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冷柜置物架组件及卧式冷柜。
背景技术:
2.卧式冷柜是一种保持恒定低温的制冷设备,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用于低温保藏物品的电器,卧式冷柜因其储物量大被广泛应用于商业、家用领域。
3.目前,卧式冷柜的制冷一般采用直冷方式,其中,采用直冷方式供冷的卧式冷柜的柜体一般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上的内胆,在内胆外环绕蒸发器,冷量通过自然辐射的方式传导至内胆的储物空间内。
4.置物架为卧式冷柜的配件,放置在柜口件以用于放置待存储物,现有技术中在置物架安装固定后,置物架内存放的物品将制冷间室的空间在纵向方向上形成隔档,阻挡了置物架上侧和下侧气流的流动,而由于置物架的上侧区域朝向制冷间室的开口,因此置物架的上侧区域的冷量相对不充足,从而会影响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柜置物架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它通过在置物架上设置气流循环装置使被置物架分隔的空间的冷量能够循环流动,从而及时的为置物架上侧区域进行冷量的补给。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柜置物架组件,包括:
7.置物架,包括具有置物空间的架体和设置在架体相对两侧的安装部,所述架体具有相对设置的架体顶部和架体底部,所述架体顶部设置在置物空间开口位置,所述架体底部朝向所述置物空间的一侧形成所述置物空间的底部;
8.气流循环装置,包括与所述置物架连接固定的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一风口、第二风口、连通所述第一风口与第二风口的风道和驱动气流在第一风口与第二风口之间流动的风机;所述第一风口靠近所述架体顶部设置,所述第二风口靠近所述架体底部设置。
9.进一步的,所述风机驱动气流从所述第二风口向第一风口方向流动。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风口所在位置的高度不低于所述架体顶部,所述第二风口所在位置的高度不高于所述架体底部。
11.进一步的,所述架体具有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一对所述安装部沿所述架体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所述气流循环装置与所述架体在宽度方向上排列设置;
12.所述架体具有沿宽度方向排列的一对侧壁,所述壳体可拆卸安装固定在所述侧壁上;所述壳体朝向所述侧壁的一侧设置有挂接件,所述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挂接件相配合的支撑部。
13.进一步的,所述侧壁包括若干沿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横杆,若干横杆沿竖向方向排列,部分所述横杆形成所述支撑部。
14.进一步的,所述挂接件具有设置在所述壳体一侧的本体部和形成在所述本体部与
所述壳体之间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朝下开口设置,所述支撑部定位在所述容置槽内。
15.进一步的,所述本体部为可弹性形变件并朝背离所述壳体的方向拱起,所述本体部具有与所述壳体连接固定的固定端和远离所述固定端设置的自由端;所述自由端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有间隙。
16.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包括所述的冷柜置物架组件的卧式冷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制冷间室的箱体和设置在箱体上的柜口件,所述柜口件设置在所述制冷间室的开口位置;
17.所述冷柜置物架组件设置在所述制冷间室内,且所述置物架的安装部用于与所述柜口件的边框搭接。
18.进一步的,所述制冷间室的内壁上设置箱体电连接部,所述气流循环装置设置有与所述箱体电连接部配合的装置电连接部;所述箱体电连接部包括箱体端子,所述装置电连接部包括与所述箱体端子电性连接的装置端子;所述装置端子与所述风机电性连接。
19.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电连接部还具有环绕所述箱体端子设置的箱体绝缘件,所述箱体绝缘件与所述箱体端子之间围成箱体插接槽;
20.所述装置电连接部还包括环绕所述装置端子设置的装置绝缘件,所述装置绝缘件与所述装置端子之间围成装置插接槽;
21.所述装置绝缘件与所述箱体绝缘件插接配合,所述箱体端子与所述装置端子抵接。
22.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电连接部设置有多个,多个箱体电连接部沿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排列。
23.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端子沿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箱体电连接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端子相对两侧的箱体绝缘件,一对所述箱体绝缘件之间形成向外暴露所述箱体端子的箱体插接槽;
