相连接。
54.实施例4
55.实施例4(未图示)与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取消连接导线1.1,主机模块2和操作模块3之间的通信连接方式和/或电连接方式采用现有的无线连接方式进行。
56.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局限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