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j9九游会真人

文档序号:35671923发布日期:2023-10-07 21:05阅读:20来源:国知局

智能穿戴设备
1.相关申请
2.本技术要求于2023年2月14日申请的、申请号为202310113922.2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技术中。
技术领域
3.本发明涉及智能穿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4.随着智能穿戴设备的普及,使用的场景也逐渐复杂多变,一般用户操控智能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主要通过滑动触摸屏或者是旋转表冠等来实现相应的控制动作。但是,在特殊的使用情况下,比如用户在潜水时,或者是在较冷的环境下戴着手套,很难滑动屏幕或者是操作较小的表冠,这给用户使用智能穿戴设备带来了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穿戴设备,旨提高用户使用智能穿戴设备的体验感和便利性。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种智能穿戴设备,包括:
7.表盘;
8.表带,所述表盘设置于所述表带上,并与所述表带可转动连接;
9.所述表盘,用于检测其自身相对所述表带的转动量,并根据所述转动量执行相应的控制动作。
10.可选的,所述表带包括:
11.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所述第一表带套设在所述第二表带上并与所述第二表带可转动连接;
12.其中,所述表盘与所述第一表带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表带相对所述第二表带转动时,所述第一表带带动所述表盘相对所述第二表带转动;
13.所述表盘,用于检测其自身相对所述第二表带的转动量,并根据所述转动量执行相应的控制动作。
14.可选地,所述转动量包括转动角度和/或转动方向。
15.可选地,所述第二表带上设置有感应部,所述感应部沿所述第二表带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16.所述表盘包括传动组件和电控组件;在所述第一表带带动所述表盘相对所述第二表带转动时,所述表盘的传动组件在多个所述感应部上移动;
17.所述电控组件,用于检测所述传动组件在所述感应部上的的移动量以确定所述表盘相对所述第二表带的转动量,并根据所述转动量执行相应的控制动作。
18.可选地,所述电控组件包括主控组件、电阻检测组件和电位器,所述电位器与所述
电阻检测组件电连接,所述主控组件与所述电阻检测组件电连接;
19.其中,所述电位器具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与所述传动组件固定连接;
20.所述传动组件在多个所述感应部上移动时,所述转动件带动转动轴转动以改变所述电位器的阻值;
21.所述电阻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所述电位器的阻值,并输出相应的电阻检测信号;
22.所述主控组件,用于根据所述电阻检测信号,确定所述表盘相对所述第二表带的转动量,并根据所述转动量执行相应的控制动作。
23.可选地,所述电控组件包括主控组件和编码器,所述编码器与所述主控组件电连接;
24.其中,所述电位器具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与所述传动组件固定连接;
25.所述传动组件沿所述感应部移动时,所述转动件带动转动轴转动以使编码器输出相应的转动信号;
26.所述主控组件,用于根据所述转动信号,确定所述表盘相对所述第二表带的转动量,并根据所述转动量执行相应的控制动作。
27.可选地,所述感应部包括多组凹凸部,每组所述凹凸部包括一个凸起和一个凹槽,多组所述凹凸部沿所述第二表带的长度方向呈波浪形设置;或者,
28.多组所述凹凸部沿所述第二表带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29.可选地,所述拨动组件包括拨针,当所述拨针处于所述凹槽时从转动位置回位至初始位置,当所述拨针处于所述凸起时,从所述初始位置转动至所述转动位置。
30.可选地,所述感应部的数量为多个,所述传动组件的数量为多个,所述传动组件和所述感应部的数量一致。
31.可选地,所述电控组件还用于检测至少两个所述传动组件的移动量,并根据至少两个所述传动组件的移动量确定所述表盘相对所述第二表带的转动量,并根据所述转动量执行相应的控制动作。
32.可选地,所述控制动作包括上滑动作或下滑动作。
