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井盖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转动开启装置的电缆井盖。
背景技术:2.井盖是通往地下设施的出入口顶部的封闭物,凡是安装自来水、电信、电力、燃气、热力、消防、环卫等公用设施的地方都需要安装井盖,其功能为承重、封闭、开启检查井,它既能承受交通车辆大流量高速行驶,也可以防止车辆、行人及异物的进入,保障地下管线和设备正常运行。电缆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传输设施之一,电缆井是配合地下管道,作为远距离地埋供电使用的,电缆井上均设有井盖。
3.目前一般的井盖只是简单的安装在电缆井上,然后通过一个套圈固定,开启井盖或盖合井盖时,需要人工费时费力地托起沉重的井盖,既繁琐又不安全,还使工作人员的负担加重。
技术实现要素:4.为了省时省力地开启井盖,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转动开启装置的电缆井盖。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转动开启装置的电缆井盖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具有转动开启装置的电缆井盖,包括井盖本体、支架机构、轴承转杆、升降机构和转动机构,所述井盖本体盖设于井口上方,所述支架机构固定设置于井口侧壁,所述轴承转杆贯穿井盖上下两面,且轴承转杆一端与支架机构转动连接;所述井盖本体内部开设有腔体,所述升降机构和转动机构均设置于腔体内,所述轴承转杆包括内圈和外圈,所述升降机构与外圈螺纹连接,所述升降机构与腔体顶壁固定连接;所述井盖本体上方配设有延伸杆,所述延伸杆与外圈可拆卸连接;所述转动机构与内圈靠近腔体底部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延伸杆和内圈分别连接动力源。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井口上方盖设井盖本体,井盖本体内部开设腔体,腔体内设置升降机构和转动机构,升降机构和转动机构在轴承转杆的作用下,分别实现升降和转动开启。即开启井盖本体时,通过转动轴承转杆外圈,使升降机构上升至延伸杆,从而带动井盖本体上升至井口地平线;然后再通过转动轴承转杆内圈,使转动机构转动,从而带动井盖本体旋转至井口一侧,进而打开井盖。支架机构可以作为一个中心支撑点,使井盖本体的转动更加稳定;轴承转杆内圈和外圈的设置,可实现动力源依次与外圈和内圈固定连接,依次启动升降机构和转动机构。这样的设置,使得井盖本体的开启和关闭更加省时省力,方便快捷,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
8.可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滑块,所述滑块套接于轴承转杆外圈且与外圈螺纹连接,所述滑块与腔体上壁固定连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轴承转杆外圈套设滑块,滑块与外圈螺纹连接且与腔体上壁固定连接,当外圈转动时,滑块沿轴承转杆上下滑动,由于滑块与腔体上壁固定连
接,滑块向上移动时,推动井盖本体向上移动,反之亦然。
10.可选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外齿轮和内齿轮,所述外齿轮套接于轴承转杆内圈且与内圈固定连接,所述内齿轮与外齿轮内圈啮合,所述内齿轮的直径大于外齿轮的直径,且内齿轮与腔体下壁固定连接。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齿轮套接于轴承转杆内圈且与内圈固定连接,转动内圈时,外齿轮随之转动,由于内齿轮与外齿轮内圈啮合,外齿轮转动,内齿轮也随之转动;外齿轮为小齿轮,内齿轮为大齿轮,由于内齿轮又与腔体下壁固定连接,故内齿轮转动时,带动井盖本体围绕轴承转杆转动,从而实现将井盖本体转动移至井口一侧。
