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噪阻裂降尾气型彩色薄层罩面结构。
背景技术:
2.传统薄层罩面技术以热薄层罩面为主,通过喷洒乳化沥青作为防水层,再撒布一层碎石,增加行车面的抗滑性能。在交通量较大的路段,传统色罩面因为乳化沥青本身抗水损害能力一般,难以达到密水效果,且与碎石粘接效果较差,在高温季节及大交通量条件下碎石极易松散脱落,形成罩面剥落病害。
3.沥青混合料路面作为薄层罩面的附着层,其本身易产生反射裂缝,而传统薄层罩面抗开裂能力差,开裂后修补困难,导致传统罩面实际使用寿命较低,难以达到设计要求。由于乳化沥青喷洒温度较高,通过添加橡胶颗粒等软性物质降低行车噪音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降解尾气功能则更加难以实现,采用的乳化沥青与碎石一般为黑色,所形成罩面颜色与沥青路面相近,不能够用作行车警示。
4.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公开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低噪阻裂降尾气型彩色薄层罩面结构,提高薄层罩面的抗裂性能,同时能够有效降低行车噪音并降解汽车排放的尾气。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低噪阻裂降尾气型彩色薄层罩面结构,包括:
7.从下到上依次铺设的沥青混合料层、渗透性树脂透封层、下层彩色耐候性树脂粘结层、纤维陶粒阻裂层、上层彩色耐候性树脂粘结层和彩色橡胶光催化复合层。
8.进一步地,所述沥青混合料层为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采用一定粒度级配的集料与沥青在高温条件下拌合后通过相应的机械设备铺筑压实,冷却固化后形成可用于车辆行驶的柔性面层,其表面构造深度≥0.55mm,摆式摩擦系数≥45bpn。
9.进一步地,所述渗透性树脂透封层的涂布量为0.8~1kg/m2,渗透性树脂透封层采用渗透性树脂涂布而成,渗透性树脂按照重量份计算,包括:二异氰酸酯70~80份、聚醚多元醇6~10份、多元胺5~10份和活性稀释剂10~15份,渗透性树脂的渗透性为20~30mm,23℃初始粘度为0.9~1.1pa.s,吸水率小于1%。
10.进一步地,所述下层彩色耐候性树脂粘结层的涂布量为1~1.5kg/m2。
11.进一步地,所述纤维陶粒阻裂层的厚度为2~3mm。
12.进一步地,所述纤维陶粒阻裂层采用玻璃纤维与彩色陶瓷颗粒拌合后铺筑而成,所述玻璃纤维和所述彩色陶瓷颗粒以1:100的重量比投入到拌合车内常温拌合2~3min后取用。
13.进一步地,所述玻璃纤维长度为1cm,其单丝直径一致,密度为2.0~2.7g/cm3,单丝强度为3000~4000mpa,弹性模量为75000~80000mpa,熔点》220℃,且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其撒布量为80g/m2,彩色陶瓷颗粒粒径为1~2cm,吸水率≤0.3%,抗压强度≥10mpa,莫氏硬度≥6,撒布量为6~8kg/m2,其颜色可为正红色、橘红色、天蓝色、深蓝色等,可依据实际情况选用。
14.进一步地,所述上层彩色耐候性树脂粘结层的涂布量为1~1.5kg/m2。
15.进一步地,所述下层彩色耐候性树脂粘结层和所述上层彩色耐候性树脂粘结层采用相同组分,按照重量份计算,包括:双酚环氧树脂60~65份、聚酰胺固化剂10~20份、有机紫外吸收剂5~10份,抗氧化剂5~10份,着色剂1~2份。
16.进一步地,所述着色剂为无机颜料粉末,包括锌铁黄、铋黄、钴铬绿、钴蓝、铈红、钴紫或钛镍黄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17.进一步地,所述彩色橡胶光催化复合层的厚度为2~3mm。
18.进一步地,所述彩色橡胶光催化复合层采用纳米二氧化钛分散液与橡胶颗粒拌合后铺筑而成,纳米二氧化钛分散液和着色剂按照重量比1:1拌合2~3min后再与彩色橡胶颗粒按照1:100的重量比拌合3~5min后形成光催化彩色橡胶颗粒混合料,光催化彩色橡胶颗粒混合料用量为0.5~1.0kg/m2,碾压采用小型钢轮压路机碾压,碾压后,彩色橡胶颗粒2/3粒径需压入纤维陶粒阻裂层。
19.进一步地,彩色橡胶颗粒为多孔橡胶材质,由废旧橡胶轮胎溶解后与着色剂按照50:1的重量比拌合,高温吹气冷却,通过与机械挤压制成,为三角锥或多边形,富有棱角,多孔,其粒径为2~3mm,含水率≤3%,孔隙率3~4%。
20.进一步地,纳米二氧化钛分散液由纳米二氧化钛粉末和分散剂组成,纳米二氧化钛粉末的比表面积≥35m2/g,水分的质量分数≤2,分散剂密度为0.85~1.15g/ml,粘度为10~18s,在光照下纳米二氧化钛被激活并生成具有高催化活性的游离基,与汽车尾气中甲醛,苯,氨等有害气体反应,起降解尾气的作用。本实用新型中,纳米二氧化钛分散液可吸附于多孔橡胶颗粒表面和内部,在车辆碾压多孔橡胶颗粒时,其内部纳米二氧化钛分散液会被缓慢释放,提高纳米二氧化钛降解尾气效率。