33.本发明公开一种智能穿戴设备,智能穿戴设备包括表盘和表带。其中,表盘设置于表带上并与表带可转动连接,表盘用于检测其自身相对表带的转动量,并根据转动量执行相应的控制动作。如此,在实际应用中,若用户当前的情况不便于去滑动屏幕或者是触发屏幕或者是旋转较小的表冠,可以通过拉动表盘相对表带进行转动的方式,实现对智能穿戴设备相应的控制,有效地提高了用户使用智能穿戴设备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35.图1为本发明智能穿戴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6.图2为本发明智能穿戴设备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7.图3为本发明智能穿戴设备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8.图4为本发明智能穿戴设备还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9.图5为本发明智能穿戴设备一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
40.图6为本发明智能穿戴设备另一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
41.附图标号说明:
42.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表盘20第一表带30第二表带40感应部41凹槽42凸起11传动组件50电控组件51主控组件52电阻检测组件53电位器54编码器00表带
ꢀꢀ
43.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4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5.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46.随着智能穿戴设备的普及,使用的场景也逐渐复杂多变,一般用户操控智能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主要通过滑动触摸屏或者是旋转表冠等来实现相应的控制动作。但是,在特殊的使用情况下,比如用户在潜水时,或者是在较冷的环境下戴着手套,很难滑动屏幕或者是操作较小的表冠,这给用户使用智能穿戴设备带来了麻烦。
47.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可以理解的是,智能穿戴设备包括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臂环等。
48.参考图1,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智能穿戴设备包括:
49.表盘10;
50.表带00,表盘10设置于表带00上并与表带00可转动连接;
51.表盘10,用于检测其自身相对表带00的转动量,并根据转动量执行相应的控制动作。
52.在本实施例中,转动量包括表盘10相对于表带00的转动角度和/或转动方向。
53.可选的,所述控制动作可以直接包括上滑动作、下滑动作、确定、取消、撤回、数值向大调整、数值向小调整等等。表盘10内设置有相应的电控组件50,表盘10内的电控组件50可以根据转动方向和/或转动角度,执行相应的上述控制动作。具体地,以上滑动作为例进行说明,当用户拖动表盘10或拖动表带00使表盘10相对表带00沿顺时针方向每转动20度时,表盘10便会执行一次上滑动作,以显示上一画面的内容,反之亦然。
54.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研发人员可以提前预设好转动量和控制动作之间的对应关系,也可以由用户根据自身的需求,将转动量与控制动作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自行设定,从而满足用户不同的使用需求。
55.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表带00上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导轨件,表盘10可以设置于表带00的至少一个导轨件上,并沿着至少一个导轨件相对表带00转动。可以理解的是,表盘10上对应导轨件设置有相应的传动件和检测组件,检测组件可以检测传动件在表带00上的移动距离,进而使表盘10根据在研发期间研发人员提前测量以获取并预设在表盘10内的移动距离-转动多角度公式,确定具体地表盘10的转动角度。如此,表盘00便能够根据其自身相对表带的转动角度和转动方向,执行上述控制动作。
