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临近既有铁路钢桁梁拼装施工支架。
背景技术:2.钢桁梁具有受力明确、施工快速和跨越能力强等优点,是目前大跨钢结构桥梁的主要结构型式。在钢桁梁跨越既有铁路时,为了确保铁路的安全运营同时考虑运输等因素,一般采用先支架法现场拼装后转体的施工方法。
3.钢桁梁在现场拼接时,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同时降低施工支架的工程量,一般尽量减少分段数量,但会使得各节段自重较大,故施工支架需承担较大的荷载。由于拼装现场临近既有铁路,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严重影响铁路运营并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故要求临近铁路的钢桁梁拼装所用施加支架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在此基础上,还需综合考虑施工便利性和经济性。
4.针对钢桁梁拼装的施工支架,中国专利公开了cn104278640b专利技术。此技术方法包括多个对应于钢桁梁纵向节点设置的拼装支架单元,每个支架单元都包括四根竖向设置并呈矩形排布的钢立柱,并根据钢桁梁各拼装节段的梁底标高,在钢立柱之间适当位置设置上下平联和连接系,形成稳定的框架体系。
5.目前钢桁梁拼装普遍采用上述技术的格构柱型式支架体系,可以保证较高安全性,但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6.(1)格构柱施工支架结构形式复杂,杆柱较多,制作安装时间较长,整体轮廓尺寸较大,施工空间受限,影响钢桁梁桥面板的施工。
7.(2)在温度作用下,随着钢桁梁的纵向伸缩,立柱墩顶钢管会产生较大的水平变形,并影响支架的稳定性及安全性。
8.(3)采用格构柱形式支架所需的基础平面尺寸较大,如采用桩基础,会导致桩基根数较多,施工时间长。
技术实现要素:9.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临近既有铁路钢桁梁拼装施工支架。
1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临近既有铁路钢桁梁拼装施工支架,包括:多个成对设置的钻孔灌注桩,沿钢桁梁纵向设置在水平地面内,每个钻孔灌注桩与钢桁梁上的一个节点相对应;
11.钢管柱,竖直设置在所述钻孔灌注桩上;
12.滑板,通过高度可调节的支撑机构设置于钢管柱顶部,滑板上设置钢桁梁,钢桁梁热胀冷缩时,钢桁梁能够在滑板之上滑动,用于防止钢桁梁纵向伸缩时影响支架的稳定性及安全性;
13.其中,钢桁梁宽度方向为横向,长度方向为纵向。
14.所述钢管柱两侧均通过斜拉设置的柔性拉索与地面上的拉索卡环连接,用于提高钢管柱的支架的整体稳定性。
15.所述滑板为聚四氟乙烯板,释放温度力,减小温度效应对支架的间接影响。
16.所述滑板上设置有限位组件,用于限定滑板的滑动范围。
17.所述高度可调节的支撑机构包括:
18.柱帽,固定设置于钢管柱的顶部;
19.高程能够调节的支撑组件,设置在柱帽上,用于落梁;
20.垫梁,设置在支撑组件上;
21.垫块,设置在垫梁上,垫块上设置滑板,垫块位于钢桁梁杆件节点的正下方,用于承载钢桁梁杆件节点。
22.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对千斤顶,设置于垫梁上,对称设置于垫块的两侧,当个别节点处钢桁梁标高发生低于设计标高的现象时,利用千斤顶将钢桁梁顶起。
23.所述千斤顶设置于标高低于设计标高的钢桁梁节点处。
24.所述千斤顶顶部设置有钢板,在将钢桁梁顶起后,达到调整标高的目的。
25.所述支撑组件为砂箱,所述砂箱包括内压管和外套管,内压管顶部设置垫梁,底部配合安装在外套管内,所述外套管底部设置卸砂孔,所述外套管内部装填砂子,当卸砂孔放出砂子后,内压管会向外套管内部移动,此时,垫梁会下降,以达到调整高程的作用。
26.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分配梁,设置于滑板上。
27.本技术实施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28.(1)根据钢桁梁搭设高程要求,架设相应高度的独柱式钢管柱作为拼装支架,施工难度小,制作安装时间短,且节省钢材,造价相对较低。
29.(2)在各独柱式钢管柱支架顶部加设两根柔性拉索,与相邻两根柱底相连,支架稳定性较高。
30.(3)地面线以下采用单桩基础的钻孔灌注桩,施工快;地面线以上采用独柱式钢管墩,占地空间小,梁体拼装施工方便。
31.(4)在垫块上设置聚四氟乙烯滑板,释放温度力,减小了温度效应对独柱式钢管墩支架的间接影响。
32.(5)本实用新型大幅缩短了钢桁梁拼装支架的搭设周期,降低了工程投资,减小了临时施工工程的占地面积。本发明在临近既有铁路现场拼装钢桁梁施工情形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33.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34.图1为本实用新型施工支架形式的顺桥向立面图。
