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波纹管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双壁波纹管颗粒与粉体自动混合系统。
背景技术:
2.高密度聚乙烯双壁波纹管,是一种具有环状结构外壁和平滑内壁的新型管材,80年代初在德国首先研制成功,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由单一的品种发展到完整的产品系列,高密度聚乙烯(hdpe)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耐老化及耐环境应力开裂的性能,由其为原材料生产出来的hdpe双壁波纹管属于柔性管。
3.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2120566336.x公开了一种双壁波纹管生产用原料混合装置,包括混料筒,所述混料筒的上表面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壁固定安装有进料筒,所述进料筒的两侧表面均设置有进料管,所述混料筒的内底壁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表面分别固定安装有安装柱、搅拌杆和搅拌页,所述安装柱和搅拌页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安装柱和搅拌页均对称设置在转杆的表面;该双壁波纹管生产用原料混合装置,通过设置进料筒、进料管、转杆、搅拌杆、搅拌页、弧形分流板、伺服电机、绞龙杆和绞龙页,使该混合装置在使用时,能够将原料和添加剂在进料筒内部进行预混合,并通过搅拌杆和搅拌页进行充分混合,有效的提高了混合效率。
4.但是该实用新型还存在以下不足,由于搅拌叶和搅拌杆离混料筒内底端过远,导致混料筒内底端的原料难以搅拌到,而且搅拌叶的搅拌方向单一,从而造成对原料的搅拌均匀性欠佳,而且通过吸尘罩吸收烟尘的过程中,由于原料包含质量较轻的颗粒或粉体原料,所以原料下料过程中很容易被吸收至吸尘罩内,容易造成原料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双壁波纹管颗粒与粉体自动混合系统,利于更加均匀有效的将原料搅拌混合,以免原料吸入吸尘罩内,减少原料的浪费。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双壁波纹管颗粒与粉体自动混合系统,包括混合箱和净化箱,所述净化箱固定于所述混合箱右端;
8.所述混合箱内中端设有轴管,所述轴管往上转动贯穿出所述混合箱,所述混合箱上端右侧固定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内顶端固定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往下延伸进所述轴管内,所述轴管与所述固定轴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架内顶端固定有电机,所述电机动力端相接有主齿轮,所述轴管外围上端固定套接有与所述主齿轮啮合的副齿轮,所述混合箱内设有搅拌组件;
9.所述混合箱内顶端的右侧设有吸尘罩,所述吸尘罩下端固定有挡料网,所述挡料网下方设有清理刷,所述清理刷固定于所述轴管右侧。
10.进一步地,所述混合箱上端左侧连通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左上端连通有加料斗。
11.进一步地,所述进料管上方设有与所述副齿轮啮合的同步齿轮,所述同步齿轮下端固定有下料轴,所述下料轴往下转动贯穿进所述进料管,所述下料轴外围固定有若干块螺旋下料叶。
12.进一步地,所述搅拌组件包括下搅拌叶、第一搅拌叶、第二搅拌叶、转动轴、主锥齿轮及若干个副锥齿轮,所述下搅拌叶设于所述混合箱内底端且固定于所述轴管下端,所述轴管右侧通过固定杆固定有与所述混合箱内侧壁贴合的刮板。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搅拌叶设有若干块且均设于所述轴管左右两侧,所述第二搅拌叶设有若干块且均固定于所述第一搅拌叶上下端,上下相邻所述第二搅拌叶均错位分布,所述转动轴设有若干根且一一固定于若干块所述第一搅拌叶内端,所述转动轴内端均转动贯穿进所述轴管,所述主锥齿轮设有若干个且均固定套接于所述固定轴外围,所述副锥齿轮设有若干个且一一固定于若干根所述转动轴内端,所述主锥齿轮均与相邻所述副锥齿轮啮合。
14.进一步地,所述净化箱上端连通有抽气泵,所述抽气泵的抽气口连通有抽气管,所述抽气管末端贯穿进所述混合箱,所述吸尘罩上端与所述抽气管末端连通。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6.1.通过设置位于混合箱内底端的下搅拌叶,利于将混合箱内底端原料搅拌均匀,而且通过轴管带动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转动,再结合转动轴带动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前后翻转式搅拌,从而可以对原料的多个方向进行搅拌混合,利于更好的提升对原料的搅拌混合均匀性,有效节省原料混合的时间,从而更好的保证对原料混合的效率;
