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属于车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无轨电车底架及无轨电车。
背景技术:
2.无轨电车是介于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车之间的一种新型车辆,将现代化公交技术与智能运输管理相结合,在运行过程中拥有独立路权,使传统公交系统车辆的乘坐体验接近于地铁标准,但其前期投资与后期运营却远低于地铁。这种背景下,使得无轨电车在一些城市备受青睐。
3.现有技术中的无轨电车底架采用方管结构拼焊而成,结构复杂,装配工作量大,模块化程度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轨电车底架及无轨电车底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轨电车底架的结构复杂、模块化程度低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无轨电车底架,包括:
6.两组司机室模块,沿第一方向间隔且呈对称设置;
7.多组地板模块,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设置于两组所述司机室模块之间;其中,位于两端的两组所述地板模块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司机室模块相接;每相邻的两组所述地板模块之间均通过铰链模块连接。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司机室模块包括:
9.第一框架;所述第一框架的内部设有电机安装位,所述第一框架的前端设有车钩;以及
10.第二框架,一端与所述第一框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地板模块连接;所述第二框架包括两组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车桥安装架,以及连接两组所述车桥安装架的中间架;两组所述车桥安装架相对于所述第一框架向上凸出,两组所述车桥安装架的内部设有第一车桥安装位;
11.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且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形成的平面与所述无轨电车底架的高度方向垂直。
12.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桥安装架的顶部设有车桥空簧安装结构及蒙皮;所述蒙皮位于所述车桥空簧安装结构的外侧;所述车桥安装架的内部设有两组车桥牵引杆座。
13.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框架的底面设有用于装配电机的安装口;所述第一框架的内部于所述安装口的上方设有电机安装板。
14.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框架的两侧分别设有加强梁;所述加强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框架的外侧面的中间部位连接,所述加强梁的另一端倾斜向外延伸,且与所述第二框架的前侧面的端部连接。
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地板模块包括:
16.多根纵梁,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每根所述纵梁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以及
17.多根横梁,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多根所述纵梁上;每根所述横梁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每根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位于两侧的两根所述纵梁连接;
18.其中,每根所述纵梁及每根所述横梁上均设有多个过线孔;
19.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且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形成的平面与所述无轨电车底架的高度方向垂直。
2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铰链模块包括:
21.两组连接架,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连接架的一端设有端部连接结构,两组所述端部连接结构相对设置;所述连接架的内部设有第二车桥安装位;以及
22.铰链结构,连接在两组所述端部连接结构之间。
2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端部连接结构包括:
24.c型端梁;所述c型端梁的槽口背向所述铰链结构;
25.多组加强筋板,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c型端梁的内部;
26.多组纵向加强板;所述纵向加强板为三角板结构,所述纵向加强板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加强筋板连接,另一端沿所述第一方向向背离所述铰链结构延伸;
27.缓冲板,设置在所述c型端梁朝向所述铰链结构的端面上;所述缓冲板上设有减重孔;以及
28.铰链安装座,固定设置在所述缓冲板的中间区域;
29.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且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形成的平面与所述无轨电车底架的高度方向垂直。
3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无轨电车底架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由一组所述司机室模块的后端延伸至另一组所述司机室模块的后端。
31.本发明提供的无轨电车底架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无轨电车底架,分为两组司机室模块、多组地板模块及多组铰链模块,模块化的设计使得底架的结构简单,布局清晰,且便于实施装配;两组司机室模块呈对称设置,可满足无轨电车双向行驶的运行需要。
32.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无轨电车,包括上述的无轨电车底架;所述无轨电车底架采用钢制材质制成;以及