56.可选的,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表带00包括第一表带20和第二表带30,所述第一表带20套设在所述第二表带30上并与所述第二表带30可转动连接;
57.其中,所述表盘10与所述第一表带20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表带20相对所述第二表带30转动时,所述第一表带20带动所述表盘10相对所述第二表带30转动;
58.所述表盘10,用于检测其自身相对所述第二表带30的转动量,并根据所述转动量执行相应的控制动作。
5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表带20直接套设在第二表带30上;第一表带20和第二表带30之间可以设置有转动件,例如轴承;也可以不设置有任何转动件,直接由用户拖动第一表带20,以使第一表带20相对第二表带30进行转动。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表带30上可以设置有限制件,从而固定第一表带20的位置,以防止第一表带20转被用户拉动的过程中脱离第二表带30。例如,第二表带30的两侧设置有限位件,第一表带20放置于两个限位件和第二表带30的一面所组成的限位槽内。
60.具体地,参考图2,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二表带30上,第二表带30上设置有感应部40,感应部40沿第二表带3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61.表盘10包括传动组件11和电控组件50,传动组件11设置于感应部40上;在第一表带20带动表盘10相对第二表带30转动时,表盘10的传动组件11在感应部40上移动;
62.电控组件50,用于检测传动组件11在所述感应部40上的移动量以确定表盘10相对第二表带30的转动量,并根据转动量执行相应的控制动作。
63.在本实施例中,感应部40设置在第二表带30正对表盘10的那一面上。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感应部40设置在表盘10的底部所对应的第二表带30的位置上,即在用户拖动第一表带20带动表盘10相对第二表带30转动的过程中,整个表盘10压在感应部40上或者是感应部40穿过表盘10的底部。可选的,在另一实施例中,感应部40可以设置在表盘10的侧面所对应的第二表带30的位置上,即在用户拖动第一表带20带动表盘10相对第二表带30转动的过程中,感应部40始终在表带00的侧边。
64.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传动组件11经过感应部40时,感应部40可以带动传动组件11转动或移动或拨动。换而言之,在表盘10相对第二表带30移动的过程中,传动组件11会一直或每间隔一段距离接触到感应部40并在感应部40带动下转动或移动或拨动。具体地,感应部40可以采用齿条来实现,齿条在第二表带30上绕成一周设置,传动组件11可以采用齿轮来实现,在用户拖动第一表带20带动表盘10相对第二表带30转动时,齿轮在齿条上移动。电控组件50可以检测齿轮在齿条上的移动距离和移动方向,进而获取到当前表盘10相对于
第二表带30的转动量。
65.可选的,在另一实施例中,感应部40可以传动组件11不接触。换而言之,在表盘10相对第二表带30移动的过程中,感应部40并不会带动传动组件11动作,传动组件11也不会与感应部40接触或者是传动组件11与感应部40接触时,传动组件11也不会发生动作。具体地,感应部40可以采用多组三个不同颜色的色块组成,并在第二表带30上绕成一周依次设置,传动组件11直接采用色温检测传感器和led灯来实现,在表盘10相对第二表带30转动的过程中,电控组件50可以根据色温检测传感器反馈的结果,确认当前传动组件11所经过的感应部40的数量以及方向,进而获取当前表盘10相对于第二表带30的转动量。
66.如此,通过上述设置,能够实现表盘10检测自身相对所述第二表带30的转动量,并根据所述转动量执行相应的控制动作。从而使用户可以通过拉动第一表带20使表盘10相对第二表带30进行转动的方式,实现对智能穿戴设备相应的控制,提高了用户使用智能穿戴设备的便利性。
67.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表盘10上还可以设置有限位件,例如限位卡槽或者是限位杆等,以实现在用户无需拖动表盘10相对表带00转动时,能够将表盘10固定在表带00上,以防止表盘10受较大的外力时相对表带00转动对用户的日常使用造成影响。
68.此外,可以理解的是,在用户无需使用拖动表带00相对表盘10转动能够执行相应控制动作的功能时。可以通过操控智能穿戴设备,手动控制该功能处于关闭状态。如此,若用户误触碰了表盘10导致表盘10相对表带00转动,也不会使表盘10执行相应的控制动作,有效地提高了用户使用智能穿戴设备的体验感和便利性。