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
22.(1)使用寿命长,采用两层耐候树脂且位于彩色橡胶颗粒下方形成上下层彩色耐候性树脂粘结层,使树脂更加不易老化,避免脱落,彩色橡胶光催化复合层中加入纳米二氧化钛分散液,纳米二氧化钛分散液具有吸收紫外线作用,可进一步避免树脂性能老化,使用小型压路机碾压,整体结构更加密实,有效延长罩面使用寿命;
23.(2)抗裂能力强,采用渗透性树脂透封层来封闭沥青混合料层的裂缝,避免原路面裂缝反射到罩面层,同时,在陶粒中加入纤维,采用预拌和工艺,纤维分散性更好,纤维与耐候性树脂结合后,有效增加耐候树脂层的抗裂能力;
24.(3)绿色多功能复合,采用彩色橡胶颗粒预裹覆纳米二氧化钛分散液,利用车辆碾压橡胶颗粒,缓慢释放纳米二氧化钛,提高降解汽车尾气效率,彩色橡胶颗粒还可提供柔软的行车表面,有效降低汽车噪音;
25.(4)整体色彩鲜艳,警示功能强,在纳米二氧化钛分散液中加入着色剂,选用与着色剂颜色相同的陶瓷颗粒、彩色橡胶颗粒和耐候性树脂,整体颜色保持一致且更加鲜丽,用
于道路面层上方,警示功能更强。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低噪阻裂降尾气型彩色薄层罩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1、沥青混合料层;2、渗透性树脂透封层;3、下层彩色耐候性树脂粘结层;4、纤维陶粒阻裂层;5、上层彩色耐候性树脂粘结层;6、彩色橡胶光催化复合层。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0.以下实施例中所采用的市售材料来源如下:
[0031][0032]
实施例1
[0033]
如图1所示的低噪阻裂降尾气型彩色薄层罩面结构,路面结构从下至上依次铺设有沥青混合料层1、渗透性树脂透封层2、下层彩色耐候性树脂粘结层3、纤维陶粒阻裂层4、上层彩色耐候性树脂粘结层5和彩色橡胶光催化复合层6。
[0034]
该罩面结构的铺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5]
s1:检查沥青混合料层1的构造深度和摩擦系数,不满足要求的,需对面层进行铣刨处理;
[0036]
s2:对沥青混合料层1进行清扫、使其平整、干净;
[0037]
s3:在沥青混合料层1上采用竖直撒布车涂布渗透性树脂,涂布量为0.8kg/m2,常温养生24h后固化,形成渗透性树脂透封层2;
[0038]
s4:将玻璃纤维通过纤维切割机切成1cm长度的短切纤维,将切割好的玻璃纤维和红色陶瓷颗粒按1:100的重量比投入混凝土搅拌锅中搅拌3min,形成纤维碎石干混料,同时在渗透性树脂透封层2两侧安装好碎石轨道洒布车,将纤维碎石干混合投入至碎石轨道洒布车内;
[0039]
s5:在渗透性树脂透封层2上采用树脂撒布车涂布红色耐候性树脂,涂布量为
0.8kg/m2,形成下层彩色耐候性树脂粘结层3,同步启动碎石轨道洒布车,行走速度为2km/h,均匀撒布纤维碎石干混料,常温养生3h后形成纤维陶粒阻裂层4;
[0040]
s6:将树脂碎石洒布车集料仓内涂布一层分散剂,以均匀、无堆积为度,再将纳米二氧化钛粉末、分散剂和着色剂按照1:1:2的比例通过搅拌仓搅拌成红色纳米二氧化钛分散液,再将红色纳米二氧化钛分散液与红色橡胶颗粒按照1:100的比例采用进行拌合,形成光催化彩色橡胶颗粒混合料,拌合完毕后投入树脂碎石洒布车集料仓内;
[0041]
s7:在纤维陶粒阻裂层4上通过树脂撒布车涂布一层红色耐候性树脂,涂布量为0.8kg/m2,形成上层彩色耐候性树脂粘结层5,同步撒布一层光催化彩色橡胶颗粒混合料,撒布量为1kg/m2,撒布完毕后采用0.5t钢轮压路机纵向碾压2~3遍后形成彩色橡胶光催化复合层6。
[0042]
s7:养生6~8h后可开放交通。
[0043]
性能测试:
[0044][0045]
由上表可知,实施例中彩色薄层罩面外观艳丽,平整,厚度较薄,对沥青路面警示作用强;尾气去除率达30%,具有较好的去除尾气效果;附着力拉拔强度达1.8mpa,表明罩面结构与地面粘接牢固不易脱落;摆式摩擦系数>80,构造深度>1.5mm,表明本实施例罩面结构抗滑性能优异;在原路面结构上添加本实施罩面结构后经过1000次开裂疲劳作用,刚度损失仅为62%,组合结构ot试验结果表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低噪阻裂降尾气型彩色薄层罩面结构能够有效抵抗路面裂缝的发育。
[0046]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