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耦合工装的制作方法-j9九游会真人

文档序号:35887963发布日期:2023-10-28 18:35阅读:4来源:国知局
一种耦合工装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光纤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耦合工装。


背景技术:

2.光模块作为光电转换器件,包括光发射部件和光接收部件;在一些结构形式的光模块中,光发射部件包括光发射管壳,光发射管壳内部设有激光芯片、准直透镜等,激光芯片发出的光为发散光,通过准直透镜将发散光转化为平行光;光接收部件包括光接收管壳,光接收管壳内部设有光电探测器和汇聚透镜,通过汇聚透镜将接收到的光转化为汇聚光,然后传输至光电探测器内。
3.为了保证光耦合功率,在将透镜组装至管壳内时,需要将透镜做到高精度耦合,透镜位置以及角度设置达到预设,使激光芯片发出的光信号按照预定光路传输,或使接收到的光按照预定光路传输至光电探测器内。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耦合工装,实现透镜的高精度耦合,进而保证光耦合功率。
5.本技术提供的耦合工装,包括:
6.管壳固定组件,用于固定管壳;
7.透镜载料组件,设于管壳固定组件的第一侧,用于承载待耦合透镜;
8.透镜耦合组件,设于管壳固定组件的上方,用于将待耦合透镜转移至预设耦合位置上,预设耦合位置位于管壳内;
9.准直器耦合组件,设于管壳固定组件与透镜载料组件之间,用于将准直器转移至预设耦合位置,包括:
10.驱动部件,用于提供动力;
11.固定部件,用于固定准直器;
12.锁紧部件,包括锁紧套筒,锁紧套筒嵌套于固定部件表面,锁紧部件用于在驱动部件的驱动下,锁紧固定部件,以固定准直器;
13.棱镜夹持组件,设于管壳固定组件的第二侧,端部设有棱镜,所述棱镜夹持组件用于将棱镜转移至管壳内,以将管壳内的光路引导至管壳外部;
14.耦合监控组件,设于管壳固定组件的第三侧,用于接收并监控来自于棱镜的光,以判断待耦合透镜当前位置是否为预设耦合位置;
15.点胶组件,与透镜载料组件通过连接板连接,用于对待耦合透镜进行点胶,待耦合透镜在透镜耦合组件的作用下被转移至点胶组件处。
16.本技术提供的耦合工装中,包括管壳固定组件、透镜载料组件、透镜耦合组件、准直器耦合组件、棱镜夹持组件、耦合监控组件及点胶组件。其中,管壳固定组件用于固定管壳;透镜载料组件设于管壳固定组件的第一侧,用于承载待耦合透镜;透镜耦合组件设于管
壳固定组件的上方,用于将待耦合透镜转移至管壳内对应的预设耦合位置;准直器耦合组件设于管壳固定组件与透镜载料组件之间,包括驱动部件、固定部件及锁紧部件,锁紧部件在驱动部件的驱动下,锁紧固定部件,进而将准直器固定,然将准直器转移至准直器预设耦合位置上;棱镜夹持组件设于管壳固定组件的第二侧,端部设有棱镜,棱镜夹持组件将棱镜转移至管壳内,然后将管壳内的光路引导至耦合监控组件上;耦合监控组件接收并监控来自于棱镜的光,以判断待耦合透镜当前位置是否为预设耦合位置;点胶组件对待耦合透镜进行点胶。本技术中,将管壳设置在管壳透镜组件上,将待耦合透镜设置在透镜载料组件上,然后通过透镜耦合组件将待耦合透镜转移至预设耦合位置,通过准直器耦合组件将准直器转移至预设耦合位置,此时当管壳为光接收部件的管壳时,通过棱镜夹持部件将棱镜夹持至管壳内,将管壳内的接收光路引导至耦合监控组件中;耦合监控组件通过接收棱镜夹持组件输出的光,来监控管壳内光的光功率及光斑质量,从而判断待耦合透镜当前位置是否为预设耦合位置;如果当前位置为预设耦合位置,则保存当前位置,然后通过透镜耦合组件将待耦合透镜转移至点胶组件处,对待耦合透镜进行点胶,点胶结束后通过透镜耦合组件将待耦合透镜移动至保存下来的位置上,然后对蘸有胶水的待耦合透镜进行粘贴固定。本技术提供的耦合工装,在透镜耦合过程中,通过准直器耦合组件对准直器进行耦合,实现透镜与准直器的联调耦合,进而增加透镜耦合的精度;本技术提供的耦合工装,通过棱镜夹持组件将棱镜夹持至光接收部件对应的管壳内,从而通过棱镜将管壳的光路引导至管壳外部,进而对光路进行监控;因此,本技术提供的耦合工装实现透镜的高精度耦合,进而保证光耦合功率。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此外,以下描述中的附图可以视作示意图,并非对本公开实施例所涉及的产品的实际尺寸、方法的实际流程、信号的实际时序等的限制。
18.图1为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耦合工装的结构图;
19.图2为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壳固定组件的结构图;
20.图3为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壳固定组件的分解图;
