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控制灯具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灯管结构。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的智能灯具通过增加人体感应装置,例如红外感应开关、亮度传感器、震动传感器等,使得灯管能够在有人体进入预设范围内时自动开启照明,人体离开预设范围后关闭照明,从而实现智能灯具的按需启动。例如可以参见公开号为cn113464856a公开的一种人体红外感应灯管,但是其在使用时尚存在以下缺陷与不足:
3.1)人体感应装置设置于灯管的端部堵头位置,检测范围部分受到轴向阻挡,检测范围有限。
4.2)堵头位置设置有电路板及导线以用于连接电源及灯珠,感应装置设置于堵头位置挤占布线空间,存在安全隐患。
5.因此,亟需提供一种灯管结构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灯管结构。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8.一种灯管结构,包括相互固定的上灯管及下灯管,上灯管与下灯管之间形成有容置灯带的容置空间;其特征在于:上灯管上靠近端部位置开设有用于安装透光罩的安装部。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上灯管及下灯管的截面分别设置为能够拼接成圆环的圆弧状。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上灯管包括呈空心的上管体,从上管体的端部伸出设置有上安装部。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上管体靠近端部位置开设有凹口,在所述凹口内部固定有安装筒,在所述安装筒的顶端设置有安装部。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安装部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上灯管的内部形成有上限位槽,在所述上限位槽的内壁伸出设置有上定位条,在所述上灯管的底部内凹设置有上定位槽。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下灯管包括呈实心的下管体,从下管体的端部伸出设置有下安装部。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下灯管的顶部凸出设置有与上限位槽配合的下限位部。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下限位部的外壁内凹设置有与上定位条配合的下定位槽,在所述下灯管的顶部凸出设置有与上定位槽配合的下定位条。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下限位部的顶部凸出设置有灯带限位部。
18.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9.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灯管结构,将用于安装透光罩的安装部设置于上灯管上靠近端部位置,解除轴向阻挡,增大检测范围;由于取代了现有技术中将感应装置安装于堵头上,使感应装置安装部与导线、电路板分隔布设,节约线束布置空间,降低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爆炸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灯管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下灯管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7.[第一实施例]
[0028]
如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如图1-2所示,该实施例提供一种灯管结构,包括相互固定的上灯管1及下灯管2,上灯管1与下灯管2之间形成有容置灯带的容置空间;在本实施例中,上灯管1上靠近端部位置开设有用于安装透光罩的安装部113。将用于安装透光罩的安装部设置于上灯管上靠近端部位置,解除轴向阻挡,增大检测范围;由于取代了现有技术中将感应装置安装于堵头上,使感应装置安装部与导线、电路板分隔布设,节约线束布置空间,降低安全隐患。
[0029]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上灯管1及下灯管2的截面分别设置为能够拼接成圆环的圆弧状。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根据实际使用环境的需要,也可以将上灯管1和下灯管2的截面设置为其他所需形状,例如可以将上灯管1和下灯管2的截面设置为组合后呈方形或矩形等。
[0030]
如图3所示,本实施中,上灯管1包括呈空心的上管体11,从上管体11的端部伸出设置有上安装部12,堵头外套于上安装部12的外周并与上安装部12通过例如胶粘等方式固定
连接。
[0031]
其中,在上管体11靠近端部位置开设有凹口111以为安装筒112提供空间,在凹口111内部固定有安装筒112,在安装筒112的顶端设置有安装部113,安装部用于安装透光罩,以通过透光罩接收预设范围内的行人信息从而发送给灯带上与灯珠串联的感应装置,以用于开启或关闭智能灯具。作为优选,安装部113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以通过螺纹方式将透光罩固定于安装部113。
[0032]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下灯管2包括呈实心的下管体21,从下管体21的端部伸出设置有下安装部22,堵头外套于下安装部22的外周并与下安装部22通过例如胶粘等方式固定连接。
[0033]
其中,下灯管2的顶部凸出设置有与上限位槽13配合的下限位部23,上灯管1与下灯管2上下拼合时,通过上限位槽13与下限位部23实现限位。在下限位部23的顶部凸出设置有灯带限位部233,灯带限位部233用于实现灯带在容置空间内部的安装限位。
[0034]
如图3所示,上灯管1的内部形成有上限位槽13,在上限位槽13的内壁伸出设置有上定位条131,在上灯管1的底部内凹设置有上定位槽132。如图4所示,在下限位部23的外壁内凹设置有与上定位条131配合的下定位槽231,在下灯管2的顶部凸出设置有与上定位槽132配合的下定位条232。在容置空间内部安装灯带后,将上灯管1与下灯管2上下拼接,再通过上定位条131与下定位槽231的配合,以及下定位条232与上定位槽132的配合实现轴向滑动,从而将灯管安装到位。在本实施例中,上灯管1选用透光玻璃材质,下灯管2选用铝合金材质,在实际使用中,上灯管1位于下灯管2的底部朝下放置以用于检测并照亮底部行人。
[0035]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