33.车体,固定设置在所述无轨电车底架上;所述车体采用铝制材质制成。
34.本发明提供的电车,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无轨电车底架,可简化底架的结构,满足车辆双向行驶的布局形式,且实现整车轻量化。
附图说明
3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6.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轨电车底架的结构示意图;
37.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轨电车底架的司机室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38.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轨电车底架的第二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39.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轨电车底架的地板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40.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轨电车底架的铰链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41.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轨电车底架的端部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42.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轨电车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只显示了无轨电车的前半部分结构);
43.图8为图7中圆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44.图中:
45.1、司机室模块;11、第一框架;111、电机安装位;112、电机安装板;113、加强梁;12、第二框架;121、车桥安装架;122、中间架;123、第一车桥安装位;124、车桥空簧安装结构;1241、车桥空簧安装座;1242、车桥空簧补强托板;125、蒙皮;126、车桥牵引杆座;127、司机室地板梁;128、楼梯梁;129、补强斜梁;
46.2、地板模块;21、纵梁;22、横梁;23、过线孔;
47.3、铰链模块;31、连接架;32、端部连接结构;321、c型端梁;322、加强筋板;323、纵向加强板;324、缓冲板;325、铰链安装座;33、铰链结构;34、第二车桥安装位;
48.4、连接板;
49.5、车体。
具体实施方式
50.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51.请参阅图1,现对本发明提供的无轨电车底架进行说明。无轨电车底架,包括两组司机室模块1、多组地板模块2及多组铰链模块3。两组司机室模块1沿第一方向间隔且呈对称设置;多组地板模块2,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于两组司机室模块1之间;其中,位于两端的两组地板模块2分别与对应的司机室模块1相接;每相邻的两组地板模块2之间均通过铰链模块3连接。
5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方向是指无轨电车的长度方向,也是无轨电车的行进方向,两组司机室模块1沿无轨电车的宽度方向呈对称设置。
53.本实施例设置两组司机室模块1,每组司机室模块1均可安装牵引电机,也就是说,每组司机室模块1均可安装动力源,且两组司机室模块1呈对称设置,使得具有该无轨电车底架的无轨电车可实现双向行驶。
54.由于本实施例设置多组地板模块2,因此可以将司机室模块1及与司机室模块1连接的地板模块2视为头车,其余的各个地板模块2单独视为一个中间车。因此,本实施例中,至少具有三组地板模块2以及两组铰链模块3。
55.本发明提供的无轨电车底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无轨电车底架,分为两组司机室模块1、多组地板模块2及多组铰链模块3,模块化的设计使得底架的结构简单,布局清晰,且便于实施装配;两组司机室模块1呈对称设置,还可满足无轨电车双向行驶的运行需要。
56.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司机室模块1可以采用如图2所示结构,参见图2,司机室模块1包括第一框架11及第二框架12。第一框架11的内部设有电机安装位111,第一框架11的前端设有车钩;第二框架12的一端与第一框架11连接,另一端与地板模块2连接;第二框架12包括两组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车桥安装架121,以及连接两组车桥安装架121的中间架122;两组车桥安装架121相对于第一框架11向上凸出,两组车桥安装架121的内部设有第一车桥安装位123;其中,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且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形成的平面与无轨电车底架的高度方向垂直。
57.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二方向即为无轨电车底架的宽度方向,也是无轨电车行进时的左右方向。
58.第一框架11设置电机安装位111,第一框架11主要用于装配牵引电机。第一框架11的前端还设置车钩,车钩可和救援车辆连接,以满足无轨电车在出现事故时的救援需求。
59.第二框架12设置第一车桥安装位123,第二框架12主要用于装配车桥,因此两组车桥安装架121相对于第一框架11向上凸出,以为车桥提供足够的安装空间。
60.具体地,第一框架11是由多根纵横分布的方管焊接而成。第一框架11整体呈立方体结构。
61.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二框架12可以采用如图2所示结构,参见图2,车桥安装架121的顶部设有车桥空簧安装结构124及蒙皮125;蒙皮125位于车桥空簧安装结构124的外侧;车桥安装架121的内部设有两组车桥牵引杆座126。
62.车桥空簧安装结构124用于固定车桥空簧,以承担整车的垂向力。具体地,车桥空簧安装结构124包括车桥空簧补强托板1242及车桥空簧安装座1241,车桥空簧补强托板1242设置在车桥安装架121的内部,车桥空簧安装座1241固定在车桥空簧补强托板1242上,如图3所示。
63.车桥安装架121的内部设有两组车桥牵引杆座126,车桥牵引杆座126用于安装牵引杆,以承担来自车桥的纵向力。