69.本发明公开一种智能穿戴设备,智能穿戴设备包括表盘10和表带00。其中,表盘10设置于表带00上并与表带00可转动连接,表盘10用于检测其自身相对表带00的转动量,并根据转动量执行相应的控制动作。如此,在实际应用中,若用户当前的情况不便于去滑动屏幕或者是触发屏幕或者是旋转较小的表冠,可以通过拉动表盘10相对表带00进行转动的方式,实现对智能穿戴设备相应的控制,有效地提高了用户使用智能穿戴设备的便利性。
70.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参考图5,电控组件50包括主控组件51、电阻检测组件52和电位器53,电位器53与电阻检测组件52电连接,主控组件51与电阻检测组件52电连接;
71.其中,电位器53具有转动轴,转动轴与传动组件11固定连接;
72.传动组件11沿感应部40移动时,感应部40带动传动组件11动作,以使转动轴转动以改变电位器53的阻值;
73.电阻检测组件52,用于检测电位器53的阻值,并输出相应的电阻检测信号;
74.主控组件51,用于根据电阻检测信号,确定表盘10相对第二表带30的转动量,并根据转动量执行相应的控制动作。
75.可以理解的是,电位器53可以采用数字电位器53或者是模拟电位器53,当电位器53转动时,会增大或者减小电位器53的阻值。在本实施例中,主控组件51可以采用主控制器来实现,例如mcu、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数字信号处理芯片)、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可编程逻辑门阵列芯片)、soc(system on chip,系统级芯片)等。电阻检测组件52可以采用电流检测电路和电源端来实现,将电位器53的输出端、电源端和电流检测电路串联连接,主控组件51可以根据电流检测电路检测到的流过电位器53的电流以及已知的电源端接入的电源电压,计算得到当前电位器53的阻值。其中,电流检测电路
可以采用电流感测电阻来实现,主控组件51可以检测电流感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并计算得到流过其的电流,即流过电位器53的电流。
76.具体地,在表盘10相对第二表带30移动的过程中,在经过感应部40时,感应部40带动传动组件11动作,传动组件11动作时,进而会带动电位器53的转动轴转动,进而改变了电位器53的阻值。主控组件51可以根据电阻检测组件52检测到的电位器53阻值的变化,并根据预设的阻值变化-角度变化关系,确定当前表盘10相对于第二表带30的转动量。例如,当前阻值每变大10ω,那么表盘10就相对第二表带30顺时针转动了20度,每减小10,那么表盘10就相对第二表带30逆时针转动了20度。用户拖动第一表带20带动表盘10转动,若当前主控组件51确认电位器53的阻值变大了20ω,便能够确认表盘10相对第二表带30顺时针转动了40度。可以理解的是,主控组件51每次是电位器53阻值刚开始变化的时候作为阻值变化的开始,若当前电位器53的阻值在预设时长内均未变化,那么下次电位器53阻值再发生变化时,主控组件51会重新开始计算阻值的变化量。其中,预设的阻值变化-角度变化关系和预设时长均由研发人员在研发过程中根据实际的设计需求进行设置。
77.可选地,在另一实施例中,参考图6,电控组件50包括主控组件51和编码器54,编码器54与主控组件51电连接;
78.其中,编码器54具有转动轴,转动轴与传动组件11固定连接;
79.传动组件11沿感应部40移动时,感应部40带动传动组件11动作,以使转动轴转动,编码器54用于根据转动轴的转动量输出相应的转动信号;
80.主控组件51,用于根据转动信号,确定表盘10相对第二表带30的转动量,并根据转动量执行相应的控制动作。
81.在本实施例中,可选的,编码器54可以采用增量式编码器54、混合式编码器54等编码器54。由上述实施例内容可知,在表盘10相对第二表带30移动的过程中,感应部40带动传动组件11动作,进而带动编码器54动作。可以理解的是,编码器54每转动过一定角度便会输出一个脉冲信号或正弦波信号,并且通过a相输出端和b相输出端相位相差90度输出。因此,主控组件51可以根据编码器54a相输出的脉冲信号以及b相输出端输出的脉冲信号(即转动信号),以及其两信号相位差关系(a相位超前b相位90度为顺时针转,b相位超前a相位90度为逆时针转),确定当前转动组件在感应部40上移动时旋转的角度,进而再根据预设的旋转角度-移动距离公式,得到传动组件11在感应部40上的移动距离,进而再根据预设的移动距离-表盘10转动角度公式,确定当前表盘10相对第二表带30转动的角度以及转动的方向,进而根据转动角度和转动方向执行相应的控制动作。具体地,传动组件11可以采用齿轮来实现,感应部40可以采用绕第二表带30一周的齿条来实现,齿轮在齿条上转动,齿轮在齿条上的转动方向和表盘10相对第二表带30的转动方向一致,进而带动编码器54的转动轴转动,主控组件51根据编码器54给到的转动信号,确定当前齿轮的转动角度和转动方向,进而再根据上述预设的旋转角度-移动距离公式,计算得到齿轮在齿条上所移动的距离,再根据预设的移动距离-表盘10转动角度公式,计算得到表盘10相对于第二表带30的转动角度。其中,预设的旋转角度-移动距离公式,以及预设的移动距离-表盘10转动角度公式,可以由研发人员在设计时,根据实际传动组件11、感应部40的结构和设置方式通过多次试验以获得并提前预设在主控组件51内。