21.图4为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壳固定组件的局部图;
22.图5为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透镜载料组件的结构图;
23.图6为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位组件的局部结构图;
24.图7为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透镜耦合组件的结构图;
25.图8为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透镜耦合组件的局部图;
26.图9为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准直器耦合组件的结构图;
27.图10为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准直器耦合组件的局部图;
28.图11为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准直器耦合组件的局部分解图;
29.图12为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棱镜夹持组件的结构图;
30.图13为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耦合监控组件的结构图;
31.图14为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耦合监控组件的局部图;
32.图15为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点胶组件的结构图;
33.图16为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v固化组件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所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35.光通信系统中,使用光信号携带待传输的信息,并使携带有信息的光信号通过光纤或光波导等信息传输设备传输至计算机等信息处理设备,以完成信息的传输。由于光通过光纤或光波导传输时具有无源传输特性,因此可以实现低成本、低损耗的信息传输。此外,光纤或光波导等信息传输设备传输的信号是光信号,而计算机等信息处理设备能够识别和处理的信号是电信号,因此为了在光纤或光波导等信息传输设备与计算机等信息处理设备之间建立信息连接,需要实现电信号与光信号的相互转换。
36.光模块在光通信技术领域中实现上述光信号与电信号的相互转换功能。光模块包括光口和电口,光模块通过光口实现与光纤或光波导等信息传输设备的光通信,通过电口实现与光网络终端(例如,光猫)之间的电连接,电连接主要用于供电、i2c信号传输、数据信息传输以及接地等;光网络终端通过网线或无线保真技术(wi-fi)将电信号传输给计算机等信息处理设备。
37.在一些结构形式的光模块中,光发射部件包括光发射管壳,光发射管壳内部设有激光芯片、准直透镜等,激光芯片发出的光为发散光,通过准直透镜将发散光转化为平行光;光接收部件包括光接收管壳,光接收管壳内部设有光电探测器和汇聚透镜,通过汇聚透镜将接收到的光转化为汇聚光,然后传输至光电探测器内。
38.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增大接收到的光信号,通常在光接收管壳内设置光放大芯片;示例性地,在这种光接收管壳内还包括设置于光放大芯片前面的准直透镜、设置于光放大芯片后面的准直透镜、光解复用组件、汇聚透镜及光电探测器;光放大芯片前面的准直透镜将接收到的光转换为平行光,并传输至光放大芯片,光经过光放大芯片放大处理后以发散光的姿态从光放大芯片中射出,然后发散光经过光放大芯片后面的准直透镜转化为平行光,该平行光入射至光解复用组件,经过光解复用组件的分光,得到各分光,各分光分别通过对应的汇聚透镜,转换为汇聚光,耦合至相对应的光电探测器中。可以理解的是,“光放大芯片前面”、“光放大芯片后面”分别是按照光路的先后顺序定义的。
39.在一些实施例中,光电探测器的数量为4,则汇聚透镜为4,分别为第一汇聚透镜、第二汇聚透镜、第三汇聚透镜及第四汇聚透镜;此时光解复用组件将进入其内的光分解为4束光,4束光分别进入至第一汇聚透镜、第二汇聚透镜、第三汇聚透镜及第四汇聚透镜,然后从响应汇聚透镜中射出后分别进入对应的光电探测器。示例性地,在从光放大芯片出来的光需具有较高的耦合效率,因此在耦合光放大芯片后面的准直透镜、第一汇聚透镜、第二汇聚透镜、第三汇聚透镜及第四汇聚透镜时,需要较高的耦合精度。
40.图1为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耦合工装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耦合工装分别包括:管壳固定组件100、透镜载料组件200、定位组件
