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洁面仪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双向旋转洁面仪。
背景技术:
2.洁面仪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种是依靠震动马达的震动效果,通过刷头将马达的震动力传输到刷头刷毛,利用刷毛的震动来清洁毛孔;另一种是依靠马达的旋转力带动刷头单向旋转,利用刷头的旋转来清洁毛孔;此两类洁面刷都存在缺陷,震动款当力量传输到刷头时震动力的削减较大,作用于面部的力小,单向旋转款对面部的清洁作用有限的,清洁度无法满足用户需求。
3.现有技术中,如中国专利zl201721805821.8所公开之一种洁面仪以及洁面仪中的洁面头,其齿轮安装座的外边沿设置有凸起的齿轮座内扣,逆向洗脸头或者内齿环的外边沿设置有环形槽,齿轮座内扣卡扣在环形槽内;安装槽的槽壁设置有若干个环形分布并朝安装槽中心方向凸起的凸起块,所述齿轮安装座的外边沿设置有若干个朝齿轮安装座中心内凹的凹槽,所述凸起块卡接在凹槽内,从而可以固定齿轮安装座,通过该种结构虽可实现齿轮安装座的固定,但是在实际使用时,由于齿轮安装座通过内扣与逆向洗脸头的环形槽实现可转动连接,在高速运转的情况下,内扣的内周侧与环形槽的外周侧之间磨损较大,从而使得内扣的内周侧减薄,进而导致齿轮安装座和逆向洗脸头之间易松脱,影响洁面仪的正常使用。
4.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向旋转洁面仪,其通过所述固定座的周侧面与环形腔体间隙布置且固定座的顶部受限于第一止挡部,并配合第二限转插接部插设于第一限转插接部,以使固定座相对外齿环和内齿环固定,固定座的周侧面不会与环形腔体产生摩擦,从而可避免第二转盘与固定座分离,结构设计巧妙合理,确保洁面仪正常运行;且第一转盘、固定座均自环形腔体装设于第二转盘,易于组装。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7.一种双向旋转洁面仪,包括底部敞口的安装腔体、驱动机构和洁面组件;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装置和连接于驱动装置的旋转轴,所述驱动装置设于安装腔体的顶部,所述旋转轴伸入安装腔体内,所述洁面组件位于安装腔体中并可拆卸式设于旋转轴;所述洁面组件包括洁面部、第一转盘、设于第一转盘的顶部的外齿环、第二转盘、设于第二转盘的顶部的内齿环,所述第二转盘套设于第一转盘的外周,所述第一转盘可拆卸式设于旋转轴,所述外齿环和所述内齿环之间通过行星齿轮组件啮合传动以使得所述外齿环的旋转方向和所述内齿环的旋转方向相反,进而带动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朝相反的方向旋转,所述行星齿轮组件包括固定座和可转动设置于固定座的底部的多个行星齿轮;
8.所述洁面部设于第一转盘和/或第二转盘的底部;
9.所述第二转盘的顶部延伸有环形腔体,所述外齿环、内齿环和行星齿轮均位于环形腔体中,所述环形腔体内设有第一止挡部,所述固定座的周侧面与环形腔体间隙布置且固定座的顶部受限于第一止挡部;
10.所述安装腔体顶壁的底部凸设有沿旋转轴周向布置的多个第一限转插接部,相应的,所述固定座的顶部设有多个与第一限转插接部相匹配的第二限转插接部,所述第二限转插接部插设于第一限转插接部,以使固定座相对外齿环和内齿环固定;固定座的周侧面不会与环形腔体产生摩擦,从而可避免第二转盘与固定座分离,结构设计巧妙合理,确保洁面仪正常运行;且第一转盘、固定座均自环形腔体装设于第二转盘,易于组装。
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的底部均设有所述洁面部;位于第一转盘的洁面部和位于第二转盘的洁面部中,两者均为尼龙洁面刷或硅胶洁面刷,双向旋转尼龙洁面刷可以提供清洁和去角质的能力,适用于经常化妆的消费者,双向旋转硅胶洁面刷可以提供轻柔清洁的能力,适用于皮肤较敏感的肌肤消费者;且两个洁面部双向旋转可提高清洁效果。
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转盘或第二转盘的底部设有所述洁面部,所述洁面部钢球按摩头,适用于面部清洁后的营养导入。
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旋转轴的底端设有多棱柱状的连接头,相应的,所述外齿环设有与连接头相匹配的卡槽,多棱柱状的连接头和卡槽的设置,防止外齿环安装后相对连接头转动;所述旋转轴的周缘凸设有卡凸,所述卡凸位于连接头的上方,相应的,所述外齿环设有第二止挡部,所述卡凸受限于第二止挡部的底部,卡凸和第二止挡部设置,进一步提高连接头和外齿环的结合强度,防止外齿环在旋转时从连接头脱出。