82.参考图3,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感应部40包括多组凹凸部,每组凹凸部包括一个
凸起42和一个凹槽41,多组凹凸部沿第二表带30的长度方向呈波浪形设置;或者,
83.多组凹凸部沿第二表带3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84.在本实施例中,多组沿第二表带30的延伸方向呈波浪形设置的凹凸部可以组成齿条,传动组件11可以选用齿轮来实现。如此,电控组件50通过检测传动组件11在齿条上移动的移动量以获取当前表盘10相对的第二表带30的转动量。
85.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实施例中,多组凹凸部沿第二表带30的延伸方向间隔预设距离设置。其中,预设距离可以由研发人员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提前设置,例如每两个凹凸部之间的距离为α,当表盘10的传动组件11从一个凹凸部移动至另一个凹凸部时,表盘10相对第二表带30转动的距离为10
°
。如此,在实际应用中,电控组件50能够通过检测传动组件11经过多个凹凸部的数量,即传动组件11在感应部40上的移动量,进而确认表盘10相对于第二表带30的转动角度。通过上述设置,还可以减少第二表带30上的感应部40的数量,从而减轻整个智能穿戴设备的重量,进而缩小智能穿戴的体积,提高用户佩戴的舒适度。
86.具体地,参考图3,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拨动组件包括拨动机构,拨动机构包括拨针,当拨针处于凹槽41时从转动位置回位至初始位置,当拨针处于凸起42时,从初始位置转动至转动位置。
87.在本实施例中,以多组凹凸部沿第二表带30的延伸方向呈波浪形设置,电控组件50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主控组件51、电位器53、电阻检测组件52为例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拨动机构中包括与拨针连接的复位组件,例如弹簧,拨针与电位器53的转动轴连接,即拨针在转动位置和初始位置之间转动时,会带动电位器53的转动轴转动以改变电位器53的阻值。其中,转动位置包括逆时针转动位置和顺时针转动位置,参考图3和图5,图3中所示例的拨针的位置为顺时针转动位置,即表盘10在相对于第二表带30顺时针旋转时,拨针会处于的转动位置。逆时针转动位置为表盘10在相对于第二表带30逆时针转动时所处的转动位置。在本实施例中,电位器53设定的初始阻值为α,由于多个凹槽41和凸起42的结构一致,所以当拨针从初始位置转动到顺时针转动位置时,电位器53的阻值为α β,当拨针从初始位置转动到逆时针转动位置时,电位器53的阻值为α-β。
88.在用户拉动第一表带20以带动表盘10相对第二表带30做逆时针转动时,拨针会在逆时针转动位置和顺时针转动位置之间来回切换,当主控组件51根据电阻检测组件52的检测结果,在电位器53的阻值从α变成α-β再变回α的时,确认当前拨针已经走过了一个凹凸部,并且当前表盘10在相对第二表带30做逆时针转动。因此,主控组件51会计算用户在拉动第一表带20的过程中(逆时针),拨针走过的凹凸部的数量,并根据预设的对应每一凹凸部的转动角度,从而计算得到表盘10相对于第二表带30的转动角度。例如当前每一凹凸部对应的2
°
,主控组件51检测到了当前拨针经过了10个凹凸部(逆时针),那么便会确认当前表盘10相对第二表带30逆时针转动了20
°
,继而再执行相应的控制动作。用户拉动第一表带20以带动表盘10相对第二表带30做顺时针转动时同理,不再赘述。如此,通过上述设置,可以无需考虑电位器53的量程以及电位器53转动轴的旋转量程,进而提高了用户拉动表带00的体验感和便利性。
89.此外,需要考虑到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拨针一开始可能并不会处于凹槽41内而是处于凸起42的位置,所以在拨动的过程中,主控组件51会在从拨针第一次处于凹槽41的,即电位器53恢复到初始阻值时,再开始执行上述拨针走过了多少凹凸部的过程,以提高计算