35.图2为本实用新型施工支架形式的横桥向立面图。
3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际应用中的整体立面图。
37.图4为图1中a处放大图。
38.图5为图2中b处放大图。
39.附图标记:1-钢管柱,2-柱帽,3-柔性拉索,4-砂箱,5-垫梁,6-垫块,7-滑板,8-分配梁,9-千斤顶,10-钻孔灌注桩。
具体实施方式
40.为了使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1.如图1至图3所示,多个成对设置的钻孔灌注桩10,沿钢桁梁纵向设置在水平地面内,每个钻孔灌注桩10与钢桁梁上的一个节点相对应;钢管柱1,竖直设置在所述钻孔灌注桩10上;滑板7,通过高度可调节的支撑机构设置于钢管柱1顶部,滑板7上设置钢桁梁,钢桁梁热胀冷缩时,钢桁梁能够在滑板7之上滑动,用于防止钢桁梁纵向伸缩时影响支架的稳定性及安全性,滑板7为聚四氟乙烯板,释放温度力,减小温度效应对支架的间接影响,滑板7上设置有限位组件,用于限定滑板7的滑动范围;其中,钢桁梁宽度方向为横向,长度方向为纵向。
42.如图1和图3所示,钢管柱1两侧均通过斜拉设置的柔性拉索3与地面上的拉索卡环连接,用于提高钢管柱1的支架的整体稳定性。
43.如图1和图2以及图4和图5所示,高度可调节的支撑机构包括:柱帽2,固定设置于钢管柱1的顶部;高程能够调节的支撑组件,设置在柱帽2上,用于落梁;垫梁5,设置在支撑组件上,支撑组件为砂箱4,所述砂箱4包括内压管和外套管,内压管顶部设置垫梁5,底部配合安装在外套管内,所述外套管底部设置卸砂孔,所述外套管内部装填砂子,当卸砂孔放出砂子后,内压管会向外套管内部移动,此时,垫梁5会下降,以达到调整高程的作用;垫块6,设置在垫梁5上,垫块6上设置滑板7,垫块6位于钢桁梁杆件节点的正下方,用于承载钢桁梁杆件节点。
44.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对千斤顶9,设置于垫梁5上,对称设置于垫块6的两侧,当个别节点处钢桁梁标高发生低于设计标高的现象时,利用千斤顶9将钢桁梁顶起,千斤顶9设置于标高低于设计标高的钢桁梁节点处,千斤顶9顶部设置有钢板,在将钢桁梁顶起后,达到调整标高的目的。
45.如图1和图2以及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分配梁8,设置于滑板7上。
46.本实施例在施工时:柔性拉索3采用钢丝绳结构,一端固定在钢管柱1顶部,一端固定在相邻两根钢管柱1底部桩顶预埋的拉索卡环上,以提高支架的整体稳定性,在钢管柱1墩顶焊接柱帽2,并吊装砂箱4,在其上搁置垫梁5,最后吊装拼装垫块6,保证拼装垫块6位于钢桁梁杆件节点的正下方,滑板7采用摩擦系数较小的聚四氟乙烯板,设置在各垫块6上,减小钢主梁因温度效应而伸缩变形对钢管柱1的影响,并设置限位组件控制梁体的滑动,拼装支架在使用过程中,如因钢桁梁的拼装施工,造成个别节点处钢桁梁标高发生低于设计标高的现象时,在拼装支架顶部垫梁5上设置千斤顶9,用千斤顶9将钢桁梁顶起,通过垫设钢板达到调整标高的目的。
47.以廊坊市某公路桥上跨既有高铁为例,桥式采用主跨268m的连续钢桁梁,节点纵
向间距为11m,为最大程度保证既有铁路的安全运营,采用先支架现场拼装后转体合龙的施工方法,并尽量缩短工程施工周期。
48.按照常规技术方案,采用格构柱式拼装支架,需根据钢桁梁各个节点高程设计格构柱支架的具体搭设方案,制作安装时间长,造价较高,远不能满足需求。此外,格构柱支架占地较大,支架间的间距较小,施工空间受限,横梁难以运输至吊装位置,施工较为困难。
49.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后,支架的设计安装简便高效,经分析支架受力、稳定性均满足要求,与常规技术方案相比,整体周期缩短至1/8,造价减小至1/5,且有效解决了大长杆件的现场运输问题,满足各方面需求。
50.在本技术及其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高度”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51.在本技术及其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52.在本技术及其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53.上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上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技术。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技术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54.尽管已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技术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55.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