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环形腔体内还设有第三止挡部和凸肋,所述第三止挡部和凸肋均位于第一止挡部的下方,所述内齿环的顶面受限于第三止挡部,所述内齿环的外周凹设有与凸肋相匹配的凹位,凸肋和凹位的设置,使得内齿环可带动第二转盘进行旋转。
1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齿环、内齿环均位于安装腔体中,所述洁面部、第一转盘、第二转盘均位于安装腔体外。
1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旋转轴通过齿轮传动机构连接于驱动装置。
1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有第一小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具有与第一小齿轮啮合的第一大齿轮及第二小齿轮,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具有与第二小齿轮啮合的第二大齿轮及第三小齿轮,所述旋转轴的顶部设有与第三小齿轮啮合的第三大齿轮。
18.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19.其主要是,通过所述固定座的周侧面与环形腔体间隙布置且固定座的顶部受限于第一止挡部,并配合第二限转插接部插设于第一限转插接部,以使固定座相对外齿环和内齿环固定,固定座的周侧面不会与环形腔体产生摩擦,从而可避免第二转盘与固定座分离,结构设计巧妙合理,确保洁面仪正常运行;且第一转盘、固定座均自环形腔体装设于第二转盘,易于组装。
20.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
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分解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截面图;
25.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洁面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26.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洁面组件的分解图。
27.附图标识说明:
28.10、安装腔体
ꢀꢀꢀꢀꢀꢀꢀꢀꢀꢀꢀꢀꢀꢀꢀꢀꢀ
11、第一限转插接部
29.101、避让孔
ꢀꢀꢀꢀꢀꢀꢀꢀꢀꢀꢀꢀꢀꢀꢀꢀꢀꢀ
102、安装位
30.20、驱动机构
ꢀꢀꢀꢀꢀꢀꢀꢀꢀꢀꢀꢀꢀꢀꢀꢀꢀ
21、驱动装置
31.211、第一小齿轮
ꢀꢀꢀꢀꢀꢀꢀꢀꢀꢀꢀꢀꢀꢀ
22、旋转轴
32.221、连接头
ꢀꢀꢀꢀꢀꢀꢀꢀꢀꢀꢀꢀꢀꢀꢀꢀꢀꢀ
222、卡凸
33.223、第三大齿轮
ꢀꢀꢀꢀꢀꢀꢀꢀꢀꢀꢀꢀꢀꢀ
30、洁面组件
34.31、洁面部
35.32、第一转盘
ꢀꢀꢀꢀꢀꢀꢀꢀꢀꢀꢀꢀꢀꢀꢀꢀꢀ
33、外齿环
36.331、卡槽
ꢀꢀꢀꢀꢀꢀꢀꢀꢀꢀꢀꢀꢀꢀꢀꢀꢀꢀꢀꢀ
332、第二止挡部
37.34、第二转盘
ꢀꢀꢀꢀꢀꢀꢀꢀꢀꢀꢀꢀꢀꢀꢀꢀꢀ
341、环形腔体
38.342、第一止挡部
ꢀꢀꢀꢀꢀꢀꢀꢀꢀꢀꢀꢀꢀꢀ
343、第三止挡部
39.344、凸肋
ꢀꢀꢀꢀꢀꢀꢀꢀꢀꢀꢀꢀꢀꢀꢀꢀꢀꢀꢀꢀ
35、内齿环
40.351、凹位
41.40、齿轮传动机构
ꢀꢀꢀꢀꢀꢀꢀꢀꢀꢀꢀꢀꢀ
41、第一传动齿轮
42.411、第一大齿轮
ꢀꢀꢀꢀꢀꢀꢀꢀꢀꢀꢀꢀꢀꢀ
412、第二小齿轮
43.42、第二传动齿轮
ꢀꢀꢀꢀꢀꢀꢀꢀꢀꢀꢀꢀꢀ
421、第二大齿轮
44.422、第三小齿轮
ꢀꢀꢀꢀꢀꢀꢀꢀꢀꢀꢀꢀꢀꢀ
50、行星齿轮组件
45.51、固定座
ꢀꢀꢀꢀꢀꢀꢀꢀꢀꢀꢀꢀꢀꢀꢀꢀꢀꢀꢀ
511、第二限转插接部
46.52、行星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47.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8.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底部敞口的安装腔体10、驱动机构20和洁面组件30。
49.所述安装腔体10的顶壁开设有贯通顶壁的避让孔101,所述安装腔体10的顶壁的顶部设有供驱动机构20安装的安装位102;具体而言,所述安装腔体10顶壁的底部凸设有第
一限转插接部11。
50.所述驱动机构20包括驱动装置21和连接于驱动装置21的旋转轴22,所述驱动装置21设于安装腔体10的顶部并装设于安装位102,所述旋转轴22伸入安装腔体10内;