24.所述装置电连接部还设置在所述装置端子相对两侧的装置绝缘件,一对所述装置绝缘件之间形成向外暴露所述装置端子的装置插接槽;
25.所述装置绝缘件与所述箱体绝缘件插接配合。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置物架上设置气流循环装置使被置物架分隔的空间的冷量能够循环流动,从而及时的为置物架上侧区域进行冷量的补给,满足制冷需要,使制冷间室内的冷量更均匀。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冷柜置物架组件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冷柜置物架组件的主视图;
29.图3是图2的右视图;
30.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31.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冷柜置物架组件中置物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冷柜置物架组件中第一种实施例的气流循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3.图7是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34.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冷柜置物架组件中第一种实施例的气流循环装置的左视图;
35.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冷柜置物架组件中第一种实施例的气流循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6.图10是图9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37.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卧式冷柜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38.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卧式冷柜的俯视图;
39.图13是图12中ff方向的剖视图;
40.图14是图12中ee方向的剖视图;
41.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卧式冷柜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42.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卧式冷柜中冷柜置物架组件与箱体电连接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43.图17是图16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44.附图标记说明:10-卧式冷柜,100-制冷间室,101-箱体,102-柜口件,103-箱体电连接部,1030-箱体插接槽,1031-箱体端子,1032-箱体绝缘件,
45.1-置物架,11-置物空间,12-架体,121-架体顶部,122-架体底部,123-侧壁,1231-横杆,1232-连接杆,124-支撑部,13-安装部,
46.2-气流循环装置,20-壳体,21-第一风口,22-第二风口,23-挂接件,230-容置槽,231-本体部,232-固定端,233-自由端,24-装置电连接部,240-装置插接槽,241-装置端子,242-装置绝缘件。
具体实施方式
47.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8.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图1-10所示,公开了一种冷柜置物架组件,该冷柜置物架组件用于卧式冷柜内以用于承载卧式冷柜内的待冷却物品。卧式冷柜10一般包括具有制冷间室100的箱体101和设置在箱体101上以打开或关闭制冷间室100的门体,本实施例的冷柜置物架组件设置在所述制冷间室100内。
49.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冷柜置物架组件包括置物架1和气流循环装置2,气流循环装置2固定在置物架1上,置物架1用于放置待冷却物品,所述置物架1如可以是冷柜吊篮,在冷柜置物架组件安装在卧式冷柜后置物架1放置在卧式冷柜的制冷间室100内,气流循环装置2用于循环扰动制冷间室100内的气流,从而使制冷间室100内的冷量更均匀的分布,减缓制冷间室100内的冷量不均。
50.现有技术中在置物架1安装固定后,置物架1内存放的物品将制冷间室100的空间在纵向方向上形成分隔,阻挡置物架1上侧和下侧气流的流动,位于置物架1下侧的冷量不能顺畅的向置物架1的上侧方向流动,而置物架1的上侧区域朝向制冷间室100的开口,因此置物架1的上侧区域的冷量相对不充足,从而会影响制冷效果。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置物架1上设置气流循环装置2从而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使被置物架1分隔的空间的冷量能够循环流动,从而及时的为置物架1上侧区域进行冷量的补给。
