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筒灯的制作方法-j9九游会真人

文档序号:34877014发布日期:2023-07-24 04:59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led筒灯
技术领域
1.本技术属于照明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led筒灯。


背景技术:

2.led筒灯是一种嵌入到天花板内光线下射式的照明灯具,市场应用广泛,其光源一般隐藏于建筑装饰内部,例如卧室、客厅和卫生间的周边天棚上。led筒灯可以借助不同的光源、导光板或扩散板呈现不同的光线效果,不占据过多空间,同时能够通过光影渲染丰富视觉效果,增强空间层次感。
3.随着客厅功能的多样化,用户对于客厅灯具的要求随之升高。目前市面上的led筒灯带辅助照明功能的较少,且发光模式单一、氛围感差,虽然能基本满足日常照明需求,但是不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照明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ed筒灯,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led筒灯发光模式单一,导致用户体验感差的技术问题。
5.本技术提供一种led筒灯,包括灯壳、光源板和模式调节装置;所述灯壳包括灯筒和面环,所述面环用于将所述灯筒的内部隔离为至少两个独立腔体;所述光源板上设有至少两组不同色温的led光源,所述至少两组不同色温的led光源对应设置于所述独立腔体内;所述模式调节装置包括独立于所述灯壳设置的调节开关和驱动器,所述调节开关和所述驱动器串联后与所述led光源电连接。
6.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调节开关用于向所述驱动器输出控制指令;所述驱动器用于基于所述控制指令切换所述led光源的发光模式。
7.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器的内部设有控制电路。
8.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led光源至少包括第一发光模式、第二发光模式、第三发光模式和第四发光模式;
9.所述第一发光模式为主出光面出光,副出光面无光;
10.所述第二发光模式为主出光面无光,副出光面出光;
11.所述第三发光模式为主出光面和副出光面同时出光,但主出光面和副出光面的色温不相同;
12.所述第四发光模式为主出光面和副出光面同时出光,且主出光面和副出光面色温相同。
13.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led光源还包括连接固定件,所述连接固定件穿过所述灯筒上的第一连接孔、所述光源板上的第二连接孔与所述面环上的连接孔柱配合连接。
14.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面环包括环形挡面和筒状挡板,所述筒状挡板的下端开口边沿与所述光源板的发光面相抵,以将所述灯筒的内部空间隔离为至少两个独立腔体。
15.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面环为一体式注塑成型。
16.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独立腔体包括一主腔体和至少一副腔体,所述副腔体位于所述主腔体的外围。
17.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环形挡面上设有镂空图案。
18.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环形挡面和所述筒状挡板采用不透光材质。
19.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灯壳还包括导光环和透光罩;所述导光环设于所述面环和所述灯筒之间,且所述导光环贴于所述面环的环形挡面向外周延伸;所述透光罩用于通过压力压合至所述面环的中心空腔,压合后的所述透光罩与所述面环的环形挡面平齐或低于所述面环的环形挡面。
20.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透光罩为主腔体的出光面。
21.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光环为副腔体的出光面。
22.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光环包括t形导光主体,t形导光主体的延伸部包括上导光面、下导光面和侧导光面。
23.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光环采用具有漫反射功能的聚合物材料制成。
24.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光环部分裸露于灯筒和面环的外部。
25.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灯筒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26.如上所述,本技术所述的一种led筒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7.(1)主腔体和副腔体内的光源在出光时互不干扰,既可以独立出光,也可以同步出光,呈现了多种发光模式,满足了用户对于筒灯的多场景应用需求,减少了灯具在同一空间内的安装数量;