300、透镜耦合组件400、准直器耦合组件500、棱镜夹持组件600、耦合监控组件700、点胶组件800以及uv固化组件900。示例性地,耦合工装还包括上位机,通过上位机可以控制管壳固定组件100、透镜载料组件200、定位组件300、透镜耦合组件400、准直器耦合组件500、棱镜夹持组件600、耦合监控组件700、点胶组件800以及uv固化组件900的工作。
41.管壳固定组件100用于固定管壳。在一些实施例中,管壳为光接收管壳,在一些实施例中,管壳为光发射管壳。
42.透镜载料组件200设于管壳固定组件的第一侧,用于承载待耦合的各透镜;示例性地,各透镜包括光放大芯片后面的准直透镜、第一汇聚透镜、第二汇聚透镜、第三汇聚透镜及第四汇聚透镜等。
43.透镜耦合组件400设于管壳固定组件100的上方,用于吸取待耦合透镜,将待耦合透镜转移至预设耦合位置上,通过耦合监控组件700确定当前位置为预设耦合位置时,保存当前位置,然后透镜耦合组件400吸取着待耦合透镜,移动至点胶组件800处,对待耦合透镜进行点胶,点胶结束后透镜耦合组件400吸取着待耦合透镜返回至预先保存的位置上。
44.准直器耦合组件500用于进行准直器的耦合;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准直器平面和角度对产品耦合效率有很大的影响,所以通过对准直器进行耦合,使准直器也参与到透镜耦合过程中,通过对透镜和准直器联调耦合,从而提高透镜的耦合精度。
45.棱镜夹持组件600设于管壳固定组件100的第二侧,用于将棱镜夹持至管壳内,通过棱镜改变管壳内的光路传输方向,以使管壳内的光路传输至管壳外部。在一些实施例中,管壳为光接收管壳时,由于光接收管壳无出光口,因此通过将棱镜夹持至管壳内部,进而通过棱镜改变管壳内的接收光路传输方向,使管壳内的光路传输至管壳外部,示例性,将管壳内的光路传输至耦合监控组件700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管壳为光发射管壳时,由于光发射管壳本身具有出光口,因此不需要棱镜夹持组件将棱镜夹持至光发射管壳内。
46.耦合监控组件700设于管壳固定组件100的第三侧,用于通过接收棱镜夹持组件600输出的光,监控光的功率及光斑以判断待耦合透镜当前位置是否为预设耦合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将待耦合透镜耦合至当前位置时,通过棱镜将光路引导至耦合监控组件700上,当监控到光功率达到预设光功率,光斑质量达到预设质量,则说明当前位置为预设耦合位置。示例性地,光斑质量包括光斑圆度及光斑圆心距离相关仪器中心的偏移度;光斑圆度达到预设圆度,光斑圆心偏移距离在预设距离范围内,则说明光斑质量达到预设质量。在一些实施例中,将当前待耦合透镜和准直器均耦合至预设耦合位置上时,若光斑质量达到预设质量,则表明待耦合透镜当前位置为待耦合透镜的预设耦合位置。
47.点胶组件800与透镜载料组件200之间通过连接板连接,用于对待耦合透镜进行点胶。
48.uv固化组件900设于管壳固定组件100的上方,用于对待耦合透镜点胶后进行胶水固化。
49.图2为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壳固定组件的结构图;图3为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壳固定组件的分解图;图4为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壳固定组件的局部图。如图2-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管壳固定组件100包括:第一滑动模组101、第二滑动模组102、第一转动模组103、第二转动模组104、滑块105、滑轨106、弹簧107、固定块108、弹簧支持块109。
50.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块108表面凹陷形成有凹台1081,凹台1081用于置放管壳100a。
51.弹簧107一端与弹簧支持块109连接,另一端与滑块105连接。
52.滑块105一端与弹簧107连接,滑块105可以在弹簧作用下沿滑轨106作相对靠近凹台1081或相对远离凹台1081的运动。
53.在一些实施例中,借助外力推动滑块105沿滑轨106作远离凹台1081的运动,从而挤压弹簧107,此时弹簧107处于被压缩状态;当滑块远离凹台1081时,有充足的空间可以将管壳100a置放在凹台1081表面;然后撤销施加在滑块105上的外力,此时弹簧107伸长,弹簧107推动滑块105沿滑轨106作靠近凹台1081的运动,直至滑块105与凹台1081接触在一起,从而此时通过固定块108与滑块105双向夹持管壳,从而将管壳100a固定在固定块108与滑块105之间。