12.可选的,所述外圈上缘沿外圈周向开设若干有插接孔,所述延伸杆朝向外圈一面对应固定设置有若干插接块,所述插接块对应插接于插接孔中。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外圈上缘开设插接孔,当需要开启井盖本体时,延伸杆上的插接块一一对应插接于插接孔中,从而实现延伸杆与外圈可拆卸连接,并且实现外圈与延伸杆无缝衔接,还能够实现延伸杆转动时带动外圈同时转动,且方便拆卸和安装。
14.可选的,所述动力源为电机或手枪钻,所述轴承转杆内圈伸出外圈,所述电机或手枪钻与延伸杆固定连接,或与内圈固定连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或手枪钻可在使用时与轴承转杆连接,这样既不会影响平常井盖本体的使用,还能起到防盗的作用。轴承转杆内圈伸出一部分,实现电机或手枪钻在取下延伸杆时可与内圈连接,从而实现转动内圈时旋转井盖本体的目的。
16.可选的,所述支架机构包括固定板、托板和固定杆,所述固定板固定于井口侧壁,所述托板水平设置于井口内且与固定板上端固定连接,所述轴承转杆内圈与托板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杆一端与固定板下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托板远离井口侧壁一端固定连接。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板将整个支撑机构固定在井口侧壁,托板上转动连接轴承转杆,托板对轴承转杆起到支撑的作用,而固定杆连接固定板和托板,利用三角形的稳定原理,使得支撑机构更加稳定。
18.可选的,所述托板上表面开设有“c”型槽,所述轴承转杆内圈底部对应固定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置于“c”型槽中。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托板上表面开设“c”型槽,与轴承转杆固定连接的固定块置于“c”型槽中,既实现了轴承转杆的固定,使轴承转杆不易晃动,又实现了固定块在“c”型槽内旋转,进一步实现了轴承转杆的转动。
20.可选的,所述井盖本体上端具有凸出缘,井盖下端置于井口内,井盖上端置于井口上方,凸出缘搭接于井口边缘。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井盖本体上端设置凸出缘,凸出缘搭接于井口上方,井盖本体其余部分均置于井口内,这样,既能使井盖本体与地平线平齐,又能使井盖本体稳定盖设在井口上方。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1.通过在井盖本体内部开设腔体,腔体内设置升降机构和转动机构,升降机构和转动机构在轴承转杆的作用下,分别实现升降和转动开启。轴承转杆内圈和外圈的设置,可实现动力源依次与外圈和内圈固定连接,依次启动升降机构和转动机构。这样的设置,使得井盖本体的开启和关闭更加省时省力,方便快捷,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
24.2.通过在轴承转杆外圈套设滑块,滑块与外圈螺纹连接且与腔体上壁固定连接,当外圈转动时,滑块沿轴承转杆上下滑动,由于滑块与腔体上壁固定连接,滑块向上移动时,推动井盖本体向上移动。
25.3.通过将外齿轮套接于轴承转杆内圈且与内圈固定连接,转动内圈时,外齿轮随之转动,由于内齿轮与外齿轮内圈啮合,内齿轮也随之转动;由于内齿轮又与腔体下壁固定连接,故内齿轮转动时,带动井盖本体围绕轴承转杆转动,从而实现将井盖本体转动移至井口一侧。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中井盖本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中井盖本体的部分剖视图。
28.图3是本技术中轴承转杆内圈和托板的连接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井盖本体;11、腔体;12、凸出缘;2、支架机构;21、固定板;22、托板;221、“c”型槽;23、固定杆;3、轴承转杆;31、外圈;311、第二螺纹;312、插接孔;32、内圈;33、固定块;4、升降机构;41、滑块;5、转动机构;51、外齿轮;52、内齿轮;6、延伸杆;61、第一螺纹;62、插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具有转动开启装置的电缆井盖。参照图1和图2,一种具有转动开启装置的电缆井盖,包括井盖本体1、支架机构2、轴承转杆3、升降机构4和转动机构5,井盖本体1盖设于井口上方,井盖本体1上端具有凸出缘12,井盖下端置于井口内,井盖上端置于井口上方,凸出缘12搭接于井口边缘。