28.(2)led筒灯带有辅助照明功能,导光环增加了光影层次,渲染了空间氛围,提升了用户体验;
29.(3)安装方式简单便捷,不易脱落,直下式设计节省了导光板,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30.图1显示为本技术的led筒灯于一实施例中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31.图2显示为本技术的led筒灯于一实施例中的灯筒背面俯视图。
32.图3a显示为本技术的led筒灯于一实施例中的面环正面俯视图。
33.图3b显示为本技术的led筒灯于一实施例中的面环背面俯视图。
34.图4显示为本技术的led筒灯于一实施例中的环形挡面结构示意图。
35.图5a显示为本技术的led筒灯于一实施例中的俯视图。
36.图5b显示为本技术的led筒灯于一实施例中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37.图6显示为本技术的led筒灯于一实施例中的光源板结构示意图。
38.图7显示为本技术的led筒灯于一实施例中的模式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
39.图8显示为本技术的led筒灯于一实施例中的模式调节装置电路原理图。
40.图9显示为本技术的led筒灯于一实施例中的导光环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41.元件标号说明
42.1灯壳
43.11灯筒
44.111第一连接孔
45.112线缆穿孔
46.113弹簧卡扣
47.12面环
48.121环形挡面
49.122筒状挡板
50.123连接孔柱
51.13独立腔体
52.131主腔体
53.132副腔体
54.14导光环
55.141上导光面
56.142下导光面
57.143侧导光面
58.15透光罩
59.2光源板
60.21内圈光源区
61.211led1
62.212led2
63.22外圈光源区
64.23内圈光源区和外圈光源区的分界线
65.24第二连接孔
66.3模式调节装置
67.31调节开关
68.32驱动器
69.4连接固定件
70.5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71.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72.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技术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73.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
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74.本技术以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led筒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led筒灯发光模式单一,导致用户体验感差的技术问题。以下将结合附图详细阐述本实施例的一种led筒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创造性劳动即可理解本实施例的led筒灯。
75.请参阅图1,显示为本技术的led筒灯于一实施例中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led筒灯,包括灯壳1、光源板2和模式调节装置3。
76.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灯壳1包括灯筒11和面环12,所述面环12用于将所述灯筒11的内部隔离为至少两个独立腔体13(图1未示出)。
77.请参阅图2,显示为本技术的led筒灯于一实施例中的灯筒背面俯视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灯筒11即为筒灯的后盖结构,灯筒11包括凹槽和设于凹槽上沿的环形侧壁。凹槽的底部设有第一连接孔111和线缆穿孔112,其中第一连接孔111与连接固定件4配合,以将光源板2固定安装于凹槽的底部;线缆穿孔112用于穿过导线5;导线5的一端与光源板2相连,另一端与模式调节装置3相连,以实现光源板2与外部控制电路的连通。灯筒11的底部外侧面上相对两侧设有一对弹簧卡扣113,弹簧卡扣113用于将led筒灯以倒钩式嵌入天花板上的孔洞。
78.优选地,灯筒11设有散热孔,散热孔用于散发光源板2产生的热量。
79.请参阅图3a,显示为本技术的led筒灯于一实施例中的面环正面俯视图,如图3a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面环12为一体式注塑成型,面环12包括环形挡面121和筒状挡板122。筒状挡板122包括上端开口和下端开口,下端开口直径小于上端开口的直径,其中上端开口的边沿与环形挡面121的内侧面相衔接,下端开口的边沿与光源板2的发光面相抵,以将灯筒11的内部空间隔离为至少两个独立腔体13。