的精确性。同理,若当前拨针在停止的时候,并未处于凹槽41,那么主控组件51可以将该凹凸部不计算在内,或者是将其作为半个凹凸部进行上述计算。
90.参考图4,感应部40的数量为多个,传动组件11的数量为多个,传动组件11和感应部40的数量一致。
91.在本实施例中,感应部4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感应部40的结构可以包括至少一种,每一感应部40在第二表带30上的不同位置进行设置。相对应的,对应每个感应部40的传动组件11的结构也可以不同。具体地,第二表带30上设置有两个感应部40,分别设置在第二表带30的与表盘10相对的一面的两侧边缘的位置上。一个感应部40为上述实施例中多组沿第二表带30的延伸方向呈波浪形设置的凹凸部,另一感应部40为设置在第二表带30上的齿条导轨。
92.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电控组件50仅会检测其中一个感应部40所对应的传动组件11的移动量,并根据移动量确定所述表盘10相对所述第二表带30的转动量,并根据所述转动量执行相应的控制动作。其他的传动组件11和感应部40能够起到稳定表盘10的作用,从而使得第一表带20带动表盘10相对第二表带30移动的时,不容易偏位,保证了其转动的稳定性。
93.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控组件50还用于检测至少两个所述传动组件11的移动量,并根据至少两个所述传动组件11的移动量确定所述表盘10相对所述第二表带30的转动量,并根据所述转动量执行相应的控制动作。
94.在本实施例中,电控组件50还可以检测至少两个传动组件11在感应部40上的移动量,并根据检测到的至少两个移动量,确定至少两个表盘10相对于第二表带30的转动量,并对将至少两个转动量进行处理。
95.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电控组件50会对获取到的至少两个转动量进行平均计算,以获取平均转动角度,并按照上述实施例的内容根据平均转动角度执行上述控制动作。如此,在实际应用中,若其中一个或者多个传动组件11发生了故障或者是一个或者多个感应部40出现了损坏,导致电控组件50检测到该传动组件11移动量为0或者很小的一个数值,那么在用户拉动第一表带20以拖动表盘10在第二表带30上移动时,电控组件50依然能够正常检测到其他正常的传动组件11和在对应的感应部40上的移动量,从而最终也能够通过平均计算方式计算到一定的转动量,进而能够保证用户在一个或者多个传动组件11发生了故障或者是一个或者多个感应部40出现了损坏,依然能够通过拉动第一表带20以拖动表盘10在第二表带30上移动的方式实现对智能穿戴设备的控制。此外,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实施例中,电控组件50在检测到一个或者多个传动组件11的移动量为0,而其他的传动组件11移动量为非0时,那么可以直接确认移动量为0的传动组件11故障,并且根据其他正常的传动组件11的移动量获取转动量。
96.可选的,在另一实施中,电控组件50会对得到的至少两个转动量进行比较,若当前所有转动量中的转动角度彼此之间的差距小于预设角度差且转动方向一致,那么电控组件50可以确认当前检测传动组件11的过程正常,并根据多个转动量进行相应的动作控制,例如根据转动角度的平均值进行相应的控制动作。若当前所有转动量中的转动角度彼此之间的差距存在大于预设角度差的情况或转动方向不一致,那么电控组件50可以确认当前用于检测传动组件11的移动量的其中一个或者多个检测组件工作异常,便会不执行任何控制动
作,并且经提示组件,例如触摸屏提示用户当前转动检测故障。如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有效防止因电控组件50中用于检测传动组件11的移动量的检测组件发生故障导致控制动作误触发的情况,保证了用户使用智能穿戴设备的体验感。
97.具体地,参考图4,以图4中的实施例为例进行说明,图4中感应部40有两个,两个感应部40分别设置在第二表带30的与表盘10相对的一面的两侧边缘的位置上,每个感应部40均为上述实施例中的多组沿第二表带30的延伸方向呈波浪形设置的凹凸部。相对应的,表盘10内设置有两个传动组件11。电控组件50在根据上述实施例的过程检测到两个传动件在感应部40上的移动量后,将其转换为相应的表盘10相对第二表带30的转动角度和转动方向,若两个转动角度的差距小于预设角度差且转动方向一致,那么电控组件50会将两个转动角度进行平均值计算后再根据计算结果和转动方向执行相应的上滑动作/下滑动作。若两个转动角度的差距大于预设角度差或转动方向不一致,那么会停止执行上滑动作/下滑动作,并且通过表盘10上的触摸屏提示用户当前表盘10转动异常。
98.以上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