32.井盖本体1内部开设有腔体11,升降机构4和转动机构5均设置于腔体11内,升降机构4带动井盖本体1升降,转动机构5带动井盖本体1旋转。轴承转杆3包括内圈32和外圈31,内圈32和外圈31之间设置有滚珠,内圈32和外圈31可各自旋转。升降机构4与外圈31螺纹连接,升降机构4与腔体11顶壁固定连接,井盖本体1上方配设有延伸杆6,延伸杆6上开设有第一螺纹61,延伸杆6与外圈31可拆卸连接,即延伸杆6与外圈31无缝衔接,从而实现外圈31自转时带动升降机构4上升或下降,进而带动井盖本体1上升或下降。转动机构5与内圈32靠近腔体11底部一端固定连接,从而实现内圈32自转时带动转动机构5旋转,进而带动井盖本体1旋转。井盖本体1上表面设置有动力源,需开启井盖时,动力源可依次连接延伸杆6和内圈32,进而依次驱动延伸杆6或内圈32旋转。
33.参照图1,升降机构4包括滑块41,滑块41与腔体11上壁固定连接;滑块41上开设有螺孔,外圈31表面开设有第二螺纹311,滑块41通过螺孔套接于轴承转杆3的外圈31,实现滑块41与外圈31螺纹连接;第一螺纹61和第二螺纹311无缝衔接,故滑块41可在外圈31和延伸杆6上来回滑移。
34.本技术中,井盖本体1能够升降的距离大于井盖本体1的厚度,即第一螺纹61和第二螺纹311的总长度要大于井盖本体1的厚度。
35.外圈31上缘沿外圈31周向开设若干有插接孔312,延伸杆6朝向外圈31一面对应固
定设置有若干插接块62,插接块62对应插接于插接孔312中,从而实现延伸杆6与外圈31可拆卸连接,并且实现第一螺纹61和第二螺纹311无缝衔接。
36.参照图1和图2,转动机构5包括外齿轮51和内齿轮52,外齿轮51套接在轴承转杆3内圈32靠近腔体11下壁一端,且外齿轮51与内圈32固定连接;内齿轮52与外齿轮51内圈32啮合,且内齿轮52与腔体11下壁固定连接,内齿轮52的直径大于外齿轮51的直径,即外齿轮51为小齿轮,内齿轮52为大齿轮,内齿轮52的直径至少为井盖本体1直径的一半,内齿轮52转动时,带动整个井盖本体1旋转。
37.本技术中,动力源为电机或手枪钻,轴承转杆3内圈32伸出外圈31,从而方便电机或手枪钻输出轴连接内圈32。使用时,电机或手枪钻与延伸杆6固定连接,或电机或手枪钻与内圈32固定连接。
38.参照图2,支架机构2固定设置于井口侧壁,用于支撑轴承转杆3。轴承转杆3贯穿井盖上下两面,且轴承转杆3一端与支架机构2转动连接。
39.支架机构2包括固定板21、托板22和固定杆23,固定板21、托板22和固定杆23两两相互连接,形成一稳定的三角形结构。固定板21固定于井口侧壁,托板22水平设置于井口内且与固定板21上端固定连接,轴承转杆3内圈32伸出腔体11下壁与托板22上表面转动连接,固定杆23一端与固定板21下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托板22远离井口侧壁一端固定连接。
40.参照图3,托板22上表面开设有“c”型槽221,轴承转杆3内圈32底部对应设置有固定块33,固定块33与内圈32固定连接,固定块33置于“c”型槽221中,实现轴承转杆3在托板22上的固定,并且可自由转动。
41.本技术中的固定连接为焊接、一体成型或通过螺栓组件固定连接。
42.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具有转动开启装置的电缆井盖的实施原理为:
43.当工作人员需要开启井盖本体1时,动力源准备一个或两个,本技术中优选两个手枪钻,其中一个手枪钻上固定延伸杆6,延伸杆6通过插接块62与插接孔312插接,实现与外圈31衔接,启动手枪钻,延伸杆6转动,带动外圈31转动,由于外圈31与滑块41螺纹连接,滑块41向上移动,带动与滑块41固定连接的井盖本体1上升至延伸杆6,直至井盖本体1全部升出井口。此时,关闭手枪钻,将延伸杆6从外圈31上拆下,用另一个手枪钻固定连接内圈32,启动手枪钻,内圈32转动,带动与内圈32固定连接的外齿轮51转动,外齿轮51带动内齿轮52转动,由于内齿轮52与井盖本体1固定连接,井盖本体1随内齿轮52转动,直至将井盖本体1旋转至井口一侧,从而实现打开井盖本体1。反之亦然。
4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