80.请参阅图3b,显示为本技术的led筒灯于一实施例中的面环背面俯视图,如图3b所示,面环12还设有与第一连接孔111对应的连接孔柱123。连接孔柱123的长度小于或等于筒状挡板122的长度,并紧贴于筒状挡板122的外侧面。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孔111与连接孔柱123相对应是指二者的数量相等、位置对应。
81.优选地,环形挡面121和筒状挡板122采用不透光材质,以保证光源经面环12发散向四周时的广度和宽度,同时使光线更加柔和均匀。在其他实施例中,面环12的环形挡面121和筒状挡板122还可以是其他不同的形状,能够保证隔离效果即可。为了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进一步可以采用多种工艺对面环12的表面进行处理,例如拉丝、磨砂和烤漆等,以提升面环12的质感。于一实施例中,环形挡面121上设有镂空图案,可以有效提升筒灯的美观性。请参阅图4,显示为本技术的led筒灯于一实施例中的环形挡面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环形挡面上的镂空图案为正六边形。
82.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光源板2上设有至少两组不同色温的led光源,所述至少两组不同色温的led光源对应设置于所述独立腔体13内。
83.请参阅图5a,显示为本技术的led筒灯于一实施例中的俯视图。请参阅图5b,显示
为本技术的led筒灯于一实施例中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5a和5b所示,独立腔体13包括一主腔体131和至少一副腔体132,所述副腔体132位于所述主腔体131的外围。
84.本实现方式中,主腔体131和副腔体132内的光源在出光时互不干扰,主腔体131和副腔体132既可以独立出光,也可以同步出光,呈现了多种发光模式。
85.请参阅图6,显示为本技术的led筒灯于一实施例中的光源板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光源板2优选采用高导热高压电路板。如图6所示,光源板2的发光面包括与独立腔体13对应的内圈光源区21和外圈光源区22,内圈光源区21通过主出光面发射光线,外圈光源区22通过副出光面发射光线,图中虚线即为内圈光源区21和外圈光源区22的分界线23。光源板2的背光面设有锡焊接线端子(未示出),锡焊接线端子与从线缆穿孔112接入的导线5进行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独立腔体13与内圈光源区21和外圈光源区22相对应是指主腔体131与内圈光源区21的数量相等、位置对应,副腔体132与外圈光源区22的数量相等、位置对应。
86.内圈光源区21和外圈光源区22分别设有呈环形分布的led灯珠,其中内圈光源区21设有四圈led灯珠,每圈led灯珠包括多组等距分布的led1211和led2212,其中led2212紧邻led1211,在模式调节装置3的驱动控制下,led1211和led2212可以实现单独发光,区别在于两者的色温不同。外圈光源区22设有一圈led灯珠,外圈光源包括等距分布的led3,led3的色温等于led1211或led2212。
87.本实施例中的内圈光源区21和外圈光源区22的led灯珠圈数不固定,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调整。本实施例中的内圈光源区21和外圈光源区22的led灯珠布置方式不唯一,例如外圈光源区22同样可以设置多组等距分布的led1211和led2212,led2212紧邻led1211,在模式调节装置3的驱动控制下,led1211和led2212可以实现单独发光,区别在于两者的色温不同,能达到类似效果的其他led灯珠组合方式同样适用于本技术。
88.外圈光源区22还设有与第一连接孔111和连接孔柱123对应的第二连接孔24。第二连接孔24设于外圈光源区22中led3灯珠间的空隙。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连接孔24与第一连接孔111和连接孔柱123相对应是指第二连接孔24与第一连接孔111和连接孔柱123的数量相等、位置对应。
89.本实现方式中,通过在内圈光源区21和外圈光源区22均匀布设led灯珠,保证了筒灯主出光面和副出光面光线的均匀出射。
90.于一实施例中,所述led光源至少包括第一发光模式、第二发光模式、第三发光模式和第四发光模式。
91.所述第一发光模式为主出光面出光,副出光面无光。
92.所述第二发光模式为主出光面无光,副出光面出光。
93.所述第三发光模式为主出光面和副出光面同时出光,但主出光面和副出光面的色温不相同。
94.所述第四发光模式为主出光面和副出光面同时出光,且主出光面和副出光面色温相同。
95.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的led光源色温包括但不限于暖色光(3000k)、冷色光(6500k)和混色光(3000k~6500k),其中混色光可以是介于暖色光和冷色光之间的任意色调光,在此不做特殊限定。
96.本实现方式中,提供了多种发光模式,满足了用户对于筒灯的多场景应用需求,减少了在同一空间内的灯具安装数量。
97.请参阅图7,显示为本技术的led筒灯于一实施例中的模式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所述模式调节装置3包括独立于所述灯壳1设置的调节开关31和驱动器32,所述调节开关31和所述驱动器32串联后与所述led光源电连接。
98.于一实施例中,本技术的调节开关31可以采用拨码开关,用于输出多组0/1代码,每组0/1代码等同于一个控制指令,并对应于一种led光源的发光模式。例如,当采用8位拨码开关时,拨码开关共有0000、0001、
