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地基模拟模型的制作方法-j9九游会真人

文档序号:34956386发布日期:2023-07-29 14:09阅读:24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设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道路地基模拟模型。


背景技术:

2.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道路被快速的建设起来,道路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打造良好的地基保障,路基是轨道或者路面的基础,是经过开挖或填筑而形成的土工构筑物,路基的主要作用是为轨道或者路面铺设及列车或行车运营提供必要条件,并承受轨道及机车车辆或者路面及交通荷载的静荷载和动荷载,同时将荷载向地基深处传递与扩散,在道路设计时经常会使用到模拟模型来进行初步设计计算。
3.根据现有的专利公开号:cn215495694u:一种道路设计的地基模拟展示用模型,包括安装台,所述安装台的顶面开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内表面设有展示板,所述展示板的内部固定套接有转轴,所述安装台的正面开设有套孔,所述套孔的内表面与转轴活动套接,现有的道路地基模拟模型通常固定完毕后仅为方位进行操作,对其他方位操作时需人员走动到另一端,导致人员对道路地基模拟模型操作较为不便;并且现有的道路地基模拟模型通常由两组夹持板夹持固定以进行展示,而夹持力度不便于精准控制,若夹持力度过大时,易对道路地基模拟模型表面两侧造成损坏,从而增加了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道路地基模拟模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员对不同方位的道路地基模拟模型操作较为不便,对道路地基模拟模型夹持力度不便于控制的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道路地基模拟模型,包括:底座,为本道路地基模拟模型的主要支撑部分,其顶部安装有底盒,所述底盒的顶部安装有支撑柱,从动锥齿轮,其安装在所述支撑柱的表面一侧,转动盘,其连接在所述支撑柱的底部并与底座相连接,第一电机,其安装在所述底座的顶部,转动轴,其设置在所述底盒的内部并连接于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主动锥齿轮,其连接在所述转动轴的一端,且主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相啮合,展示板,其固定在所述支撑柱的顶部中端,第二电机,其安装在所述展示板的表面一侧,双向螺杆,其设置在所述展示板的内部并连接于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板,其均通过螺纹套连接在双向螺杆的表面,压力传感器,其均安装在所述固定板的表面一侧,夹持板,其均安装在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一端,海绵垫,其均贴合设置在所述夹持板的表面一侧。
7.优选的,所述展示板还包括:活动槽,其开设在所述展示板的顶部一侧,且活动槽以所述展示板的竖直中心线呈对称分布设置。
8.优选的,所述活动槽还包括:滑杆,其固定在活动槽的内部并贯穿与螺纹套的表面一侧。
9.优选的,所述展示板还包括:控制面板,其安装在所述展示板的表面,且控制面板
分别与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为电性连接,所述控制面板与压力传感器为信号线连接。
10.优选的,所述螺纹套与固定板为一体设置,所述双向螺杆两端螺纹走向为相反。
11.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与夹持板为并排设置,且所述固定板与夹持板为相同大小。
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道路地基模拟模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1、通过设置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以及转动盘,使得第一电机运行带动输出端的转动轴进行转动,使得一端的主动锥齿轮进行转动,转动过程中与从动锥齿轮相啮合,进而带动支撑柱随着底部的转动盘进行转动,以便于全方位的展示,同时便于人员对其他方位的道路地基模拟模型进行操作,而无需人员走动到另一端。
14.2、通过设置海绵垫以及压力传感器,第二电机运行使得双向螺杆转动带动表面两端啮合的固定板进行移动,进而带动一端的夹持板对道路地基模拟模型进行夹持,而夹持过程中压力传感器会对夹持压力进行检测,使得夹持压力由控制面板进行记录,调试至合适夹持力度,配合夹持板表面的海绵垫从而减少因夹持力度过大而对道路地基模拟模型表面两侧造成损坏的情况出现。
附图说明
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转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夹持组件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夹持组件平面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底座;2、第一电机;3、底盒;4、支撑柱;5、展示板;6、控制面板;7、第二电机;8、活动槽;9、固定板;10、转动轴;11、主动锥齿轮;12、转动盘;13、从动锥齿轮;14、双向螺杆;15、螺纹套;16、夹持板;17、海绵垫;18、滑杆;19、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2.实施例:如图1-2所示,一种道路地基模拟模型,转动组件第一电机2、主动锥齿轮11、从动锥齿轮13以及转动盘12组成,底座1对该道路地基模拟模型起到支撑作用,人员可使用控制面板6对其进行操作,将道路地基模拟模型放置在展示板5上,通过第二电机7带动夹持板16对其进行固定,以便于进行展示,并且可启动第一电机2,第一电机2运行带动输出端的转动轴10与主动锥齿轮11进行转动,随后在底盒3内与支撑柱4表面的从动锥齿轮13相啮合,进而带动支撑柱4随着底部的转动盘12进行转动,以带动顶部展示板5内的道路地基模拟模型进行转动展示。
23.如图3-4所示,一种道路地基模拟模型,夹持组件由第二电机7、双向螺杆14、螺纹套15、固定板9、压力传感器19、夹持板16以及海绵垫17组成,双向螺杆14通过第二电机7的驱动进行转动,由于其表面两端均与螺纹套15相啮合,螺纹套15与固定板9为一体设置,使得固定板9带动一端的夹持板16随着第二电机7的驱动在活动槽8内进行相反方向的移动,
进而带动一端的夹持板16对道路地基模拟模型进行夹持,由于压力传感器19通过信号线与控制面板6相连接,通过一端的压力传感器19将夹持力度调试至最佳,再配合夹持板16表面的海绵垫17能够进一步减少夹持过程中对道路地基模拟模型造成的损坏。
24.工作原理:将道路地基模拟模型放置在展示板5上,第二电机7运行使得双向螺杆14转动带动表面两端啮合的固定板9进行移动,进而带动一端的夹持板16对道路地基模拟模型进行夹持,通过一端的压力传感器19将夹持力度调试至最佳,再配合夹持板16表面的海绵垫17能够进一步减少夹持过程中对道路地基模拟模型造成的损坏,并且第一电机2运行带动输出端的转动轴10进行转动,使得一端的主动锥齿轮11进行转动,转动过程中与从动锥齿轮13相啮合,进而带动支撑柱4随着底部的转动盘12进行转动,以便于全方位的展示。