17.2.通过吸尘罩将烟尘吸入净化箱内,利于对混合产生的烟尘进行净化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且通过挡料网对质量较轻的颗粒或粉体原料进行遮挡,利于防止质量较轻的颗粒或粉体原料被意外吸收进吸尘罩及净化箱内,以免造成原料的浪费,并且通过清理刷对挡料网进行扫刷,利于防止高密度聚乙烯因吸力粘附至挡料网上难以脱落的情况发生,在保证了对烟尘正常吸收净化的前提下,还能有效保证原料的正常混合,综上,因此相较于对比文件中的现有技术,利于更加均匀有效的将原料搅拌混合,且有效减少原料的浪费。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b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进料管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说明:
23.混合箱1、进料管2、加料斗3、固定架4、电机5、主齿轮6、轴管7、副齿轮8、同步齿轮9、固定轴10、第一搅拌叶11、第二搅拌叶12、转动轴13、主锥齿轮14、副锥齿轮15、下搅拌叶16、刮板17、净化箱18、抽气泵19、抽气管20、抽气罩21、清理刷22、挡料网23、下料轴24、螺旋下料叶25。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5.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包括混合箱1和净化箱18,所述净化箱18固定于所述混合箱1右端,所述混合箱1内中端设有轴管7,所述轴管7往上转动贯穿出所述混合箱1,所述混合箱1上端右侧固定有固定架4,所述固定架4内顶端固定有固定轴10,所述固定轴10往下延伸进所述轴管7内,所述轴管7与所述固定轴10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架4内顶端固定有电机5,所述电机5动力端相接有主齿轮6,所述轴管7外围上端固定套接有与所述主齿轮6啮合的副齿轮8,所述混合箱1上端左侧连通有进料管2,所述进料管2左上端连通有加料斗3,所述进料管2上方设有与所述副齿轮8啮合的同步齿轮9,所述同步齿轮9下端固定有下料轴24,所述下料轴24往下转动贯穿进所述进料管2,所述下料轴24外围固定有若干块螺旋下料叶25,所述混合箱1内设有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下搅拌叶16、第一搅拌叶11、第二搅拌叶12、转动轴13、主锥齿轮14及若干个副锥齿轮15,所述下搅拌叶16设于所述混合箱1内底端且固定于所述轴管7下端,所述轴管7右侧通过固定杆固定有与所述混合箱1内侧壁贴合的刮板17;
26.当通过加料斗3将各种原料加入进料管2的过程中,此时电机5带动主齿轮6、副齿轮8、同步齿轮9、下料轴24及螺旋下料叶25转动,因此螺旋下料叶25会对进料管2内的原料进行预搅拌混合,再由进料管2将原料排入混合箱1内,由于副齿轮8会带动轴管7转动,所以轴管7会带动下搅拌叶16转动,而下搅拌叶16是设置在混合箱1内底端的,因此下搅拌叶16转动时会充分搅拌混合位于混合箱1内底端的原料,以免出现混合箱1内底端原料难以搅拌混合的情况发生,而且通过刮板17的转动利于将混合箱1内侧壁的原料刮扫下来进行搅拌混合,保证搅拌均匀性。
27.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搅拌叶11设有若干块且均设于所述轴管7左右两侧,所述第二搅拌叶12设有若干块且均固定于所述第一搅拌叶11上下端,上下相邻所述第二搅拌叶12均错位分布,所述转动轴13设有若干根且一一固定于若干块所述第一搅拌叶11内端,所述转动轴13内端均转动贯穿进所述轴管7,所述主锥齿轮14设有若干个且均固定套接于所述固定轴10外围,所述副锥齿轮15设有若干个且一一固定于若干根所述转动轴13内端,所述主锥齿轮14均与相邻所述副锥齿轮15啮合。
28.并且轴管7转动时会带动转动轴13、第一搅拌叶11及第二搅拌叶12一起转动,所以第一搅拌叶11及第二搅拌叶12会对混合箱1内的原料进行搅拌,由于主锥齿轮14是固定不动的,且主锥齿轮14是与副锥齿轮15啮合的,当副锥齿轮15随轴管7转动时,此时主锥齿轮14会带动副锥齿轮15及转动轴13转动,因此转动轴13会带动第一搅拌叶11和第二搅拌叶12前后翻转式转动,所以结合转动轴13带动第一搅拌叶11和第二搅拌叶12前后翻转式搅拌,相较于现有技术,从而可以对原料的多个方向进行搅拌混合,利于更好的提升对原料的搅拌混合均匀性,有效节省原料混合的时间,从而更好的保证对原料混合的效率。
29.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混合箱1内顶端的右侧设有吸尘罩21,所述吸尘罩21下端固定有挡料网23,所述挡料网23下方设有清理刷22,所述清理刷22固定于所述轴管7右侧,所述净化箱18上端连通有抽气泵19,所述抽气泵19的抽气口连通有抽气管20,所述抽气管20末端贯穿进所述混合箱1,所述吸尘罩21上端与所述抽气管20末端连通。
30.当原料混合产生烟尘时,在净化箱18内装有净化液的前提下,启动抽气泵19,因此吸尘罩21会将混合箱1内的烟尘吸收进抽气管20及抽气泵19内,再由抽气泵19将烟尘排放进净化箱18,从而使烟尘与净化箱18内的净化液混合,以此达到对烟尘净化排放效果,有效减少烟尘对大气环境的污染,而且通过挡料网23对质量较轻的颗粒或粉体原料进行遮挡,利于防止颗粒或粉体原料被意外吸收进吸尘罩21及净化箱18内,以免造成原料的浪费,由于轴管7转动时会带动清理刷22一起转动,将清理刷22设置成是与挡料网23下的接触的前提下,因此通过旋转的清理刷22对挡料网23进行扫刷,利于防止颗粒或粉体原料因吸力粘附至挡料网23上难以脱落的情况发生,以免挡料网23产生堵塞,在保证了对烟尘正常吸收净化的前提下,还能有效保证原料的正常混合,综上,因此相较于对比文件中的现有技术,利于更加均匀有效的将原料搅拌混合,且有效减少原料的浪费。
31.本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自由组合。
32.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还包括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