54.在一些实施例中,借助外力推动滑块105沿滑轨106作远离凹台1081的运动,滑块105与凹台1081脱离,从而将管壳100a从凹台1081的表面取出来。
55.通过滑块105、滑轨106、弹簧107三者的配合,可以更灵活地在凹台1081表面取放管壳100a,同时通过固定块108与滑块105双向夹持管壳100a,可以更好地固定管壳100a。
56.为了保证每次管壳上料的一致性,将上料的第一个管壳物料的初始位置保存下来,以此为基准调整后面每一个上料的管壳;因此将管壳置放在凹台1081上后,此时移动定位组件300中相应地相机,通过该相机拍照识别出当前管壳与第一个管壳之间是否存在偏差,若存在偏差,则通过第一滑动模组101、第二滑动模组102改变当前管壳100a的位移,通过第一转动模组103、第二转动模组104使管壳转动,改变管壳100a所在的角度,使得当前管壳的位置达到预设初始位置,从而保证管壳上料的位置一致性。
57.图5为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透镜载料组件的结构图。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透镜载料组件200与点胶组件800均设置于连接板800a表面;透镜载料组件200与点胶组件800共用第一滑动模组和第二滑动模组。
58.在一些实施例中,透镜载料组件200包括:第一载台201、第二载台202、第一滑动模组203、第二滑动模组204、第一转动模组205及第二转动模组206。
59.第一载台201和第二载台202,用于置放各待耦合透镜。
60.第一滑动模组203用于带动待耦合透镜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二滑动模组204用于使待耦合透镜沿第二方向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透镜耦合组件400移动至预设位置,然后透镜耦合组件400上的吸嘴吸取待耦合透镜,通过各个待耦合透镜与第一颗待耦合透镜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通过第一滑动模组203、第二滑动模组204的移动,将待耦合透镜移动至吸嘴下方。
61.第一转动模组205与第一载台201连接,通过第一转动模组205的转动使第一载台201表面的待耦合透镜所在角度进行转动。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置放各待耦合透镜时,通过定位组件300的相应相机,识别待耦合透镜放置的角度有无偏斜;示例性地,待耦合透镜放置的中心轴线相对于第一载台201的中心轴线有无偏斜,若存在偏斜则通过第一转动模组205的转动,对角度偏差进行补偿,以保证待耦合透镜角度达到预设角度。
62.第二转动模组206与第二载台202连接,通过第二转动模组206的转动使第二载台202表面的待耦合透镜所在角度进行转动。同样地,当通过定位组件300的相应相机识别到
第二载台202上的待耦合透镜角度偏斜,则通过第二转动模组206的转动,对角度偏差进行补偿,以保证待耦合透镜角度达到预设角度。
63.如图5所示,点胶组件800分别与透镜载料组件200中的第一滑动模组203、第二滑动模组204连接。
64.图6为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位组件的局部结构图。如图6所示,定位组件300包括第一相机301、第二相机302及第三相机303。第一相机301、第二相机302及第三相机303设置于同一个底座300a上,示例性地,第一相机301、第二相机302及第三相机303固定于底座300a上。
65.第一相机301设于管壳固定组件100与透镜载料组件200之间,且第一相机301的延伸轴向上。
66.第二相机302设于透镜载料组件200一侧,且第二相机302的延伸轴指向透镜载料组件200。
67.第三相机303设于透镜载料组件200的另一侧,且第三相机303的延伸周指向透镜载料组件200。
68.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组件300还包括其他相机,示例性地,如第四相机、第五相机、第六相机及第七相机。第四相机、第五相机、第六相机及第七相机设置于其他结构上。