技术特征:
1.一种道路地基模拟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为本道路地基模拟模型的主要支撑部分,其顶部安装有底盒(3),所述底盒(3)的顶部安装有支撑柱(4);从动锥齿轮(13),其安装在所述支撑柱(4)的表面一侧;转动盘(12),其连接在所述支撑柱(4)的底部并与底座(1)相连接;第一电机(2),其安装在所述底座(1)的顶部;转动轴(10),其设置在所述底盒(3)的内部并连接于第一电机(2)的输出端;主动锥齿轮(11),其连接在所述转动轴(10)的一端,且主动锥齿轮(11)与从动锥齿轮(13)相啮合;展示板(5),其固定在所述支撑柱(4)的顶部中端;第二电机(7),其安装在所述展示板(5)的表面一侧;双向螺杆(14),其设置在所述展示板(5)的内部并连接于第二电机(7)的输出端;固定板(9),其均通过螺纹套(15)连接在双向螺杆(14)的表面;压力传感器(19),其均安装在所述固定板(9)的表面一侧;夹持板(16),其均安装在所述压力传感器(19)的一端;海绵垫(17),其均贴合设置在所述夹持板(16)的表面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地基模拟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展示板(5)还包括:活动槽(8),其开设在所述展示板(5)的顶部一侧,且活动槽(8)以所述展示板(5)的竖直中心线呈对称分布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道路地基模拟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槽(8)还包括:滑杆(18),其固定在活动槽(8)的内部并贯穿与螺纹套(15)的表面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地基模拟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展示板(5)还包括:控制面板(6),其安装在所述展示板(5)的表面,且控制面板(6)分别与第一电机(2)和第二电机(7)为电性连接,所述控制面板(6)与压力传感器(19)为信号线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地基模拟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套(15)与固定板(9)为一体设置,所述双向螺杆(14)两端螺纹走向为相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地基模拟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9)与夹持板(16)为并排设置,且所述固定板(9)与夹持板(16)为相同大小。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道路地基模拟模型,包括底座,为本道路地基模拟模型的主要支撑部分,从动锥齿轮,其安装在支撑柱的表面一侧,转动盘,其连接在支撑柱的底部并与底座相连接,第一电机,其安装在底座的顶部,转动轴,其设置在底盒的内部并连接于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主动锥齿轮,其连接在转动轴的一端。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设置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以及转动盘,使得第一电机运行带动输出端的转动轴进行转动,使得一端的主动锥齿轮进行转动,转动过程中与从动锥齿轮相啮合,进而带动支撑柱随着底部的转动盘进行转动,以便于全方位的展示,同时便于人员对其他方位的道路地基模拟模型进行操作。型进行操作。型进行操作。


技术研发人员:罗超 罗涛 马竹 周智勇 唐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喆禧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8
技术公布日:2023/7/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