51.具体而言,所述旋转轴22的底端设有多棱柱状的连接头221;所述旋转轴22的周缘凸设有卡凸222,所述卡凸222位于连接头221的上方;所述旋转轴22通过齿轮传动机构40连接于驱动装置21,所述齿轮传动机构40包括第一传动齿轮41和第二传动齿轮42,所述驱动装置21连接有第一小齿轮211,所述第一传动齿轮41具有与第一小齿轮211啮合的第一大齿轮411及第二小齿轮412,所述第二传动齿轮42具有与第二小齿轮412啮合的第二大齿轮421及第三小齿轮422,所述旋转轴22的顶部设有与第三小齿轮422啮合的第三大齿轮223;
52.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21为电机;在使用时,安装腔体10外通常罩设有外壳,所述驱动装置21和齿轮传动机构40均设于外壳内。
53.所述洁面组件30位于安装腔体10中并设于旋转轴22;所述洁面组件30包括洁面部31、第一转盘32、设于第一转盘32的顶部的外齿环33、第二转盘34、设于第二转盘34的顶部的内齿环35,所述第二转盘34套设于第一转盘32的外周,所述外齿环33可拆卸式设于旋转轴22,所述外齿环33和所述内齿环35之间通过行星齿轮组件50连接以使得所述外齿环33的旋转方向和所述内齿环35的旋转方向相反,进而带动第一转盘32和第二转盘34朝相反的方向旋转;
54.具体而言,所述行星齿轮组件50包括固定座51和可转动设置于固定座51的底部的多个行星齿轮52,所述行星齿轮52设置在外齿环33和内齿环35之间并与外齿环33和内齿环35啮合传动,行星轮机构的设置,结构简单,采用一个驱动机构20即可实现双向旋转,成本低;
55.所述外齿环33设有与连接头221相匹配的卡槽331,多棱柱状的连接头221和卡槽331的设置,防止外齿环33安装后相对连接头221转动;所述外齿环33设有第二止挡部332,所述第二止挡部332自卡槽331的周缘向上延伸设置,所述卡凸222受限于第二止挡部332的底部,卡凸222和第二止挡部332设置,进一步提高连接头221和外齿环33的结合强度,防止外齿环33在旋转时从连接头221脱出;
56.所述第二转盘34的顶部延伸有环形腔体341,所述外齿环33、内齿环35和行星齿轮组件50均位于环形腔体341中,所述环形腔体341内设有第一止挡部342,所述固定座51的周侧面与环形腔体341间隙布置且固定座51的顶部受限于第一止挡部342,固定座51的周侧面不会与环形腔体341产生摩擦,从而可避免第二转盘32与固定座51分离,结构设计巧妙合理;所述固定座51的顶部设有与第一限转插接部11相匹配的第二限转插接部511,所述第二限转插接部511插设于第一限转插接部11,以使固定座51相对外齿环33和内齿环35固定,在外齿环33插设于连接头221的同时固定座51插接固定于安装腔体10,结构巧妙,固定座51的固定结构简单,组装方便;
57.优选的,所述外齿环33一体成型于第一转盘32,所述环形腔体341内还设有第三止挡部343和凸肋344,所述第三止挡部343和凸肋344均位于第一止挡部342的下方,所述内齿环35的顶面受限于第三止挡部343,所述内齿环35的外周凹设有与凸肋344相匹配的凹位351,凸肋344和凹位351的设置,使得内齿环35可带动第二转盘34进行旋转。
58.所述洁面部31固设于第一转盘32和/或第二转盘34的底部,在所述第一转盘32和
第二转盘34的底部均设有所述洁面部31时,位于第一转盘32的洁面部31和位于第二转盘34的洁面部31中,两者均为尼龙洁面刷或硅胶洁面刷,双向旋转尼龙洁面刷可以提供清洁和去角质的能力,适用于经常化妆的消费者,双向旋转硅胶洁面刷可以提供轻柔清洁的能力,适用于皮肤较敏感的肌肤消费者;在所述第一转盘32或第二转盘34的底部设有所述洁面部31时,所述洁面部31为钢球按摩头,钢球按摩头单向旋转适用于面部清洁后的营养导入;
59.在实际使用时,一个洁面仪通常搭配有三个洁面组件,三个洁面组件分别为尼龙洁面刷款、硅胶洁面刷款和钢球按摩头款,方便使用者的更换使用。
6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齿环33、内齿环35均位于安装腔体10中,所述洁面部31、第一转盘32、第二转盘34均位于安装腔体10外;所述行星齿轮52为等距布置的三个;所述环形腔体341的底壁设有环形搭边,所述第一转盘32的周侧设有与环形搭边相匹配的抵接部,以使第二转盘34设于第一转盘32的外周。
61.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
62.其主要是,通过所述固定座的周侧面与环形腔体间隙布置且固定座的顶部受限于第一止挡部,并配合第二限转插接部插设于第一限转插接部,以使固定座相对外齿环和内齿环固定,固定座的周侧面不会与环形腔体产生摩擦,从而可避免第二转盘与固定座分离,结构设计巧妙合理,确保洁面仪正常运行;且第一转盘、固定座均自环形腔体装设于第二转盘,易于组装。
6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