64.蒙皮125的厚度为1.5mm,在车桥安装架121的顶部设置蒙皮125,且蒙皮125位于外侧,可防止车轮运行时带起泥水进入底架内部而损坏无轨电车内部的结构。
65.车桥安装架121也是由多根纵横分布的方管焊接而成。具体地,车桥安装架121的内部设有司机室地板梁127和楼梯梁128;为了增加车桥安装架121的强度,在车桥安装架121的内部还设置了补强斜梁129,如图3所示。
66.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框架11可以采用如图2所示结构,参见图2,第一框架11的底面设有用于装配电机的安装口;第一框架11的内部于安装口的上方设有电机安装板112。
67.第一框架11的底面设置安装口,也就是说,第一框架11的底面并未布置方管,设置安装口,为装配牵引电机留出了进入空间,牵引电机从安装口进入到第一框架11的内部,并被固定在电机安装板112上。
68.具体地,电机安装板112设置有两组,分别设置在安装口的两侧。
69.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框架11与第二框架12之间还可以采用如图2所示结构,参见图2,第一框架11的两侧分别设有加强梁113;加强梁113的一端与第一框架11的外侧面的中间部位连接,加强梁113的另一端倾斜向外延伸,且与第二框架12的前侧面的端部连
接。
70.具体地,第一框架11的宽度小于第二框架12的宽度,也就是说,第二框架12的左右两侧相对于第一框架11的左右两侧分别向外凸出。而在第一框架11的两侧与第二框架12的两侧之间分别设置加强梁113,既使得第一框架11具有向车内收口的结构,使司机室外罩造型美观,且符合空气动力学,又提升了第一框架11的整体强度。
71.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地板模块2可以采用如图4所示结构,参见图4,地板模块2包括多根纵梁21及多根横梁22;多根纵梁21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每根纵梁21沿第一方向延伸;多根横梁22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多根纵梁21上;每根横梁22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每根横梁22的两端分别与位于两侧的两根纵梁21连接;其中,每根纵梁21及每根横梁22上均设有多个过线孔23;
72.具体地,纵梁21及横梁22均为c型钢。每根纵梁21及每根横梁22上均设有多个过线孔23,一方面,可以满足底架过线的需求,另一方面还减轻了地板模块2的整体重量。
73.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铰链模块3可以采用如图5及图6所示结构,参见图5及图6,铰链模块3包括两组连接架31以及铰链结构33。两组连接架31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连接架31的一端设有端部连接结构32,两组端部连接结构32相对设置;连接架31的内部设有第二车桥安装位34;铰链结构33连接在两组端部连接结构32之间。
74.具体地,连接架31的结构类似于第二框架12,也包括两组车桥安装架及中间架,每组车桥安装架上均具有第二车桥安装位34,用于装配车桥。两个连接架31的相对的端面上分别设有端部连接结构32,两组端部连接结构32用于连接铰链结构33。
75.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铰链结构33为现有轨道车辆中常见的铰链结构,因此本实施例不对铰链结构33的具体结构进行阐述。
76.优选地,请参阅图6,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端部连接结构32包括c型端梁321、多组加强筋板322、多组纵向加强板323、缓冲板324和铰链安装座325。c型c型端梁321的槽口背向铰链结构33;多组加强筋板322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在c型端梁321的内部;纵向加强板323为三角板结构,纵向加强板323的一端与其中一个加强筋板322连接,另一端沿第一方向向背离铰链结构33延伸;缓冲板324设置在c型端梁321朝向铰链结构33的端面上;缓冲板324上设有减重孔;铰链安装座325固定设置在缓冲板324的中间区域。
77.c型端梁321主要用于安装铰链安装座325,在c型端梁321与铰链安装座325之间增加缓冲板324,可增加隔振性能,避免二者直接碰撞,以提升使用寿命;另外,缓冲板324上设有减重孔,具有地,减重孔包括长圆孔组和方孔组。在缓冲板324上设置减重孔,既可以减轻缓冲板324的重量,又用于缓冲板324与c型端梁321进行孔内角焊连接。
78.多组加强筋板322、多组纵向加强板323设置在c型端梁321背离铰链结构33的一侧,多组纵向加强板323的延伸端还与连接架31连接,用于增加端部连接结构32的整体强度,以承受来自铰链结构33的拉伸力及压缩力。
79.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无轨电车底架还可以采用如图7及图8所示结构,参见图7及图8,无轨电车底架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板4,连接板4由一组司机室模块1的后端延伸至另一组司机室模块1的后端。
80.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后端是以第一框架11及第二框架12的分布方向进行限定的,限定第二框架12位于第一框架11的后方。连接板4由一组司机室模块1的后端延伸至另
一组司机室模块1的后端,也就是说,连接板4由一个第二框架12的后端延伸至另一个第二框架12的后端。具体地,连接板4包围了两个第二框架12的后端侧边沿及多个地板模块2的侧边沿。
81.连接板4用于与车体5连接,具体地,连接板4与该无轨电车底架进行铆接,与车体5进行焊接,或者,连接板4与无轨电车底架焊接,与车体5铆接,或者,根据连接部位,连接板4自由采用焊接、铆接的方式与该无轨电车底架、车体5连接。在无轨电车底架的侧边沿增加连接板4,可实现与车体5的快速安装。
82.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无轨电车,包括上述的无轨电车底架及车体5;无轨电车底架采用钢制材质制成;车体5固定设置在无轨电车底架上;车体5采用铝制材质制成。
83.无轨电车底架采用钢制材质,具备足够的强度,以支撑车体5;车体5采用铝制材质,可减轻整车的重量,使无轨电车满足轻量化的设计要求。
84.本发明提供的电车,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无轨电车底架,可简化底架的结构,满足车辆双向行驶的布局形式,且实现整车轻量化。
8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