69.图7为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透镜耦合组件的结构图;图8为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透镜耦合组件的局部图。如图7和图8所示,在龙门架700a上,设置有第四相机304、第五相机305及第七相机307。第四相机304、第五相机305分别设于透镜耦合组件400的两侧,且其延伸轴均指向下。第七相机307倾斜设置,且其延伸轴倾斜指向透镜耦合组件40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五相机305的作用为:在上述为了保证管壳上料过程中,通过第五相机305拍照识别出当前管壳与第一个管壳之间是否存在偏差,若存在偏差,则通过第一滑动模组101、第二滑动模组102改变当前管壳100a的位移,通过第一转动模组103、第二转动模组104使管壳转动,改变管壳100所在的角度,使得当前管壳的位置达到预设初始位置,从而保证管壳上料的位置一致性。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相机304的作用为:在上述识别待耦合透镜放置的角度有无偏斜的过程中,通过第四相机304识别待耦合透镜放置的角度有无偏斜,若存在偏斜则通过第一转动模组205或第二转动模组206的转动,对角度偏差进行补偿,以保证待耦合透镜角度达到预设角度。
70.在一些实施例中,透镜耦合组件400设置于龙门架700a上。透镜耦合组件400包括:第一滑动模组401、第二滑动模组402、第三滑动模组403、转动模组404、吸嘴405、第一变形工件406及第一压力感应器407。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吸嘴405吸取第二颗待耦合透镜,并通过第二相机302拍照结果判断吸嘴405与待耦合透镜之间在吸取时有无错位。
71.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滑动模组401、第二滑动模组402、第三滑动模组403分别带动透镜耦合组件400沿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第三方向移动,在三个方向的配合下,透镜耦合组件400移动至第一颗待吸取的耦合透镜上方,然后对第一颗待耦合透镜进行吸取,并将第一颗待吸取的耦合透镜移动至预设耦合位置时,同时通过准直器耦合组件500将准直器设置于预设耦合位置上,然后在棱镜夹持组件600、耦合监控组件700的协作下,判断当前位置是否为第一颗待耦合透镜的预设耦合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若当前位置不是第一颗待耦合透镜的预设耦合位置,则通过转动模组404的转动,改变该透镜的角度,以使将第一
颗待吸取的耦合透镜移动至预设耦合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若当前位置是待耦合透镜的预设耦合位置,则将当前位置保存下来,当前位置可以被视为第一颗待耦合透镜的最佳耦合位置。
72.下面为了便于描述,将除第一颗待耦合透镜之外的待耦合透镜称为当前待耦合透镜,如第二颗待耦合透镜、第三颗待耦合透镜等。
73.在一些实施例中,需要耦合当前待耦合透镜时,通过当前待耦合透镜与第一颗待耦合透镜在相应载台上的相对位置关系,如第一载台201或第二载台202上的相对位置关系,然后通过第一滑动模组203、第二滑动模组204的移动,将当前待耦合透镜移动至吸嘴下方;依次类推,使得当前待耦合透镜被吸取。
74.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吸嘴405吸取当前待耦合透镜时,通过第一滑动模组401、第二滑动模组402、第三滑动模组403的配合移动,使吸嘴405吸取着当前待耦合透镜移动至第一相机301上方,对当前待耦合透镜进行拍照识别,通过第一相机301可以得到的当前待耦合透镜相对于第一颗待耦合透镜的位置关系。
75.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通过第一相机301所获取到的当前待耦合透镜相对于第一颗待耦合透镜的位置关系、第一颗待耦合透镜的最佳耦合位置,可得到当前待耦合透镜的预设耦合位置,从而通过透镜耦合组件400将当前待耦合透镜转移至所得到的预设耦合位置上。
76.在一些实施例中,待耦合透镜被转移至预设耦合位置上时,通过第七相机307拍照判断当前耦合位置与管壳内特征结构的相对位置是否符合预设位置。示例性地,当管壳为光接收管壳时,管壳内的光电探测器为管壳内特征结构,当管壳为光发射管壳时,管壳内的激光器为管壳内特征结构。
77.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吸嘴405吸取待耦合透镜,并将待耦合透镜放置于管壳表面时,需要判断待耦合透镜是否已经到达管壳的底表面,也就是待耦合透镜是否已经触底;若待耦合透镜触底,则第一变形工件406具有一定的变形量;因此可以通过第一压力感应器407获取第一变形工件406的变形量,然后判断第一变形工件406的变形量是否已经达到预设变形量;若达到预设变形量,说明待耦合透镜已经触底,此时可以指示透镜耦合组件400停止工作。
78.在一些实施例中,若待耦合透镜的当前位置为预设耦合位置,则将当前位置保存下来;然后通过透镜耦合组件400的移动,将当前待耦合透镜移动至点胶组件800位置处,对待耦合透镜进行点胶,完成点胶后,通过透镜耦合组件400的移动,将当前待耦合透镜返回至保存的位置处。