51.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置物架1包括具有置物空间11的架体12和设置在架体12相对两侧的安装部13,所述架体12具有相对设置的架体顶部121和架体底部122,所述架体顶部121设置在置物空间11开口位置,所述架体底部122朝向所述置物空间11的一侧形成所述置物空间11的底部。
52.安装部13用于在箱体101上安装固定,具体的,所述卧式冷柜10还具有设置在制冷间室100开口位置的柜口件102,所述柜口件102设置在所述箱体101上,所述安装部13用于与所述柜口件102的边框搭接,柜口件102具有相对设置的一对边框,两个安装部13分别支撑在一对边框上。
53.置物空间11内用于存放待冷却物品,现有技术的置物架1一般为吊篮,当置物空间11内填充满物品后,置物架1与填充的物品对制冷间室100内上下空气的流动产生影响,造成空气流动的不畅。
54.所述气流循环装置2包括与所述置物架1连接固定的壳体20、设置于所述壳体20的第一风口21、第二风口22、连通所述第一风口21与第二风口22的风道和驱动气流在第一风口21与第二风口22之间流动的风机;所述第一风口21靠近所述架体顶部121设置,所述第二风口22靠近所述架体底部122设置。
55.在风机的作用下,制冷间室100内的空气能够在第一风口21和第二风口22之间流动,风机可以驱动第一风口21的空气朝第二风口22流动也可以驱动空气从第二风口22向第一风口21流动,在风机的作用下,风道与制冷间室100形成循环,从而对制冷间室100内的空气形成扰动,使置物架1上侧区域的空气与置物架1下侧区域的空气能够实现交流,相互之间传递冷量,从而更好的实现制冷间室100内冷量的均匀,使制冷间室100内冷量不充足的区域的冷量能够实现及时的补给。
5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机驱动气流从所述第二风口22向第一风口21方向流动。由于第一风口21相对设置在靠近架体顶部121的位置,也即相对设置在靠近制冷间室100开口的位置,其冷量损失较大,风机驱动空气从第二风口22向第一风口21流动能够使相对设置在架体12下侧的冷量向架体12上侧的区域传递,从而为架体12上侧区域及时的补给冷量,更好的满足制冷的需要。
57.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所述第一风口21所在位置的高度不低于所述架体顶部121,所述第二风口22所在位置的高度不高于所述架体底部122。上述结构的设置能够更好的使气流循环装置2驱动空气在制冷间室100内的流动。
5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架体12具有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一对所述安装部13沿所述架体12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所述气流循环装置2与所述架体12在宽度方向上排列设置。
59.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置物架1一般设置有多个,多个置物架1沿置物架1的宽度方向上并列设置,将气流循环装置2与架体12在宽度方向上排列设置能够在具体使用过程中使气流循环装置2设置在两个并列的置物架1之间,从而更好的实现制冷间室100内空气的上下流动。
60.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架体12具有沿宽度方向排列的一对侧壁123,所述壳体20可拆卸安装固定在所述侧壁123上;将壳体20可拆卸的安装固定在侧壁123上能够方便实现冷柜置物架组件的安装固定,并且能够根据实际使用场景决定是否使用所述气流循环装置2。
61.具体的,如图3-6所示,所述壳体20朝向所述侧壁123的一侧设置有挂接件23,所述架体12上设置有与所述挂接件23相配合的支撑部124。
62.在本实施例中,置物架1为吊篮,所述侧壁123包括沿架体12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横杆1231和连接所述横杆1231的若干连接杆1232,若干横杆1231沿竖向方向排列,若干连接杆1232沿长度方向排列。若干横杆1231与若干连接杆1232相互交叉设置以形成网状结构的侧壁123,所述支撑部124设置在一所述横杆1231上或者部分所述横杆1231形成所述支撑部124。将气流循环装置2设置在横杆1231上能够更好的利用现有的置物架1的结构,避免对现有生产工艺过多的改动。
63.为了方便的实现壳体20的安装固定,所述挂接件23具有设置在所述壳体一侧的本体部231和形成在所述本体部231与所述壳体20之间的容置槽230,所述容置槽230朝下开口设置,所述支撑部124定位在所述容置槽230内。
64.所述本体部231为可弹性形变件并朝背离所述壳体20的方向拱起,所述本体部231具有与所述壳体20连接固定的固定端232和远离所述固定端232设置的自由端233;所述自由端233与所述壳体20之间形成有间隙。
65.本实施例中本体部231可以为塑料件,在本体部231实际上是卡接定位在支撑部124上,自由端233与壳体20之间的间隙的尺寸小于支撑部124的尺寸,在挂接件23安装固定在支撑部124的过程中本体部231产生弹性变形以增大所述间隙从而使支撑部124穿过间隙定位到容置槽230内。