……
、1110和1111等16种拨码地址,可以将其中的0000作为第一发光模式的代码,同样地,将0001作为第二发光模式的代码,0010作为第三发光模式的代码,0011作为第四发光模式的代码。所述调节开关31用于向所述驱动器32输出控制指令。
99.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对调节开关31的位置不做限定,只要能实现驱动器32中控制电路的通断控制,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100.请参阅图8,显示为本技术的led筒灯于一实施例中的模式调节装置的电路原理图。如图8所示,呈现了与图7原理一致的电路连接方式。所述驱动器32的内部设有控制电路。本实施例中的驱动器32可以是单片机、dsp或fpga中的任意一种,用于基于所述控制指令切换所述led光源的发光模式。
101.进一步地,模式调节装置还可以控制led光源的发光方向。
102.于一实施例中,本技术的led筒灯还包括连接固定件4,所述连接固定件4穿过所述灯筒11上的第一连接孔111、所述光源板2上的第二连接孔24与所述面环12上的连接孔柱123配合连接。
103.本实施例中的连接固定件4优选采用自攻螺钉,用于穿过灯筒11上的第一连接孔111、光源板2上的第二连接孔24后直接拧到连接孔柱123内。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固定件4也可以采用通用螺钉,为了实现固定连接,可以在连接孔柱123内壁设置与通用螺钉吻合的螺纹。
104.本实现方式中,led筒灯安装方式简单便捷,不易脱落,直下式设计节省了导光板,降低了成本。
105.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灯壳1还包括导光环14和透光罩15。
106.所述导光环14为副腔体132的出光面,设于所述面环12和所述灯筒11之间,且贴于所述面环12的环形挡面121向外周延伸,并部分裸露于灯筒11和面环12的外部。
107.请参阅图9,显示为本技术的led筒灯于一实施例中的导光环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导光环14包括t形导光主体,t形导光主体的延伸部包括上导光面141、下导光面142和侧导光面143,副腔体132的光线由导光环14的内侧面进入导光主体,并向延伸部方向传递直至从上导光面141、下导光面142和侧导光面143射出。于一实施例中,导光环14的延伸部裸露于灯筒11和面环12的外部,传递至上导光面141的光线从面环12的环形挡面121的镂空处射出。
108.本实现方式中,led筒灯带有辅助照明功能,导光环增加了光影层次,渲染了空间氛围,提升了用户体验。
109.所述透光罩15为主腔体131的出光面。所述透光罩15用于通过压力压合至所述面
环12中筒状挡板122的上端开口,压合后的所述透光罩15与所述面环12的环形挡面121平齐或低于所述面环12的环形挡面121。
110.优选地,所述灯筒11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所述金属材料采用冲压工艺制成。
111.优选地,所述导光环14采用具有漫反射功能的聚合物材料制成,所述面环12采用聚合物材料制成。
112.本技术提供的led筒灯的模式切换过程如下:
113.驱动器32上电后首次启动的是led光源的第一发光模式,即主出光面出光,副出光面无光;调节开关31切断电源后,驱动器32接收到调节开关31的断电信号,并准备好模式切换,等待调节开关31通电后,就切换为第二发光模式,即主出光面无光,副出光面出光;以此类推,再次通断电后切换为第三发光模式,即主出光面和副出光面同时出光,但主出光面和副出光面的色温不相同;下一次是第四发光模式,即主出光面和副出光面同时出光,且主出光面和副出光面色温相同,不断循环。同时调节开关31切断电源的时间需要控制在预设时间内,例如预设时间为2秒,如果超过这个时间,控制电路掉电,驱动器32会重启为首次上电的第一发光模式。本实现方式中,操作简便快捷,有效提升了用户体验。
114.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led筒灯的模式切换过程不限于本实施例列举的切换顺序,凡是根据本技术的原理所做的现有技术的步骤增减、步骤替换所实现的方案都包括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115.上述各个附图对应的流程或结构的描述各有侧重,某个流程或结构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流程或结构的相关描述。
116.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一种led筒灯,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led筒灯发光模式单一,导致用户体验感差的技术问题。主腔体和副腔体内的光源在出光时互不干扰,主腔体和副腔体既可以独立出光,也可以同步出光,呈现了多种发光模式,满足了用户对于筒灯的多场景应用需求,减少了灯具在同一空间内的安装数量;带有辅助照明功能,增加了光影层次,渲染了空间氛围,提升了用户体验;安装方式简单便捷,不易脱落。
117.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技术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