79.图9为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准直器耦合组件的结构图;图10为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准直器耦合组件的局部图;图11为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准直器耦合组件的局部分解图。如图9-图1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准直器耦合组件500包括第一滑动模组501、第二滑动模组502、第三滑动模组503、转动模组504、驱动部件505、锁紧部件506、固定部件507及限位块508。
80.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透镜耦合过程中,也需要对准直器进行耦合,根据准直器产品类型及管壳产品类型可以得到准直器预设耦合位置。
81.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驱动部件505、锁紧部件506、固定部件507及限位块508的相
互配合,将准直器500a进行固定,然后通过第一滑动模组501、第二滑动模组502、第三滑动模组503、转动模组504的相互配合将准直器500a移动至准直器的预设耦合位置上。
82.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部件505为锁紧部件506提供动力,示例性地,驱动部件505可以为气缸。
83.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部件507内部设有准直器500a;锁紧部件506包括锁紧套筒5061、推拉杆5063、支撑件5062。
84.锁紧套筒5061嵌套于固定部件507的表面,用于通过锁紧固定部件507,从而固定准直器500a;限位块508嵌套于推拉杆5063与驱动部件505相连接的位置处,用于对锁紧部件506的移动进行限位。
85.在一些实施例中,锁紧部件506的表面设为收敛状,示例性地,锁紧部件506的表面设为锥形;锁紧套筒5061的表面也设为收敛状,示例性地,锁紧套筒5061的表面也设为锥形。
86.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驱动部件505的驱动下,拉动推拉杆5063作靠近驱动部件505的运动,此时,锁紧套筒5061和支撑件5062随之作同样的运动,在锁紧套筒5061靠近驱动部件505向后运动时,锁紧套筒5061中与固定部件507相接触的最前端内径越来越小,便可以锁紧固定部件507,从而使固定部件507向中心收缩,从而锁紧准直器500a,将准直器500a进行固定。可以理解的是,“锁紧套筒5061靠近驱动部件505向后运动”中的“向后”指的是从锁紧部件506指向驱动部件505的方向。
87.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支撑件5062与驱动部件505相碰撞,设置了限位块508,支在锁紧部件506向后运动过程中,运动至支撑件5062与限位块508相接触时,锁紧部件506于是停止向后运动。
88.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准直器500a固定好后,通过第一滑动模组501、第二滑动模组502、第三滑动模组503将准直器移动至预设耦合位置,并通过第六相机306拍照判断准直器500a与管壳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是否符合预设位置关系,若不符合则通过调整第一滑动模组501、第二滑动模组502、第三滑动模组503,从而将准直器移动至符合的位置处。在对准直器进行耦合时,若光功率没有达到目标光功率,则可以通过转动模组504的转动,调整准直器的角度,直至光功率达到目标光功率。示例性地,第一滑动模组501、第二滑动模组502、第三滑动模组503分别带动准直器500a沿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第三方向移动。
89.图12为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棱镜夹持组件的结构图。如图1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管壳为光接收管壳时需通过棱镜将光路引导至光接收管壳的外部,示例性地,将光路引导至耦合监控组件700上;因此通过棱镜夹持组件600将棱镜夹持至光接收管壳的内部。
90.在一些实施例中,棱镜夹持组件600包括第一滑动模组601、第二滑动模组602及第三滑动模组603,第一滑动模组601、第二滑动模组602及第三滑动模组603分别带动棱镜沿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移动。通过第一滑动模组601、第二滑动模组602及第三滑动模组603的相互配合,将棱镜移动至管壳的相应位置处。
