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钢材生产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钢材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2.钢结构工程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是现代建筑工程中较普通的结构形式之一。中国是最早用铁制造承重结构的国家,钢结构工程是以钢材制作为主的结构。钢结构包括钢板。
3.目前的钢材传输方法为独立的各个装置各自作业,预处理装置只负责预处理功能,预处理后再对钢板进行划线分割。
4.然而,目前的钢材传输方法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首先,目前的钢材传输方法不具备检测分类功能。生产出的钢板厚度不一,而中厚钢板不经校平就进行下一步操作,这样会导致钢板的平整度较差,对于后续的钢板的划线和切割的精度都会产生影响,其次,目前的钢材传输方法不具备缺陷检测功能,导致从一开始的处理过程中就有很多缺陷较大的钢板全程参与流程,导致最终成品质量参差不齐。最后,目前的钢材传输方法也没统合各个装置,形成完整的传输系统,不便于统一管理。
技术实现要素:
5.根据上述提出现有技术不具备缺陷检测功能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钢材传输系统。本发明主要通过设置缺陷检测单元,对钢板缺陷进行符合标准的检测,不符合标准的钢板进行重新修补后参与流程,从而起到提升钢板成品质量的效果。
6.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7.一种钢材传输系统,包括:
8.进料辊道,所述进料辊道将钢板从进料口传输至预处理单元;
9.预处理单元,所述预处理单元对钢板进行预处理;
10.缺陷检测单元,所述缺陷检测单元对预处理后的钢板进行缺陷检测并标记钢板的缺陷,所述缺陷检测单元对钢板的缺陷进行判断,当钢板的缺陷达标时,传输至检测单元,当钢板缺陷不达标时,将钢板传输至修补单元;
11.检测分类单元,所述检测分类单元对缺陷检测达标的钢板进行薄厚检测,当钢板为薄钢板时,将薄钢板运输至划线单元;当钢板为中厚钢板时,将中厚钢板运输至校平单元;
12.校平单元,所述校平单元对中厚钢板进行校平,并将校平后的中厚钢板运输至划线单元;
13.划线单元,所述划线单元对钢板进行划线;
14.切割单元,所述切割单元将划线后的钢板沿划线进行切割。
15.进一步地,所述对钢板进行预处理,包括对钢板去氧化皮、去杂质和喷漆。
16.进一步地,所述修补单元根据钢板上的缺陷对钢板进行修补,并将修补后的钢板
传输至进料辊道。
17.进一步地,所述切割单元包若干个切割机,所述切割单元检测若干个切割机的工作状态,通过横移台车将钢板运输至空闲的切割机进行切割。
18.进一步地,所述划线单元的数量大于一,所述检测分类单元根据钢板的用途将钢板运输至相应的划线单元。
19.进一步地,所述切割机为等离子切割机。
20.进一步地,所述校平单元包括校平运输辊道和校平机。
21.较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22.本发明主要通过设置缺陷检测单元,对钢板缺陷进行符合标准的检测,不符合标准的钢板进行重新修补后参与流程,从而起到提升钢板成品质量的效果。
23.本发明通过设置检测分类单元,将钢板进行薄钢板和中厚钢板的分类,对中厚钢板进行校平,以实现钢板在划线和切割开坡口之前的平整度,同时可以保证钢板在后续过程中加工的精度。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为本发明系统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发明进料辊道和预处理单元局部放大图。
27.图3为本发明缺陷检测单元和检测分类单元局部放大图。
28.图4为本发明划线单元和切割单元局部放大图。
29.图5为本发明修补单元和校平单元局部放大图。
30.图中:1、进料辊道;2、预处理单元;3、缺陷检测单元;4、检测分类单元;5、第一划线传输辊道;6、横移台车;7、第二划线传输辊道;8、切割机;9、校平运输辊道;10、校平机;11、修补单元;12、校平单元;13、划线单元;14、切割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3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32.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3.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
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34.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应当清楚,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己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向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35.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36.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在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位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
……
上方”可以包括“在
……
上方”和“在
……
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37.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38.如图1-5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钢材传输系统,包括:
39.进料辊道1,所述进料辊道1将钢板从进料口传输至预处理单元2;
40.预处理单元2,所述预处理单元2对钢板进行预处理;
41.缺陷检测单元3,所述缺陷检测单元3对预处理后的钢板进行缺陷检测并标记钢板的缺陷,所述缺陷检测单元3对钢板的缺陷进行判断,当钢板的缺陷达标时,传输至检测单元,当钢板缺陷不达标时,将钢板传输至修补单元;
42.检测分类单元4,所述检测分类单元4对缺陷检测达标的钢板进行薄厚检测,当钢板为薄钢板时,将薄钢板运输至划线单元13;当钢板为中厚钢板时,将中厚钢板运输至校平单元12;
43.校平单元12,所述校平单元12对中厚钢板进行校平,并将校平后的中厚钢板运输至划线单元13;
44.划线单元13,所述划线单元13对钢板进行划线;
45.切割单元14,所述切割单元14将划线后的钢板沿划线进行切割。
46.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钢板由进料辊道1进入钢材传输系统,进入预处理单元2。预处理单元2将钢板上的氧化皮和杂质进行清除,使钢板表面达到粗糙度为sa2~sa2.5要求,之后进行喷漆等工序。之后缺陷检测单元3对钢板进行缺陷检测,当缺陷检测合格时,钢板被运输到检测分类单元4,当钢板缺陷不达标时,将钢板传输至修补单元11。修补单元11上的工人根据废板上的缺陷标记,对废板进行修补,并将修补后的钢板传输至进料辊道1。检测分类单元4对缺陷检测达标的钢板进行薄厚检测,当钢板为2~4mm的薄钢板时,将薄钢板运输至划线单元13;当钢板为5~50mm中厚钢板时,将中厚钢板运输至校平单元12;校平单元12对中厚钢板进行校平,并将校平后的中厚钢板运输至划线单元13;检测分类单元4根据钢板的用途,将钢板运输至相应的划线单元13。划线单元13用于对钢板进行划线,以规划钢板的切割方案。划线单元13包括划线机,划线机将方案在钢板上划好。划好线之后钢板运输至切割单元14,切割单元14中包括切割机8,切割机8对钢板的划线部分进行切割和开坡口。系统检测若干个切割机8的工作状态,通过横移台车6将钢板运输至空闲的切割机8。
47.实施例
48.如图1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钢材传输系统,包括进料辊道1、预处理单元2、缺陷检测单元3、检测分类单元4、校平单元12、划线单元13、切割单元14。所述进料辊道1与预处理单元2相连,所述预处理单元2与缺陷检测单元3相连。所述划线单元13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划线传输辊道5、横移台车6和第二划线传输辊道7。所述校平单元12包括相连的校平运输辊道9和校平机10。
4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