66.本实施例中壳体20的侧壁直接形成所述容置槽230,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挂接件23还可以包括固定贴合在所述壳体20上的连接板,所述本体部231可以朝背离连接板的方向拱起并具有固定在连接板上的固定端和相对远离固定端的自由端,所述容置槽230形成在连接板与所述本体部231之间。
67.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本体部231呈弧形拱起,在其他实施例中本体部231还可以设置成与壳体20平行,本体部231的顶部与所述壳体20连接固定,本体部231的底部与壳体20之间形成间隙,以在本体部231与壳体20之间形成朝下开口设置的容置槽。
68.如图11-1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卧式冷柜,所述卧式冷柜包括所述的冷柜置物架组件,所述卧式冷柜还包括:具有制冷间室100的箱体101和设置在箱体101上的柜口件102,所述柜口件102设置在所述制冷间室100的开口位置;
69.所述冷柜置物架组件设置在所述制冷间室100内,且所述置物架1的安装部13用于与所述柜口件102的边框搭接。
70.所述制冷间室100的内壁上设置有箱体电连接部103,所述气流循环装置2设置有与所述箱体电连接部103配合的装置电连接部24;所述箱体电连接部103包括箱体端子1031,所述装置电连接部24包括与所述箱体端子1031电性连接的装置端子241;所述装置端子241与所述风机电性连接。
71.在第一种实施例中,如图6-8及图16-17所示,所述箱体端子1031沿所述箱体10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箱体电连接部103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端子1031相对两侧的箱体绝缘件1032,一对所述箱体绝缘件1032之间形成向外暴露所述箱体端子1031的箱体插接槽1030;
72.所述装置电连接部24还设置在所述装置端子241相对两侧的装置绝缘件242,一对
所述装置绝缘件242之间形成向外暴露所述装置端子241的插接槽240;所述装置绝缘件242与所述箱体绝缘件1032插接配合。
73.由于箱体端子1031沿箱体10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因此装置电连接部24在随着置物架1移动的时候,在任一位置都能实现与箱体端子1031的电性连接。
7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装置端子241与部分箱体端子1031连接,箱体端子1031中其余部分在使用过程中被绝缘件密封,从而避免受到制冷间室内水汽的影响。
75.在第二种实施例中,如图9-10所示,所述箱体电连接部103还具有环绕所述箱体端子1031设置的箱体绝缘件1032,所述箱体绝缘件1032与所述箱体端子之间围成箱体插接槽1030;
76.所述装置电连接部24还包括环绕所述装置端子(图未示)设置的装置绝缘件242,所述装置绝缘件242与所述装置端子之间围成装置插接槽240;
77.所述装置绝缘件242与所述箱体绝缘件1032插接配合,所述箱体端子1031与所述装置端子抵接。
7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装置绝缘件242可以定位在箱体插接槽1030内,装置绝缘件242的外壁与所述箱体绝缘件1032的内壁贴合。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箱体插接槽1030定位在装置绝缘件242内,箱体绝缘件1032的内壁与所述装置绝缘件242的内壁贴合。箱体绝缘件1032的内壁围成所述箱体插接槽1030,所述装置绝缘件242的内壁围成所述装置插接槽240。
79.本实施例中装置绝缘件242和箱体绝缘件1032不仅起到绝缘的作用且还起到密封的作用,通过装置绝缘件242和箱体绝缘件1032的插接配合实现端子的密封,避免端子与外界的接触,从而造成的短路问题。
80.在具体使用过程中由于置物架1在柜口件上的位置是变动的,因此,相应的气流循环装置2的位置也是变动的,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气流循环装置2的位置的调整,所述箱体电连接部103设置有多个,多个箱体电连接部103沿所述箱体101的长度方向排列。需要说明的是箱体101的长度方向与架体12的长度方向是垂直的,箱体电连接部103在不使用的时候需要用封堵件将其密封。
81.与第二种实施例不同的是,第二种实施例的绝缘件都是呈环形包围端子,第一种实施例中绝缘件都是相对设置在端子的两侧。第一种实施例中由于箱体端子1031沿箱体10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为了方便调整装置端子241与箱体端子1031的对接,因此,将绝缘件设置在端子的相对两侧,以方便实现装置电连接部24在箱体电连接部103上的活动调整。
82.装置绝缘件242可以定位在所述箱体插接槽1030内,使装置绝缘件242的外侧壁与箱体绝缘件1032朝向箱体插接槽1030的侧壁接触。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箱体绝缘件1032定位在所述装置插接槽240内,
83.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