91.棱镜夹持组件600还包括转动模组604,通过转动模组604调整棱镜的角度,使得棱镜接收光接收光路。
92.棱镜夹持组件600还包括夹持部件605、第二变形工件606及第二压力感应器607。
93.夹持部件605用于夹持固定棱镜600a,示例性地,可以通过胶水将棱镜600a粘贴在夹持部件605内。
94.为了保证将棱镜600a设置于管壳的内部,也就是为了保证棱镜600a触底,在一些实施例中,棱镜600a触底时第二变形工件606具有变形量,第二压力感应器607通过获取第二变形工件606的变形量,然后判断第二变形工件606的变形量是否达到预设变形量;若达到预设变形量,说明棱镜600a已经触底,此时第一滑动模组601、第二滑动模组602及第三滑动模组603可以停止响应的移动。
95.图13为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耦合监控组件的结构图;图14为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耦合监控组件的局部图。如图13和图14所示,耦合监控组件700包括光功率监控芯片701、移动杆702、光斑分析仪703及滑动模组704。
96.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移动杆702的移动可以调整光功率监控芯片701的位置,从而使得光功率监控芯片701可以接收到来自于棱镜的光。
97.光功率监控芯片701,用于接收来自于棱镜600a的光,并监测来自于棱镜600a的光的功率;
98.光斑分析仪703用于接收来自于光功率监控芯片701的光,并监测来自于光功率监控芯片701的光的光斑质量。示例性地,光斑质量包括光斑圆度及光斑圆心距离相关仪器中心的偏移度;光斑圆度达到预设圆度,光斑圆心偏移距离在预设距离范围内,则说明光斑质量达到预设质量。
99.在一些实施例中,将当前待耦合透镜和准直器分别移动至相应的预设耦合位置上时,若光功率达到目标光功率,且光斑质量达到目标光斑质量,则说明待耦合透镜的当前位置为预设耦合位置,当前位置可视为待耦合透镜的最佳耦合位置。
100.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待耦合透镜为光放大芯片后面的准直透镜时,需要将光接收光路引导至耦合监控组件700上,进行光功率及光斑质量的监测;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待耦合透镜为第一汇聚透镜、第二汇聚透镜、第三汇聚透镜、第四汇聚透镜时,可以不将光接收光路引导耦合监控组件700上,进行光功率及光斑质量的监测。
10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在滑动模组704的滑动下,分别获取近点和远点的光斑并进行光斑质量的监测。
102.图15为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点胶组件的结构图。如图15所示,点胶组件800包括点胶筒803、点胶针801、点胶针固定件802;点胶针801呈弯折状;点胶针801穿透点胶针固定件802,并且点胶针801的出胶口处相对于点胶针固定件802表面突出。
103.透镜耦合组件400带动待耦合透镜移动至点胶组件800处,示例性地,移动至点胶针固定件802的上方,然后点胶筒803向点胶针801内推动胶水,透镜耦合组件400带动待耦合透镜在点胶针801出胶口处蘸取胶水。
10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相机303固定于底座300a上,通过第三相机303进行识别与控制点胶过程。
105.图16为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v固化组件的结构图。如图16所示,uv固化组件900包括uv照射灯901、第一滑动模组902、第二滑动模组903及第三滑动模组904;通过第一滑动模组902、第二滑动模组903及第三滑动模组904的相互配合从而带动uv照射灯901移动至待耦合透镜的位置处,在点胶后,并移动至预先保存的耦合位置时对待耦合透
镜进行uv固化,至此完成透镜的组装。
106.第六相机306设于uv照射灯901的上方,且第六相机306的延伸轴与uv照射灯901相互平行设置。
10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耦合工装为一种高精度自动联调耦合机,其可以代替人工耦合,且可以实现准直器与lens耦合联调,实现光路弯折,实现透镜耦合固化,实现lens自动识别吸取、实现产品自动对位耦合及自动点胶、uv固化,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确保产品高速稳定生产。
10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